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經營管理五大熱點解讀
國家實施“十三五”規劃,各家銀行開啟新一輪五年發展征程,外部整體經濟和金融環境,可謂是“危”與“機”并存。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下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金融監管總體趨嚴,新金融模式和業態持續涌現,給銀行業帶來很大困難和挑戰,突出表現為資產質量下降、利差明顯縮窄、金融脫媒加劇以及體制機制改革壓力不斷增大等。但國家戰略的推進、新興產業的壯大、經濟金融體系的完善、信息科技的進步等,也給銀行業帶來許多新的業務機會和盈利增長點。
經營環境的巨大深刻變化,倒逼各家銀行繼續調整經營策略,不再追求“高歌猛進”的粗放式增長和規模擴張,而更加注重“精耕細作”的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運營,合理把握速度、規模、質量與效益之間的關系,普遍調低規模和利潤增速的要求,把業務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熱點一:著力防范化解風險 確保資產質量和經營安全
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清理“僵尸企業”對全行業的信貸資產質量帶來巨大壓力。資產質量關系到各行的經營成果、市場聲譽甚至生存發展,需要全力以赴打好這場“保衛戰”。
一是多管齊下全力“降舊”。為保障銀行的利益,最大化盤活不良資產價值,控制存量資產質量的思路已經從單純的核銷、轉讓,向清收、重組轉變,從被動的處置化解,向主動的.協同經營轉變。綜合運用重組、清收、轉讓、核銷、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手段,妥善化解存量不良資產。
二是層層落實嚴格“控新”。一方面是準確把握投放方向,從源頭上防控風險,保證新增的貸款不再出現不良;另一方面加強摸底排查和風險監測、預警,嚴防存量業務的潛在風險。
三是高度關注一些新興業務領域的潛在風險。比如金融機構交叉違約風險、互聯網金融傳染風險等,及時出臺風險管理和防范預案,強化風險管控。
四是強化內控合規管理和案件防控。在“多事之秋”扎好籬笆,嚴防死守,強調合規穩健經營,強化案件防控管理,促進內控合規管理與業務經營的緊密結合。
熱點二:深入推進轉型發展 維持業務和效益穩定增長
經濟增速下行、增長動力切換、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條件下,“資產荒”和“負債荒”都是“新常態”,要想確保規模和利潤持續穩定增長,有很大的難度。形勢雖然嚴峻,穩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當前面臨的困難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商業銀行也要通過自身的轉型實現更好的發展。
找準發展方向。關鍵是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業務重點。一是緊跟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積極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加大對改革深化、新型城鎮化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融資、環境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服務;二是把握“去產能”過程中的增量機會,以并購重組、產業基金、投貸聯動等新興業務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業務布局優化;三是順應客戶經營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與潮流,大力發展跨境金融業務,加大對高凈值個人客戶、企業、金融機構“走出去”戰略的投融資服務支持;四是堅持重心下沉,繼續加大對小微經濟和居民消費的金融服務支持。
加快經營轉型。提供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投資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境內業務與境外業務相結合的綜合金融服務,是國內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各家銀行均加大經營轉型力度,推動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向資本節約、創新驅動、內涵增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
一是深耕細作交易銀行業務。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立足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現金管理、貿易金融等核心基礎功能的交易銀行業務,成為各家銀行的戰略核心業務和新業務增長點。各家銀行均加大資源投入,通過夯實基礎系統和平臺建設,深耕細作,精細管理,以發展交易銀行業務為契機,回歸服務客戶本源,重塑銀客關系,增強客戶粘性和體驗,并為銀行帶來低成本穩定負債和風險可控的穩定收益。
二是創新發展大投行、大資管和大財富業務。新常態下,以大投行、大資管和大財富業務等為代表的新興業務契合了社會融資結構和居民財富配置的變化趨勢,并且天然具有輕資本的業務屬性,是商業銀行服務直接融資市場的有力抓手。大投行業務以大企業、金融機構和公共服務部門的直接融資需求為服務對象,積極介入企業兼并重組、并購金融、股權投資、結構化融資、另類投資、資產證券化等領域;大資管和大財富以企業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資理財需求為服務對象,加快向凈值型產品轉型。二者緊密相連、相互推動,分別從資產端和資金端發力,共同構成直接融資市場的“雙輪趨動”。
強化資本約束。當前,各家銀行普遍面臨利潤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承壓、資本消耗加快、補充渠道受限等問題,資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日益凸顯,對資本管理和補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一是要不斷強化資本約束理念,加大資本的精細化和集約化管理,優化業務結構,積極發展輕資本、輕資產業務,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二是要堅持以資本內生積累為主、外源補充為輔,努力提升資本內生能力,并積極創新資本補充方式,拓寬資本籌集渠道。三是嚴格管控資產質量,加大不良資產的重組、清收、轉讓、核銷、化解等,降低資本的額外消耗。
熱點三:積極謀求綜合化集團化經營 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平
盡管中國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綜合經營已是大勢所趨。各家銀行希望在現有法律制度和監管框架下擁有更多的金融牌照和工具,能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并延伸自身發展領域,提升發展內涵。一方面,盡可能獲取全功能的金融服務牌照,構建跨市場、跨幣種、跨機構的金融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牌照齊全的銀行集團更注重強化協同作業能力,變“單兵種作戰”為“集團立體作戰”,通過商行+投行、一級+二級市場的業務整合聯動和資源統籌協調,實現從提供單一產品或服務,向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綜合金融服務轉變,從為客戶提供單一階段的服務,向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轉變,從服務單一客戶,向服務全產業鏈客戶轉變,顯著提升服務水平和綜合效益,實現轉型發展的新突破。
熱點四:大力開展數字化金融創新 應對新金融和跨界金融挑戰
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全面滲透和應用于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催生新的金融模式和業態,模糊了金融的邊界,形成“全民辦金融”態勢,對傳統銀行業形成巨大沖擊,也帶來難得機遇。各家銀行秉持開放、共贏、合作的心態,主動擁抱數字化變革浪潮,做了很多思考和實踐?傮w方向是做到“虛實結合”,立足自身客戶、產品、渠道、風控優勢,引入互聯網基因、理念和思維,用大數據、云服務、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探索開展交易+、融資+、財富+以及快捷支付、場景建設等,提升經營管理的技術含量和智慧含量。具體有幾種形式:
一是線上線下融合。通過有形渠道和無形渠道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布局,強化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通過線上獲客、線下深耕,打造“天地對接”模式,形成客戶交易服務環境的閉環管理,確保客戶在不同的渠道獲得一致的服務體驗。
二是開放平臺搭建。積極探索在融資、投資、理財、交易銀行、同業業務等方面搭建開放式平臺,加強場景建設,改善客戶體驗,搶占業務入口。
三是生態圈鏈對接。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強化跨界的互聯網金融生態整合,憑借海量服務場景、完善的網絡生態、良好的客戶體驗,構建起客戶、銀行、第三方共贏共生的新型產業生態圈。
四是智能集成應用。把信息科技的角色從“支持保障”向“引領發展”轉變,將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新技術全面深入應用于客戶服務、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等各方面,提升經營管理的智慧集成與應用、智能推動與替代水平。
熱點五:努力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 樹立經營特色和競爭優勢
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衍生出對金融服務的多元化、差異化需求。盡管中國銀行業的同質競爭一直廣受詬病,但事實上,銀行業在差異化經營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也從未停歇。各家銀行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和能力,努力擺脫一個模子、一套標準的束縛,揚長避短,精確定位目標客群,細化需求,通過組織體系、產品、流程和服務的創新,做深做透細分市場,形成比較競爭優勢,既為實體經濟提供特色鮮明的金融服務,也有利于整個金融體系的和諧共生、健康發展。例如,一些銀行在集團金融、養老金融、零售金融、綠色金融、小微金融、同業金融、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等不同領域,做出了鮮明的特色,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差異化謀生存、求發展,仍將是今年各家銀行繼續孜孜以求的工作重點之一。
【銀行業經營管理五大熱點解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