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普通話與廣東話起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普通話的起源
導語:現(xiàn)代漢語標準語繼承于始于北宋、定命于元明的“官話”體系。南京官話作為雅言的嫡長子,一直受到推崇。為六朝官方語言。具體由來,和小編我繼續(xù)往下看。
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
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布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民國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后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它作為我們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一方面,作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話,數(shù)百年來作為官府的通用語言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而發(fā)展成為“官話";另一方面,“白話文運動”以后,作家們自覺地用普通話寫作,涌現(xiàn)出一大批作為普通話書面語規(guī)范的典范作品。“國語運動”又在口語方面增強了北京話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語音成為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北方方言區(qū)自身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人口優(yōu)勢等客觀條件奠定了普通話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
境內外各種關于漢語發(fā)展史的研 究論著一致指出,漢語語音在宋元易 代前后發(fā)生過一次重大而影響深遠的變化。北方原金朝統(tǒng)治區(qū)內的主流語言較之北宋時的官方語言產生了如下 差異:全濁音聲母依據(jù)聲調(原聲 調)轉化為阿爾泰語系中相對應的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與入聲有緊密關聯(lián)的復雜的輔音韻尾歸并轉化,成為簡單的元音韻尾和鼻音韻尾,入聲在北方從此消亡; 清代女真族第二輪涌入中原,進一步胡化華北官話的語音,大量清洗官話中的古漢語詞匯,致使言文脫離現(xiàn)象日趨嚴重,最終奠定今天北方漢語以及日后的普通話的基礎。
與它們交叉折衷,形成西南官話和江淮 (下江)官話這兩種分支,并憑借政 治優(yōu)勢,深刻地影響了吳、湘、粵、贛、客、閩等南方漢語的語音、語匯和語法,在數(shù)百年間推動著江淮官話 ——吳語、西南官話——湘語之間的 地理界線向對方地域分別移動了數(shù)百公里和一千多公里,從而形成了今天中國漢語語種地理的基本格局。
明代先后以朱元璋故里的江淮官 話和北平地區(qū)的華北官話作為官方語 言;大量平舌擦音和舌頭音變?yōu)榘柼┱Z系語言中特有的翹舌擦音;部分原來的入聲非重讀變調 音轉變?yōu)樾碌淖x法——輕聲;兒化音 發(fā)展成熟。這種新興的語音結合從契丹、女真、蒙古語借用來的大量動詞、形容詞、代詞和介詞以及簡化了 的漢語語法,成為了一個新的語種 ——官話。
隨著元滅南宋、統(tǒng)一中國,官話 方言漫過原先的宋金邊界向長江流域 及以南地區(qū)擴展傳播,進入湘語、吳語這兩種南方漢語的使用地區(qū),入聲好像音樂里的鼓點,能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 。
“普通話”一詞,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并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并鞏固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明:漢民族共同語早已存在,現(xiàn)在定名為普通話,需進一步規(guī)范,確定標準。“這種事實上已經逐漸形成的漢民族共同語是什么呢?這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為簡便起見,這種民族共同語也可以就叫普通話。”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對普通話的含義作了增補和完善,正式確定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
【普通話的起源】相關文章:
淺談普通話與廣東話起源06-20
象棋的起源08-10
拓展訓練的起源06-01
舞蹈的起源與發(fā)展09-22
古箏起源介紹08-24
昆曲的起源與發(fā)展03-26
瑜伽的起源與功效08-11
羅漢拳的起源08-19
解說化妝的起源秘密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