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開課《鳥啼》教學設計
《鳥啼》是英國作者勞倫斯的一篇具有詩的意象和哲理意味的美文。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公開課《鳥啼》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課文分析
《鳥啼》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二模塊“珍愛生命”專題“生命之歌”板塊中的一篇課文英國作家勞倫斯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神奇生命的由衷贊美,生發關于“生”與“死”的思考,告訴人們應該向鳥兒那樣面對嚴冬,面對死亡,面對苦難,面對絕境,不哀傷,不沉淪,勇敢地面對,頑強地抗爭,像鳥兒那樣“向死而生”這種哲理性很強,集情、景、理于一身的文章,一直以來都挑戰著教師的理解和教學
《鳥啼》沿著“聆聽——思考——禮贊”的思路展開文章對鳥和鳥啼的變化描寫(鳥復蘇,到微弱的啼鳴,再到悅耳的聲音)充分表現了作品的主題,死與生雖不相容,但春天必然來臨,生命的沖動誰也沒法阻止,表達了作者對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啟示人們像鳥一樣向死而生
文章理解上的難點在向死而生的內涵上向死而生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的一種大徹大悟的人生心態正視現實、直面人生,是基本內涵這種生命解讀,實際暗含了知死守生、視死而生、輕死重生的哲學理解和積極用世的人生態度理解了死,才能理解生;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看清自身發展的無限
二.教學設計
教材編寫者建議采用文本研習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啼鳴聲中蘊涵的生命的活力,領悟字里行間透露出的作者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圍繞這個建議,筆者三輪教學采取了三種不盡相同的教學設計
第一輪教學設計(簡):
1.聽一聽:鳥啼有什么特點?
2.看一看:鳥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啼鳴?
3.思考:作者為什么把鳥啼放在這樣—個環境中?
4.想一想:鳥啼帶給你怎樣的思考?
5.拓展延伸:人應該怎樣活著?怎樣活才更有意義?
第二輪教學設計(簡):
1.反復朗讀課文,找出議論和抒情的句段重點朗讀
2.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研習
(1)課文第一段:“橫陳”“吃凈”是什么意思?作者寫鳥兒的死亡如此慘烈目的是什么?
(2)面對死亡,鳥兒們有哪些表現?請標注體現鳥兒表現的句子并朗誦
(3)對鳥兒的這些表現,作者是如何評價的?請標注議論和抒情的句子誦讀并賞析
(4)文中作者對死亡和生命有哪些認識?給你什么啟發?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思考
第三輪教學設計(詳):
1.迅速瀏覽全文,整體感知文章思考:作者從這鳥兒的歌聲中聽到了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明確:變遷的第一陣爆發
大家不難發現,文章1—8節就在寫這場變遷的爆發,之后就是作者的感悟那么,這場變遷是怎樣的變遷?
明確:冬天——春天
文章中鳥啼成為了春天來臨的主要表現內容,那么冬天呢,通過描寫什么內容來表現?
明確:鳥尸
在原文中哪個地方進行了集中描繪?
明確:第一節
請同學朗讀、思考,用幾個詞來形容一下這幅畫面的特點
明確:死寂、毫無生氣、恐怖、凄涼
所以,這散落遍地的鳥尸就象征著死亡那么,鳥啼呢?作者筆下的鳥啼也并非純粹的,是否也存在著一定的變化趨勢呢?
明確:鳥啼象征生命
面對冬天充滿死亡氣息的鳥尸的畫面,我們倍感凄涼壓抑,那么,面對春之鳥啼,我們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明確:喜悅
哪一小節最能體現這種喜悅之情?
明確:分析賞讀第6節
2.作者從鳥啼中聽出了這樣一場變遷的爆發,有了怎樣的感悟呢?請自由朗讀9—15節,尋找觀點句
明確:提示找觀點句的方法“世界不能選擇”“春天不能抑制”“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那么,圍繞觀點句,作者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感悟的呢?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談一談
明確:(學生分別分析)作者認為,生命和死亡全部相容死亡猶如冬天,不能選擇;生命更像春天,不能抑制,所以,他認為要像鳥兒們那樣“向死而生” 鳥兒是怎么做的?找出文章中的描寫
明確:第14節放聲高歌“它們不能哀傷,不能靜默,不能追隨死亡”與“它們不哀傷,不靜默,不追隨死亡”的比較
3.當我們面對人生中不能選擇、不可避免的困境、挫折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向死而生”是否給了我們一定的人生啟迪呢?
明確:生因為死的襯托更顯得珍貴,以死亡為背景的生更見頑強——海德格爾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向死而生!世界不能選擇,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擋向死而生的生命,才顯得更加可貴與偉大
4.結合你對“向死而生”的理解、感悟,尋找一些熟知的事例(歷史人物或身邊人物)加以闡述
三.反思評價
以上三個教學設計是筆者在2004年、2007年、2010年分別使用的2004年的時候,剛剛接觸新課程的理念,正在進行蘇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的試用,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的“聽——看——想——拓”的思路,確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007年的時候,蘇教版高中教材已完整使用一輪,對其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注重形式的基礎上,重視了一些閱讀方法的指導到了2010年,教材使用兩輪,對教材的優劣勢有了明晰的認識,也接受了文本細讀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就形成了上述的設計比較這三種設計,我以為只有進行文本細讀才能更加接近語文的本質,讓語文更有語文味
1.文本細讀或可避免語文的“娛樂化”和“應試化”這兩種傾向新課改以來,語文課堂變得越來越熱鬧人們在為語文不再枯燥、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而歡欣鼓舞的時候,突然發現,語文課的語文味越來越淡,娛樂味越來越濃動輒討論,動輒活動,課堂熱鬧了,卻丟掉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涵詠;不在文本中品讀字詞句篇,卻跑到文本外面研究與理解文本沒有關系的問題,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丟了語文的根我至今仍保留著2004年上《鳥啼》時所用的課件,聲音、色彩、畫面不可謂不精致;我至今也還記得在“拓展延伸:人應該怎樣活著?怎樣活才更有意義”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來的“熱烈氣氛”;更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有識之士的一句“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不說“振聾發聵”,亦不說“醍醐灌頂”,但著實讓我警醒:熱鬧能帶來快樂的氛圍,卻不一定能帶來快樂的語文!2007年的教學設計,走出了繁雜,走向了語文的技能訓練,但總也感覺少了一些語文味,有“應試化”的影子第三個設計,立足于文本設計,著眼于文本字詞句的解讀,讓學生在品讀詞句的過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同時也學會表達思想個人認為,文本細讀有效避免了語文教學“娛樂化”和“應試化”這兩種基本傾向
2.文本細讀應該關注到文章的“文”、“質”、“道”三個方面文本的文即為文本所表現或反映的客觀事物;文本的質即為隱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內的思想,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兩個方面的內容;文本之道是文本之構成法則文本,是文道質和諧的統一體解讀文本,就應解讀文本之文、文本之道、文本之質高中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加之編者明確的編排意圖和作者直白的抒情議論,學生說出文章的主旨似乎并無困難因此,有老師提出,這篇文章不值得上事實真是這樣的嗎?教材編寫者大概會首先反對蘇教版教材按人文話題組元,“珍愛生命”這個專題“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對人生苦難的反思;有對他人生命的關愛,也有對他人關愛的感受;還有對小生靈頑強生命力的贊美”,告訴學生“珍愛自己的生命,也珍愛他人的生命,乃至珍愛一切生靈;將愛的火炬照徹整個生命的流程”,“人生才更有價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以上均引自必修二《教學參考書》“珍愛生命專題內涵解說”)可見,《鳥啼》一文構成了編者對生命的認知和思想體系,不教的話,顯然不能將編者“珍愛生命”專題的編寫意圖忠實地貫徹下來,也勢必影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媒介多、接受途徑廣的信息社會,學生缺少的不會是思想,而恰恰是表達思想的方法,即“道”從這個意義上說,“道”比“文”、比“質”更重要第三個教學設計恰恰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以賞析“哪一小節最能體現春天鳥啼的喜悅之情”、“作者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感悟的”這兩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關注文章詩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和比喻、擬人、排比、反復等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讓學生在感悟思想的同時掌握了技能筆者以為,“因道悟文”是近階段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重視和強化的
3.語言是文本細讀的重要抓手葉圣陶說:“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里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由此可見,語言是文本閱讀的重要抓手第三個教學設計中的“它們不能哀傷,不能靜默,不能追隨死亡”與“它們不哀傷,不靜默,不追隨死亡”兩句的比較,就是從語言的角度體會鳥兒的不同心情——“不能”強調主觀能動,“不”側重客觀陳述——“不能”句,不是說鳥兒沒有哀傷、靜默、追隨死亡,而是說鳥兒克制了這樣的情緒,為“放聲高歌”提供了真實的背景,更顯真切、更易動人再如,討論“像鳥兒們那樣‘向死而生’,鳥兒是怎么做的”的過程,就抓住了“像……一樣”的基本結構,既理解了句子,又細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為下面的拓展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抓住這些質樸又充滿韻味的語言,文本細讀就深入了,文章理解就深刻了,語文味就顯現了。
【公開課《鳥啼》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珍珠鳥教學設計07-07
觀潮公開課教學設計08-17
鳥的天堂優秀教學設計PPT08-03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08-29
《晏子使楚》公開課教學設計02-26
公開課《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01-23
公開課《說“木葉”》教學設計01-22
荷葉圓圓公開課教學設計06-11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及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