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度關于扶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宣化縣于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殊困難片區縣。 為探索與宣化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模式,了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縣扶貧辦開展了扶貧開發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宣化縣基本情況
我縣下轄8鎮5鄉304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總人口28.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萬人、農業人口24.2萬人。按照國家新確定的2300元扶貧標準(指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具有勞動能力),我縣共有農村貧困人口約10.2萬人,主要分布在王家灣、深井、崞村、塔兒村、東望山、李家堡、趙川等7個山區鄉鎮。
我縣貧困地區的主要特征是:區域性整體貧困與分散的個體貧困并存,生態環境貧困與農民素質貧困并存。綜合分析各種因素,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一是縣域地形地貌較為復雜,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雖然全縣人均純收入較高,但相對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較多;二是由于有縣無城,沒有人口聚集、產業集中、帶動明顯的經濟發展優勢區域,人口居住分散,生產生活單一,家庭經濟收入較低;三是全縣的貧困村多數處于深山區,這些區域面積大,土地貧瘠,農業基礎條件差,缺乏支柱產業,貧困現狀較為明顯。
2011年,國家啟動了新一輪的扶貧開發工作,確定了11個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其中我縣屬于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
地區的貧困縣。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對于加快全縣貧困地區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實現綠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我縣共有40個貧困村列入了河北省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這將是我縣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今年確定率先啟動謝家灣、栗家灣、東坪、西坪、閻家、王家灣、常峪口、元子河、雙廟、南街、北街、北大寺、馬圈、石門屯、石分村、分水口、關底、小白陽等18個重點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一)規劃編制及數據采集情況。我縣2012年-2017年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初稿已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征求了修改意見,并召開了專家評審會進行評審定稿,現已上報市扶貧辦;各鄉(鎮)、貧困村扶貧開發工作規劃已編制完成;制定完成了我縣產業發展分布圖、產業示范基地分布圖、縣域村莊空間布局規劃圖、移民搬遷圖、重點村分布圖等扶貧開發規劃圖。完成了全縣扶貧系統信息平臺建設,第一批40個重點貧困村的基礎數據已全部采集完成,其它村的基礎數據正在采集當中。
(二)扶貧項目謀劃及推進情況。按照全市打造30條扶貧產業帶的戰略構想,我縣以縣級以上國省交通干線為軸線(包括縣道),以中心村建設為節點,共謀劃了8條扶貧產業帶。分別是:張小線生豬、肉雞養殖產業帶(張小線沿線),覆蓋貧困人口104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500萬元;三雙線蔬菜種植產業帶(市區界至大倉蓋鎮雙廟村),覆蓋貧困人口3000人,預計十二五可末實現總收入7000萬元;永蘆
線特色林果產業帶(王家灣鄉境內永蘆線沿線),覆蓋貧困人口4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490萬元;頭武線生豬養殖、杏扁種植產業帶(洋河南鎮至涿鹿縣界),覆蓋貧困人口22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450萬元;國道112線生豬養殖、張雜谷種植產業帶(112線宣化區界至赤城縣界),覆蓋貧困人口35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3000萬元;國道112線杏扁種植、生豬等養殖產業帶(112線宣化區界至陽原縣界),覆蓋貧困人口28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5700萬元;洋新線設施蔬菜、杏扁種植、奶牛養殖產業帶(洋新線懷安縣界至洋河南鎮),覆蓋貧困人口108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3000萬元;國道110線設施蔬菜產業帶(110線宣化區界至下花園區界),覆蓋貧困人口2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9800萬元。此項工作已以表格的形式報至市扶貧辦,文字規劃和電子圖版正在起草、設計當中。
結合我縣自然條件,依托養殖、蔬菜、果品、雜糧、食品加工、鄉村旅游等6大特色產業,重點打造了11個產業示范基地,分別是:李家堡鄉種養一體化,賈家營鎮肉雞養殖,塔兒村鄉種養繁育,洋河南鎮生豬養殖,顧家營鎮有機蔬菜種植、種豬繁育、有機肥發酵和沼氣發電一體化,深井鎮城鎮建設和高效農業示范,江家屯鄉設施蔬菜種植,崞村鎮杏扁種植,東望山鄉-大倉蓋鎮循環農業連片示范,趙川鎮張雜谷連片種植,王家灣鄉桑干河大峽谷生態旅游及沿線特色林果種植等11個產業示范基地。
(三)重點村項目規劃情況。我辦以產業扶貧、技術培訓和項目區配套建設為主要內容,編制了2012年度一批財政扶貧資金項目實施計劃,總投資為979萬元,其中貧困戶自籌379萬元,申請財政扶貧資金600萬元。項目規劃共覆蓋9個鄉(鎮)22個貧困村2455戶貧困戶,扶持貧困人口7708人次。具體計劃安排如下:產業扶貧項目,70萬元養殖生豬1800頭,涉及4個貧困村545戶1224人;安排165萬元養殖羊2690只,涉及7個貧困村565戶1680人;安排65萬元養殖雞260000只,涉及4個貧困村360戶816人;140萬元新建春秋棚100個,新建暖棚22個,涉及5個貧困村567戶1815人;25萬元種植林果1250畝,涉及2個貧困村418戶2173人。培訓項目,計劃安排35萬元。其中勞動力轉移培訓14萬元,培訓100人次;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1萬元,培訓2200人次;科技培訓10萬元,培訓300人次。項目區配套項目,計劃安排100萬元硬化道路20公里,共涉及20個貧困村3715戶11665人。
(四)貸款貼息工作情況。按照省、市扶貧辦2012年扶貧項目貸款貼息項目申報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辦聯合縣財政局共同對2012年企業申請項目貸款貼息的項目進行了考察論證和篩選,擬推薦省級項目庫4個,市級項目庫13個。17個項目常規貸款共計6720萬元。項目區覆蓋貧困村151個,覆蓋貧困戶13255戶。
(五)扶貧開發互助金工作情況。本著村兩委班子號召力、組織力強,村民脫貧致富發展愿望強烈,有一定的產業發展基
礎和資金需求的條件要求,我辦擬定了栗家灣、羊圈溝、北大寺、馬圈、石分村、黃土坡、關底、雙廟、常峪口、趙家窯等10個村為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村,現已上報省扶貧辦。
(六)定點幫扶工作情況。省里共安排了6個單位幫扶我縣12個貧困村,市里安排了10個單位幫扶我縣10個貧困村。省里有1個單位與幫扶村進行了對接,其它幫扶單位未與幫扶貧村進行對接;市里有8個單位與幫扶村進行了對接;66455部隊與幫扶村進行了對接。已對接的幫扶單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指導加強村兩委建設;協助制定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指導農戶建立扶貧專業合作組織;幫助貧困家庭至少建設1個穩定的增收項目;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等。其中,市工商聯幫扶謝家灣村新建蓄水池100立方米,防滲渠500米,工程正在實施中;市體育局幫扶東葛峪村鋪設灌溉管道3200米;市國資委幫扶李家窯村建設飲水入戶工程,協調解決資金60萬元;66455部隊針對幫扶村開展了資助貧困大學生活動,現正進行統計工作。
(七)勞動力轉移及貧困人口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情況。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貧困人口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培訓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采取依托市、縣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縣培訓基地集中辦班與委托行業技校分散培訓相結合;課堂理論學習與工地實習相結合;自主培訓與有關地區、有關行業聯合辦班培訓相結合;長規培訓與定單定向培訓相結合;專業技術培訓與普及科技培訓相結合;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實現專業與需求對口,技能與市場接軌,為用人單位提供合格的專業技能人才。
(八)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情況。困戶建檔立卡工作面大、量廣、任務重、時間緊、要求嚴,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們立即召開動員會議,安排落實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戶有卡、村有冊、鄉有表。進一步摸清了貧困戶的底數,為扶貧開發工作奠定了基礎。
(九)項目資金管理工作情況。為了防止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和截留,我辦嚴格按照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在項目實施前公布項目計劃內容和資金額度,供群眾監督,項目實施后,向群眾公示,給群眾一個知情權,報帳發票由鄉、村及群眾代表審查,逐級驗收報帳,并提交審計部門審計,確保資金的正常運行,增加資金的透明度。
(十)其它工作推進情況。在宣傳造勢方面,將市扶貧辦梳理出的6條扶貧攻堅標語口號,通過縣電視臺、縣報、政府信息網等多種媒體進行滾動播放、宣傳;將標語口號下發到各鄉鎮,各鄉鎮正組織人員在各重點貧困村村民主要活動場所和公路沿線進行書寫,力爭使扶貧攻堅工作深入人心。為了加大對扶貧項目的宣傳工作,對于農民群眾支持扶貧項目,建設扶貧項目,關心扶貧項目,熱愛扶貧項目,管理扶貧項目,推動扶貧項目滾動持續發展,更好的發揮扶貧項目的效益,要求項目實施單位,在項目實施后,都必須建立永久性標準牌一塊,書寫扶貧標語。編制完成扶貧工作宣傳手冊,主要內容包括國家、省、市扶貧方針、政策、綱要,國家、省主要領導講話,扶貧常識等,共印制5000冊宣傳手冊,已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進行宣傳、發放。在干部培訓方面,由于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剛剛
開始,干部群眾對本項工作認識不夠,甚至理解出現偏差,針對這種情況,我辦邀請市扶貧辦趙光宇副主任于3月29日對全縣12個鄉鎮的主管領導及40個貧困村支部書記進行了集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國家的方針政策、扶貧規劃綱要、項目的編制、申報、管理等內容。按照市辦要求,結合勞動力轉移、農業實用技術推廣、貧苦村干部培訓等三項內容,我縣確定了宣化縣職教中心和宣化德意駕校為培訓基地。目前正在和兩所培訓基地協商、制定培訓計劃,年內計劃培訓26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態環境脆弱,承載能力有限。宣化縣三分之二地區處于深山區和淺山丘陵區,氣候惡劣,土壤瘠薄,自然災害頻發,災年發生率高。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尖銳,產業結構調整受生態環境制約大。
二是農村人口素質較差,扶貧工作認識不夠。由于受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全縣農民群眾文化程度不高,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參與扶貧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不高,自我發展意識淡薄,自我發展能力普遍較低。
三是基礎設施薄弱,市場體系不完善。農村干道網絡尚未形成,公路建設歷史欠帳較多,水利設施薄弱且嚴重老化,電力和通訊設施落后。有45個行政村不通瀝清路(水泥路),占行政村總數的15%,19個村沒有完成農網改造任務。區域內金融、技術、信息、產權和房地產等高端市場體系不健全,產品要素交換和對外開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四是經濟發展水平低,特色產業滯后。2011年,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34:37,與全省13:53:34相比,第一產業比例明顯偏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8081元,明顯低于全省(28668元)水平。城鎮化率為14.6%,比全國(49.68%)、全省(45%)平均水平分別低35和30個百分點。缺乏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大企業、大基地,產業鏈條不完整,沒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和產業集群。
五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基本公共服務不足。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軟硬件建設滯后,城鄉居民就業不充分。人均教育、衛生支出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較遠。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實行產業化扶貧。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契機,與統籌城鄉發展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的自然、人力等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按照開發式、參與式扶貧模式,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和增加農民收入。大興特色產業,搞好土地流轉,走規模發展、集約經營之路。鼓勵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培育經紀人,發展營銷大戶,建立產業協會,引導廣大農民走向市場,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實現特色產業流通增值。加快建設北街、石門屯的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常峪口、西甘莊的萬只羊養殖基地,關底、馬圈的千畝設施蔬菜基地,石分村、分水口萬畝林果基地,大力發展一批高效畜牧、無公害蔬菜和綠色果品等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加大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力度,
加強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支持。加快良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的推廣,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等節約型農業。要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大力培育現代農民,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增收致富技能。
二、整合資源促進連片開發。充分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粘合劑作用,以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工作為平臺,采取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相對集中、配套使用、確保效益、各記其功的辦法,整合發改、交通、水利、農業、林業、教育、衛生、住房與城鄉建設等單位和部門的資金集中投入到重點區域,確保重點區域的資金投入力度。
四、實行搬遷扶貧。加強移民扶貧與生態移民、以工代賑異地搬遷扶貧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相結合,幫助搬遷戶開辟新的增收門路。對居住在邊遠山區、生存條件惡劣、自然資源貧乏的特困人口,實施搬遷扶貧,把扶貧搬遷與貧困戶的危房改造相結合,加大搬遷扶貧的支持力度。
五、招商引資促進脫貧。用好用活扶貧政策,瞄準扶貧對象、瞄準項目、瞄準市場,規劃和編制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扶貧招商引資項目,多形式進行項目推介,利用外來資金借力發展,借雞生蛋。扶貧政策中能融入招商引資的就要積極融入,扶貧項目能通過招商引資實施的就要積極開展項目編制、項目推介招商。重點抓好農業產業化項目、農村互助專業合作社項目等招商,通過農業龍頭企業、村鎮金融組織、產業園區建設,帶動產業壯大,拓寬融資平臺,打造產業聚集。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建設工作調度會精神,舉全縣之力,強勢推進,狠抓落實,堅決打贏全縣扶貧開發攻堅戰,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X大獻禮。
【度扶貧攻堅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扶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10-15
扶貧攻堅日記09-18
關于脫貧攻堅調研報告01-31
扶貧工作調研報告12-20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09-02
精準扶貧調研的報告02-10
扶貧攻堅的民情日記07-05
扶貧攻堅行動的調查報告12-09
扶貧攻堅工作自查報告10-14
2022精準扶貧調研報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