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李白的詩詞。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構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今天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峨眉山月歌原文,學習這首詩篇有困難的可以參考一下哦
原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我以前在巴東三峽之時,曾西望明月遙想家鄉峨眉。
遙憶家鄉的峨眉山月從峨眉而出,普照滄海,長與人萬里相隨。
在黃鶴樓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這位從家鄉峨眉來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將隨風伴送您西入長安。
長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隨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師,皇帝與達官貴人們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執麈尾,高談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樣在吳越游蕩,而您卻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闕。
等您一振高名,譽滿帝都之時,再舊來故地,與我一起玩賞峨眉的山月吧。
注釋
巴東:即歸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巴東郡。治所在今湖北巴東縣。
、茰婧#捍朔褐附。
⑶黃鶴樓:原在今湖北武漢市長江南岸蛇山黃鶴磯上。月華:即月光。
、榷朊伎停褐甘裆。
⑸秦川:指長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為秦地,故稱秦川。此指長安。
、庶S金獅子:指當時的皇帝與王孫貴族。
、索嫖玻瑚媸撬坡苟蟮囊环N動物。其尾可制為拂塵,魏晉以來的玄學家清談時執之以示高雅。
⑻重玄:“重玄”,語出《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爸匦䦟W”是中國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學思潮,也是隋唐之際的首都哲學體系,上承先秦魏晉玄學的發展脈絡,后啟宋明理學的哲學思考,在華夏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玄英、王玄覽、李榮皆因善談重玄學而被皇帝所青睞。
⑼吳越:此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⑽丹闕:指皇宮。
(11)帝都:即首都,指長安。
賞析
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于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唐詩箋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讀者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霸铝磷撸乙沧摺,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罢虅θ,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表現了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詩中詠月的地方,都在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詩人感到很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個字中,地名出現了五處,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于: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于變化!岸朊忌皆隆、“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這樣,詩句就顯得沒有痕跡,妙入化工。
明代王世貞評價說:“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洲。使后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爐錘之妙!
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峨眉山月歌原文】相關文章: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06-02
峨眉山月歌教案設計06-02
長恨歌原文翻譯09-17
敕勒歌古詩原文及翻譯07-27
桃花庵歌原文及翻譯08-26
九歌·湘夫人原文翻譯09-23
屈原《九歌·湘夫人》原文及翻譯08-04
屈原《九歌·國殤》原文賞析及譯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