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執業助理醫師考點:血吸蟲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附錄A
A1 糞便檢查
A1.1 尼龍袋集卵孵化法
操作步驟:取受檢者糞便約30g,先置于40一60目/in的銅絲篩中,銅絲篩置于下口夾有鐵夾的尼龍絹(260目/in)袋口上,淋水調漿,使糞液直接濾入尼龍絹袋中,然后移去銅絲篩,繼續淋水沖洗袋內糞渣,并用竹筷在袋外輕輕刮動助濾,直到濾出液變清。取下夾于袋底下口的鐵夾,將袋內沉渣淋洗入三角燒瓶。若需加做沉淀鏡檢,可在燒瓶中吸取沉渣3~4滴放在載玻片上,抹成涂片,涂面應占載玻片面積的2/3.涂片的.厚度以能透過涂片尚能看清印刷字體為標準,將涂片置于低倍顯微鏡下檢查。全片鏡檢時間不宜少于2min,每份糞便至少檢查兩張涂片,鏡檢時應仔細識別血吸蟲卵和其他蠕蟲卵。然后將盛有糞便沉渣的三角燒瓶加水至離瓶口1cm處,放入孵化室(箱)或在室溫下孵化。一定時間后取出燒瓶,觀察毛蚴。一般需觀察2~3次,觀察時間隨溫度高低而不同。溫度高時孵出較早;溫度低時毛蚴孵出遲。氣溫超過30℃時,第1次觀察可在0.5~1h后進行,陰性者可在4h后觀察第2次,8h后觀察第3次,3次均為陰性者,判作陰性結果;氣溫在26~30℃時,可在孵化后4h開始觀察,陰性者8及12h再觀察1次;氣溫在20~25℃時,則可在8h后觀察第1次,12h后觀察第2次;如利用自然氣溫孵化,一晝夜之間的氣溫懸殊,可在操作后的次晨再觀察1次;氣溫在20℃時則在12h后和24h后各觀察1次。一般室溫在20℃上下時,可利用自然氣溫孵化,無須加溫。
觀察毛蚴時,應將燒瓶向著光源,并襯以黑紙板。要注意毛蚴與水中原生動物的區別。如有懷疑,可用毛細吸管吸出,在顯微鏡下鑒別。
A1.2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A1.2.1 操作步驟
A1.2.1.1 置尼龍絹片于受檢糞樣上,用軟性塑料刮片在尼龍絹片上輕刮,糞便細渣即由絹片微孔中露至絹片表面。
A1.2.1.2 將定量板(3cm×4cm×2.5cm,板中圓孔的孔徑為3.5mm,刮平后,孔中可容糞量41.1mg)放在載玻片中部,以刮片從尼龍絹片上刮取細糞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填滿刮平。
A1.2.1.3 小心提起定量板,糞樣即留在載玻片上。
A1.2.1.4 取一張經甘油孔雀綠溶液浸漬24h的親水性玻璃紙(30mm×30mm),蓋在糞便上,用橡皮塞或另一塊載玻片覆于玻璃紙上輕壓,使糞便均勻展開至玻璃紙邊緣。
A1.2.1.5 編號后置于室溫25℃,相對濕度75%下過夜,鏡檢。對薄殼蟲卵,如鉤蟲卵等的透明時間以0.5~1.0h為宜,最長不能超過2h.否則會因透明過度而漏檢。
A1.2.1.6 每份糞樣至少需做2張涂片,以鏡檢每片平均檢出的蟲卵數乘以24即為1g糞便中的蟲卵數(EPG)。
A1.3 集卵透明法
操作步驟:將糞便充分攪勻后,取5g置于搪瓷杯中,加水調成糞液。把糞液通過60目/in的銅絲篩淋水濾入2只套疊在一起的尼龍袋中(袋深20cm,袋口直徑8cm,外袋260目/in,內袋120目/in)。然后移去銅絲篩,繼續淋水沖洗袋內糞渣,并把袋輕輕振蕩,使加速過濾,直至濾出液變清為止。用藥勺刮取外袋內全部沉渣,分作涂片。在沉渣涂片上,覆蓋經甘油-孔雀綠溶液浸漬24h的親水玻璃紙(2cm×5cm),以牙簽壓勻,置室溫中過夜,次日鏡檢。以全部沉渣獲得的蟲卵數相加,再除以5得出每克糞便中蟲卵數(EPG)。
A2 直腸活組織檢查
按醫院常規進行。本法可用于醫院內對疑似病人的診斷,不宜用于普查。
A3 肝臟及其他組織活檢或手術標本病理檢查
對于無病史者,肝臟及其他組織活檢或手術標本病理檢查發現血吸蟲卵的都可確診。
【公衛執業助理醫師考點:血吸蟲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附錄A】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