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什么
端午已至,粽葉飄香,祝親愛的朋友們端午節安康!吃粽子最早是為了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先生,到如今粽子已發展了各式各樣的品種,也豐富了大家不同口味的需求,粽子由粽葉和糯米加各種食物搭配而成,吃糯米做的食品,對溫暖腸胃、促進消化和吸收有一定作用。
糯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谷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只不過糯米粘性較高,較難消化。少量糯米能補益內臟和暖胃,多吃有礙消化和血氣運行。
肉粽
一般取用主要采用鮮豬肉、火腿、臘肉、等。豬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還含量有鐵質和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B1,含有飽和脂肪酸,會導致體內血脂和膽固醇增高,容易引起血管阻塞,導致中風。建議肥胖、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紅豆粽
含高蛋白質、淀粉質,礦鐵物質、磷、鋅、鎂、鈣和鉀質,但不含脂肪。有助脾胃和消化。紅豆能夠利水濕,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
紅棗糯米粽子
紅棗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健脾養胃的紅棗加上溫補脾胃的糯米,功力倍增,能夠強力對抗脾胃虛寒。
不過,在幸福地吃糯米粽子的時候,還有一些不能不提的忠告,F在已經進入了飲食過量的時代,糯米的好處就變成了它的缺點:它很容易吃過量,餐后血糖反應太高。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腸胃功能差的人,建議不要吃過多的吃粽子。
1、最出名的粽子——嘉興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現在包粽子可以說是花樣繁多,除了最傳統的餡料,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棕、蓮蓉粽、蜜餞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有重包裝的、有講營養的,各地粽子的文化習俗不同,吃法也不同,因此各地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可謂五花八門。
嘉興粽子的特點是入口鮮美,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同時攜帶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小小粽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鄉嘉興的一種象征,被譽為“飲食文化的代表,對外交流的使者”。許多海內外朋友都是因為品嘗過嘉興粽子后,才知道浙江嘉興的地名。
2、品種最多的粽子——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它的特點是個頭大,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除常見的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廣式粽子的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海南人過端午:
在海南,端午節是僅次于春節的盛大節日,先是街邊開始賣粽葉,然后賣菖蒲和艾草也慢慢地多了起來,節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來掛在門框上,以求避邪護身,屋子也會因此彌漫著野草的淡淡清香。
3、最小資的粽子——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其特點是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北京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或者蜂蜜吃。
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小棗具有舒筋活血、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第三種是豆沙粽,還能清熱解毒,比較少見。粽子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潤清香。北京粽子多選用上乘的選料,傳統手工的加工程序,精致小巧,美味又健康,因此可是很多白領小資的最愛哦!
老北京人過端午:
在北京,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避邪避災,保家人平安。
4、歷史最悠久的粽子——西安的蜂蜜涼粽子
蜂蜜涼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粽”演化而來的,注釋是“蜜淋”,意思是給粽子淋上蜂蜜。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述當時唐長安城里“庾家粽子,白瑩如玉”。唐元稹詩云:“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边@些都充分說明,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長安,上自宮廷,下至市肆民間,以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已成為膾炙人口的風味佳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為今天的蜂蜜涼粽子。所以西安的蜂蜜涼粽子,歷史最悠久當之無愧。
陜西人過端午:
在陜西,興安州的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5、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粽子——山東黃米粽子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里,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上等的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小紅棗,特點是制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非常的清新美味哦!
山東人過端午:
山東過端午,最有特色的是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可是非常的講究哦!
6、最辣的粽子——四川辣粽
說到最辣的粽子,哪個地方的人最愛吃辣,就自然而然想到四川的粽子了。四川人喜歡吃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口味獨特,是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
四川的辣棕一般用竹葉包,如沒有竹葉,葦葉也行。每邊三片葦葉,折成斗形。包好了,和拳頭差不多大。接下來煮粽子,加冷水,大火燒滾,再用小火燜,讓粽子留在里面自然冷卻就做好了。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如果有機會去四川,是一定要去當地嘗嘗這種特殊口味的辣棕哦!
7、湖北粽子的代表——秭歸粽子
秭歸粽子,又稱秭歸清水粽子,色晶瑩潔白,質地柔糯,具蘆葉香味,清甜爽口。在屈原故里秭歸縣,每年端午節都以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當地人在制作粽子時,還特意在粽子內放一紅棗,并編唱著一首別致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白,半世煎熬",以此來紀念含冤負屈而死的屈原。
【擴展】
端午習俗吃什么
1、吃茶蛋
早我國的江西南昌地區,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是每家都是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煮的蛋蛋有雞蛋、鴨蛋、鵝蛋都是可以用的。
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2、吃“五紅
在揚州傳統民俗中,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要吃“五紅——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黃魚或者黃鱔——這樣整個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飯桌上紅莧菜是每家比不可少;而且還要有紅心咸鴨,它的蛋價不高;以及也少不了雄黃泡酒后呈橙色,色色具備呢;
河蝦買點兒,油炒后,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燒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1/4只)花費不多,于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3、吃桃、茄子及菜豆
臺灣俗傳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長。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也吃茄子及長豆、桃李等。
但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義則和南人有別。吃子固然是取其長之意,吃李子則象征子孫繁衍,有人還認為可以預防中暑。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狀像蛇)。
在端午節吃茄子是可以預防蚊子咬(因為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一ㄠ,就會取它的諧音)。
4、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
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5、吃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面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
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6、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游戲。
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魚蝦所害,后演化為煮食紀念。
7、吃“五黃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8、喝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么簡單的飲品為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
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為蛇蝎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
但是,現代人發現,雄黃酒含劇毒物質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黃酒了。
不過,因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濕功效,故到了端午節這天,還會有人家會以雄黃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黃熏條的,希望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
9、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
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10、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習俗除了與吃的有關,還有與運動有關的,就是賽龍舟、走百病這樣的項目,讓人們在鍛煉身體,通調氣血的同時,讓情緒受到感染,心情也會晴朗,達到情致養生的最高境界,健康飲食離不開運動哦。
端午節習俗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
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讹L俗通》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
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際身畔。
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云七寶車’。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云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除在額頭、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云:“端午,飲雄黃酒,用涂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端午節吃什么】相關文章:
端午節吃什么菜06-26
端午節吃什么水果06-16
南方端午節吃什么03-05
北方端午節吃什么12-27
越南人端午節吃什么06-25
上海端午節吃什么-2017年上海端午節必吃的四種美食03-05
南方冬至吃什么12-22
杭州冬至吃什么01-12
廣西冬至吃什么04-18
2016小暑吃什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