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七年級黃河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黃河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1】黃河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指導思想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了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并具有相對獨立特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本課例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 努力培養朗讀、感悟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 體味歌詞意境,積累經典語言。
3. 切實掌握本文借物抒懷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學習課文。
2.重視運用質疑、感悟、聯想和探究的學法。
3.通過拓展學習建立對黃河的整體認識。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1.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
2.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
3.啟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的內涵。
教學難點
領會詩歌的內涵
教學突破
鑒于作者是借黃河的英雄氣概來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品格,所以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感悟和認識黃河入手,進而引導學生將黃河的英雄氣概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品格相聯系,結合本文創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課文的主旨,最后再通過拓展學習,從更寬廣更深刻的層面去理解黃河和中華民族。
輔助手段:運用多媒體播放九曲黃河奔騰咆哮的影像畫面。播放音樂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學法指導
通過“讀——品——誦——談”的四步進行學習。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們非常喜歡像《老鼠愛大米》,但有一些老歌,雖年代久遠,卻富有生命力。激勵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們就一起學這樣一首老歌《黃》,打開課本256頁。
二、黃河本事知多少
說到黃河,我想咱們先回顧一下有關黃河的地理、發源等知識。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發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注入渤海,總長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黃河咆哮奔騰的動畫——看了圖片,你能從詩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詞語嗎?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瘋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殘殺著我們的同胞!!!我們中國人的鮮血灑在黃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鴻遍野……
這時候,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1939年,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到了黃河岸邊,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
四、詩海暢游讀為先
詩海暢游讀為先,而要讀好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請看大屏幕,齊讀一遍,找出錯誤的讀音。
山巔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瀾lán 贊zhàn歌 發源yuán 屏嶂zhàng 濁zú流 滋zī長 氣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轉
誦讀指導:學習這首詩歌,我們首先要學會朗讀,像詩人一樣熱情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大家想一想,我們朗讀這首詩歌應注意些什么?
(一)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議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 教師對于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A、語調激昂、感情豪邁。
B、重音所處的詞:奔向、劈成、搖籃、屏障、臂膀……(無需求全)
C、注意適當的停頓、語速。
(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以本課為例說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 時代背景的把握
3, 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 調節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朗誦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感知品析作評點
(一)自主質疑:(讀出氣勢,讀出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我們還要更深刻地領會詩的內涵,下面先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認真思考,通過讀詩歌①你讀懂了什么?②你還有哪些疑問?(活動:思考交流)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啟示):
1、本課的題目是《黃河頌》,其中哪個字是關鍵,也是題眼。
2、開頭點題后,作者并沒有直接去頌而是在描寫黃河,如果在文中找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3、歌詞中 “啊!黃河!”出現了幾次?起了什么作用?
詩歌從哪幾個方面來歌頌的?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學們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問題也很關鍵。接下來我們一起討論解答。]
(活動:從上述問題入手,師生互動,解決疑難。)
標題中最關鍵的字是“頌”, 在“望”黃河的驚濤澎湃的磅礴氣勢的基礎上,對黃河進行贊頌。作者借對黃河的描繪歌頌,表達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之情。黃河養育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中華民族、黃河激勵中華民族。聯系時代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抗日救國。我覺得詩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三)課堂反饋: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黃河的偉大氣勢和獨特特征詞語: 。
2、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的原因是 。
3、詩歌最后兩句采用 修辭方法,起 作用,表達了 。
4、詩歌最后一段與中華兒女聯系上原因是
。
“澎湃”、“狂瀾”、“宛轉”、“屏障”等詞語的含義。
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是在黃河流域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黃河養育了世代炎黃子孫。所以稱它為“搖籃”。 這是一個喑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表達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詩中類似于此的比喻還有兩個〃民族的屏障〃〃千萬條鐵的臂膀〃分別是從黃河的地勢特點和自然特點作喻,肯定了黃河的保衛作用和激勵中華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斗的決心,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結束語: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讀)
六、拓展創新樂無限
課外分工合作,通過電視、網絡、詩文集、教科書等搜集有關黃河的詩文、傳說等,編一期《感悟黃河》小報,在班內展評。欣賞《黃河大合唱》。
【2】黃河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理念】
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寬。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性這一學科特點。同時語文學習又是個性化的體驗過程。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描寫黃河的詩句,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擴展,深化,加大課堂容量。同時讓孩子們在搜集信息的同時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
教師和學生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尤其是要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善于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熱情;要巧于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關描寫、歌頌黃河的詩句。
、仆ㄟ^歷史課了解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了解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峭ㄟ^地理課了解黃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2、教師:
、潘褜び嘘P黃河的攝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使學生能通過觀看這些作品對黃河產生感性認識。
⑵準備音樂作品《英雄交響曲》。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要求你們回去搜集一些關于黃河的詩句,不知同學們準備得怎么樣了?(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
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生: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關于黃河的詩句可真多!看來,同學們課前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今天老師將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光未然的《黃河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黃河頌》這個課題中的關鍵字眼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地答出:頌!)
師:那“頌”有什么含義,“頌”什么呢?
生:“頌”是歌頌,贊頌的'意思,《黃河頌》就是歌頌黃河,贊頌黃河。
師:課文是怎樣歌頌黃河、贊頌黃河的?學了課文以后就會明白的。請問我們同學當中有沒有見過黃河的?(沒有)那我們先一起到黃河邊走走。
以誦讀有關黃河詩句為序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學習主題;抓住主題的關鍵字眼,意在喚起學生對黃河的求知欲,為下文的學習打下鋪墊。
二、感性認識
(出示八幅黃河的有關圖片,配上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讓學生看圖片,聽音樂,感受黃河。第一幅圖片是九曲連環的黃河整體圖,第二幅是黃河夕照圖,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黃河壺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節的圖片)
師:欣賞黃河的美麗壯觀,驚濤澎湃以后,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黃河的感受。(大家紛紛舉手)
生:我看到了洶涌澎湃的黃河掀起的萬丈狂瀾。
生:我感受到了黃河濁流滾滾,一瀉千里的魄勢。
生:我體會到了黃河那英雄的氣魄和她那偉大而堅強的精神。
生:我覺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了胸膛,渾身的熱血在沸騰。
……
這一環節,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感悟詩歌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邊讀邊想: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通讀全文,是理解課文深刻內涵的前提。問題的設計,意在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提問成為學生求知欲的“催化劑”,促使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在自讀中求得對詩歌的初步理解。
(生讀,師巡視指導)
生:我認為描寫黃河的英雄氣魄的詩句是: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師:你認為這句詩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
師:你能給大家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嗎?
生:因為詩人站在高山之巔看黃河,這“黃河滾滾,奔向東南”是“望”統領的內容,所以“望黃河滾滾”中的“望”字讀的時候應該把聲音拉長一點。
師:還有沒有要補充的同學?
(生舉手)
生: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師:讀這句詩的時候,應該抓住哪個關鍵詞來讀?誰來試試?
生:“掀”字應重讀。因為“掀”字不僅寫出了黃河奔流的動態:掀起萬丈狂瀾,而且寫出了它的氣勢驚人,所以讀的時候要讀出黃河奔流的高低起伏。
(生齊讀)
(師引導學生朗讀)
(生舉手要求補充黃河英雄氣魄的詩句)
生: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師:誰來為大家讀一讀這句詩?
指名讀。
師:同學們,你們聽出這位同學剛才讀這句詩的時候,重讀了哪個詞?
生:劈!
(師指導朗讀、齊讀)
師小結:我們學習詩歌不僅要理解它的內容,而且要抓住關鍵詞來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F在我們一起來朗讀描寫黃河英雄氣魄的詩句,注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師生齊讀)
師:接下來請大家再快速閱讀,找出詩人直接贊頌黃河英雄氣魄的詩句。
(生讀)
生:三個“啊!黃河!”的內容。
師:哪位同學來為大家朗讀第一個“啊!黃河!”的內容?
(指名讀,生讀得舒緩、深沉)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呢?
生:因為詩人從歷史貢獻這一角度來贊美黃河,既然是搖籃,那么讀的時候就應該讀出舒緩與深沉之情。
師:好一個舒緩深沉之情!
師:第二個“啊!黃河!”呢?誰來試一試?
(生讀。不等老師問個為什么,他就直接說了:詩人從黃河的地理優勢出發把黃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讀的時候,應把巨人的偉大堅強讀出來)
師:你還能為同學們再表演一次嗎?
(生讀,讀得有聲有色,還真有點韻味。生鼓掌鼓勵)
(第三個“啊!黃河!”還沒等老師說完,就已經有許多小手高高舉起來了。其中一個學生以飽滿激動的感情讀完了第三個直接贊頌黃河的內容。他的理由是詩人從黃河的流域寬廣:“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來寫,這是詩人抒發感情的高潮,所以他認為讀的時候,感情越讀越激昂。)
(師及時表揚了他)
師:下面我們分組分角色試著朗讀這首詩,讀的時候要注意體會詩人的感情由舒緩到激昂的變化。
小組合作,探究朗讀(三個“啊!黃河!”的內容)
全班齊讀(配樂朗讀,激發學生情感,增強氣氛)
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朗讀,是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走向作者,與作者對話交流進行心靈碰撞的過程,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朗讀中,一面是課文的豐富內涵對學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做出多元反應。因而,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激發他們根據課文內容,感受詩人情感的變化,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詩歌。
四、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領略了黃河雄偉壯觀的風采,感受了詩人筆下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但我們的學習并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從以下幾個活動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進行研究,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必要時可請老師幫助指導。
1、為什么說黃河“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你能否具體地說出黃河是從哪兒發源,流到哪里的?黃河有多長,流經哪幾個省區?
2、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習《黃河頌》部分,并進行表演唱。
3、以“我心中的黃河”為題,寫一篇作文,抒發你對黃河的感情。
下課鈴響了,并不意味學習的結束,研究性學習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學習空間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打通了學科的界限,實現綜合性學習。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啟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體現了師生角色轉變,師生互動的新理念。但我還是感到遺憾:不能放心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樂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另外,小組活動不夠充分,團體合作意識不強,這些都有待改進。
【七年級黃河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光未然《黃河頌》教學設計03-10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黃河頌教案教學設計03-10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黃河頌教案設計03-25
《白楊》教學設計與反思03-09
《尊嚴》教學設計及反思01-12
《藏戲》教學設計與反思03-20
橋教學設計及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