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10-11 10:21:27 教育碩士 我要投稿

        2018年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018年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1.人力資本投資除包括職業訓練、衛生保健以及為適應就業機會變化而進行的遷移和信息搜尋等形式外,還應包括(  )

          A.家庭教育 B.學校教育 C.社會教育 D.社區教育

          2.提出要設置“百科全書式”的課程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斯賓塞 C.夸美紐斯 D.杜威

          3.教育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這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學目的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

          4.個體身心發展的(  )規律決定了教育工作要循序漸進。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5.課程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學科 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門學科的課時分配 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

          6.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堅強的意志,那么不嚴重的疾病也會把他擊倒,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不平衡性 B.階段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

          7.從世界教育發展的歷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  )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 B.普及初級中等教育

          C.普及高等中級教育 D.高等教育大眾化

          8.教學評價的結果,不僅可以為教師判定教學狀況提供大量的反饋信息,而且也可以為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好壞優劣提供直接的反饋信息。這說明教學評價具有(  )的功能。

          A.診斷教學問題 B.提供反饋信息 C.調控教學方向 D.檢驗教學效果

          9.按美的規律對自己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產品進行設計和加工;對居室、日用品、服飾等方面按美的觀念作出選擇與合理的配置,屬于(  )

          A.感受美 B.鑒賞美 C.創造美 D.領悟美

          10.對學生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  )。

          A.人格平等 B.自主發展 C.受教育 D.主導地位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通過____實現對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經濟的主要途徑。

          2.學生在教學中____________的實現,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

          3.學生理解教材有兩種思維途徑,一是從____________,二是從已知到未知。

          4.教學中的生活實際有三個方面內涵:一是教學規定的與實踐相關的____________;二是學生本身的實際;三是社會實際。

          5.教學以____________為根本目的,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狹義的教育

          2.活動課程

          3.榜樣示范法

          4.教學過程

          5.前景教育原則

          四、判斷題(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解釋內容或說明理由。每題5分,共25分)

          1.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師生關系民主化。

          2.少年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變化身心變化劇烈的時期。

          3.教師職業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4.教學就是智育。

          5.在集體教育思想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和馬卡連柯是完全一樣的。

          五、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怎樣理解“學生的發展”?

          2.結合實際談談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六、案例分析題(本題15分)

          開學第一天,李老師正要把新書發下,突然發現幾本書因包裝捆綁過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跡。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李老師,書不能輕易發下去,要把這個問題先解決。于是李老師對同學們說:“這里有幾本書因為包裝運輸的原因,留下一些印跡。”李老師把一本書拿出來讓大家看了一下。“這幾本書該發給誰?”

          李老師請幾個學生發言,有的說,按順序發,輪到誰就是誰的;有的說根據成績,發給成績差的同學;有的說抓鬮……李老師未置可否,讓學生的思想——暴露了出來。

          終于有個同學說:“老師,發給我一本書吧。”李老師立即問:“你為什么要一本呢?”

          “因為總得有人得到的,不如我要了吧!”李老師立即表揚道:“讓我們為他的這種為他著想,寧愿自己吃虧的精神鼓掌!”

          頓時,全班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正確的輿論導向初步形成了。但這是在老師的強烈暗示下形成的,李老師決定繼續“擴大戰果”。

          “還有哪些同學愿意得到一本?”一些同學舉起手來。李老師有意在教室巡視一遍,故意在一些目光不夠堅定的同學面前停一下。最后,全班同學的手都舉起來。

          李老師微笑著對同學說:“老師為我們班同學有這種精神感到由衷的高興,但究竟這幾本書該發給誰?這樣,我們來一個演講比賽,看誰能把自己應該得到書的理由說得充分,說得有力,誰就能得到一本。大家做評委,由掌聲的熱烈程度來決定,好不好?”

          有的同學立即發言說:“我們生活在一起,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有的同學說:“書的好壞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它的內容,所以我愿意要一本。”還有同學發言說:“為別人帶來更多歡樂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我愿意要一本,把好書讓給別人。”……

          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把氣氛推向高潮。李老師把每一種觀點都來寫在黑板上,并且適時補充和引導。李老師又一次窮追不舍:“我們集體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需要這種‘吃虧’精神?”

          于是班上討論開了:勞動不拈輕怕重、撿起不是自己扔的紙屑……

          最后,大家評選出演講的前三名,他們自豪地拿到了有印跡的書,李老師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

          所有的課本都愉快地分發下去了。

          根據德育過程中學生品德的形成規律,對案例中李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和評價。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2.A   3.A   4.B   5.C   6.C   7.D   8.B   9.C   10.B

          二、填空題

          1.培養人才    2.主體性    3.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4.活動性作業    5.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三、名詞解釋

          1.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變化的活動。

          2.活動課程是從兒童的興趣出發,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以各種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動組成的課程。

          3.榜樣示范法是用榜樣人物的優秀品德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德育方法。

          4.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

          5.前景教育原則是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過經常在集體和集體成員面前呈現美好的“明天的快樂”的前景,推動集體不斷向前運動、發展,永遠保持生氣勃勃的旺盛的力量。

          四、判斷題

          1.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師生關系民主化。

          答:錯誤。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機會均等,包括入學機會的均等,教育過程中享有教育資源機會的均等和教育結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師生關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動、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的民主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

          2.少年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變化身心變化劇烈的時期。

          答:正確。少年期是一個變化十分劇烈的時期,兒童將從心理上擺脫對成人的信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身心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自我意識的覺醒、獨立精神的加強,是少年期表現出的總體性的階段特征。

          3.教師職業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答:正確。個體從自然人發展成為社會人,是在學習人類經驗、消化、吸收人類文化的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年輕一代傳授人類長期積累的知識經驗,規范他們的行為品格,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念,引導他們把社會的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心理素質,實現個體社會化。

          4.教學就是智育。

          答:錯誤。教學與智育是兩個相互關聯又有區別的概念。智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通過教學這條途徑來實施,但也需要通過如家庭、社會活動、課外活動等其它途徑才能全面實現。而教學不僅是智育的實施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實施途徑,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5.在集體教育思想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和馬卡連柯是完全一樣的。

          答:錯誤。集體主義教育是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集體教育體系簡單說就是“在

          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他認為集體應該有共同的目的、組織機構、自覺紀律、正確輿論、優良傳統和行為。他分析了兒童集體形成的階段,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則和平行教育影響原則。蘇霍姆林斯基和馬卡連柯一樣,非常重視集體教育,所不同的是他主張集體和個人的和諧一致,在集體中也要進行個別教育和個別對待。

          五、論述題

          1.怎樣理解“學生的發展”?

          答:(1)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發展,既有政治素質、道

          德修養的發展,也有知識水平、心智能力的發展,既有精神素質的發展,也有身體素質的發

          展。為了某種單一的目標,而忽視甚至抑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是一種短視的行為。

          (2)學生的發展是個性的發展。個人的本質意義是體現在他的與眾不同的個別性之中,

          能不能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充分的機會和良好的氛圍,是區別一名普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真

          正標志。學校應成為促進每個學生的特點、優勢更加明顯的場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變成相

          同的人的場所。

          (3)學生的發展,不僅指當下的發展,更是指學生未來的、終身的發展;是學生未來的

          適應能力、繼續學習能力、接受挑戰并改造環境的能力的發展。這就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的

          心理發展規律有深刻的了解,對所教學科邏輯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能將這兩者完美地統

          一于自己的教育實踐之中。要能夠使學生掌握知識成為只是更好地發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終

          目的。

          2.結合實際談談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教師在講授時首先要保證講授內容的科學性,即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每一個概念、甚至每一句話都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都應該是經過實踐檢驗被證明是正確的東西。其次教師要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使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系統全面;教師還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又受到思想教育,既要使學生獲得可靠的知識,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啟發。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善于設疑、激疑、解疑,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的成分,更好地調動學生聽講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并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認識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3)講究語言藝術。教師在講授時要力求語言要清晰、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同時講授的音量、語速要適度,注意音調的抑揚頓挫;另外還有必要以姿勢輔助說話,提高語言的感染力。

          六、案例分析題

          答:(1)學生品行形成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過程。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鍛煉品德意志和垃養品德行為習慣。李老師從同學們對誰應該得到有印跡的書認識不一的情況出發,讓同學們通過演講談應該得到書的理由,提高了同學的道德認識。

          精彩的演講和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使同學們受到情感上的感染。

          同學們通過理智權衡,表現出正確動機戰勝錯誤動機,產生了道德意志。

          大家都想得到的有印跡的書,出現了道德行為。

          (2)學生品行形成過程是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和交往的過程。

          在開學的第一天,通過發書這一活動,李老師抓住其中具有的教育性,積極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中受到了教育。學生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具有特殊的性質:首先,它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其次,它是德育實踐中的活動和交往,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再次,它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學生品德形成規律和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組織的,因而能更有效的影響學生品德的形成。

          (3)學生品行形成過程是促進學生品德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

          學生品德內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當前教育要求產生的品德發展新需要與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學生開始對誰應該得到有印跡的書認識不一,在李老師的啟發教育下,學生的新的道德認識,向著德育要求的方向發展。

          (4)學生品行形成過程是長期、反復、不斷提高的過程。

          任何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不良的品德的克服,都要經歷一個反復的培養教育或矯正訓練的過程;人的品德是在它的結構的相對穩定性和不斷的變動性的矛盾運動中形成發展的。隨著學生的發展,社會對他的要求也就不斷提高,社會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原有的與社會要求相適應的品德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又有進一步發展提高的必要。李老師分書的教育,還必須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

        【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3年在職教育碩士試題及答案(教育學)08-19

        2017教育碩士《教育學原理》試題及答案02-24

        在職藝術碩士復習試題及答案01-11

        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備考01-11

        2017在職藝術碩士聯考模擬試題及答案08-31

        2016年在職藝術碩士復習試題及答案01-11

        2015年在職藝術碩士練習試題及答案01-11

        教育學考研《教育學原理》試題及答案10-22

        教育學考研《教育學原理》測試題及答案10-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