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譯文
引導語: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后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中慘敗)(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注釋
、俟补ぃ簜髡f中的部落領袖,炎帝的后裔。 ②觸: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傳說在昆侖西北,《淮南子》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芪粽撸簭那
、蓊呿(zhuānx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后裔。
、尢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維,繩子。絕,斷。
、哐桑何闹凶g為“這,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
、釅m埃:塵土,沙子,這里指泥沙。
、獾鼐S絕:系大地的繩索斷了。
閱讀理解
(1)“怒而觸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
“怒”字表現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結尾的兩句話?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借助于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
(3)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請你作一點推測。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為帝”,即爭奪部落首領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著與對方同歸于盡的想法。當然也體現了共工龐大的氣勢。
(4)尾聲:
借助神話解釋了人類的遠古時代對大自然的困惑,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手法賦予浪漫主義色彩。
小結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敢于挑戰權威,夸父敢于與太陽賽跑,共工敢于與顓頊爭帝。
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2)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盡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含義
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今衛河)東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九有(即九州)黃河中游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盟的上流。當時,黃河經常泛濫成災,禍及百姓。共工率領部落聯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沖毀東岸河堤,殃及下流顓頊部落聯盟。兩部落聯盟發生沖突,在中原地區展開大戰。顓頊以共工違反天意為由蠱惑群眾,共工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顓頊擊敗了共工。(實為爭奪權位而戰)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共工怒觸不周山教學設計10-24
共工怒觸不周山教學設計與反思06-28
《聊齋志異之九山王》原文及譯文08-17
《聊齋志異之侯靜山》原文及譯文09-01
離騷原文及譯文07-14
《中庸》原文及譯文09-24
《公輸》原文及譯文01-03
《老子》原文及譯文06-24
氓原文譯文10-27
鄭人買履的原文及譯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