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3-04-03 18:51:4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的總體部署,今年5月至7月初,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特邀專家,對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進行了廣泛而深入地調查研究。期間,聽取了市委農辦、市農業局、市供銷社等八部門和部分縣區政府相關情況的匯報,先后深入清豐縣、南樂縣、高新區、濮陽縣,對部分典型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進行了實地調查;組織各縣區政協開展了同步調研;赴吉林省松原市進行了學習考察;多次召開政協委員和農業專家參加的專題座談會,開展深入研討,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于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現狀

          (一)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動因及其概念。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它根植于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成長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潮中。黨和政府的推力,市場的壓力,農民追求增加收入的動力,聯合合作的吸引力,經濟組織自身的創新力,鄉村班子發展經濟的牽引力,以及農業投入比較效益的增加,共同形成了推進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的合力,使之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一種組織形式,成為服務于農、帶農入市、助農增收的生力軍,成為促使農村、農民、農業發生深刻變化的先進生產力。因此,它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將其作為一個專門經濟理論問題加以研討。對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定義,目前學術界的觀點不盡一致,但多數觀點是圍繞農業的種、養、加以及專業合作社來論述的。在調研中,我們認為,現在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已超越了農業、農民、農村的范疇。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中,不僅有圍繞農業建立的各種組織,也有完全超越農業的其它企業;不僅有農民建立的,也有其它社會投資主體建設的;一些大的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在城市,基地或工廠在農村。因此,僅僅把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局限于農村的、農民辦的、圍繞農業的,是不符合實際的。鑒于上述考慮,我們認為,所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指圍繞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農民增收這一目標,由各類投資主體依法組建的經營性或服務性經濟組織,主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為便于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主要針對涉農經濟組織展開了調研。

          (二)我市農村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各級各部門大力引導、培育、扶持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全市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共計2308個。其中:農業龍頭企業649家,固定資產67.9億元,銷售收入285.5億元,帶動農民42.3萬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3家,市級龍頭企業10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46家,社員12.5萬人,帶動農戶12萬戶,年統一銷售農產品23.6億元,統一組織購買生產資料13.8億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60個,會員5600多人;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553個,會員45.4萬人。以上數據表明,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正處于蓬勃興起的發展階段。

          (三)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興辦主體及主要類型。從調查情況看,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興辦主體主要有公司法人、社會投資主體、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創業者、種養大戶、科技帶頭人和農村基層組織,基本形成了以農民為主體、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的多元化格局。按照組建方式,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指由各類投資主體按照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從事商品性農業生產經營的企業法人。如家家宜米業、中糧面業、全力食業、訓達油脂等一批成長性好、帶動能力強、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已經成長為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骨干力量。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原則下建立的互助性經濟組織。2007年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成為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主導形式。2011年3月,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標志著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如清豐縣科豐辣椒專業合作社現有注冊資金500萬元,社員500人,帶動當地32000農戶種植辣椒30余萬畝,年產優質辣椒1.6億公斤,產值約5.4億,初步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優質辣椒種植基地。三是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主要指采取會員制的方式,吸收從事同一專業的農民作為會員,在產、供、銷等環節上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組織,它具有組織形態的多樣性、組織管理的民主性、專業技術的先進性、服務功能的擴展性、科普活動的廣泛性等特點。我市現有科技協會、食用菌協會、養豬協會、農機協會等。如清豐縣食用菌協會在大屯鄉棗格、劉莊、柳格鄉高店等村建立了35個食用菌規范化基地,培養了15個食用菌科技示范村及2100戶科技示范戶,其中三個村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表彰為“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百強村”。

          (四)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趨勢。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慢到快的歷程,并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一是發展勢頭強勁。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由2007年的20多家發展到2011年3月的1100多家,僅今年3月份,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開業戶數就有63家。清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2007年注冊16家,2008年注冊33家,2009年注冊83家,2010年注冊92家,目前總數224家,發展近乎呈幾何級數增長。二是投資規模及銷售收入由小到大。如全市農業產業化企業2010年與2007年相比,企業總數增加了229家,固定資產總值增加了47.8億元,銷售收入增加了221.5億元。三是涉及領域和范圍逐步擴大。由原先單純生產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產、加工、流通、研發等諸多環節;合作的范圍由原先在村、組內的農戶合作,現已擴大到跨村、跨鄉、跨縣以至跨區域。四是組織規范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不斷建立健全民主決策、財務管理、盈余分配等制度,規范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如濮陽縣綠源有機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了社員大會工作制度、財務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培訓制度等,把合作社與社員的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了合作共贏的經濟實體。五是社會資本對農業的投入產生了一批現代化水平較高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如濮陽市領銳牧業有限公司與PIC種豬改良國際集團聯合,以綠色、生態為主攻方向,投資5965萬元建設占地300畝的種豬繁育基地,形成了“豬—沼—菜”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年出欄豬5萬頭、生產專業飼料5萬噸、有機肥3000噸,年供電100萬千瓦,成為一家集PIC種豬繁育、商品豬育肥、飼料加工、沼氣發電、無公害蔬菜種植、有機復合肥制造及養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二、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重要作用

          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一經產生就顯示出它對農村、農民、農業的強大影響力,并隨著它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方式。現代化農業就是采用現代的工業裝備、生產技術、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來發展農業,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經營形態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一是實現了農業的專業化、規;C械化生產。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緊緊依托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走“區域化、規;、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企業帶動基地、基地壯大企業的成功之路。如龍豐紙業投入資金1000萬元,在全市五縣二區建設了20萬畝的定向培育造紙楊樹速生豐產林基地;家家宜米業建立了20萬畝無公害水稻基地;叁真米業建立了6萬畝富硒大米和2萬畝優質水稻示范推廣基地;全力食業建立了自己的肉鴨養殖基地等。二是促進了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通過組織分散的農戶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產品質量、統一農資供應等,達到了標準化生產要求。同時,積極申報注冊商標,打造優質知名品牌,推廣綠色農產品生產,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據了解,我市已有512家合作社制定、實施了生產質量標準,已有54家合作社注冊了自己的商標,表明農產品生產標準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質量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如“天灌”牌大米先后獲綠色、有機認證,被評為“河南省優質產品”、“河南省放心大米”、“全國食品加工企業博覽會金獎大米”。三是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圍繞同一產業進行勞動、技術、資金、知識等合作,分工分業,實現由粗放到集約,由單一到復合,由平面擴張到深度拓展的轉變,初步走出了一條由大戶到大產業,由合作到公司化的產業升級之路。如濮陽縣訓達油脂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擁有10萬畝無公害花生原料基地,年帶動10萬戶農民種植花生,5000多戶農民發展養殖,100多戶農民從事運輸,使農民年收入增加8000多萬元,年加工花生米12 萬噸,年生產花生油5萬噸、產值5億元,成為豫北地區最大的花生油加工企業。

          (二)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核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出發點,通過拓展生產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農業的規模效益;通過參與產后的加工、營銷等經營活動,拉長了農產品產業鏈條,使成員獲得更多的農產品增值利潤;通過集體購銷等交易環節上的聯合,增強農民在市場上的話語權,降低單位購銷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有關數據表明,加入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農戶一般年均增收20%左右,增幅比普通農戶高出一倍。“十一五”末,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農民收入的增長與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快速發展呈同步趨勢。同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架起了千家萬戶經營與千變萬化市場的橋梁,改變了單家農戶闖市場的弱勢地位,由分散走向聯合,由單一的生產者變為生產經營者,獲得了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了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如河南省家家宜米業有限公司建立了無公害水稻基地20萬畝,帶動4萬多農戶,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8%的價格與稻農簽訂稻谷回收合同,降低了稻米市場價格波動可能傷害農民利益的風險。

          (三)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溝通政府與廣大農戶的橋梁和紐帶。面對千千萬萬分散經營的農戶,各級政府難以對其經濟發展實施有效的調控和指導,也面臨著不好管、管不了的困境。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為政府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指導提供了組織載體,是各級政府對農業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支點。政府對農民、農業的扶持通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能取得更顯著的成效,如南樂縣蓮花蓮藕合作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邵鄉建成占地10000畝的節水蓮藕示范園區,可年產優質無公害蓮藕15000噸,使農戶畝均收入8000元以上。另一方面,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作為農民利益的代表,可以積極開展與政府機構的對話,反映廣大農民的意見和要求,更好地維護農民的權益。

          (四)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抓手。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逐步發展壯大,可以使農民在科技推廣、分工協作、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對外聯系以及民主決策等方面得到鍛煉,既有利于農民科技意識、營銷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又可以增強農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農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由于具有較強的經濟基礎、組織功能和凝聚力量,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在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改善鄉風民俗、建立和睦鄰里關系、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對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基本認識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對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模糊向清晰、由零散向系統、由孤立向聯系、由膚淺向深入、由感性向理性轉變的過程,并形成了一些新認識、新觀點、新判斷。

          (一)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對農村和農業原有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和創新。它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先進生產關系的又一次飛躍,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引導支持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如果我們的認識達不到這一高度,我們的工作就不可能達到這一高度。

          (二)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先進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差距體現在諸多方面,但最關鍵的差距還是體現在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的數量、規模和水平上。從這個意義上講,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應把著力點放到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上來。因為沒有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又好又快地發展,城鄉差距、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不可能縮小。

          (三)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和發展方向是經營規;、生產標準化、耕作機械化、收益高效化、管理企業化,這是一家一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所不能達到的。只有把農民的利益連結起來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國內外經驗表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在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具有方向作用、路徑作用和方法作用,建設現代化農業,就必須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

          (四)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支點。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不僅直接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而且會產生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使之成為一種推動工業化的力量。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不僅為農民進入城鎮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且城鎮人口的增加,又直接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就農業市而言,抓緊抓好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就抓住了“三化”協調發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推進工作的關鍵節點。

          (五)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從我市的實踐看,建設較早、水平較高的新農村都是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較快的村,比如西辛莊、西掘地等村就是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講,要抓好新農村建設,就必須抓好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鞏固、提高和快速發展。

          (六)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實現“二三五”奮斗目標的客觀需要。要實現“二三五”趕超發展目標,除抓住產業轉移機遇,抓好招商引資、壯大工業外,作為農業市,更重要的是要把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使農村、農業有一個大的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取決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如果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在數量、規模、質量上有一個大的提升,“三農”工作就會為“二三五”發展目標的實現和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濮陽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市委、市政府應把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作為一項戰略決策確定下來,科學規劃,狠抓落實。

          四、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雖然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在我市“三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但是社會各方面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集中體現在對其總結、研究、宣傳的力度欠缺,扶持、鼓勵、引導的政策滯后,統一、協調、有序的管理機制尚未形成等等。為此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統一協調的組織機構,成立由市政府領導牽頭,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全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加強協調指導工作。二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貫徹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關于加快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意見,明確加快發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則、發展規劃、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要采取支持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參與農業項目建設、實行稅收優惠、支持規范用地、降低開辦門檻等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和扶持重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做大做強。三要完善工作機制。明確主管部門,理順管理體制,加強統籌協作,主動提供各方面的引導和服務。要健全考核體系,將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納入農業農村工作考核體系,形成工作落實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實行以獎代補,對帶動能力強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領辦人或創辦人等進行獎勵,促使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提質增量。

          (二)明確戰略重點,提升發展水平。當前,我市大部分農村新型經濟組織規模小、實力弱、層次低,尤其是缺乏重量級、旗艦型龍頭,競爭力、帶動力不強。對此,一要做好戰略規劃。結合我市“十二五”規劃,立足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農業,促使農業龍頭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專業合作社向專業特色化方向發展,技術協會、經濟協會向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方向發展。到2015年,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至少達到25家,超10億元的達到5家,形成500億元以上的規模;60%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依據章程規范運作的水平,60%以上的農戶加入到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中來,形成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處經濟、富一方群眾的發展格局,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二要壯大農村新型經濟組織規模。依托江蘇雨潤、鶴壁大用等龍頭企業落戶我市的優勢,堅持扶優、扶強、扶大原則,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支持、技術整合等方式,科學整合同類型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積極推動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雄厚、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要打破地域界限,開展橫向、縱向聯合,組建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經濟實體,推進優質資源向優質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集中,實現規;、集群化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三要完善產業鏈條。著力培育冷藏食品、肉類加工、乳品加工、釀造食品、面粉和油料加工、食用菌加工、綠色稻米加工等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拉長產業鏈條,打造糧油加工、肉禽加工和果蔬加工等產業鏈條,實現遞進式加工增值,提高經濟效益。四要打造特色品牌。要依據地方特色,抓住幾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重點發展,依托農產品資源優勢,推進“一鄉一品”、“一社一品”建設。要著力推進綠色稻米、油脂加工、食用菌加工、無公害果蔬、肉類加工等原產地保護項目申報,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應。

          (三)破解資金瓶頸,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資金緊缺、融資難是制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壯大的主要瓶頸。要把破解這一難題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一要大力招商引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抓住城鄉統籌發展和產業梯度轉移機遇,謀劃、包裝、推出一批涉農重點項目,“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鼓勵懂經營、善管理、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辦、領辦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二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開展信息、培訓、農產品質量標準與認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完善財政扶持辦法,采取財政貼息等形式,探索和完善政府與銀行聯手扶持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的模式,支持其加快發展。三要整合支農資金,提高使用效益。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統籌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則,以重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為載體,探索捆綁使用農業項目資金的方式方法,發揮好資金集中使用效益。四要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加快建立農村金融體系。支持各類金融組織向農村延伸,設立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探索建立村鎮銀行,扶持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增強金融機構對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信貸支持。五要創新農村抵押擔保體系。要積極推進農民地權、林權等的確權工作,力爭到明年年底確權登記發證全覆蓋。要將農民的地權、林權等納入抵押擔保范圍,使農民的不動產“動”起來,讓不動資產轉化為流動資產,讓實物資產轉化為貨幣資產。借鑒信陽市經驗,利用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平臺,構建信用共同體,運用聯合增信方式,創新“龍頭企業+農戶+信貸”、“專業合作社+農戶+信貸”等信貸模式,增強組織融資能力。

          (四)規范內部管理,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我市部分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管理運作不規范,內部合作不緊密,利益鏈不完善,尚未形成利益共同體。對此,一要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規范發展。指導其完善章程、規范管理,明晰產權關系,健全內部治理結構,建立民主管理和財務管理制度,提升規范運行水平。二要正確處理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基地、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扶持與監管并重,引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建立合作互惠機制、監督約束機制、利益分配機制,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地利益聯結關系,同時,要防止損害農民權益的現象發生。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完善利益鏈條,通過契約農業、股份分紅、利益返還、土地租金、工資等方式,合理分配利益,將松散型組織轉變為利益聯結緊密型組織。鼓勵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以項目為載體,承擔高效農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引導和鼓勵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向研發、加工、流通等整個產業鏈拓展。

          (五)注重典型培育,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缺少經驗總結,缺少典型引領,缺乏吸引力是影響農民參與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原因。為此,要及時總結適合濮陽“三農”發展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模式,對中糧面業、昌泰甜瓜種植合作社、綠源有機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較大、管理規范、運行良好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進行全面總結,加強政策和資金扶持。重點培育、選樹、推廣一批有代表性、有特色、能看能學的典型,發揮好典型示范帶動的重要作用,讓農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效益,調動農民參與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加大對典型的宣傳,通過多種宣傳方式,使典型家喻戶曉,激發其發展動力和活力,增強其吸引力,從而引導帶動更多的農民加入到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中來。

          (六)加強教育培訓,提供人才保證。目前我市農村闖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匱乏,人才資源成為制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帶頭人,發現、挖掘、造就一批農村能人,對他們進行重點培養和扶持,發揮能人帶動效應。盡快制訂實施推進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的教育培訓計劃,整合培訓資源,依托大專院校、農廣校,加強對經營管理人員、財會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努力造就一支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優秀人才投身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建設,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廣闊天地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強化對廣大農戶的培訓,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建立健全就業培訓網絡,全面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進而推動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快速健康發展。

        【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我市社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2-08

        關于我市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12-08

        對我市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2-11

        關于我市社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06-30

        新型農村社區調研報告12-03

        新型農村養老制度調研報告12-14

        關于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03-07

        農村留守婦女情況調研報告12-14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研報告04-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