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IT品牌logo進化史
標志的設計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時代在變,社會在進步,消費者的觀念和行為也在變化中,標志自然也需要不斷更新換代來滿足消費者的變化。日漸強大的內銷市場處處都蘊含著機遇,而企業間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很顯然,想要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進而激發他們內心深處對品牌的歸屬感,更符合時代特性的新logo是最直接的方式。
人類社會的審美觀一直在發展變化,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對「美」的定義也是截然不同的?v觀世界著名品牌logo的演變,我們似乎能從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地方。
一、企業logo由繁化簡
作為企業品牌標志,美感并不是第一位的,因為對美學的定義如瀚海蒼穹,誰都無法設定一個統一的標準。然而有一個標準卻很好衡量,那就是易記。讓人過目不忘的的設計才是企業logo的終極目標。畢竟,對品牌認知的第一步,正是通過外部形象的認知。外部形象就包括品牌的logo、品牌的主色調、品牌的包裝風格、以及設計風格等等。在這方面最成功的案例,非nike莫屬,一個簡單的弧線勾,幾乎成為了全世界的追捧對象。另外一個以簡潔明了的形象征服世界的品牌,正是來自于IT界的蘋果。
對于蘋果logo的由來,有很多種流傳。曾經的一種說法是說為紀念偉大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艾蘭·圖靈,艾蘭·圖靈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他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他還是著名的同性戀者,并因同性戀傾向遭到了迫害。圖靈因食用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死亡。很多人相信他的死是有意的,并判決他的死是自殺。但是他的母親極力爭論他的死是意外,因為他在實驗室里不小心堆放了很多化學品。這個傳說看起來非常的動聽感感人,但后來卻被證實為謠言。
實蘋果最初的LOGO在1976年確由創始人三人之一韋恩設計,只在生產Apple-I時使用,為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書的鋼筆繪畫。不過,牛頓徽標用了很短的時間,喬布斯認為該徽標過于復雜,不易復制傳播,于是,在1976年由喬布斯決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徽標來配合Apple-2的發行使用。于是Janov開始制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么。后來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蘋果第二代Logo一直使用至1998年,在iMac發布時作出修改,變更為單色系列。2007年再次變更為金屬帶有陰影的銀灰色,使用至今。蘋果logo的進化史可以看做是一套標準的審美觀進化史,從繁瑣到簡單、從多色到單色、從單一到富有層次感。不光是蘋果的logo的設計由繁化簡,蘋果產品的設計也遵循著這套體系,更加簡單的外觀、更賦人性化的交互體驗,最終使蘋果風靡全世界。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很難分辨出到底是蘋果在適應這個世界,還是蘋果改變了這個世界!
在經歷了散熱門等一系列事件后的惠普如今早已經失去了當年的威風,也許是渴望重新樹立品牌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去年就有傳言惠普將會更換logo,Moving Brands為惠普開發的新全球性標識,依舊保持了HP13°角的精神,將字母更加的簡化,外圍的修飾成分也都統統去掉,的確是很符合越來越簡單的趨勢,但惠普并沒有買賬,稱其會依舊使用原來的標識,新標識的設計日程也未予公布。看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下面這幅圖上的惠普logo還依舊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
其實大多數品牌的logo的進化都是由繁華簡的,因為這確實是跟隨審美觀的進化的一個過程。但太過簡單的logo設計也可能趨于平庸,甚至讓人看不出來它的logo屬性。這樣就顯得有些華而不實了。例如Moving Brands為惠普設計的新logo,看上去質感不錯,但過于線條畫的設計并不能真正突出HP這個兩個字母的本意,藝術的設計固然重要,但至少得讓人能夠看清楚logo所涵蓋的信息。對于認識惠普的人來說,也許認真看一會還能猜到,但對于那些從未接觸過惠普這一品牌的人說,也許會把只它當做四條豎線。
IBM以前的LOGO是比較繁瑣的,1956年,Thomas J. Watson決定開始IBM的新時代,他大膽的改變了標志,看起來是微妙的變化,但新的標志看起來更加牢固更加有時代感。
變化的主要來源就是由Paul Rand設計的橫紋,打破了原有固定的字體,因此,看起來標志有了變化,IBM并大力的宣傳給了整個世界。
LG集團,1995年前稱為Lucky Goldstar,韓國第三大公司,屬下有44家公司,在全球有大約300個辦事處和下屬企業,所涉及產品包括LG手機、電視、數碼影音、電腦辦公及BSV液晶拼接屏。前身是樂喜化學工業會社,現在LG一般認為是Life is Good的縮寫。LG logo的發展也是隨著公司的名字變化而變化的。新的logo上面不僅有企業的形象還有企業的名稱。左邊的一只眼睛代表指向目標、集中性和微笑的LG企業精神。
Acer的logo也經歷了幾輪的變化
二、堅持,未嘗不是一種創新
大多數品牌logo都經歷了由繁到簡的演變過程,但也有一些品牌,他們對自己的logo始終「鍥而不舍」。雖然可能變化字體,或是變換字母文字排列的方式,但總體的布局排版始終如一。這樣的企業,可能是他們從成立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企業形象和品牌訴求,抑或他們當初并沒有注重對于品牌logo的設計,后來就將錯就錯的一直保持了下來。但無論是哪種原因,也許正是這些品牌從始而終的堅持,使得他們在全世界范偉內,有了無數的忠實擁躉。
可以看到,索尼僅在品牌成立2年后變更過一次自己的logo,此后至今的50多年時間,除變換幾次字體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變化。這樣的堅持實屬難能可貴。雖然如今這個曾經強大的科技帝國已經有被三星趕超之勢,但在忠實的鐵桿粉絲眼里,索尼產品一貫承載的高品質也如同索尼一成不變的logo一樣,代表著一種永恒。
1975年創立的微軟一開始不叫Microsoft,而叫Micro-Soft,并且在同年內換了一次logo。從1975年開始,微軟logo中就一直有個很長得很特別的O,被員工戲稱為「blibbet」,微軟的餐廳甚至還有一款漢堡以「blibbet」為名。在1987年,新logo出現時,員工還發起了拯救「blibbet」的活動,但很顯然的,并未成功。新logo中的O缺了一角,像經典游戲吃豆子(Pacman)中的角色,因此被稱為The Pacman logo。后來的logo并沒有新的變化,只是加入了企業不同時期的Slogan。
戴爾的logo變化也沒什么新意只是加上了一個「緊箍咒」和新的slogan
據傳言,戴爾改變品牌logo的原因是因為戴爾與全球超過900家的創意公司有合作,這種情況使它的品牌執行顯得支離破碎,戴爾發現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僅英文,就使用了超過15種字體,而且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和風格。2009年戴爾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它們與Lippincott公司合作,賦予戴爾品牌新的形象及感覺。設計團隊同時與字體設計師Jos Buivenga 后作,他在Museo字體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同時還引入更加明亮的的定制顏色(據說該顏色的印刷色采用特別定制的墨水,這種藍色還沒有在其它的色板上出現過)。經過一番興師動眾,上圖右邊就是我們看到的戴了「緊箍咒」后的戴爾新logo。
這個圓框為DELL這幾個字創造了一個凜然不可侵犯的空間,在使用上確實有很多便利之處,但它也使原來那個E的第一感弱化了。多個香爐多個鬼——有時用來形容標志的調整挺恰當的,你增加了一樣東西來解決一個問題,但同時也會帶來另外的新問題。
無獨有偶intel也為自己的logo上面加了一個「緊箍咒」 也是想鎖住自己的品牌價值吧!
2002年4月28日起,聯想集團啟用新標識,已使用了19年的英文標識「legend」將被新的「lenovo」所取代,更具獨特性。
結語:由于IT工業畢竟還算是一門新興工業,IT品牌的歷史也不會像汽車、服裝品牌那樣擁有著上百年的悠久歷史。但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科技品牌也必定會走在時代和潮流的前端,相信隨著人們審美觀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發展,科技品牌自身的不斷創新升級,logo這一代表品牌文化、品牌內涵、品牌氣質的具象化符號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創新,吸引著你我的眼球。
【淺談IT品牌logo進化史】相關文章:
我國企業的品牌營銷淺談03-08
logo設計如何構思11-11
創意主題LOGO設計賞析03-07
Logo設計原則是什么03-17
品牌是品牌,營銷是營銷03-19
綜合品牌VS行業品牌01-22
品牌的層次03-19
老字號的品牌效益與品牌管理分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