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懼怕》讀后感作文1000字
讀完《不要懼怕》這本書,“死亡”有了更多的意義,對于“死亡”也敢思考更多了。以下是幾段摘錄:
我們之所以認為死亡是人生的終結,是因為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一味地懼怕死亡,逃避死亡。
這就有點像,當我們在為人生的某一個目標全心奮斗時,我們往往以為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生命的全部意義就在此。死亡,只有在我們的狹隘的時空觀里才是終點。但就像科學的探索是無限的一樣,在你們篤信人類的唯一時空觀時,還有很多無限和未知存在。若有人告訴你還有另外的時空或者說死后的你們只是從這個時空到了另一個時空,你可以不信,但如果是事實呢?那么死亡就是一種轉變,不是一種終結,而在死亡之前所做的任何努力如果沒有為轉變后做任何積存,那么這就是狹隘和短視。我想,生命的廣度如果僅為了出生和死亡兩點一線間的`距離就沒有任何意義。
對于臨終的事情,我們想得太多。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在臨終前表現出勇敢,但那并不能戰勝死亡。
在生命的夜幕低垂之際,上帝將依你愛心的多寡來施行審判。
在上帝的教導里,死亡并不是不可怕,而是基督為我們戰勝了這個可怕的敵人,所以我們無需為戰勝死亡做什么,也不能為戰勝死亡做什么。當我們選擇相信基督為我們成了這事后,我們只需要在今生活出豐盛的生命,將此價值存到未來的審判。
在一個人面對死亡之際,正是永恒敲他心門的時刻。
很多人在彌留之際的痛苦是因為他對于未來的不確定。也許有人說,他或許是因為今生沒有享受夠呢?可是若有永恒,在永恒里若比此生更美好,他會不愿意去嗎?若在永恒里是無限的苦難,他當然不愿意了?墒侨魶]有永恒,這個話題是不是很可怕?我想所有人都有對于未來的盼望或者恐懼,要不然會不會很多人在出生后就決定死去?我突然在想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當然我也曾經這樣,這僅僅是哲學家和宗教家需要思考的嗎?這個問題太尖銳了,它和死亡一樣敏感。
自然界每天都在發生這種轉變--------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看上去死氣沉沉的種子萌芽,長成大樹。我們所說的生命轉變的奧秘,并非無從知曉。
似乎人類更能夠理解動植物界的這些現象,但一旦放在人身上,這一切都變得如此不可思議?其實人本身就比其他生物要不可思議很多,不是嗎?
要是臨終者相信復活,那么復活對他就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事實。
想起很久前,有個外國牧師說,圣經是一堆事實不是一系列小說,我當時很不能理解?墒,對于信的人,它就是事實。而實際上,從邏輯來說,事實這個詞是因為它本身真實的存在,才被稱為是事實,信與不信,它都是事實。就像曾經有個牧師告訴我們,神的存在就是一個事實,你信,是因為他確實存在。當然只有你信了,這件事對于你才是事實。無神論以及死亡就是最終的歸宿,也因為信的人多了,它在信的人心中就成為事實。
我們想象不出死后的生命是什么樣子,就像盲人無法理解色彩一樣。
我信,但信心不足,求主幫助。
我們沒辦法想象死后的樣子,因為我們活著的人從沒見過,但這本書里這些真實的例子,當他們在面對臨終的基督徒所感受到的震撼,可以讓我們相信他們所看到的盼望,可以感受到那份信實,但我們依然會說“我信,但信心不足,求主幫助!保瑧c幸的是,我們可以這樣禱告。
對于如何安撫失去親人朋友的人,有幾點體會:
要做到與悲的人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沒有經歷過相同苦難的人,很難有相似的同理心,但我們需要學習,需要用愛來學習感受他們對對方的愛,學習像他們一樣地去愛對方,只有這樣我們像他們一樣感受到失去這樣的愛與被愛的悲痛。但我們通常都很難做到,但我們可以不斷地靠近。
對于在悲痛中的人,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陪伴他們,有時候話語不能帶來任何幫助,特別是空洞的話語或者過度理性的話語,反而是一種傷害,有時候耐心地傾聽、感受、陪伴,讓他們把悲痛表達出來會好得多。不要著急,讓他們變為正常,沒有足夠的療傷時間,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后遺癥。而且痛苦并不是都可以忘記的,有的人的痛會歷久彌新,但這是個事實,逃避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但愛可以彌補這一切。
【《不要懼怕》讀后感作文1000字】相關文章:
《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讀后感12-08
20個讓你不再懼怕演講的技巧08-18
冷的不要不要的冷笑話08-29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讀后感04-02
簡歷不要這樣寫作09-15
不要這樣寫簡歷09-04
簡歷不要花哨08-25
GRE考試六不要11-14
CAD繪圖九不要11-13
不要放棄_勵志文章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