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讀書筆記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俞敏洪的書我雖是從小就讀,但《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卻是我讀過中文字最多的,內容最豐富的,涵義最有深度的。從閱讀到旅行,從情懷到閑話,俞敏洪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了什么是“活在自己創造的生命狀態里”,因為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改變的。
對于我來說,作為一個剛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最有感觸的是書中的《我們的中學和大學在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一文。從初中中考開始一直到大學四六級,一路都有俞敏洪的書的陪伴,雖然在那些他編的書里,沒有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一個個單詞一條條注釋,以及每一個單詞記憶法都教會我一個道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是當我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又碰巧有幸讀完那篇文章,我開始思考過去的時光里我到底是否真正學到過從中學到大學都學不到的知識。
在大學這條路上,不僅僅是你一個人單純的走著,這個過程中會有無數個聲音影響著你、引誘著你、迷惑著你,你個人的意志不能決定這條路的方向,你和各種各樣的聲音也會不斷相互影響著彼此的行走軌道。還記得我當時上高三時最激勵人心的一句話就是,上了大學就沒那么多作業了,這句話出自于我的任課老師,我的父母,我的親戚朋友,甚至高我一級的表哥表姐,讓高三生的我一度以為大學是絕對自由的天堂,沒有作業甚至不用學習。
可是這真的意味著大學可以停止學習新的知識了嗎?從我已經結束的大學四年生涯來看,對一部分人來說是的,他們在大學松懈了書本學習,終日宅在寢室里昏天黑地打游戲、看電視劇,大學四年結束既不懂道理,也不明事理;對于另一部分人來說,仍然沿襲著高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習慣,大學畢業后,學富五車卻也不過紙上談兵;另外有部分人,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能輕松的處理人際關系,同時具有良好的實驗操作素質。那么對最后一部分人來說,在大學學習到這樣的新知識就足夠了嗎?其實以上三種能力,或許在中學還學不到,但是正應該是每一所大學賦予給它的每一個學生的能力,至于在大學都學不到的知識,包括且不僅包括正確的三觀,未來的長遠目光……也就如同俞敏洪說的那樣“信仰、激情和理想”,可惜的是我們從小就沒有浸潤在這樣的環境里。
但從中國的大學來講,其一大特色就是所謂的上“大課”,即大大的階梯教室坐的滿滿當當,下面坐著一位渺小的主講老師,孤單地講著課件,特別是碰到思修課,老師們通常是自說自話鮮少和同學們有所互動。這樣的環境怎么能做到信仰的產生,激情的碰撞和理想的扎根呢?這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時代,這也是一個英雄造時勢的時代,不斷發展的時代需要各色各樣的人才做主力軍,而特異突出的人才也必將受到時代的青睞。每個年輕人都是時代的未來,而大學作為一個載體,被賦予了很重大的責任,“從中學到/大學/都學不到的知識”這一命題是永遠無法完結的,這一命題或許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也可能是一輩人的一個世紀追求,而大學作為一艘運滿人才的船,需要不斷的擴充容量,加固板材,固定風帆,堅定目標。
“人所做的一切,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回來的時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只有這樣。我們所犯的錯誤、經歷的苦難、度過的歲月,才算真的有其價值和意義。”想來也是奇妙,若是我年少時讀這本書或許無法有如此深刻的體會,若是沒有我年少時看的那些單詞書,也不會有現在的高度去理解這本書。浮生碌碌,汲汲營營,轉了一圈也許你發現自己還在原地,但從深度廣度甚至次元上來說,這個原地早已不是那個原地了。
【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09-13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精選20篇)11-19
人生若只初相見08-10
不在相見的句子11-25
高處墜落的應急預案07-03
自由在高處經典語錄04-25
下次再相見的說說03-13
期待與你相見的句子02-16
關于再次相見的句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