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在制定財務目標時的一些思考
引導語:財務目標是財務管理工作具體實施的準繩,是財務行為的向導。只有正確把握財務目標的特征和要求,才能為財務管理工作設置切實可行的目標。
一、引言
財務管理目標制約著財務運行的基本特征和發展方向,是財務運行的一種驅動力。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會產生不同的財務運行管理機制,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目標,對優化理財行為,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具有重要的意義。
同時,財務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當接受企業管理目標的引導和制約,企業管理目標有時在一定的宏觀經濟體制和經營環境下,根據企業經營方式和要求確立的。這就引起了不同的企業可能有不同的財務目標。
目前,對財務目標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利潤最大化;②經濟效益最大化;③資本成本最小化;④每股收益最大化;⑤股東財富最大化;⑥投資者,經營者和社會利益最大化;⑦根本目標是資本增值、直接目標是利潤、核心目標是經濟利益,等等。這些觀點以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典型代表。
二、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制定財務目標時應該分別對待
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即上市公司的所有權歸股東所有,而經營權歸管理層所有;非上市公司通常情況下公司的所有者同時也是其經營者。
然而從利益關系的角度看,與非上市公司利益相關的主要包括公司資本的所有者和債權人;與上市公司利益相關的除了債權人以外,主要就是大大小小的股東。一個合理的財務目標應該能夠充分代表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各方的利益。
鑒于兩者分別代表著不同法人和自然人的利益,所以在制定財務目標時必須分別制定。具體而言,對于上市公司,其財務目標應該同時代表各股東、債權人以及管理者的利益;而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其財務目標應該能夠代表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三、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如何制定各自的財務目標
通過對目前企業典型財務目標的對比和分析,結合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自身的特殊情況,本文得出通常情況下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應制定的合理財務目標。
(一)非上市公司財務目標應該是實現資本收益率的最大化。
非上市公司的資本來源于少數法人的投資以及對債權人的負債。如果僅僅把財務目標設定為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那么這樣一個絕對數就無法準確的評估資本的利用率;況且利潤多大是最大化,這在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因此這個目標即使設定了也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目標,無法具體的量化,從而缺少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驅動,最終會成為一個失敗的財務目標。
而如果將實現資本收益率最大化作為其財務目標,這一問題就能得到相應的解決。資本收益率即企業總的利潤除以其總資本。這就把企業的財務目標從一個絕對數轉換成一個相對數。此時即使規模大小不一樣的企業之間也能進行比較,讓經營者不僅僅是考慮到如何獲得更多的利潤,更要考慮這些資產的使用效率。這個目標就變得相對明確了許多了,它能夠有效地激勵經營者合理分配這些資本,更加高效的利用它們,以實現收益率的最大化。
當然收益率最大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他所考查的只是已完成事項的成果,而不能反應企業盈利的潛力和所面臨的風險;同時它也會很大程度上受到會計核算的影響。
但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了。如果該企業能夠對企業本身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盈利能力的評估體系并且加強會計核算的監督,那么這個目標將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目標。
(二)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目標設為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更為合理
與一個企業直接相關的不僅僅是股東,還有就是該企業的債權人。因此,顯然將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其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不太合理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企業債權人的利益。因此這里的企業價值是指公司資產的整體,是公司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包括股票市場價值和債務市場價值之和。
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上市公司的財務目標時,就可以防止企業為了滿足股東要求而加大負債比率,因而導致償債的財務風險加大。
同時將這個目標作為企業的財務目標,這不僅包含了企業當今的價值水平,更是反映了市場投資主體對該企業未來價值的預期,同時也包含了企業未來的市場價值。
但是這個目標也存在著一大局限性就是如果缺乏一個公平合理的有效市場,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是難以獲得的。
四、結論
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在制定財務目標時應當區別對待。一般情況下,非上市公司應當將資本收益率最大化作為其財務目標;上市公司將企業價值最大化設置為其財務目標更加合理。
然而,本文僅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的財務目標做了一般解讀。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如此,對有特殊情況的企業而言,針對自身的特點指定的財務目標才應該是最合理有效的。
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會呈現出哪些不同的特征?
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要對外公開的,而且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管理規范來進行,非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可以不對外公開。從融資成本上分析:企業的融資選擇與融資成本有著密切的關系。股權融資成本包括股利和發行費用。(1)公司的'稅后利潤需要扣除10%法定公積金和5%~10%的公益金,才能用于分配,故股利最多只能是每股收益的85%。按我國前幾年證券市場的平均市盈率50倍計算,則每股收益為(1/50)x85%=1.7%.。再者,我國關于股利的政策上的缺陷使股利成本沒有“硬約束”,上市公司可以低比例分配,甚至不分紅。(2)股票發行費用目前大盤股發行費用大約為籌集資金的0.6%~1%,小盤股大約為1.2%,配股的承銷費用為1.5%,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的發行成本大約在3.2%左右。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企業債券的利率最高限度,分別為3.78%和4.03%,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銀行借款年利率,分別為5.85%、5.94%和6.03%。
《上市公司財務管理》主要內容是做好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資產管理決策和股利分配決策(也有學者把股利分配政策劃為籌資決策范疇),為公司管理層做出全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持。國際先進的公司財務管理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傳人我國,現已被廣泛運用于我國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實踐。國際財務管理理論對于上市公司財務管理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從融資成本上分析:企業的融資選擇與融資成本有著密切的關系。股權融資成本包括股利和發行費用。(1)公司的稅后利潤需要扣除10%法定公積金和5%~10%的公益金,我國關于股利的政策上的缺陷使股利成本沒有“上市公司可以低比例分配,(2)股票發行費用目前大盤股發行費用大約為籌集資金的0.6%~1%。配股的承銷費用為1.5%,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的發行成本大約在3.2%左右,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企業債券的利率最高限度。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銀行借款年利率,在不考慮分紅的前提下,企業股權融資成本低于債權融資成本,股權自然成為上市公司的理性選擇(發達國家的市盈率一般為10~20倍,股權融資成本比我國高的多),但如果考慮其他潛在成本。特別是股權融資所帶來的市場負面效應和控制權收益的損失,如果新股融資不能帶來超額收益以抵償這些風險和成本,上市公司就會放棄股權融資而選擇其他融資方式,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的區別是。1、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比非上市公司的更加嚴格:因為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對外公開的。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什么?為什么?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含義和種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一)利潤最大化目標利潤最大化目標,就是假定在投資預期收益確定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行為將朝著有利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方向發展。利潤最大化目標在實踐中存在以下難以解決的問題:(1)利潤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實現的稅后凈利潤,它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2)沒有反映創造的利潤與投入的資本之間的關系;高額利潤的獲得往往要承擔過大的風險,(4)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導致企業短期行為,與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相背離。(二)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是指企業的財務管理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股東財富是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來決定。與利潤最大化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主要優點是:因為通常股價會對風險作出較敏感的反應。(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業追求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會影響股票價格,預期未來的利潤同樣會對股價產生重要影響。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比較容易量化,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存在的問題是:因為無法像上市公司一樣隨時準確獲得公司股價。股價不能完全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管理狀況,(三)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企業價值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是企業所能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反映了企業潛在的或預期的獲利能力和成長能力,(1)該目標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
在股權分置情況下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的特點
股東持有相同的股票卻沒有相同的權利,比如持有非流通股的股東不能像持有流通股的股東一樣去交易股票。優先股的股東比普通股優先分剩余財產,但卻沒有經營管理權力等利潤最大化沒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承擔風險大小。
【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在制定財務目標時的一些思考】相關文章: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價值評估08-20
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范本08-15
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范文08-14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08-07
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的范文08-14
轉讓香港公司股權分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08-21
非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08-19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