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執業藥師考點:氯霉素的不良反應
①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見于血藥濃度超過25mg/L的患者,臨床表現為貧血,并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少數可發展為粒細胞性白血病。一旦發現應及時停藥,2—3周后可恢復正常;
②與劑量無關的骨髓毒性反應:常表現為嚴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為特異反應性,與服藥劑量和療程長短無關,有數周或數月的潛伏期,停藥后仍可發生,一般是不可逆性的,死亡率可達到50%。
性狀:
白色針狀或微帶黃綠色的針狀、長片狀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在干燥時穩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較安定,煮沸也不見分解,遇堿類易失效。
主要用途:
屬廣譜抑菌抗生素,是治療傷寒,副傷寒的首選藥,治療厭氧菌感染的特效藥物之一,其次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由于不良反應嚴重現用得越來越少。
作用機制:
氯霉素自腸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后2小時左右血中藥物濃度可達到峰值(約10~13mg/L)。血漿t1/2平均為2.5小時,6~8小時后仍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氯霉素廣泛分布于各組織和體液中,腦脊液中的濃度較其他抗生素為高。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均與制劑的顆粒大小及晶型有關。肌內注射吸收較慢,血濃度較低,僅為口服同劑量的50%~70%,但維持時間較長。注射用氯霉素為琥珀酸鈉鹽,水中溶解度大,在組織內水解產生氯霉素。
氯霉素在體內代謝大部分是與葡萄糖醛酸相結合,其原形藥及代謝物迅速經尿排出,口服量5%~15%的有效原形藥經腎小球過濾而排入尿中,并能達到有效抗菌濃度,可用于治療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不良者使用時應減量。
【執業藥師考點:氯霉素的不良反應】相關文章:
執業藥師考點:阿托品不良反應08-17
執業藥師考點: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07-25
執業藥師考點:白消安的不良反應08-14
執業藥師考點:咽炎05-30
執業藥師考點:便秘08-22
執業藥師考點:氣霧劑05-26
執業藥師考點:處方的性質07-26
執業藥師考點:藥物的吸收07-19
執業藥師考點:處方限量10-17
執業藥師考點:體質的分類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