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3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篇1
在學了《海倫凱勒》這篇課文后,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不屈不饒、堅強、勇敢、樂觀,還有她的愛心深深的感動著我,正是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一生塑造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海倫一生奮斗的過程。海倫出生后第二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令她雙眼失明、雙耳失聰,從此黑暗與沉寂伴隨了她的一生。在這種境遇里,她靠手摸老師的嘴唇與喉結(jié)的變化來學說話,勤奮學習,竟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gòu),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zhàn),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說過,如果讓她擁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觀察身邊所有朋友的臉,并要永遠記住,她要看身邊的東西,以前閱讀的書籍;第二天,她要看那些美妙的`景物,觀看歌劇;第三天,她要到忙于生活的人們的中間去看看當今的世界。
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shù)娜硕寄苡赂颐鎸щy,積極樂觀面對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理想,并把愛傳遞下去,我們生活在今天幸福的生活里,還抱怨父母,抱怨生活,抱怨社會。特別是近年來經(jīng)常有一些叛逆的初中生,高考失敗的高考生,生意失敗的高材生,都以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對父母的不孝。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勇敢、樂觀面對,向海倫凱勒學習,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就能沖破阻力,永往直前,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不要讓自己心中的世界變成黑暗,只要堅強勇敢、不屈不撓,心中的光芒就會照亮整個世界。同學們,不管我們身體有哪些缺陷或生活遇到怎樣的挫折,都成不了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生活,由我們自己來主宰!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篇2
海倫·凱勒,一個多么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名字。她在無聲,無語,無光的世界里以自己超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走過了整整87個春夏秋冬。在我的生活中也會出現(xiàn)陰霾和坎坷,但海倫·凱勒那種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總會在冥冥之中鼓舞、激勵著我。
她,只能用觸覺感受自己周圍的一切美好事物。她,是多么堅強,失敗了,不放棄,也不氣餒,不屈服于命運的不公。她,不怨天尤人,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以永不言敗的精神,用常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付出了比正常人雙倍的代價,成功考取了頂級的哈佛拉德克里夫?qū)W院!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冰霜王”事件之后的事。海倫·凱勒像是得了后遺癥一般,寫任何東西都具有恐懼感,當時十二歲的她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傷痛,大人太較真了!后來,哪怕是給母親寫一封信,也害怕——句子是否在書中讀過。雖然海倫·凱勒當時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而且當時的調(diào)查讓她受到了莫大的打擊,但是,人要講誠信這一點卻從此印刻在了她的心靈上,讓她一生受用不盡,也讓我一生受益。
另外,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她的勇氣——去考哈佛!在之前的劍橋青年女子學校中她努力地在家用打字機寫所有的作文和翻譯練習在一年內(nèi)學完了算數(shù),復習了拉丁語法,還讀了許多書:《大鐘歌》、《潛水員》、《哈嵌山游記》……在她認為,書中充滿了生花妙語。在考試時,她六門科目全通過,德語和英語是“優(yōu)”,這是多么令人驚嘆的結(jié)果,有努力,就會成功,這就是所謂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焙悺P勒在完成自己的故事時才不過二十出頭,但是,她有了自己的奮斗目標與追求,今后的道路依舊閃爍著不朽的光輝!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篇3
“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這是海倫·凱勒在她的自傳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一句話。
對于這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卻又依然不屈不撓、豁達樂觀的女子,我是懷著萬分敬仰的。而海倫·凱勒不僅僅是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更是一個神話,一個傳奇。
書中僅僅只是圍繞主人公可以擁有光明的三天描寫的,卻將整個故事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緊扣,觸動人心。在故事的開頭,就提出了主人公對現(xiàn)實世界的渴望:在我生下的第二年的二月里,“我”突然生病,病魔奪去了“我”的視力和聽力,后來“我”更加害怕,世界里充滿了孤獨和冷清。而僅僅在十九個月里所聽見和看見的,全部銘刻在“我”的心上。是的,這正是令我感動的地方,作者在失去了光明后,仍然不忘曾經(jīng)所擁有過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爭奇斗艷的鮮花。
“后來,沙利文老師‘闖’進了我的生活中,本來差點要放棄的我,又看到了一絲曙光!睕]錯,海倫成長道路上一個重要關(guān)鍵的人物在這時出現(xiàn)了,她春風化雨般執(zhí)著的精神和耐心的教導,無時無刻不在一點一滴的融化海倫心中的堅冰。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我真為海倫高興,沒有她的幫助,海倫無論如何也不會耐下性子讀書的。所以這正是我感動的另一個地方,沙利文老師的無怨無悔令我感動。
在這光明的三天里,海倫要做的不是什么大事,她只想將世界好好看一看,看一看這五彩令人眷戀的世界。這正是令我感動的第三個地方,海倫不追求轟轟烈烈的偉大,只注重點點滴滴的平凡。
書,只是一個代名詞,更令我感動的,則是書中作者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3篇】相關(guān)文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2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讀后感01-0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