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族舞蹈介紹
中國少數民族個個能歌善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族舞蹈介紹,歡迎參考閱讀!
銅鼓舞
銅鼓舞源于古代祭典活動,它從祭壇演變為民間的日常舞蹈,據傳至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現在,水族在過“端”節、過“卯”節,慶豐收,以及婚娶、喪葬期間,都要跳銅鼓舞。這種舞蹈把撒秧、栽秧、薅秧、打谷等大田耕作活動的種種動作融入其中,表演者隨著鼓聲的節奏,踏著雄壯的步伐,旋轉起舞,鼓點從慢到快,從低沉到高昂,直到急密如雨,嗄然而止,舞步也跟著由緩而急,由快而密,到馬上收步,使觀眾既興奮又愉悅。
蘆笙舞
本是苗族舞蹈,水族很早就從苗族學來,所以直到現在,水族仍稱蘆笙為Pu5(樂管)miu'(苗族),即“苗族的樂管”,稱蘆笙舞為“苗族的舞蹈”。蘆笙舞流傳地區很廣泛。表演時,一般是三男六女(1949年以前,水族蘆笙舞沒有婦女參加,需要時,男扮女裝。而苗族蘆笙舞則是男女一起合跳)。舞蹈開始,表演者兩手掌心相向,平置于胸前,向左右交叉跳動,或蹲地左右擺頭。頭戴銀角、銀花,并插上五彩的雉尾,身著彩色的古裝舞女,男的前引,邊吹邊跳,女的隨著蘆笙的節律翩翩起舞。排頭吹小蘆笙者負責換調門,隊形隨調子的變換而異,跳完一圈,換一個調,每換新調子,都由小蘆笙引吹,然后大中蘆笙齊鳴,最后加入大筒。小笙音輕而脆,合奏響亮雄壯,節奏鮮明突出,氣氛極吸引人。
“斗角舞”
又叫“斗牛舞”,相傳遠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臟”祭祖的場面,既熱鬧又隆重。水族因為窮,沒有水牛,于是用竹篾編成斗笠,用木頭削成水牛角的樣子,安在斗笠頂端兩側,做成牛頭,兩人各拿一個,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蘆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蘆笙者邊奏邊舞。由最小的一把蘆笙領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頭”,前部拴上雞毛裙,后部披彩色綢布。兩個拿“牛頭”道具的舞者半蹲著身子,隨著蘆笙的曲調聲旋轉起舞,另有五個男扮女的“姑娘”,頭上戴著用三根白雞毛、一根野雞毛和竹篾編成的帽子,腰里拴著有白雞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動作幅度大,顯示了水族人民粗獷奔放的性格。1983年在中美洲演出中受到外國觀眾的好評。
關于斗角舞的起源有書籍記載。水族祖先看到毗鄰的苗族同胞在過節、祭祀的時候,既有歡快的蘆笙舞,又有熱鬧的斗牛場面,很是羨慕。但當時,水族祖先從外地遷來,沒有牛或者舍不得用牛來打斗,于是用竹子、木條做成了牛頭,帶上頭頂儼然就是“牛”的形象,安在斗笠頂端兩側,做成牛頭,兩人各拿一個,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三都境內的怎雷水寨一到過年、過節,水族將一起跳斗角舞。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蘆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蘆笙者邊奏邊舞。由最小的一把蘆笙領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頭”,前部拴上雞毛裙,后部披彩色綢布。兩個拿“牛頭”道具的舞者半蹲著身子,隨著蘆笙的曲調聲旋轉起舞,另有五個男扮女的“姑娘”,頭上戴著用三根白雞毛、一根野雞毛和竹篾編成的帽子,腰里拴著有白雞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動作幅度大,顯示了水族人民粗獷奔放的性格。
【水族舞蹈介紹】相關文章:
迪斯科舞蹈介紹07-17
傣族舞蹈介紹09-21
藏族舞蹈歷史介紹09-07
苗族舞蹈種類介紹08-19
彝族舞蹈風格介紹05-23
壯族舞蹈分類介紹05-17
白族舞蹈種類介紹08-04
舞蹈的類別介紹05-20
民族舞蹈介紹09-02
藏族舞蹈基本動作介紹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