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設施農業發展與提高農民收入的調研報告
自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隆勝村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創新思路、和諧發展、團結奮斗”這一主題,結合隆勝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村兩委班子成員積極成立領導小組,對村里設施農業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和研討交流。調研小組深入到設施農業基地對有關調研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次調研對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種植大戶,采取了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先后開展村兩委班子、黨員、村民代表、服務對象及設施農業大戶座談會4次,累計參加人數達89人,深入到塑料大棚區走訪設施農業種植戶50家,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征求村民意見和建議,查找制約本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問計于民。按著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從實際出發,全面分析存在的問題,綜合各種因素提出解決辦法,充分認識已具備的優勢,就如何促進設施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于XX鎮南部,與XX接壤,有X個自然村、X個村民小組?偯娣e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XXXXX畝,水澆地面積XXXX畝,林地總面積XXXX畝,人口總數XXXX人。外出人口XXX人,常住人口XXX人。黨支部X個,黨員總數XX人,蔬菜協會X個,XXXX年人均收入XXXX元。
二、村里現狀和優勢
XX村自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村兩委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速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突出特色,強化力度,力促設施農業建設,積極打造隆勝村特色農業“萬畝田園”,有力地推進了設施農業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全村農業發展實現了四大歷史性轉變:即在發展觀念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在產品結構上由單一糧油作物向蔬菜、馬鈴薯、特色果品多元結構的轉變;在經營方式上由農民“單打一”向多種經營形式的轉變;在發展模式上由“小規模”向“大規模”、“大群體”的轉變。主要表現在:
(一) 規模優勢初步顯現、農民增產增收明顯
現在,全村已經初步形成了以XX村西部為主的溫棚產業帶,集中連片百棟以上的溫棚基地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并且呈現出由北部地區向南部寬廣地區發展的良好勢態。XXXX年全村共建成蔬菜標準化規模種植小區1個、規模蔬菜大棚XXX棟,全村實現增收XXXXXX元,全村以蔬菜為主的經濟作物實現農民人均增收XXX元,占到種植業新增收入的76%。設施農業已日益成為全村力促的重要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 區域特色日漸突出、區域布局更趨優化
近年來,XX村根據自身的氣候、地理和市場條件,按照“宜菜則菜,宜菌則菌,宜花則花”的原則,努力培育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一批集中連片、規模相當的特色蔬菜、瓜果種植區。與此同時,全村積極推行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著力打造“高原牌、綠色牌、有機牌”農產品,卓有成效地增強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蠶豆、大蒜、豬肉等已全部出售外地市場。全村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隆勝村西部為主的溫棚產業帶,集中連片百棟以上的溫棚基地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并且呈現出由北部地區向南部寬廣地區發展的`良好勢態。
(三)地理位置與資源優勢
首先,是區位優勢,XX村靠近政府所在地,北與XX鎮接壤,同時靠近交通便利的省際大通道,有了便利的交通,使往來于此的客商能夠方便運輸;其次,是資源優勢,XX村有耕地面積XXXXX畝,其中水澆地面積XXXX畝,發展優勢產業尤其是設施農業具有優越的資源優勢,對農業提質增效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第三,是勞動力優勢,隆勝村剩余勞動力資源豐富,全村有勞動力XXXX人,為發展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提供了充分的勞動資源。
三、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結構調整滯后
隆勝村的農業生產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種植品種單一,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種植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產品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
(二)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三)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四、建議和對策
XX村設施農業和養殖業近年來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還存在基礎設施缺乏配套、科技服務跟不上、地域特色不突出、集約化發展水平低、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組織建設仍然薄弱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解決。根據調研,我們對進一步加快農村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要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隆勝村村在原有蔬菜生產的基礎上,緊緊抓住特色農業、綠色農業不放,積極引導農民做大做強大棚蔬菜的種植,在多方吸取經驗的基礎上,改變種植模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二)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
高標準暖棚、節水灌溉、引電入棚、道路暢通是發展設施農業養殖業的基本條件。由于資金缺口較大,目前全村設施農業養殖業的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都還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標準,增強綜合配套能力。一要重視加大對落后設施的改造力度,新建設施要高標準,適度超前,力爭設施一定時期內不落后。二要積極整合交通、水利、電力等部門資金,對181棟的設施農業基地實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建設,提升設施農業的綜合配套水平。
(三)大力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設施農業科技含量
設施農業的發展,必須以科技為先導。一要有效整合各種農技培訓資源,加強對設施農業經營戶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方位培訓,通過現場“手把手”以及外出觀摩學習等形式,保證每家至少有一個接受不間斷技術培訓的勞動力,確保他們能夠真正掌握先進種植業技術,有效提高農民的整體技術水平。二要認真總結和推廣其他地區設施農業的成功經驗。三要加強技術引進和推廣工作,重點引進一批優質、高效、市場競爭力強的優良品種,示范推廣一批節本增效配套技術及高效種植模式,增強科技成果吸收、轉化能力,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的科技含量。
(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轉變領導觀念
在廣大黨員中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激發黨員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上進心,主動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偉大實踐。廣大黨員要經常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宣傳、引導和教育群眾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重農輕商、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等落后觀念,樹立不進則退、苦干還要巧干、勤勞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等新的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堅持把提高農村黨員綜合素質與增強農民致富能力相結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創新農民致富手段。選派一批上進心強、接受能力強的黨員到經濟發展快、農村工作搞得好的地區參觀學習,開拓視野,增長才干,提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實際能力。
【促進設施農業發展與提高農民收入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我市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7-27
發展管理設施農業論文10-07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我縣品牌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09
提高節能促進綠色發展08-21
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1-14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0-23
學校發展的調研報告06-18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報告03-05
商務發展調研報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