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藏族舞的特點是什么
在白面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藍面藏戲”,不但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且繼承和保留了在古格王朝時已有的《布馬》等民間舞蹈形式,F在和大家一起分享藏族舞的特點。
信仰特點
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點,人們在祭祀禮儀中,創編了使用各種神祇面具,并含有大量藏族土風舞成分的程式舞蹈。這種祭祀舞蹈被后來盛行的藏傳佛教黃教教派所采用,稱其為《羌姆》,流行于西藏、內蒙、甘肅、青海、四川等省區信仰黃教的廣大地區!肚寄贰肺璧付嘤伞稊M獸舞》、《法器舞》混雜而成。在表演時,很少歌唱,氣氛莊嚴、肅穆。
“跳神”活動
每逢重大宗教節日,喇嘛寺都要舉行“跳神”活動。在嗩吶、蟒筒、長號、鼓鈸齊鳴之中,表演者頭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裝扮成眾神列隊繞場一周,揭開序幕。然后陸續表演《兇神舞》、《骷髏舞》、《牛神舞》、《鹿神舞》、《喜樂神舞》和《護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內容。在各段舞蹈之間,還穿插喇嘛們表演的摔跤、角斗等,以娛樂觀眾。有時還表演“舍身飼虎”之類的佛經故事和表現樂善好施、長命富貴的《壽星舞》、《仙鶴舞》等。今天,黃教的祭祀舞蹈《羌姆》與清代、民國時期的《羌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沒有大的改變。《羌姆》的最后一場是驅鬼,眾神兵天將把用酥油和糌粑制做成想象中的鬼首——“朵瑪”押送到寺外曠地點火焚燒,以此逐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
在西藏各大喇嘛寺院中,都保留有專門供跳《羌姆》時使用和供經堂壁掛的各種神祇面具。在桑耶寺中,至今珍藏著創建西藏喇嘛教的印度高僧蓮花生的空體半身像,為在宗教節日舉行《羌姆》時,套于表演者身上作祭祀之用。全國各大喇嘛教寺院,每年都選出剛入寺、具有歌舞素質的小喇嘛,由老喇嘛以《羌姆》舞譜為依據,口傳心授《羌姆》舞蹈的各種舞姿。小喇嘛經過長期的的學習,成年時即為優秀的《羌姆》表演者。
生活在四川省茂汶地區被稱作白馬藏的藏族支系民眾,每年在藏歷新年時要用兩三天時間,對最大的神靈——山神進行祭祀。當祭祀者在山上祭祀回來后,人們便頭戴各種神獸面具,在村中圍圈按一定程式跳舞,向神靈祈求豐收與福安。
舞蹈分類
藏族舞蹈,從總體上可劃分為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兩大類。這兩大類舞蹈都有各自豐富的文化內涵、優美而瀟灑的翩躚舞姿和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及形式。其中的《羌姆》,則屬于宗教舞蹈類別中最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寺院舞蹈《羌姆》的產生和流傳,與藏傳佛教的發生、發展密不可分。同時,又由于藏傳佛教中不同派別的存在,使被人們俗稱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裝束等許多方面,又都有著不同的特點與差異。
【藏族舞的特點是什么】相關文章:
藏族舞有哪些特點03-20
藏族舞的特點有什么03-19
民族舞的特點-藏族舞的特點有哪些03-21
藏族踢踏舞的特點與美學思考03-31
藏族舞蹈的特點03-06
藏族拉卜楞民間舞有哪些特點03-24
怎樣跳好藏族舞03-19
民族舞的特點是什么?03-20
宮廷舞的特點是什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