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1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一個優(yōu)秀的人除了努力,必是常常自我審視的,必是凡事會思索高效方法的。而盲目依靠本能行事的人,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令人無奈的是,人們往往身陷囫圇而不自知。故而每日睡前的自省,我認為非常必要:我今天做了什么重要工作?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這項工作變得更簡捷高效?今天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沒有值得我學習和反思的地方?前人常講謀而后動、三思而后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會自省是提高自身效率的必要前提。
工作是一座圍城,在里面的人想出去,對外面和陌生的環(huán)境充滿幻想;在外面的人想進來,總想逃避現(xiàn)實尋找世外桃源。有句歌詞講得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切身處地的想,我們何不是如此?一線員工苦氣連天,既要面對客戶小心翼翼,又要背負任務(wù)指標,更要應(yīng)付二線部門的各種指示,幾乎人人想去二線工作。而二線員工羨慕一線員工工資獎金多、受到褒獎多、受到重視多、能干出成績。
根源在哪?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而不是“參與者”。在其位,謀其政,話雖簡單,道理卻深。我們都在為中行這個大集體服務(wù)、奉獻,在當前既復雜又透明的工作環(huán)境下,沒有一個崗位可供我們投機取巧,不付出超出他人的努力而憑白獲得榮譽、晉升。單位不同于家庭,我們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勞而獲的時代早已遠去,想得到就要付出,想安逸就不要不知足,一味抱怨索求,只會讓自己永遠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碌碌一生。
別人罵你一句,你回罵他一句,這叫吵架。別人贊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贊美,這叫社交。人總是不能免俗的。我們面對客戶也好,面對同事也罷,想要達到高效的目的,熱情洋溢的贊美要優(yōu)于平靜的陳述更要優(yōu)于冷漠的指示。我總是思考幾個問題:在我們的工作中,為什么有的理財經(jīng)理掌握著上億元甚至上十億元的客戶而有的人只有寥寥幾十萬?為什么有的客戶經(jīng)理掌握著項目,而有的客戶經(jīng)理只能機械的做件、錄機、放款?為什么有的領(lǐng)導能夠不必親力親為卻網(wǎng)點成績、部門工作優(yōu)秀突出,而有的領(lǐng)導則終日疲憊奔波而達不到既定目的?我認為,溝通就是核心所在。
我們每天面對的人形形色色,說話之前要先過腦,要重視說話之道。說話之前要站在“他人”的立場,試圖了解對方想要什么,從而簡單制定溝通策略。有的人喜歡贊美,有的人喜歡直白,有的人需要恩威并施,有的人需要點撥解惑。“話多則失效”,如果說不到點子上,不如不說。只有找到對方的“痛點”,以短路徑解決,方是高效之道。所以,我認為有效的溝通,智慧的說話之道,是成為高效能人士的捷徑。
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人無完人,豈能沒有情緒?但能控制自身情緒的人,才是臻至達境?鬃诱J為“克己”是修身而平天下的必要素質(zhì),是人和人之間互相尊重的前提。在當代社會同樣適用。面對榮辱,不忘初心,廉潔自律是克己;在工作中,今日事今日畢,克服拖沓懶惰,得過且過的情緒,是克己;在營銷中,放下身段,誠懇真誠,笑臉相迎是克己;面對同事,說話委婉,尊重理解,不非議他人是克己;面對單位困難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積極努力,互相鼓勵,患難與共是克己;回到家中,不將工作中的情緒帶給家人,不抱怨不牢騷,也是一種克己。
簡而言之,自省修身,克己努力,不忘初心,傳播正能量,是成為高效能人士的通達之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2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是對它提不起興趣,認為它不過是本普普通通的雞湯書。直到現(xiàn)在我也無法提起對它的興趣,但是,即使我只是看了那么幾篇,而并沒有通讀全書,我卻真正的感覺到它的好處以及對我的影響。
在美國,這本書影響力僅次于《圣經(jīng)》?吹竭@句話我還在想,這本書為何如此具有影響。我第一次看這本書,隨便翻到了一章我較為感興趣的標題:再論由內(nèi)而外造就自己。柯維以他和妻子為例,分享了他與妻子間關(guān)于談話交流的問題,發(fā)現(xiàn):看似瑣碎的小事,往往也源自刻骨銘心的情感經(jīng)歷,如果只看表面,而沒有挖掘深層的敏感問題,無異于在踐踏對方心中的圣土。當然,這只是這一章其中的一個標題,都是在闡釋一個簡單的理念:刺激與回應(yīng)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guān)鍵就在于我們?nèi)绾卫眠@段距離。
老師總是在建議我們預(yù)備一本備忘本記錄安排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我總覺得這對于我來說絲毫不起作用,我無法確認自己現(xiàn)在做什么。即使我有想要做的且規(guī)劃好的就差完成打勾,但備忘本上永遠沒有那完成的痕跡。要么就是不想完成了或者改變心意了,認為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作者提倡我們要遵守做作法令,所有事件以準則為核心,不要簡單地用腦筋中的教訓想當然,因為這樣看的世界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你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看到的`。對事物原來面孔認識的偏頗都會影響到舉動,從而直接導致成果的謬以千里。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認為明明怎樣怎樣了,卻沒有怎么怎樣。
作者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意愿的結(jié)合體。通俗的理解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應(yīng)該怎么做,更有這個意愿去做。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的確,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行事做人的方式,左右我們的成敗。本書闡述了“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習慣,讓這些習慣可以使我們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互賴。在我翻到如何使用這本書之前,我真的只是把它當成書來看,看作者描述的事例就像是在看故事,看到名人名言只是略略掃過?赐耆绾问褂眠@本書之后,我才知道,你要以老師的身份去閱讀效果才會更好,不僅僅只是吸收,你還要復述,在四十八小時以內(nèi)做好分享閱讀心得的準備,把你最記憶深刻的內(nèi)容講給身邊的人聽。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在學習這些習慣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對自己的改變要有耐心,長時間堅持,必會有成效。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3
在美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影響力僅次于《圣經(jīng)》。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20xx年部門領(lǐng)導推薦閱讀的書目之一。當時可能由于年紀小還不太能理解這七個習慣的真正含義,只記得看完這本書告知自己要踐行要事第一的工作習慣,要求自己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
7年之后的今天利用早上邊跑步邊聽樊登老師的解讀,突然有一種全新的收獲,引起了我的不斷反思,最重要的是積極主動的思考方式,一直以來狹義的自我定義:我屬于行動上的積極主動的樂觀派,但在思維模式上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關(guān)注圈,就像LG對我說的:“你的焦點更多的放在細節(jié)上,還沒有放在重點上(他說的重點其實就是影響圈,重點應(yīng)該放在我自己可直接控制的事情上,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跑完步回家后從書架上找出這本書,重新拜讀了一遍,于是決定要把我此時此刻的感受記錄下來,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以后也是我重點要修煉的部分。
積極主動是其他六個習慣的必備條件,本書中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分別是:
個人領(lǐng)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習慣一:積極主動
習慣二:以終為始
習慣三:要事第一
公眾領(lǐng)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依賴
習慣四:雙贏思維
習慣五:知彼解已
習慣六:統(tǒng)合綜效
自我提升和完善
習慣七:不斷更新
關(guān)于積極主動我的理解是在刺激與反應(yīng)之間做出的自由選擇,這對于自己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救贖。如果我們一直將自己的需求綁架在他人身上,會活的很痛苦,生活中會充滿了抱怨與指責。比如中國最大的矛盾關(guān)系體:婆媳關(guān)系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不是生活的年代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而是媳婦或是婆婆把自己的要求放在對別人的控制上,因為她不按照我要求的方式(外界刺激),我就生氣、指責與抱怨(內(nèi)在反應(yīng))。其實我們還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力,比如解決方案一:控制自己的情緒選擇不生氣;方案二:告訴自己別人是否履行職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態(tài)度。如果你一直認為問題“存在于外部”,那么請馬上打住,因為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問題。
雖然我們不必象書中舉例的維克多。佛蘭克爾那樣被關(guān)在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中憑借詳細與記憶來修煉心靈、頭腦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將內(nèi)心的自由種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脫納粹的禁錮。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佛蘭克爾運用人類獨有的自我意識,發(fā)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則,即在刺激與回應(yīng)之間,人有選擇的自由。就像某名言說的那樣“除非你愿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
接下來我們可以自我反思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有沒有用積極主動的言語去表達,如果沒有,那么從今天開始制定一個為期21天的自我覺察實踐表,分為影響圈與關(guān)注圈。
消極被動的言語VS積極主動的語言:
1、我已無能為力。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2、我就是這樣。我可以選擇不用的作風。
3、他把我氣瘋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4、他們不會答應(yīng)的。我可以相處有效的表達方式。
5、我只能這么做了。我能選擇恰當?shù)幕貞?yīng)。
6、我不能。我選擇……
7、我不得不。我更愿意……
8、要是……就好了。我打算……
不要總是怨天尤人或是文過飾非,犯了錯誤就要馬上承擔,改正并從中汲取教訓,致力于影響圈內(nèi)的事情,淡化關(guān)注圈。學會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而不是一心挑錯,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矛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4
前幾日閱讀了大名鼎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是史蒂芬·柯維。本書看似平淡無奇,但讀完之后,我由衷欽佩作者的遠見卓識。借著讀書筆記,首先整理下本書的知識框架。
本書框架:
一個普遍規(guī)律,個人成長的規(guī)律:依靠—獨立—互賴。這個普遍規(guī)律引出了本書的兩個重要章節(jié),個人成功領(lǐng)域的成功,從依靠走向獨立,與之對應(yīng)的前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公眾領(lǐng)域的成功,從獨立走向互賴,對應(yīng)著中間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
習慣的定義:
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三者的混合體。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
高效能人士的定義:書中并沒有明確定義何為高效能人士,我們普遍理解的是大家認為的在事業(yè)、家庭、生活中取得普遍成功的人士。
書中提到“要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wù)必從改變自我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huán)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边@是非常深刻而又見地的理解。
解決問題不僅僅要在術(shù)的層面想辦法,還要回到道的層面,從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去思考,以及從了解周圍環(huán)境入手,綜合一句話就是提高自身素質(zhì)。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是“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和“不斷更新”的創(chuàng)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lǐng)導還是職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為自我行為以及一生所做的選取負責,他們效力于實現(xiàn)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我的影響范圍。
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則,也是作為管理者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原則。在有限的精力下要時刻明白要事第一,這也是二八定律的一個現(xiàn)實應(yīng)用。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lǐng)導決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沖動所左右,從這個好處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zhì)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總結(jié)一下,所謂道理都是相通的,中西方都是一致的,這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是從價值觀和工作觀入手,講述自我驅(qū)動,自我管理,自我領(lǐng)導,相當于儒家講的修身;七個習慣中的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是從理念、溝通、合作等層面講述處世之道,相當于儒家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相當于道家的應(yīng)物變化思想,強調(diào)我們要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適應(yīng),唯有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2-3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500字05-1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500字12-2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500字(通用5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