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教師的教育故事》讀后感
《感動教師的教育故事》讀后感
寒假里我讀了《感動教師的教育故事》。這是一本對教師人文素質提升與心靈的純凈的好書。 是人尋味而又感人至深的書。書中選取了很多有關學生的,有關老師的,還有關親人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在課堂上我們老師要用心靈去感動心靈,用生命去點燃生命,用靈魂去喚起靈魂,用智慧去培育智慧喚起生命的色彩。就得構建和諧的課堂,提升師生的生命質量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不應忽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教學主陣地的課堂,更應成為哺育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教師要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身心得到發展,最大程度上鍛煉自己、鑄造自己,
每個故事在我們工作當中也時常遇到類似的情形,也曾做過同樣的事,但是教育的效果卻遜色多了。在這些老師無私的關愛下,成就了一個一個的學生。慢慢品味中書中的故事,讓我受益良多。批評,也是需要潛心學習的藝術 。孩子門小,自己我控制力差,懂的道理少。常常犯錯誤。書中的第五節《巧妙的批評》中十個小故事給我很大的啟迪 不能用暴的方法去處理問題,要用有效巧妙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幽默的 批評讓批評也很美麗 ,班集體也很和諧 ,潤物細無聲。 面對學生的犯錯以及沖突,最關鍵的是冷靜。老師最好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靜的態度來處理學生的錯誤。如果老師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如何去跟學生說教呢?調整好心態后再采取措施,教育的效果也許會讓你更滿意,收獲更多。不僅對孩子如此對我們身邊的人也是一樣的,這樣你會發現人生因寬容而精彩、心情因寬容而燦爛。
第一節《影響學生一生的課》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今后的日子里。我將永遠珍藏那堂影響我一生的普通的一課,讓這快瑰寶永放催璀璨之光。”的那句話, 讓我陷入了沉思。面對學生的犯錯以及沖突,最關鍵的是冷靜。老師最好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靜的態度來處理學生的錯誤。如果老師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如何去跟學生說教呢?故事中的校長、老師用成功的事例告訴我,當我們生氣時,要先沉默五分鐘,別急著批評學生,別讓自己的情緒失控。因為沉默五分鐘后我們已經不再沖動了,能夠冷靜面對突發事件了。在沉默中我們的理智會戰勝情感;在沉默中,我們會改變習以為常的傳統教育方式;在沉默中,我們會同時收獲欣喜。我班上就有幾位經常犯錯,很調皮的孩子。每天處理他們的事情,我有點疲憊了。久而久之當他們又調皮惹事時,我的心情就特別差,一上來就忍不住先批評。班上的小A壞習慣特別多,老師的批評他當你唱歌,處理他的問題真讓我心煩?戳诉@個故事,我覺得自己要反省了,這個孩子經常如此,說明已經養成了習慣,要改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更不是老師幾句批評責備的話語就有成效的。如果老師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是一味地指責、說教只會令學生敬而遠之,惡化師生關系,我想今后我得嘗試冷處理,首先要調整我自己的心態,控制好自己的情。
教師應該能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更要寬容學生,不諷刺挖苦犯了錯誤或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給學生以自尊,這種自尊就會變成學生上進的動力?仆刈骷夷履釥•納素夫曾說:“一個寬容大量的人,他的愛心往往多于怨恨,他樂觀、愉快、豁達、忍讓,而不悲傷、消沉、焦躁、惱怒;他對別人的不足處,以愛心勸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聽者動心、感動、遵從,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感情上的隔閡,行動上的對立,心理上的怨恨。”教師也應對學生的不足與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允許學生反復,允許學生犯錯誤。但寬容決不是縱容,當發現學生犯了錯誤后,應及時進行說服教育,但要建立在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要使學生從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幫助、關懷、愛護、諒解中,學到尊重、理解、幫助、關懷、愛護、諒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盡施于人,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健康成長。
感謝這本給我帶來的思考。一個一個在教育一線上的老師,用自己一顆火熱的心,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講述教育的真諦。我們應該揮酒我們的熱情、付出我們的真情讓我們用生命的激情照亮學生的前程,讓他們在燦爛的星空里帶著自信的微笑,自由地翱翔!
讀后感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傊,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要真實自然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感動教師的教育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教師心靈的教育故事》讀后感11-21
讀《感動教師心靈的教育故事》有感11-22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后感12-10
讓人感動的職場勵志故事08-30
兄長的教育勵志故事10-05
教育人勵志的故事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