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復習筆記
細目一:概述
一、眩暈的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并見,敵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癥狀。
二、熟悉有關古代醫家對眩暈病機的認識
眩暈最早見于《內經》,稱之為“眩冒”。
《丹溪心法》強調“無痰則不作!;
《景岳全書》強調“無虛不能作眩!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眩暈的常見病因
情志不遂,年高腎虛,病后體虛,飲食不節,跌仆損傷,頭腦外傷。
二、眩暈總的病機及與虛、火、風、痰、瘀的關系及轉化
眩暈的基本病理變化,不外虛實兩端:虛者為氣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實者為風、火、痰、瘀擾亂清空。病理性質以虛者居多,氣虛血虧、髓?仗、肝腎不足所導致的眩暈多屬虛證;因痰濁中阻或痰火上蒙、瘀血阻絡、肝陽上亢所導致眩暈多屬實證。
本病病位在頭竅,與肝、脾、腎相關。
風、火、痰、瘀是眩暈的常見病理因素。
細目三:診斷
眩暈的診斷要點
1.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甚則仆倒。
2.嚴重者可伴有頭痛、項強、惡心嘔吐、眼球震顫、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體虛、飲食不節、跌仆損傷等病史。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眩暈的辨證要點
1.辨臟腑:辨肝陽上亢、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脾失健運、痰濁中阻及腎精不足。
2.辨標本虛實: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為病之本虛證;風、火、痰、瘀為病之標實證。
二、眩暈的治療原則
基本原則是補虛瀉實,調整陰陽。
三、眩暈的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和痰濁中阻等證的主癥、治法和方藥
1.肝陽上亢證
主癥: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煩勞、郁怒而加重 ,甚則仆倒,顏面潮紅,急躁易怒 ,肢麻震顫,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治法:平肝潛陽,清火熄風。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常用藥:天麻、石決明、鉤藤、牛膝、杜仲、桑寄生、黃芩、山梔、菊花、白芍。
2.氣血虧虛證
主癥: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 ,面白,神疲乏力,倦怠懶言,唇甲不華,發色不澤,心悸少寐,納少腹脹,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氣血,調養心脾。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黨參、白術、黃芪、當歸、熟地、龍眼肉、大棗、茯苓、炒扁豆、遠志、酸棗仁。
3.腎精不足證
主癥: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軟 ,少寐多夢,健忘,兩目干澀,視力減退。或遺精,滑泄,耳鳴,齒搖 ;或顴紅咽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或面色
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脈弱尺甚。
治法:滋養肝腎,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歸丸加減。
常用藥:熟地、山萸肉、山藥、龜板、鹿角膠、紫河車、杜仲、枸杞子、菟絲子、牛膝。
4.痰濁中阻證
主癥:眩暈,頭重昏蒙 ,或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 。
治法:化痰祛濕,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常用藥:半夏、陳皮、白術、薏苡仁、茯苓、天麻。
四、常見證候治療的加減變化
氣血虧虛證,若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可合用補中益氣湯 。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復習筆記】相關文章:
中醫執業醫師復習方法08-11
中醫執業醫師簡介08-30
中醫執業醫師試題09-03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中醫太陰病證06-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瞳孔變白的中醫望診07-01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婦科模擬題10-17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條件09-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嘔吐04-10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癇證09-28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不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