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 1
古代講究人治。
若是哪朝哪代出了個賢君明主,平民百姓就認為自己是上輩子積了德,才趕上了這樣的好世道。至今,這種民族積習仍普遍存在。也因此,賢君明主一直為國人所期盼、所愛戴。
遠到堯舜禹湯、文武成康,再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近到馬恩列毛、朱劉周鄧……只要是在歷史上為人民做過好事的偉人、明主,都會讓后人代代頌揚、永志不忘。
然而,為什么歷史上總是賢君明主屈指可數,而昏主庸君卻層出不窮呢?遍數歷史上的皇帝諸君,堪稱賢君明主者不足十之一二,而“榮膺”無道昏君的卻十之有九。
近讀《東周列國志》,筆者以為,這其中的奧妙至少應與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首先,賢君明主都了解民間疾苦。就史上屈指可數的賢君明主來看,其前身大都深知人民苦難,或者就生身于民,或是久居民間之后才成為君主,因此即位后大多都能體恤民情,為民造福。
其二,賢君明主大多都生于亂世之后。天下大亂,朝綱廢馳,內戰頻仍,民不聊生,遂有英雄輩出;正綱紀,扶天下,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隨后成了賢君明主。
其三,賢君明主必有賢臣輔政。所有的君主,無論賢愚,都是人不是神,因此都不可能做到事事皆能明斷,巨細均能躬親,必得有一幫股肱之臣、社禝之臣、賢德之臣,為之“運籌策于帷帳之中,決勝負于千里之外”。惟君臣相合,方能有德政;惟國有德政,明主始得出。
于是,這里就又涉及到臣的.問題。吊詭的是,從歷史軌跡看,有賢君明主的時代,必有至德賢臣;而有至德賢臣的時代,卻未必一定會有明主賢君。這其中又有另一番奧妙。
古時有“良禽擇佳木而棲,賢臣擇明君而仕”之說。因此,賢君明主之朝,必定政通人和、人才輩出。人才輩出,則天下大治,國民富足;而天下大治,國民富足,則君益明、主益賢。
然而,“良禽擇木”是一個反復尋找、反復試錯的過程,并非等閑之舉。因此歷史上就出現了昏君庸主之朝,也會出現至德賢臣的現象,而且這樣的例子尚不在少數。
即使是在極其黑暗的時代,史書中都能發現他們的身影。如商朝的比干,身被炮烙極刑,仍以死相諫,忠貞不屈。春秋時的吳國的賢相伍子胥,也是以死相諫,忠烈報國。
也正因為我國歷史上賢君明主少,昏君庸主多,為此就出現了許許多多君臣相處的悲喜故事,并由此衍生出了許多諸如“伴君如伴虎”、“可以共患難,不可同安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等等君臣相處的千載古訓。
然而,從古至今,君臣之間如何相處、如何相得的問題,一直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問題。雙方關系過于親昵,不可,昵則有失君臣之禮,久之恐不免有僭越之嫌;而雙方關系“淡如水”或相敬如賓,亦不可,遠則難展君臣懷抱,日長乃不免小人離間。
由《東周列國志》所描寫的八百年歷史、數十百君臣治國的故事可知,若要君臣相得,首要責任在君。
為君者,須查其賢者而用之,辯其驕者而抑之,察其劣者而去之,知其志者而養之,善于廣開言路,善于包容天下,則天下德者、賢人無不入于“彀”中矣。
而為臣者,則要既有自知之明,也應有知君之明。而當終得明君而輔之時,則應率以忠君為首事,不生二心;繼以治國為己任,鞠盡其才。
這其中,諸葛亮之所以在其之后,備受歷代統治者和有志之士欽敬、推崇、學習、效仿,其關鍵正在于此。而近代中國史上,也曾出現過這樣的至德賢臣,即使不說其名,大家也都深膺其人。
君臣之道,說難亦難,說易也易。易在道理幾乎代代皆明,人人皆通;難在賢臣易得,明主難求。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 2
明朝中晚期,隨著《三國演義》的成功,下層文人和書商掀起了創作刊布歷史演義小說的熱潮。這些作品“大抵效《三國演義》而不如”,大都很快被淘汰,流傳開來的只有《新列國志》(后改名為《東周列國志》)等少數幾種。
嘉靖,隆慶年間,福建建陽人余邵魚繼承了話本,戲曲的成果,雜采史書,編成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春秋列國志傳》。書從商紂王無道敘至秦始皇統一。該書事要文簡,粗糙乏味。清朝以后被冷落。
天啟,崇禎年間,馮夢龍也對春秋戰國的歷史題材產生了興趣,在余邵魚的《春秋列國志傳》的基礎上,參照多種經傳,編成一百零八卷七十余萬字的《新列國志》。較之余邵魚原作,《新列國志》有如下特點:
一、整體結構枝干分明,名實相符!洞呵锪袊緜鳌返囊訌纳碳q王即位起,至周平王東遷才進入正題,枝粗干細!缎铝袊尽分挥昧巳氐钠菔鲂亩跄觊g的要史,然后就轉入正題,顯然詳略得當。
二、重子史,輕傳說!洞呵锪袊緜鳌分杏幸恍┥鷦拥拿耖g傳說,如“十八國臨潼斗寶”。馮夢龍斥之為鄙俚不經,一概排斥。
三、在史實的基礎上敷演潤色!洞呵锪袊緜鳌凡蛔闳f字,《新列國志》增至七十余萬字,這主要是細節鋪敘的結果。
四、增添注文。解釋古今地名與名物制度等。
乾隆年間,江寧人蔡元放為《新列國志》加上了十數萬言的.批語,并訂正了個別訛誤。書卷首的《讀法》基本反映了他的觀點。
一、《東周列國志》“全要作正史看,莫作小說一例看待”。
二、“《列國志》一書,大率是靠《左傳》作底本,而以《國語》,《戰國策》,《吳越春秋》等書足之,又將司馬氏《史記》雜采補入。故其文字筆氣不甚一樣—————其事之詳略,都是不得不然!彼运u此書“只是評其事理之是非”。
三、《東周列國志》中包含很多實學,如用兵之法,出使應對之法等。
四、奉圣人之是非為是非!按蠹s看好人壞人之法,只從‘義利’二字上著眼,便可得七八。”
流傳下來的乾隆以后的《東周列國志》的刻本,無不采用蔡元放的批語。安徽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也保留了蔡評。
我看這本書,很贊賞它把零碎的史料連綴成篇,對我這種覺得史書太多太碎看不清頭緒的人很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順便看看不同時期古人思維方式的變化,也挺有意思。例如楚子元有意于先王夫人息媯,擊鄭而還,先遣報息媯。息媯謝曰:“令尹若能殲敵成功,宜宣示國人,告諸太廟,以慰先王之靈。未亡人何與焉?”子元大慚。蔡元放想得夠歪的,批曰:“說的更是明白,猶言你必須戰與我看,果有力量,方才用得你著也。此即《肉蒲團》中艷芳之意,可惜子元不懂!笨吹竭@里,不禁捧腹大笑。然而有時看到古人的特異之事,雖知其不可行于后世,仍感慨系之。
“羽翼信史而不違”,是古代文學評論家所認同的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境界。中國歷史小說中,真正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也許只有《東周列國志》了。
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說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馮夢龍繼“三言”之后的又一個小說佳作。
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據史實錄,“事取其詳,文撮其略”;“敷演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面對此起彼伏繁雜錯綜的事件,你來我往既多且亂的人物,馮夢龍充分展現了其杰出的組織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敘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說信守史實,脈絡清晰,堪稱一部真正的歷史教科書。
清雍正年間,南京城里的教書先生蔡元放,對馮夢龍所作進行了潤色評點,改名作《東周列國志》,成為清代列國小說中影響最大的通行本。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 3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許許多多歷史故事熠熠生輝,并能夠給人們啟迪。而《東周列國志》就再現了當年烽煙四起、諸侯紛爭的年代。它成書于明代,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記載了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這一段歷史,其中的許多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家喻戶曉的故事。令我感觸很深的是春秋時期鄭莊公“黃泉”見母親的行為。鄭莊公母親武姜不喜愛大兒子,也就是鄭莊公,因為武姜生他不太順利,而武姜更喜愛小兒子共叔段。鄭莊公即位后,武姜與共叔段想謀反,不料被鄭莊公發現。于是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絕不與母親相見。一年后,他后悔自己說的話,十分懷念母親。大臣潁考叔出主意,他認為“黃泉”為地下的泉水,讓鄭莊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與母親相見。潁考叔安排之后,母子倆抱頭痛哭。
我欣賞鄭莊公孝順母親的行為,盡管母親謀反,但他始終對母親念念不忘。而現在的我們,有些人就為小事而與母親發生爭吵,實在不應該!靶ⅰ笔侵腥A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用自己的能力去發揚光大。管鮑之交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兩位好友互謙互讓,值得贊揚。其中,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管仲帶兵打仗,向前沖總在最后面,后退總在最前頭,大伙兒都笑他膽子小。鮑叔牙幫好友辯解,說他家老母無人贍養,管仲要保護自己性命。從這本書的語言中不難看出,作者對鮑叔牙的行為是贊揚的?赡,由于古代與現代觀念不同吧,我認為觀眾的行為應當要批判。保衛祖國,就應沖鋒在前退卻在后。而鮑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應包庇。這故事放在現代的話,可能會遭批判。因此,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我認為還是不要學習他們的,不過應該學習的是管仲的孝,鮑叔牙與管仲間真摯的朋友關系。閱讀這本書,我真的是學到了很多。學習歷史,就是為了“鑒往知來”,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們應自己分析,自己判斷,做一個“大寫的人”。家長感言:學習歷史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史學著作《東周列國志》就可以讓我們領略歷史的傳奇。諸多著名成語就源于東周故事。因此,他是文學的精華所在。學歷史的意義是“鑒往知來”,東周時代看似與現代社會毫無關聯,卻能影射出現代社會,從書中找到現代社會的影子。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陶冶我們的情操。
成語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動可喜的樣子。語本《莊子·齊物論》。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態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典故]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蕩的世間安身立命。莊子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地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齊物論〉中,莊子說他曾經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處飛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個人。直到清醒過來,莊子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是莊周,而不是蝴蝶。因為夢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莊子感到好奇,到底是莊周作夢化為蝴蝶,或是蝴蝶作夢化為莊周?後來“栩栩如生”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貌態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語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又如: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 4
“衛石碏大義滅親 鄭莊公假命伐宋”
“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于春秋亂世,禮崩樂壞,而在《東周列國志》的第六回中,石碏向讀者展示的卻是一個完全正面的角色。
公義私情不兩全,甘心殺子報君冤。州吁殺兄長衛桓公篡位,石厚幫其奪位,實屬大不義之舉,石碏獻計使二人被捕于異國,群臣念及石厚乃國老石碏之子,愿意饒其一命,但絲毫不有舐犢之私心,憤怒的要親手斬殺兒子,最后獳羊肩代石碏斬了石厚。古往今來,石碏之舉得到無數贊許,更是印證了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敢于為國鋤奸、殺子滅親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于吾輩自身而言,石碏大義滅親之例,在當下對我等做人做事于公于私、于國于己、孰重孰輕、怎樣權衡、如何取舍也有一定的啟示和教益。
自是老臣懷遠慮,故留子厚誤州吁!在兒子石厚一開始為惡不仁之時,石碏其實一直有機會鏟除逆子,但出于對衛國長久發展考慮以及對州吁為人的了解,深知若現下除掉石厚,只會更加縱容州吁的胡作非為,倒不如留著石厚在州吁身邊有所提點,待事情有了轉機,再斬草除根也不遲,不得不佩服石碏的深謀遠慮,救國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同樣這也啟示我們,放長線,釣大魚,眼下的蠅頭小利、利得利失不必過分在意,懷著長遠辯證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不拘泥于一時間的結果,不單單著眼于當前。
通過馮夢龍的文筆,我們也能看到更加豐滿的石碏個人形象,他有著難能可貴的文人氣節,敢于勸諫君主、直言不諱;堅守個人本心不隨意侍君、不為金寶折腰;德高望重、為群臣所尊;善于處理外交、友好陳國。
筆鋒一轉,馮夢龍接著上文闡述鄭國莊公假命伐宋之事。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戰,伐宋當然也要滿足一些先決條件,春秋時期,各國之間關系紛亂,剪不斷、理還亂,首先要團結陳、魯兩國,方能有所勝算,最后,事情的結果也是如鄭莊公所愿,有了發兵的理由,并成功的團結了陳、魯、齊三國出戰宋國,通過現象看本質,在伐宋的準備中,我們能看到怎樣的背后呢?
重用能人異士、好的臣子的輔佐事半功倍,君主善于納諫、從善如流相得益彰。鄭莊公起初準備直接出兵宋國之時,幸得身邊臣下祭足、穎叔考的出謀劃策,即團結他國、有充足的伐宋理由,鄭莊公對臣子的意見也是虛心接受、而非剛愎自用,才有了十足的準備,正所謂內因起決定作用,伐宋的準備進展的如此順利,離不開君臣間的美美與共。
明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充足而又正義的出兵理由很難不讓人贊同。雖說鄭莊公此戰非義戰,但打著的是周天子的名號,是因為宋國不來朝覲對王室缺乏尊重所以才出兵的,引得路人群眾紛紛一邊倒向鄭莊公,宋國也就成了眾矢之的,孤立無助,在戰初處于被完全碾壓的局勢。假的名號被信服的背后我們也能看到周天子仍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天子不是完全的形同虛設。當然,鄭莊公假托王命的行為,在當下的正能量教育中也是不可以被當做正面教材。
國與國的`政治外交中,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齊、魯二國只是單純的想幫助鄭國才愿意協助出兵的嗎?非也,我們不能完全的排除這方面的原因,但齊、宋之間本就是表面關系,且魯與齊牽扯的各方利益更是多,魯國愿意幫鄭國,齊國自是不能袖手旁觀,且鄭莊公說過在伐宋之戰中,所得到的領土,皆歸二國所有,沒有單純的只是出于道德的政治關系,一段好的政治關系的出現,在它的背后一定有著更深層次的利益結合。
在《東周列國志》第六回中,馮夢龍通過精彩、犀利、而又通俗易懂的文筆用石碏大義滅親向我們展示了為人為臣之道,同時也用鄭莊公伐宋之事讓我們看到君臣間相處之道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維系之法!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東周列國志》讀書筆記 5篇02-21
五一廣東周邊自駕游05-08
匆匆讀后感讀后感03-23
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的讀后感語12-06
《名人傳讀后感》讀后感03-15
紅樓夢《讀后感》最新讀后感09-20
《老人與海》讀后感-讀后感-高三01-11
《水滸傳》讀后感-讀后感900字09-28
西游記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英文讀后感之老人與海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