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養結合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
尊敬的xxx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議程安排,我就衛健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搞好醫養結合、推進全區健康養老產業轉型發展,作個簡要匯報。
一、開展醫養結合優質服務,提升健康養老產業內涵
一是推進醫養深度融合。按照國家衛健委《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要求,我區率先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積極穩妥的將閑置床位較多的公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發展為醫養結合機構,引導支持設立老年病科和康復護理科。鼓勵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在醫養結合機構規范開展營養指導、疾病預防、中醫調理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20xx、20xx年,我區在二級以上醫療單位為老年人開設方便就醫綠色通道,開通率達到80%以上。
二是促進優質服務提質提速。依托社區家庭醫生團隊,通過老年健康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相結合,與老年人家庭簽訂服務協議,建立契約式服務關系,為老人提供連續性、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組織開展為老年人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加強健康宣傳、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務,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20xx年共為轄區65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體檢服務21250人,社會辦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共3家。
三是加強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建設。充分發揮社區衛生健康小組長的優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護士一起組成家庭醫生團隊,定期為老年人開展上門巡診,健康宣傳,基本實現社區老年家庭服務全覆蓋。截止目前65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共14358人。
二、加強規劃引領,推動醫養結合發展
一是強化試點引領。一是注重學習借鑒區委區政府在全區健康養老產業布局重點規劃和醫療規劃框架內,采取試點先行,總結經驗的方式,在健康養老方面結合醫療衛生機構自身特色優勢,發揮醫療衛生資源在養老方面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療及養老服務建立健康養老的新模式。我區今年以燈塔醫院為試點單位開設了老年康復護理科,設置病床30個,配備醫護人員19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目前已收完全失能病人共15例,逐步形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二是突出項目建設。經過近兩年的準備今年燈塔醫院在寶蓮寺鎮劉王坡村征地249畝,用來建設新院(預計在20xx年完工)。其中醫養結合項目建筑面積將占總建筑面積14.93%,可以滿足500人床位需求,新建成的燈塔醫院將集醫療、護理、托老、康復、健康教育、臨終關懷六位為一體,實現全程無陪護照顧模式。
三、目前現狀
一是健康養老發展不平衡,城區發展的制約在于社區配套用房困難,造成健康養老服務項目難以落地;
二是養老機構民辦私營居多,但有一定規模,醫療完善,上一定檔次養老機構偏少,存在醫療資源介入不足問題;
三是社會力量投入健康養老事業的熱度雖高,但具體項目落地少,一些服務、保障、醫保跟不上,現行的醫保政策,不能把日常人工護理費、康復治療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從而加重群眾的經濟負擔;
四是健康養老問題涉及到衛生、民政、人社等相關部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醫養結合需要具有合法資質,現有的醫療資源是以醫療為目的配備,要實行醫養結合,需要針對性的升級改造,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一是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省、市級醫院的合作,暢通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
是強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打通居家健康養老的綠色通道。
三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居委會的連接,充分發揮各自服務優勢,開展健康宣傳進家庭服務,繼續推動試點單位的打造提升。四是優化健康養老資源配置,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加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繼續開展定期的健康義診、免費體檢等健康養老服務。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2
“醫養結合”是實施健康中國的關鍵環節,是市委、市政府推進的重點工作,也是我市創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近期,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詳細深入了解了我市養老機構的運營情況,并對我市“醫養結合”工作提出了思考。
我市目前已經設有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但還處于發展階段,存在較多的問題,通過實地了解其它城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情況,從而找出適合我市發展的路徑。
一、我市醫養結合的現狀
(一)我市人口老齡化現狀
xx市從xxxx年起進入老齡化社會。xxxx年—xxxx年間,xx市總人口由xxx萬人增至xxx萬人,xx歲以上老年人由xx萬人增至xx萬人,占總人口數的比例由xx %增至xx % ,xx歲以上老年人由xx萬人增至xx萬人,占總人口數的比例由xx%增至xx%(以上數據來源于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預計到十三五末,我市xx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xx萬人,按照我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實現x%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養老,全市將有x萬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
。ǘ┪沂嗅t養結合工作進展
我市現有養老機構xx家,有xx家與周邊醫療機構建立了簽約的醫療綠色通道,其中內設醫院x家,內設衛生室、門診x家,xx%的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開展醫療、康復、保健服務。打造計劃生育家庭養老照護試點xx個,醫養結合試點xx個。
目前,我市醫養結合有以下x種模式:
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計劃生育家庭居家養老照護醫療支持體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并進行分類,動態掌握轄區老年人基本信息,并對其需求變化進行動態跟蹤,提高養老服務供給方的服務效率。重點對轄區xx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六位一體+簽約”服務(預防、保健、康復、醫療、健教、心理咨詢、家庭醫生簽約)。xx社區服務中心作為國家養老照護試點實施單位,除了持續為老年人開展常規居家養老服務外,在全市率先啟用了智慧之家遠程養老系統。xxxx年,在社區居家養老的老人中選擇了x戶xx位xx歲左右的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開展試運行。為將智慧養老平臺試點擴大,xxxx年x月,正式啟動醫養結合居家健康養老平臺,目前,先期xxx只智能手環已經投放使用。下一步,共計xxxx只智能健康手環將陸續投放轄區,守護居家老人健康。
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促進“醫”、“養”有機結合。一是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我市xx老年公寓等x家養老機構內設醫院,xx老年公寓等x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門診或衛生室。二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xx區“xx”老年綜合養護院建在核工業二〇二醫院內,養護院與二○二醫院簽訂合作協議,老人入住前,由醫院進行健康評估,按疾病譜進行分類,雙方共享疾病信息。養護院和醫院病房之間還建立了綠色通道,入駐養老機構的老人可享受日常的衛生診療、護理服務,以及先入院后辦理住院手續的服務等。三是成立老年護理院,突出xx醫藥、中醫藥在健康養老中的作用。我市將xx醫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融入醫養結合全過程,為老年人提供內容豐富的xx醫藥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市xx中醫院與奧林老年公寓建立合作關系,成立了奧林老年公寓護理院。內設床位xx張,設有xx醫科、中醫科、婦產科、骨傷科、心身醫學科、治未病科、體檢科、急診科、藥劑科、影像科、超聲科、臨終關懷科等xx余個科室,由xx名醫護人員組建成醫療護理團隊,全天全年為入駐老人提供醫療保障服務。醫療設施、病區設施全面,老年人不出公寓即可辦理就醫住院手續,享受醫保劃卡及其他醫療健康服務,打造了“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服務試點。
“兩院一體”,提供醫養結合服務。xx老年公寓老年慢病康復醫院和“中環國際”衛生服務中心都是集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為一體的醫養結合型機構,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醫護診療、健康教育、預防保健、養生養老、康復訓練、護理為一體的“醫養結合”型服務。
政府投資,“抱團”養老。xx區共投資xxxx萬元,在xx村分別建成互助幸福大院。xx周歲以上農牧民按照“自愿搬遷、拆舊搬新”原則,可免費入住互助幸福大院,xx區衛健委為每位入住老人排查疾病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并開展具有xx中醫特色養生、保健、治療為一體的醫療保障服務。
。ㄈ┪沂嗅t養結合工作存在問題及困難
由于“醫”、“養”分屬不同專業領域,相應的公共資源也由衛健、民政等不同部門分配,而且“醫”、“養”又受到社保、財政等因素制約,各部門對相關政策的認識、調整和落實難以做到協調一致和橫向整合。要真正實現“醫”“養”統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資源壁壘,加大工作協同力度。
養老院設置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急需納入醫保定點報銷范圍。居家老人的醫養結合,家庭醫生簽約、設立家庭病床、家庭醫療康復納入醫療報銷等制度仍需完善。
目前我市xx家養老機構,除規模較大、設施較好的xx老年公寓等x家內設醫療機構外,其余養老機構由于硬件條件所限,尚沒有力量自建內設醫療機構,入住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還不能得到滿足。
社區醫養服務總量不足,居家養老供需矛盾突出。受到個人習慣和現實條件影響,目前xx%的老年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最關注的是日常治療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詢及中醫保健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還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礎上進行醫療診斷、康復護理等服務。但是目前全市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尚不均衡,特別是鄉鎮、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缺乏,基層醫療服務設施薄弱,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難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且存在藥品單一、設施簡單、醫務人員缺乏的問題,要想實現為居家老人提供服務還有很大難度。
二、關于我市醫養結合工作的思考
我市老齡化情況較為嚴重,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我市的醫養結合工作。
。ㄒ唬┰黾油度耄攵嗖块T合作
根據市老年人情況合理預測老年人支出,增加財政撥款的同時,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醫養服務。積極探索老年人長期照料保險制度。醫養結合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民政的工作或是衛健的工作,政府在做好有效的`監管的同時還要擔任重要的協調職能,要協調民政、衛健、醫保、財政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融合參與,成立市級層面的醫養結合工作機構,完善我市醫養結合政策統一管理,建立醫養結合一體化協調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分工協作機制,增加部門間的凝聚力。完善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保險制度,構建養老服務行業風險合理分擔機制;將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并適當提高報銷比例和擴大報銷范圍;將醫養結合作為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重要內容,對由醫院轉型的符合養老機構設立條件的老人護理院給予審批。
(二)利用現有醫療資源,布局醫養結合項目
借鑒xx省常州市金東方頤養園項目經驗,擬利用我市醫療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在建的xx中醫院二期項目、包醫國際醫院項目、市第八醫院養護樓項目,引入地產項目合作,發揮醫療優勢,建設高標準的醫養結合居住區,把醫院融入到住宅區,實現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有機結合,讓老人生活在社區,既能切實感受到家的氛圍、享受貼心服務,又能在健康出現狀況時得到及時醫治和專業護理。
(三)發揮基層衛生機構優勢,開展居家養老
從目前我市的養老情況來看,居家養老還是老年人養老的首選,相比農村地區,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較高。利用基層醫療機構優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變職能,開設日間照料中心,提供社區老人的醫養結合服務,實現居家養老,建立社會養老分層服務模式,健康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居家養老為主,鼓勵社區或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創造條件,開展社區養老服務,例如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開展社區老年人健康分類管理,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上門服務,同時社區和醫院等機構緊密合作, 構成我市養老網絡。也可以借鑒常州金東方醫養機構模式,發展社區建立機構化、一體化運營,為老人提供自理、介助、介護的居住設施和服務,使老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繼續居住, 并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料、醫療、護理等全方位服務,從而實現醫養康護一體化。
。ㄋ模├眯畔⒒瘍瀯,搭建現代化醫養結合平臺
全面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化進程,通過互聯網、IPTV數字電視等多個渠道,借助電腦屏、手機屏、電視屏等多種載體,推廣應用家用健康檢測、治療智能終端,實現網絡覆蓋,實現個人健康管理。利用信息化平臺建立市內所有xx歲老年人的信息數據,并加快對健康信息情況檔案的使用,重點關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情況,及時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務。
。ㄎ澹┘訌娕c院校合作,搭建醫養人才隊伍
通過多種渠道引進養老服務人員,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機制;醫養機構和xx醫學院合作設立人才培養基地,提供實習就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穩定養老部門的醫護人才,同時學校也可以根據養老服務的多元化需求相應開設相關專業。發揮職業技術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專業教育和在職培訓,不斷規范護理人員的服務內容與服務行為,提升老年護理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健全養老服務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各類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實行定期考核與職業資格認證,持證上崗,逐步實現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3
為積極應對日益增長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提高老齡人口健康服務能力,滿足“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基本需求,近年來,我區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進展及成效
。ㄒ唬┨剿麽t養結合體系建設,推動資源優勢互補。
按照國務院及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的指示精神,區政府制定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方案(試行)》,待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按照方案,大力推進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
一是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區、老年護理床位。
二是推動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舉辦醫養結合聯合體。
三是鼓勵轄區內部分醫院轉型為養老護理院。
四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機結合。
五是支持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設立醫務室或護理站,提高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的能力。
截至目前,區民政部門管理養老機構11個,設養老床位1186張(其中批準新民醫院開設老年護理床位300張)。區衛生部門核批了樂年長者之家等3家社區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區民政部門牽頭組織我區6家養老機構與市一院建立了醫養結合聯合體,初步實現養老機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
。ǘ﹦撔箩t養結合服務模式,構筑居家養老服務基礎。
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層優勢,建立以家庭醫生為主的“點對點”健康服務體系。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主動深入社區和家庭,通過實施“積分制”、“健康儲蓄銀行”、“粉絲簽約”和老年人健康俱樂部等形式,對社區老年人實施分級分類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區組建57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簽約服務3.8萬余戶7.8萬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4.3萬余人。
建立以“醫聯體”為專業技術支撐的“個性化”健康服務體系。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與市一院、省針灸醫院建立“醫聯體”,把綜合醫療專家和中醫康復專家納入到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開展“個性化”簽約服務。今年4月,雙崗中心創新組建“2+2”家庭醫生專業服務團隊,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病、糖尿病和腦卒中康復4個專業服務小組,已與56位居家老人簽訂了有償簽約服務包,以滿足多元服務需求。
。ㄈ┴S富醫養結合服務內涵,建立機構養老服務機制。
為強化養老機構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從今年6月起,區屬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養老機構建立固定服務關系:
一是每季度主動上門對養老機構開展1次健康教育講座,對老年人進行常規健康體檢,并指導康復治療。
二是與養老機構建立24小時服務熱線,對常見病、多發病隨時進行上門診療。
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療和康復,根據康復情況及時轉回養老機構。
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選擇性藥物免費治療等衛生惠民政策。20xx年以來,我區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免費發藥人次分別達8。9萬人次、4。3萬人次,免費金額達310余萬元,其中老年人發藥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持續發展,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是當今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而解決健康和養老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醫養結合。從全國范圍看,醫養結合是一個新興課題,都處于積極探索中。實際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醫養結合服務需求與承載力不對稱。
據統計,20xx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6。1%,而且每年處于上升趨勢;預計20xx年超過20%,20xx年超過30%,并于20xx年達到近34%的水平。我區20xx年60歲以上老年人8。4萬人,達到全區戶籍人口的17%,老齡化趨勢與全國同步。而我區在養老機構養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長期醫療、護理、康復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絕大多數老人包括“失獨”、“獨殘”等計生特殊群體選擇居家養老。龐大的。養老和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給現行養老和健康體系帶來嚴重挑戰,已成為全社會不可回避的問題。
。ǘ┽t養結合行業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養老機構由民政部門設置審批和管理,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由街居負責,醫療服務由衛計部門主管,醫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門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職能和資金分割等因素,各相關部門在實施醫養結合時存在行業壁壘、職責交叉、業務交織等情況,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勢必造成醫療和養老資源相互阻隔,難以做到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協調統一和橫向整合,老人的醫養統一問題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ㄈ┽t養結合機構定性定位不明確。
從實際服務看,完整功能的醫養結合機構既不能完全替代養老機構,也不能替代醫療機構,應該有其鮮明的特點和需求群體,在設置審批上也必須進一步明確標準體系和審批部門。按現行政策,完整的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權歸屬不明確,即使同一投資主體在設置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時分別由衛生和民政部門審批,運行機制相對獨立,沒有解決醫養結合到底姓“醫”還是姓“養”的問題。
(四)醫養結合醫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
以疾病醫療為中心的現行醫保支付政策,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預防、早期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病房等醫療健康服務項目均未出臺相關支付標準。即便是最新出臺的醫養結合病床醫保支付辦法,對老年人的患病病種有明確規定,且病種數較少?梢哉f,當前醫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醫養結合服務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放開。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當前人口發展現狀、老齡化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發展醫養結合將會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當前,在積極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基本建立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法規體系,多元化、多途徑形成醫養結合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生命過程中各個時期所需的可負擔的公共服務。為此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ㄒ唬┌l揮政府主導作用,做好醫養結合頂層設計。
一是出臺意見,分類明確定位。各級政府要從上而下出臺實施意見,成立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職責和牽頭單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據不同類型,分類明確醫養結合機構姓“醫”或姓“養”的問題。凡是養老機構開設醫療診室由民政部門為主管單位;凡是醫療機構增設養老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為主管單位;凡是以醫療、護理、康復為主的護理院(完整功能的醫養結合機構)增設養老床位,由衛生行政部門為主管單位。以上三種形式醫養結合機構,同級民政、衛生行政部門要相互備案,并針對老年人群“醫”或“養”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導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運行機制。衛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門盡快聯合出臺相關政策,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審批準入、行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規劃、房產部門要出臺相關規定,在新建的一定規模的`社區中同步規劃建設醫療、養老配套用房。要積極改革醫保政策,將完整功能的醫養結合機構優先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將醫養結合服務項目、居家養老診療費用逐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消除行業障礙和“瓶頸”。
(二)堅持多元資本發展,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資本發展醫養結合的扶植政策,引入專業醫養結合品牌企業入駐。規劃、土地、財稅等部門為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在規劃布局、土地使用、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有步驟、有規劃地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
加快醫療養老機構轉型升級。鼓勵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增設醫養結合病床或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提高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護理科室覆蓋率;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的有機融合,開展簽約服務;鼓勵綜合性醫院與養老機構建立“醫聯體”,實行對口支援、雙向轉診、醫護培訓等。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為計生“失獨”、“獨殘”家庭及農村“五!睉籼峁┗踞t療和養老服務保障。
。ㄈ┘訌妼I隊伍建設,強化醫養結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專業人才培養、評聘和使用機制。民政、人社和衛生等部門應加大養老專業服務人才的培養培訓力度,加強對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生、護士、管理人員和護理員的培訓;鼓勵專業院校畢業生到醫養結合機構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并給予相應的特殊崗位補貼;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技術準入等方面,與其他醫療機構同等對待,激發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二是建立人員崗位配套政策。對政府主導的醫養結合型醫療機構,合理增加護工型人員崗位,保障基本服務需求;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合理增加醫護人員崗位,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對社會力量舉辦的醫養結合機構,根據投資規模合理核定醫療技術崗位、護工崗位和一般服務性崗位,并根據多部門考核情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四)強化行業監管考核,確保醫養結合取得成效。
推進醫養結合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聚焦健康產業發展,推進健康合肥建設的創新之舉,必由之路。在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同時,各相關部門要依據職責分工,加強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查處力度。探索建立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評估制度和退出機制,定期組織有關方面專家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綜合績效評估。評價結果作為政府購買服務和對機構獎懲的重要依據,確保政府資金投入發揮效益,醫養結合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穩步提升,老年人群的滿意度得到較大提高。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4
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和家庭結構變化,家庭養老難這一問題漸趨突出,尤其是養老中的醫護需求愈來愈旺盛。面對養老的醫護需求,傳統的養老機構缺乏醫療服務能力,醫院又無法提供養老基本服務,而“醫養結合”模式既能給醫院減輕病人長期“壓床”的壓力,讓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利用,還能解決老人養老過程中的醫療問題。為加快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威海市榮成市民政局在對全市老年人身體狀況進行統計的基礎上,組成調研組,先后深入到3個機關科局、8家養老機構、4家醫療機構、5個城鄉社區,采取聽取情況介紹、開展座談討論、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如何有效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摸清了榮成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基本情況,查找分析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榮成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現狀
截止20xx年末,榮成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8.7萬人,人口老齡化率達28%,超過了全國16.1%、山東19%、威海25%的比例,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2.8萬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達3.37萬人,分別占老年人口總量的3%、15%。近年來,榮成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形勢,針對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需求和健康服務需求相疊加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實際,圍繞“老有頤養、病有良醫”目標,大力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養老需求。綜合起來,主要探索并逐步推行了四種“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
(一)養中有醫。養老機構根據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開辦醫療機構,按照床位在500張以上、150—500張、150張以下的標準,分類設置護理院、醫務室、巡診室。比如,榮成市萬福苑老年公寓建設老年護理院,一期工程投資2000萬元,設置床位230張,設立了內科、中醫科、慢性病康復科等特色科室,醫療設施設備達到二級以上醫院標準,并與榮成市人民醫院簽訂對口支援合作協議,到20xx年8月底已經收住患有各種慢性病的老人161名,入住率達70%,投資3000萬元的二期工程將于20xx年底前投入使用;榮成市社會福利中心養老服務園區,配套設立了專業康復機構—榮成中康醫院,主要以康復為特色,集康復、治療、保健、預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榮成市盛泉養老公寓投資4000萬元建設養老護理院,設置床位360張,設立康復理療、中藥保健、臨終關懷等4個科室,配備醫護人員23人。
(二)醫中有養。醫療衛生機構發揮自身設施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通過增設、轉型等方式,拓展老年養護、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項目。以石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利用閑置的樓房資源,投資360萬元建設老年養護院,設置專業護理床位50張,成為威海市第一家由醫療機構主辦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已經進入試運營階段。榮成市今年計劃采用這種模式,利用人和鎮中心衛生院現有的8000平方米閑置房屋和土地再改造建設一處。同時,榮成市還規劃在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石島人民醫院開設老年病區,主要收治處于康復期、療養期和病情穩定期的老年人。
(三)養醫簽約。全市26處基層醫療機構與周邊的養老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內設置巡診室,將入住老人納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檔案,每周派醫護人員進行巡診,每年開展健康體檢服務,對慢性病患者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隨訪服務,并對突發疾病的老年人開設“綠色通道”,確保其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逐步構建起“小病就地診治,急危重病人到醫院,經醫院治療好轉或痊愈送回養老院”的模式。以榮成市老年公寓為例,榮成市人民醫院在該公寓內設置了醫療診所,由專職醫生全天候坐班就診,每周對入駐的90多名老人例行一次健康查體,小病在診所內進行治療,重病去醫院予以救治。
(四)居家巡診。依托社區各類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進社區、進家庭,建立健全全科醫師團隊家庭簽約和鄉村醫生家庭簽約“雙簽約服務”模式,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社區護理等服務。比如,榮成市在推進h型高血壓防控新模式過程中,市、鎮、村三級醫療機構與2萬多名患者簽約,由醫生提供定期送藥隨訪和健康查體服務,使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相應的醫療服務。
二、制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
“醫養結合”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既能夠有效破解傳統單一機構養老的弊端,也能滿足廣大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是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但從工作實踐看,由于醫保政策瓶頸、專業人才匱乏等多重問題,醫療與養老有機融合之路并不好走,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從養老機構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三難”:一是執照難辦。“醫養結合”的“醫”,并不是單純的.吃藥、打針那么簡單,應該至少達到一級以上醫院的醫療水平,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診療項目、醫療器械和醫師護士,并納入醫保定點范圍。目前養老機構開辦醫療機構設置的門檻過高,申請執業許可證的難度較大,納入醫保定點的要求較嚴,榮成市僅有萬福苑、盛泉2家養老機構達標并于20xx年獲批,其它大多數養老機構并不具備醫護條件。目前,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總床位比重僅為10.4%,與山東省確定的30%的目標要求相距甚遠。二是醫生難招。醫護人員在養老機構執業,業務范圍變窄,工資收入過低,缺乏發展前景和崗位吸引力,造成醫護人員不愿到養老機構就業,即使進入了也是頻繁流動,隊伍不夠穩定,目前全市養老機構招錄醫護人員57人,僅占護理人員總數的10.8%。而養老機構現有護理人員素質較低、年齡偏大,缺乏系統化、專業化培訓,1/4左右沒有持證上崗,特別是鎮街敬老院的護理人員中,83.5%為“4050”農村婦女,很難為老人提供醫護服務。三是資金難籌。榮成市目前建有養老機構40家,盡管養老機構數量不少,但大多規模小、實力弱,床位利用率只有52.8%左右,再加上微利經營甚至虧本經營,實在沒有更多的資金再去設置醫療機構或聘請職業醫生。以鎮街敬老院為例,入住的老年人90%以上為農村五保供養老人,每人每年6500元的五保集中供養經費較難維持,只能通過壓縮人力成本來保障運轉,而五保供養費用中又沒有單獨列支醫療費用,一旦某個敬老院中有多名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療,事后救助的模式使得住院治療費用擠占正常運轉經費的現象經常發生,拿出更多的資金來增加醫療設施、聘請醫護人員,對他們來說確實成為一種奢望。
(二)從醫療機構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三個缺乏”:一是缺乏政策激勵。各級對養老機構建設運營的投入很大,在建設期,每張床位給予11500元建設補貼(省級每張床位7000元,榮成市本級配套4500元),20xx年2月2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東省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中,對護理型養老機構的建設補助標準再提高20%;在運營期,盡管根據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數,省、榮成市總計給予每人每年900元、1800元、3300元的運營補助(省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2400元的標準,榮成市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每人每年300元、600元、900元的標準配套),但補助的期限僅為3年。一系列真金白銀投向養老機構,而對于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卻與扶持政策無緣,導致參與“醫養結合”的積極性不高。二是缺乏醫療人員。榮成市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缺編現象較為明顯,據統計,全市缺編總數達325人,其中市級醫院缺編179人,鎮街衛生院缺編135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缺編11人。醫療機構在自身需求就很旺盛的情況下,騰出醫療市場去做養老不太現實,即便是到養老機構巡診,也在很大程度上拿不出時間精力,抽不出醫務人員。三是缺乏利益驅動。公立醫院雖然突出公益屬性,但逐利機制尚未破除,加之擔心發生醫療糾紛,對進入“投入多、利潤薄、回報周期長”的養老行業意愿不夠強烈,榮成市目前僅有1家醫療機構設立老年養護院。同時,鎮街衛生院與敬老院簽約后,除拿藥、打針外,提供的是免費醫療服務,沒有較大的利益回報,導致鎮街衛生院履行協議動力不足、熱情不高。
(三)從老年群體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兩個不對等”:一是需求與供給不對等。目前,榮成市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達1662人,護理型床位卻不足800張,相對于老年人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量,“醫養結合”的供給量還很少,而對長期醫療護理服務的市場需求卻呈擴大趨勢。二是收入與收費不對等。榮成市具備優質醫療資源的養老機構基本上屬于中高端養老機構,雖然看病就醫方便,但普遍收費較高。以榮成市社會福利中心、萬福苑養老公寓、盛泉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為例,基本收費標準為1000—1580元/月,身體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根據身體狀況每月加收1000—2280元的護理費用,而20xx年榮成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6元/年,企業退休職工退休金1800元/月左右,大多數老人顯然承受不起如此高昂的費用。
(四)從政府部門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兩個不健全”:一是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從目前情況看,養老機構隸屬于民政部門管轄,而醫療機構隸屬于衛生計生部門管轄,涉及到參加醫保及醫療保險費用報銷等事宜又由人社部門主管,牽扯到資金保障又與財政部門有關,交叉重疊的部門管理直接導致“醫養結合”處于“九龍治水”的困境中,部門之間職責界定模糊,容易出現利益紛爭、責任推諉等問題,這是“醫養結合”推進緩慢的關鍵原因之一。二是政策保障不健全。從實踐看,無論是獨立設置醫院還是配套設置醫務室,面臨的都是能否能邁過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這道門檻。在榮成市養老機構中,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康復治療,但往往無法享受醫保報銷的待遇,無疑增加了治療成本。
三、對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幾點對策建議
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快速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厘清相關標準,完善養老服務人員培養和就業優惠政策,破除其發展障礙,需要多方共同給力,才能使“醫養結合”走得更快、更遠。要結合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重點在構建“五個體系”上下功夫。
(一)整合資源,構建政策保障體系。20xx年11月20日,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等八部委聯合出臺《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2〕84號),20xx年4月8日,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又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民發〔2022〕52號),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資源。首先,成立“醫養結合”發展議事協調機構。建立健全部門之間統籌聯動工作機制,打破民政、衛計、人社三條線分立狀態,從根本上解決“養老不醫護、治病不養老”的問題。其次,建立健全制度保證體系。圍繞資金補貼、用地保障、投融資、稅收減免等方面,研究出臺可操作性的政策保障措施。要明確規定,凡是醫療機構開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養老機構,享受與社會辦養老機構同等的扶持優惠政策,做到既扶持養老機構,又鼓勵醫療機構,還惠及老年群體,從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合力。第三,優化“醫養結合”項目審批環境。對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或醫療機構增設養老服務的,衛計、民政部門要按照首接責任制原則,及時根據各自職責辦理審批,不得將彼此審批事項互為審批前置條件,打造“無障礙”審批環境。
(二)注重實效,構建完善標準體系。一是降低“醫養結合”項目準入門檻。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各種醫療信息數據可以共享的有利時機,對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的,在審批條件上要降低標準和要求,不能要求像醫院那樣各種各樣醫療設施設備都要齊全,各種各樣醫護力量都要具備,從而既有效降低養老機構的資金投入,又切實杜絕醫療設施設備的閑置浪費。二是明確“醫養結合”項目具體標準。20xx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相繼出臺文件,部署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東省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中也提高了對“醫養結合”型養老床位的補貼力度,但到底養老機構應當具備什么的條件才算是“醫養結合”型的,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標準,即使是20xx年6月24日《山東省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實施辦法》(魯民〔2022〕44號)中確定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應具備的條件,也是比較籠統、繁雜,導致一些意欲建設為“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社會力量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無據可依。鑒于此,建議有關部門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出臺內容具體、操作性強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標準,比如在硬件方面應該有什么設施、具備哪些功能,在人員配備上有醫師資質的需要達到多少人、專業護理人員應占多少比例等,一清二楚,一目了然。這樣一來,既為建設者提供建設指南,也為管理者提供認定標準。
(三)分類實施,構建協調發展體系。一是適應社會需求,發展中高端養老。發揮榮成市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加強養老、房地產、旅游與醫療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候鳥式養老、旅游養老等新興業態,引導養老項目與區域內高檔樓盤、各大醫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吸引外地高消費老年群體前來休閑度假和康復療養。二是嚴格規范管理,改善“托底”養老。鎮街敬老院主要承擔農村“五保”集中供養任務,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屬性。建議對承包經營主體進行嚴格考核,與供養經費掛鉤,確保供養服務標準不降低;進一步提高農村“五!奔泄B標準,并從中單獨列出一部分資金,作為“五保”老人的醫療費用,醫院提供“一站式”服務;可借鑒推廣青島膠州模式,探索實行鎮街衛生院托管敬老院,衛生院院長兼任敬老院院長,促進“兩院一體”發展。三是強化服務功能,提升居家社區養老。針對90%以上的老人居家養老的現實狀況,要在醫療服務進社區、進家庭,為老年人開展巡診服務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搭建智能化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依托平臺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將平臺大數據與衛生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網共享,為居家老人配備智能終端設備,一旦突發疾病,立即通知醫護人員,使老年人得到及時救治服務。
(四)引育并舉,構建人才支撐體系。一是抓人才流動。鼓勵醫療機構的優秀執業醫師和護士到養老機構中進行輪崗服務,并給予相應的特殊崗位補貼;對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的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進入養老機構就業并簽訂勞動合同的,工作滿一定年限后,給予一次性數額可觀的經濟補助。二是抓待遇提升。將社會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中的醫護人員,納入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在薪酬、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公辦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三是抓職業培訓。將養老機構負責人和老年護理員納入政府培訓計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一些專業的培訓機構和有經驗的養老機構合作開展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五)創新制度,構建醫療保險體系。一要有針對性解決老人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圍繞解決“醫養結合”發展模式的醫保報銷不暢通、個人支付費用較高這一瓶頸問題,對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依照申請納入,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定點服務協議,入住的參保老人按照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同時,適度放寬需要治療的老人醫保范圍,對于失能程度較重、病情嚴重且花銷較高的老人,可設立一定的報銷比例,解決部分老人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二是逐步建立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借鑒北京、浙江、青島等地模式,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失能、半失能的參保老年人,引導其在定點護理機構接受長期醫療護理,或居家接受相關機構的醫療護理照料,由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相關費用。三是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風險分擔作用。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關于“鼓勵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關于“積極發展意外傷害保險,增強全社會抵御風險的能力”的要求,積極引導各保險公司,設計開發健康險、養老機構責任險、老年人意外傷害險等多種形式的險種,為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醫養結合”保障服務。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5
關于20xx醫養結合模式的調研報告一: 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98.6萬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將以年均3.5%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隨著高齡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因此醫養融合發展對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基本情況
(一)積極探索居家、社區醫養融合新模式
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在轄區內組建全科醫生團隊,對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健康檔案,對孤寡老人實行免掛號費、降低檢查治療費等優惠。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實施家庭醫生制度,與60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簽約。2008年以來,組織多輪企業退休人員免費體檢,周期免費體檢率達83.29%。
一是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團隊服務。我市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啟動實施家庭醫生制度,重點為60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簽約服務。目前,政府舉辦的3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實施家庭醫生制度,與60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6.7%。全市62家鄉鎮衛生院全部開展健康管理團隊服務,組建健康管理團隊342個,覆蓋912個村衛生室,開展團隊服務8304場次。二是開展居家老人醫療緊急救助活動。2012年,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經營、市場運作、公益服務”的建設運營模式,建成市養老服務平臺,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為服務主旨,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緊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務。目前,平臺“12349”養老服務熱線已覆蓋整個市區,24小時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三是開展醫療定點服務。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與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聯系,簽訂服務協議,充分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功能。四是開展健康知識咨詢服務活動。全市以“健康揚州社區行”活動為載體,定期組織講師團成員以及有關醫學專家深入社區、鄉村,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今年僅市專業照料協會就組織社區健康咨詢服務活動4場,培訓養老護理員近200名。
(二)著力提升專業養老機構醫養融合水平
全市共有養老機構99家,其中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農村敬老院)72家,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辦養老機構8家,老年公寓等社會辦養老機構19家。全市共有養老床位數29820張,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3.08%。社會辦養老機構19所,床位2284張。全市有護理型床位1843張,占床位總數的6.2%。
一是公辦養老機構醫養支撐輻射能力強。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成立頤和養老康復中心,通過與東方醫院合作,在全國首創“金拐杖”養老服務標準體系,通過“親情助理模式、至全服務模式、ABC管理模式、GOT運行模式”四大專屬模式,實現示范引導、專業推廣、輻射社區的作用。二是社會辦養老機構醫養分類保障。曜陽國際老年公寓通過與蘇北醫院合作建立康復醫院,完善急診急救綠色通道機制,為老人開展保健醫療、康復護理、緊急救護、體格檢查、健康管理等多項綜合性醫療服務。中小型社會辦養老機構重點收治自理和僅需基礎護理服務的對象。三是農村敬老院基礎醫療覆蓋廣。我市72家農村敬老院,均擁有基礎性醫療功能的醫務室。敬老院與當地衛生服務機構建立雙向轉治機制,確保政府兜底保障對象的基本醫療。保險機制作為醫療的重要補充。2013年,通過市慈善總會的資助,對城區685名城市“三無”、農村五保對象投!皭劾蠠o憂”意外保險。四是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不斷深化。我局與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揚大醫學院聯合開展初級護理員免費培訓,截止目前,已培訓養老護理員592名。全市養老護理員822名,其中持證上崗養老護理員620名(初級592名,中級20名,高級8名),持證上崗率達75%以上,養老護理員專業化水平不斷增強。
(三)加快醫養融合醫養融合政策創制
2013年,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健康和養老服務產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大力鼓勵養老醫養融合發展和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為助推我市養老機構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指導性意見。同年8月,我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揚州市城區養老機構新增床位經費補助辦法》和《揚州市城區養老機構運營經費補助辦法》。辦法對市區按標準建設、依規定運營的新增社會養老機構床位市財政給予每張床位3000元的建設補貼,對市區已開業的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和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依據實際入住老年人數按全護理、半護理、自理、分別給予每人每月100元、70元、50元補貼。兩項具體的惠民舉措對大力扶持社會力量興辦和鼓勵發展醫養型養老機構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經費保障,同時,也為各縣(市、區)出臺養老機構補助辦法提供了參考依據。針對老年人保健市衛生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城市(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揚州市城市(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標準》、《揚州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等多個政策性文件,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全市社區衛生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對推進城鄉基層衛生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機制和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等作出明確的部署。
二、存在問題
總體上看,我市養老服務醫養融合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與人口老齡化形勢下的養老社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醫療康復要求不相適應,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求不相適應,與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養老服務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在保障能力、政策法規、管理手段、服務水平、思想認識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醫養融合制約因素較多
我市在推進醫養融合方面雖然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在服務能力、醫保結算、政策引導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缺乏醫保支持政策。由于養老不屬于診療項目,因醫保報銷金額和住院時間的限制,造成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的老年人不得不連續出院轉院,既造成過度醫療,也對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發展不利。二是醫療護理能力欠缺。我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大部分養老機構雖然有醫務室和護理人員,但是醫療和護理水平不高。而診療水平高的醫療機構,本身醫療資源十分緊張,使得優質醫療資源無法滿足居家、社區、機構養老需求。三是養老護理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根據民政部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中4-5張床位就需要1名護理人員來推算,全市約2.9萬張床位,至少需要5800名護理人員,而我市99所養老機構中,養老床位與護理人員的比例僅為25:1,50歲以上的養老護理員占護理員總數的70%以上,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同時,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勞動強度大,薪酬待遇過低,社會認可度不高和工作環境差等原因,也造成就業吸引力有限。
(二)養老機構供需矛盾突出
我市現有養老機構的存量與龐大的、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醫養需求不相匹配,社會養老服務的壓力較大。一是機構養老供養對象結構性失衡。養老機構照顧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強度高,同時也缺乏必要的醫療條件,因此養老機構愿意選擇可自理老人,不愿意接受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造成社會上最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被排斥在機構養老之外。通過《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結果和我市調研的實際來看,養老機構在收住對象定位上,近一半的機構只愿意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為主,其中城區將近三分之二的養老機構,不愿意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別是社會辦養老機構,對入住老人身體因素作為重要的入住條件。二是專業老年護理院的缺失。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江蘇省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總數的2.39%,我市老年人98.63萬人,以此推算,我市約有失能老人2.3萬人,而我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僅為1843張,可見我市失能老年人醫養型養老需要巨大。老年護理院作為以護理服務和維持生命的基本醫療服務為主的醫療機構,具備對長期需要生活護理和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的服務對象提供治療性護理服務的能力,對緩解綜合性醫療壓力、構建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互通平臺和解決老年患者出院后康復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兄弟市老年護理院蘇州市20所、南京市12所、無錫市6所,常州、徐州市各1所。其中,南京、蘇州、無錫的老年護理院同時具備養老機構性質。我市尚無一家專業老年護理院。三是養老機構供給結構不合理。一為醫養融合護理型床位缺失較多,全市護理型床位僅占養老床位總數的6.2%,與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存在較大差距。二為部分地區高檔豪華的養老機構,由于床位收費相對較高,入住率較低,而適合廣大普通老年人,特別是寄養中低收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卻排隊難進,一床難求。四是城鄉機構養老發展不平衡。在全市2.9萬張機構養老床位中,大部分為農村敬老院床位,城市養老機構的床位占比遠低于農村,與城市龐大的需求形成較大的反差。
(三)社會辦養老機構醫養發展艱難
社會辦養老機構不僅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扮演著“填補空缺”的角色,也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上看,我市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數僅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8%,與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社會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達到50%以上!贝嬖谳^大差距,其中護理型床位所占比例更低。一是新建社會辦養老機構發展受到土地等政策的制約,租賃等形式的養老機構又難以符合規劃、消防、審批的要求。二是對公辦、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扶持政策不平衡性。僅以對養老機構的省級資助為例,2008年―2012年,省對按“江蘇省示范性養老機構標準新建、床位150張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補助標準為3萬元,而對社會辦養老機構僅補助0.3萬元。我市對社會辦養老機構的床位建設為每張3000元,與省內兄弟市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南京、南通5000元,鎮江、泰州4000元,徐州3000元)。三是優惠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強,難于落實。如對于養老服務項目的`土地供應政策,文件普遍作了以下規定:養老機構建設應當采取劃撥方式供地的,一律劃撥供地。由于上述政策過于籠統、原則,社會辦養老機構獲優惠供地很難實現。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議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轉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揚州市已步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問題,要做好重點醫養融合發展的工作不僅時間十分緊迫,而且壓力十分巨大。為此,我市應加快形成以政策扶持為導向、以財政投入為推手、政府與社會力量互聯互動互補、覆蓋城鄉的社會醫養服務新格局。
(一)創新手段、統籌規劃,夯實居家社區醫養融合基礎
一是提升居家醫養能力。大力推廣智慧社區建設,推廣“虛擬養老院”模式,通過可穿戴設備、視頻診斷等手段,借助互聯網技術、云技術和物聯網技術,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為支撐,為老年人提供及時周到的遠程健康服務。在便民服務進萬家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家庭醫生制度,實現生活護理、康復護理進家庭,定期巡診與應需施診相結合的診療、護理服務,為居家養老提供醫療保障。二是強化社區醫養融合功能。結合城鄉發展規劃,統籌布局建設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并在其中配備健康小屋、康復室等,筑牢社區醫養融合基礎;條件不具備的老居民區,按照就近原則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契約合作機制;鼓勵新開發住宅配套建設醫養融合服務設施,為社區老人提供完備的醫養融合服務。三是大力開展醫養融合志愿服務活動。成立服務老人的“時間銀行”,倡導“服務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時間儲蓄”的方式,發動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醫養融合服務。
(二)結對合作、政策支持,加快養老服務醫養融合
今年,我局將與市衛生局聯合出臺《關于推進醫療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以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長效合作關系為依托,建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模式,重點鼓勵建設或轉型老年護理院發展。2020年,全市養老機構全面完成“567工程”即: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達到50%以上;醫養型養老機構占總數的60%;收住全護理、半護理老年人占總人數70%以上的養老機構應具有基礎醫療服務功能。一是建議醫保支持政策引入養老服務業,通過將需要中長期專業護理、康復、診療的養老對象納入醫保范疇,推進醫養融合良性循壞發展。二是提升機構養老醫療融合服務能力。通過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內設置分支機構、養老機構在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上門服務等完善醫養服務結構。三是加強醫療資源機構養老配置能力。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鼓勵醫院將閑置資源改造成康復醫療機構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支持社會資本舉辦?谱o理院,鼓勵部分非建制鄉鎮衛生院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四是建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與醫療機構聯動機制。對基層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轉送的老年病人,在掛號、就診、檢查及辦理住院手續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五是提升養老護理員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可以通過設置崗位津貼和以獎代補的手段,逐步引導養老護理員隊伍向專業化和年輕化轉型。繼續加大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力度,明確對取得國家養老護理員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后,在養老機構護理崗位連續從業2年以上的人員,分別給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補貼。
(三)加大投入、積極融資,夯實醫養服務基礎
一是積極與財政部門做好對接,貫徹執行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xx〕39號)中對自建產權用房養老機構每張護理型床位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和租賃用房舉辦且租期5年的養老機構,每張護理型床位給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補助政策。二是積極引導各縣(市、區)民政部門與養老機構建立專職養老護理員績效考核機制,績效考核資金可由縣、鄉兩級財政按比例分擔。三是建議研究制定針對新建或轉型床位150張床位以上且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醫養型老年護理院給予一次性20萬元以獎代補政策。四是建議設立支持醫養發展的投資引導基金,采取投入資本金、直接補助、財政貼息、小額貸款、項目補貼、風險補償金、參股產業基金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加速進入醫養服務領域。
(四)搭建平臺、延伸保險,推進社會辦養老機構醫養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揚州市社會養老機構設立辦法》的出臺,聯合財政、衛生、國土、工商、金融、安監及消防等職能部門,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服務機構融合發展,根據權限分級職責,搭建平臺協調解決諸如:土地使用、“一照多址”、人員待遇等扶持政策落地的問題,切實降低準入門檻,觸發醫養融合發展的“鯰魚效應”。二是鼓勵醫養型社會辦養老機構和老年護理院建設,針對機構身份定位問題,可在發展初期按“半福利半企業”定性,仿照企業運作模式融資入股、收益分紅、擴張規模等,對其經費尚有少量缺口的,銀行給予小額貸款,待其進入成長發展期開始歸還貸款。三是拓展“愛老無憂”保險計劃延伸醫養型社會辦養老機構,通過個人自籌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方式,為入住失能、半失能寄養老人辦理護理保險或意外保險,分釋社會辦養老機構風險。四是發揮社會福利協會服務管理作用,制定我市行業管理規范性文件,明確社會辦醫養型養老機構的性質地位,各方權利、義務關系,開辦養老機構籌資方式與待遇,糾紛處理機構與理賠等要求。
(五)明確責任、創新模式,積極延伸五保供養機構醫養服務
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開展農村社會福利服務,率先將敬老院轉型為集養老、醫療、康復為一體的農村社會福利中心。積極將農村養老機構工作納入了鄉鎮公共體系建設范疇,納入新農村建設內容,列入鄉鎮考核目標。利用或創造條件開設社會化養老功能,提高床位使用率,擴大養老覆蓋面,科學制定發展農村養老工作整體規劃,將農村敬老院建設和管理作為農村機構養老系統工程的重要方面,變敬老院單純的“收養”少數“五!崩先说亩档妆U细@麛U面向廣大農村老年人服務。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五保供養事業發展,出臺土地、稅收等各項優惠政策,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和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力量興建敬老院。
關于20xx醫養結合模式的調研報告二: 目前養老服務問題倍受社會各界關注,國家、省、市日前也相繼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可見黨和政府對于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視。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醫療戰線的醫務工作者,我想就傳統服務業轉型方面的課題談一下以醫養老、醫養結合的問題,不當之處,請予以指正。
一、養老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養脫節問題突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市養老機構建設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機構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部分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功能單一,服務項目、服務水平跟不上,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醫療機構存在吃不飽的困境,患者量少,醫療器械、設備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
(二)養老缺乏醫療常識,健康無從保證。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保障,特別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去醫院體檢、看病困難已是嚴重社會問題。據調查了解,許多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多數患有常見的老年疾病,因為不能夠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和診療,耽誤病情,導致病情加急加重,甚至會危及生命的現象時有發生。當前,越來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三)養老機構缺乏醫療支持,老人門診就醫難。一方面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大多數行動遲緩,一些老人生病后不能夠及時去醫院診治,只能外請醫護人員上門靜點,這樣會導致用藥上的錯誤以及承擔高額的醫藥靜點等費用,從而增加了老人們的經濟壓力,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會受到影響。
(四)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缺乏專業人士的參與和服務。目前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匱乏,且整體素質不高。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這方面人才的相關專業不多。專業人才的不足直接影響了服務項目和內容的擴展以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二、幾點建議
(一)整合資源,為老人老有所依奠定良好基礎。養老工作是一項投入多,回報少的事業。鼓勵養老和醫療機構結合,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資源,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一方面鼓勵大型和綜合型醫療機構依托現有的醫療資源,充實養老服務機構;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聯姻醫療機構,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建立醫療型護理院。以東風區為例,將小型民營養老院集中依托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即可改善原有的基礎設施,又能夠在醫療上使老人們的健康得以保障,這種方式如果可以得以實現,老人將得到專業人員二十四小時的營養配餐,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并可提供專業護工為難以自理的老人施行專業護理,這樣可以使老人們無后顧之憂,安養晚年。
(二)以養老院為依托,建立家庭病房。針對老人們行動難、就醫難的實際問題,建議有關部門在民營養老院中實行家庭病房制度,一來可緩解各大醫院床位緊張的壓力,二來可使老人們足不出戶即可得到如同在醫院一般的治療。與養老院聯姻的醫療機構可派出專職人員為家庭病房中的患者定時、定期查房,觀察病情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定時為老人體檢,達到早觀察,早診治的效果,為老人健康護航。
(三)加快出臺、落實優惠政策措施。養老政策方面,明確規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可以享受國家和省關于養老服務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床位和運營補貼等;醫保政策方面,建議相關部門完善醫保有關政策措施,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并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和擴大醫保報銷范圍。允許醫院設置養老病房,讓老人一邊養老一邊醫療。一方面緩解當前“養老難”問題,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養老,又能共享醫療資源,緩解了“看病難”問題。制定醫院同養老院聯合制度,在符合醫療要求的前提下,養老院可作為診療基地,緩解各大醫院高峰期床位緊張的壓力。參保老人無論在醫院還是在養老院診療基地,診療過程中,均可享受醫保待遇。此外,“醫養結合”是一種新的養老模式,要從制度上加以規范,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制定建設標準和合理收費標準,對設備配置、醫療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確要求。
相信有政府的扶持,有政策的傾斜,以醫養老、醫養結合能從老年人居住、健康、居家上得到有力保障,也是醫療機構服務轉型的一種嘗試,醫養結合之路將為推進我市的養老事業發展開辟一片新天地。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6
預計到20xx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約占總人口的16.7%。從20xx~20xx年的20年時間里,我國高齡老人將保持年均100萬人的增長。
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國整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同時,老年人存在發病率高、帶病生存時間長、對衛生保健依賴性強、醫療花費高等特點。當前的養老機構存在整體資源不足、分布不均、缺少專業化、服務單一、無法滿足老年人群醫療保健特殊需求等問題,F就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醫院試點建立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
一、現階段醫養結合產業化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養老機構規模及標準化程度低,與醫院銜接程度不高
養老機構主要依靠設施建設來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功能,特別是能夠針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提供專業養護服務,重點實現其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緊急救援等功能。然而,在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我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二者相互獨立,面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客觀現象,醫療機構無法配合滿足其需求,F有患病老人不得不奔波于醫院與養老機構或家庭之間,不僅耽擱治療時間,往往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休息而形成小病變重的情況,增加了治療費用,老年人需要長期護理的問題已經提到議事議程。
(二)養老機構獨立盈利能力較弱,依靠國家補貼情況嚴重
目前,養老產業在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市場模糊、盈利困難、營銷不暢和持續性差。養老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公益性質,盈利能力較弱,社會資本關注度低。目前進入該行業的民營資本普遍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經營穩定性差,屬于相對“弱勢”資本。由于目前的養老產業沒有清晰的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很多養老產業投資成本高居不下,同時又面臨著老年人一方面經濟承受能力相對有限,不可能承受高昂的養老服務費用,另一方面認知、行動能力下降等客觀因素,屬于傷病高發“弱勢”人群。雖然一些資金實力較強的房產商頻頻試水養老地產,但未有明確的盈利模式,沒有理清養老“地產”與養老“服務”之間的關系。
(三)養老機構高端企業管理和護理等專業人才缺乏,流動性強,可持續性發展程度低
養老人才短缺已為老年服務機構快速增長的瓶頸。國內還沒有高端、專業完善的養老服務團隊,無論在團隊管理還是人員培訓方面,養老機構缺乏足夠的專業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調研中發現:(1)養老高端企業管理和護理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隊伍結構不合理。 (2)養老機構人員流動性較強,不利于企業持續性發展。養老服務需要醫養結合,醫院屬于資本和人才密集型企業,已經分享過了國家改革開放的紅利,發展勢頭良好,目前的現狀養老機構與之相比發展落差較大。養老機構作為一個單獨的機構短時間內無法與醫院形成有效的平等對接。
(四)多頭管理現象不利于醫養結合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
我國在養老服務方面“多頭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各地養老相關問題的管理工作分散在老干部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衛生部門、老齡委、消防、公安、防疫、街道等多個部門和單位。此外,婦聯、青聯、工會、殘聯等等機構也或多或少地介入了養老的服務保障和管理工作。由于這些部門和單位的工作具有獨立性,部門之間缺少足夠的協作與溝通,管理過程中很難形成合力。
二、建議
(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建議政府:首先明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監管責任主體,為醫院試點建立的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立監管制度,出臺和完善相關服務標準、設施標準和管理規范標準,建立等級評定制度和評估制度。同時,利用服務標準的提高加強市場競爭,減少人為控制因素,通過制定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準入、退出機制,規范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市場行為,形成“寬建嚴管”健康的監督機制,促進養老產業健康持續性發展。
(二)建立健全行業服務標準和規范
建議:推動醫院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利用醫院現有的規;藴驶贫群同F有養老政策法規,整合成一套標準性、可實施的服務規范指南。同時,強化誠信優質服務,樹立品牌效應。通過一系列制度和行業服務標準建設,形成一套組合拳。
(三)鼓勵多方社會資源參與
建議:破除思想上的禁錮和政策上的壁壘,鼓勵靈活運用公有制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不同所有制的資本對養老機構的發展有不同形式的促進。如:
(1)引入國企,如中國醫藥集團等公有制資本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資本,促進國有資本保值,而且能夠利用其行業的專業特性針對性研究養老服務產品,同時利用老人對國企的信任提高了養老機構的品牌效應,抵御運營風險。
(2)引入民間資本等非公有制資本,利用非公有制資本的靈活性和高效性,通過董事會的決策,從一定程度上激發醫院在養老機構領域的活力,提高決策質量,規范經營、加強精細化管理,使醫院的公有制資產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產業效益。
(3)允許養老機構員工持股,不僅大大增強養老服務產業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使員工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緊緊的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引入“眾籌”的概念,允許需要養護的老人和兒女入股養老機構,使需要養護的老年人既是消費者又是養老機構的股東,不僅能夠在養老機構增長中獲得紅利,在養老的同時又有一種家的感覺。
(四)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建議: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的發揮市場調節作用。評選出管理規范、服務專業,能夠盈利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同時,政策應該給予這個市場充分的、公平的競爭環境,各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運營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產業。這樣,經營理念各異、運營模式不同的養老機構為生存、盈利各盡所能的尋找出口。通過養老服務產業機構的競爭和規模化發展,必定會在要求苛刻的養老服務產業中脫穎而出一批收費合理,服務到位,口碑良好的可持續性發展勢頭的企業。從而使我國在市場競爭的風浪中找到最適合我國發展的養老服務產業的道路。國家也可以從現有繁雜的補助提供中抽身出來,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履行國家責任,減少國家負擔。
(五)調動醫保、社保等配套政策支持
建議:給予一定的醫保、社保、科技等配套政策支持,推動醫院參與的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的快速建設。結合醫院多年的“收支平衡、略有結余”醫保經驗,和大醫院醫保額度較高的特點,通過規模化、專業化管理鏈條的梳理,降本增效,努力消化參股養老機構所增加的醫保額度,減少給國家增加醫保管理成本上的負擔。但需要考慮到,畢竟現階段我國醫養結合體系建設不夠成熟,“包袱”性的甩給醫院,容易大大降低了醫院在參股的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的積極性,況且醫院涉及養老產業總體上屬于起步階段,經驗不足。
政府應在醫養結合領域與醫院建立定期對話機制,利用醫院在人口與健康領域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政府可以完善并適度提供一系列醫保、社保、科技等方面的鼓勵性政策,適當提高積極參股養老機構醫院在老年病方面的醫保額度。同時,對現有醫保制度進行進一步改革,在完善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礎上,逐步建立老年人相關疾病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7
“530萬”“14.45%”,這兩個數字是我省60歲及以上人口數和所占比例。而這兩個數字在今后的每年還會呈增長態勢。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當前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山西在推行醫養結合的過程中取得了些許成效: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初步提升、老年醫療護理體系逐步完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步入新常態、老年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也同時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期,我們對太原、大同、運城、長治、晉中等5市醫養結合發展現狀進行了解,不僅是為了梳理近年來山西在醫養結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為山西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沖擊,推動健康山西發展提供些許務實之舉。
醫養結合的山西模式
山西省自20xx年邁入老齡化社會后,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20xx年,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530萬人,占總人口的14.45%,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3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9.10%。同時,隨著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老年,未來25年將是我省老年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老年人口會不斷增多,高齡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病殘老人、“空巢”老人數量會急劇增加。
據統計,目前我省失能、半失能老人達101.1萬人,占全省老年人口總數的19.1%,慢病防治、醫療、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問題已成為老年群體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因此,“全面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更重要的是推行醫養結合是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盤活現有社會資源的重要途徑!笔⌒l計委黨組成員、省計生協會專職副會長李躍珍直言不諱。
政府主導頂層設計推進醫養結合
近年來,國務院及各部門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醫養結合的發展環境初步形成。近兩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健康養老產業作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新動力的支撐點,并納入了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了支持健康養老業發展的推進意見。
去年7月,省衛計委、省民政廳等九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并由省政府轉發,就全省醫養結合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等具體內容予以了明確,確定了太原市、大同市、呂梁市、晉中市為省級首批試點市。這些文件的出臺,為全省加強醫養結合、推進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至目前,全省有5個市以政府或部門名義制定出臺了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的實施方案。特別是太原市,作為省會、全省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領頭羊,大膽探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醫養結合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實踐。晉中、陽泉、臨汾、長治等市在醫養結合工作上不等不靠,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主動地開展試點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醫養結合”是應對老齡化的長久之計,山西四種模式初顯成效
我國未來“醫養結合”的目標,是面向社區在全國建成一個覆蓋城鄉、規模適宜的醫療服務網絡,明顯提升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梳理近年來山西各地推進醫養結合的經驗做法,山西醫養結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一是“醫中有養”模式,這類模式較為普遍的做法是依托醫療機構強大的醫護資源,在老年病科的基礎上多數針對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開展養老醫護服務。
第二種是“養中有醫”模式,如山西省老年公寓開辦的康復院、太航馨悅養護院設立的醫務室等,以及部分鄉鎮敬老院、村級日間照料中心與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的合作共建等。
第三種是“居家醫養”模式。主要是公辦或民辦社會機構通過承擔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運用創新的手段,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第四種是“醫養結合綜合體”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民間資本參與較多。如侯馬市的山西怡之福中心項目,就是由山西瑞景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投資打造的一個集養老、康復、醫療、護理、科研、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融合式、綜合體醫養結合項目,預算投資16億元,目前正有序推進。
山西醫養結合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李躍珍中肯地說道。“政策滯后、沒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工作基礎薄弱、工作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解決。”
對于山西醫養結合的未來發展,李躍珍表示,在去年發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的通知》中明確了全省醫養結合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此外,我省還提出確保到20xx年,50%的三級綜合醫院、20%的二級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的任務完成。大力支持閑置床位較多的一級、二級醫院或其它醫療機構根據自身條件,開辦康復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等實現轉型發展;各級衛生部門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現有養老機構通過內設護理院、門診部、醫務室等形式開展醫療服務。
針對目前山西90%以上的老年人都選擇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李躍珍表示,今后,我們將繼續推進醫療服務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相結合,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醫療的紅利。
大同市魏都頤養康復中心:強強聯手,打造頤養天年的理想地
在大同,有一所集醫療、教學、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機構,大同市魏都頤養康復中心。在大同,他們率先把醫療和養老融合為一體,解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頤養天年的問題,探索出了一條醫養結合的健康養老新路子,有效地解決了老年人的養老就醫問題,不僅實現了老有所依,更讓老人們感受到老有所醫的好處,讓兒女們放心地從事自己的工作。
在大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5%,其中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4%,全失能的老人占老年人口2%,在這些失能、半失能的群體中,80%以上的家庭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外出務工等因素而疏于照顧老人。
如何解決老人們的養老與醫療困難?
大同市魏都頤養康復中心與大同魏都醫院強強聯合,經過前期的探索,將傳統的養老與醫療進行功能整合,優勢互補,重點推出入住老年人生活照料與醫療康復護理相結合,從而形成了新型的養老服務模式!拔覀兪冀K堅持一切為了老人們的需求,努力辦好醫養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機構,給老人們創造一個頤養天年的理想圣地!贝笸形憾碱U養康復中心孟新華副院長說道。
在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中,大同市魏都頤養康復中心為老人們提供量血壓、測血糖、康復訓練、醫療護理等康養服務,讓自理老人健康生活其樂融融,不能自理老人達到全面護理醫養,同時對老人24小時實行醫療監控,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還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做到多元化的.休閑娛樂服務,有效地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和醫療服務水平,提升了入住老人的生活健康質量。
此外,該中心將醫院與康復中心進行了封閉式長廊連接,方便了生病老人的`及時救治,也有效緩解了老年人懼怕住養老院的不良心態。
據了解,大同市魏都頤養康復中心自開業以來,運營不足兩年內,共收治康養老人1162人,其中康復好轉739人,安寧護理62人,成功搶救老人38次,現有常住老人151人,康養老人66人,其中常住老人中失能者占50%以上。
孟新華副院長還告訴記者,針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投入大,運營成本高,需要大量的醫療技術支撐等一些問題,該中心已經大同魏都醫院、大同三醫院結成醫聯體合作單位,遠程會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醫聯體醫療與養老有效的融合發展。
河津福逸家園養老院:亦醫亦養樂在其中
福逸家園養老院是河津市鋁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設的養老機構,是河津市第一家提供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也是河津市的一家集醫療康復、保健護理、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適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綜合性養老機構。
院長姚自芳說,自20xx年元月開業以來,該院就從醫院抽調正規有執業資質的醫護人員到養老機構做具體的醫護服務工作,同時面向社會招聘能吃苦、有耐心、熱愛養老事業的人員做生活護理服務工作!拔覀兊尼t養結合工作在運城市范圍內算是起步較早的,如今,已經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規范的醫療、護理工作記錄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養老院會為每一位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開展風險評估和自理能力評估,根據護理等級對老人進行分級護理,針對不同老人的健康狀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養生處方。該院還配備了24小時急診呼叫服務,入住老人自申請入住之日起,就有各種與健康相關的表格全程記錄老人的健康狀況與治療情況。
此外,該院成立入住老人夕陽紅康樂協會,每天安排一個小組開展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捌鋵崳B老院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比如機構運行、醫療費用報銷、機構風險防范、養老服務培訓等。”但對于未來醫養結合的發展,姚自芳院長還是充滿信心的,“今后,我們首先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其次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借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開展,借助機構養老的先天優勢,積極探索開展居家養老,為社區居民解決養老難題。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多來自河津市及周邊縣市區,常年居住養老機構,其中慢性病住院結算遇到困難,因此,下一步我們會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入住老人排憂解難。最后,我們會努力爭取資金扶持,用于居住環境改造、醫療設備更新、人才引進等方面。”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8
摘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養結合模式逐漸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趨勢。本調研報告通過對南京市某養老院進行實地調研,了解該養老院的醫養結合情況,分析醫養結合模式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引言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長,老年人需要的養老服務包括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服務。傳統的養老方式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醫養結合模式應運而生。本調研報告旨在了解醫養結合模式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情況,分析該模式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調研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研對象為南京市某養老院,調研方法主要包括實地觀察和訪談兩種方式。實地觀察主要是對養老院的建筑環境、裝修風格、設備設施、員工素質等方面進行觀察;訪談主要是針對養老院的管理人員、醫護人員、老年人及其家屬進行深入交流,了解養老院的醫養結合模式的應用情況及效果。
三、醫養結合模式的應用情況
1.醫養結合模式的應用現狀
目前,南京市的養老院中普遍采用醫養結合模式,醫療護理團隊常駐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此外,養老院還提供康復理療、心理疏導等服務,為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打造全方位的保障。
2.醫養結合模式的優勢
(1)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醫療護理服務:醫療護理團隊常駐養老院,老年人可以及時得到醫療護理服務,提高生活質量。
。2)提高護理質量:醫療護理團隊的'存在,使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得到更好的保障。
。3)增加養老院的品牌知名度:醫養結合模式可以提高養老院的服務水平,在市場中獲得更高的品牌知名度。
3.醫養結合模式的不足之處
(1)醫療團隊人員缺乏:目前養老院的醫療護理團隊人員往往不足,導致老年人無法得到及時的醫療和護理服務。
。2)醫療設備不足:養老院的醫療設備往往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導致醫療服務質量不高。
。3)醫養結合管理流程不完善:養老院的醫養結合管理流程不夠完善,導致醫療護理團隊與養老院管理層之間的協調存在問題。
四、解決方案
1.增加醫療團隊人員:養老院應加強對醫療護理團隊的招聘和培訓,提高醫療護理服務的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
2.增加醫療設備:養老院應加大投入,增加醫療設備,完善醫療服務設施,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
3.加強醫養結合管理流程:養老院應建立健全醫養結合管理流程,明確醫療護理團隊與養老院管理層之間的職責和協作關系,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
五、結論
醫養結合模式是我國養老服務的未來發展趨勢,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醫療護理服務。但養老院在應用醫養結合模式時,也需要注意解決醫療團隊、醫療設備和管理流程等問題,以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9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醫養結合省級試點先行市建設步伐,穩步推進我市社會養老服務發展,市政協成立主席為組長、副主席為副組長、相關界別組委員參加的調研組,對我市醫養結合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并與市民政、衛計、市醫院頤養中心等部門和單位就這一議題進行專題協商,形成協商報告如下:
一、協商所達成的共識
截止20xx年底,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達14.127萬人,人口老齡化率達16.95%。養老資源方面,現有醫養結合機構(臨清市頤養中心)1家,養老機構9家,其中公辦4家養老院,民辦養老機構5家,全市共有養老床位5020張。醫療資源方面,我市現有三級醫療機構1家、二級醫療機構3家、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個基層衛生院和二、三、四人民醫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老齡事業,將社會養老服務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穩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有效保障了我市老年人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目前主要采用五種“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
。ㄒ唬┽t養結合。注重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積極引導、培育、扶持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大力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產業結合,不斷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我市新建的市醫院頤養中心是一家集養老、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是市政府重點民生工程,也是我市一家省級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項目占地面積260畝,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建成養老床位1140張,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另外,我市華美醫院養老項目已通過前期論證,正式向市民政局提交建設申請,規劃占地197畝,醫護型養老床位1000張,一般性老年生活床位800張,康復、療養、衛生保健床位200張,病房床位1000張,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前期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ǘ┥鐓^養老。注重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與醫療資源結合,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扶持安民區院建設了“安民醫院日間照料中心”,正在支持市醫院建設規范的“古樓社區老年人生活服務中心”,支持華美醫院建設“華潤社區老年人生活服務中心”。隨著這些中心的建成,能自理老人的可以活動、健身,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享受日間生活護理照料、康復理療、精神慰藉等多項服務,既解決了子女沒有時間照顧老人的后顧之憂,也解決了老人不用離開社區便可享受養老服務的問題。同時,通過政策引導,逐步落實老舊小區、新建小區養老服務用房配建工作,將養老服務用房無償提供為老服務組織,建立面向居家老人提供服務的站點,開展助餐、助浴、代購、維修、家政、康復、醫療簽約等多項服務。
(三)簽約服務。注重開展多項簽約服務,探索適合老年人看病就醫便捷高效的新途徑。市人民醫院設立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預約就診、急診救治、中醫保健等多項服務;19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開設老年人康復科,配備專業人員為老年人健康進行科學管理與評判。市轄區23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均開通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和“雙向轉診”服務。目前我市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1.57萬人,簽約率71.7%,健康管理率72.2%,穩步構建“小病就地診治,急危重病到醫院,經醫院治療好轉或痊愈回家”的新模式。
。ㄋ模┒ㄆ谘苍\。注重加強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服務,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定期開展巡診和接診,部分解決了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身體活動不方便的問題。沒有條件建立醫療站點的敬老院,指導建立與二級以上醫院協作對接,協作醫院定期組織全科醫生對入住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進行巡診和接診服務。目前我市4處中心敬老院、5處民辦養老院已同市醫院、華美醫院、安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分院、中醫院等醫療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合作協議”,使老年人足不出戶也可享受到醫療服務。
(五)平臺建設。注重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目前正與移動公司聯合,在城市社區和基層衛生院建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該平臺肩負120急救、健康咨詢、群眾滿意度調查回訪,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多項職能。通過為老年人配備智能腕表,將老年人心率、血壓、睡眠、出行、運動等一些基礎數據及時反饋醫院平臺,數據異常時自動報警,值班醫師可隨時實現健康監測。遇有緊急情況,還可以選擇一鍵撥號至親友電話或醫院急救電話,獲得及時救助。
二、協商過程中發現的困難和問題
醫養結合是構建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的必由之路,也是積極應對人口快速老齡化的長久之策。要放眼長遠、務求實效,穩步推進這項工作有序開展。但從工作實際看,由于社會認知、投入不夠、政策保障、專業人才匱乏等多重問題,我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有機融合之路并不順利,面臨諸多困難和矛盾。
。ㄒ唬⿵酿B老機構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三多三少”:
一是摸索多、經驗少。近年來,中央、省、市先后出臺大量相關文件,對于解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但對于養老機構和醫療資源的結合缺少具體、符合我市實際、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市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歷史短,很多工作都在摸索之中,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少,醫養結合審批手續繁瑣,承擔養老服務尚且運營艱難,難以承受醫療護理重擔。另外,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還不能納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嚴重降低了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投資建設的積極性。
二是投入多、補貼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后盾,而養老機構普便運營困難,財政補貼的相關政策有待制定和落實。一般性養老機構建設,省、聊城市給予一張床位補貼1萬元,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每張床位給予補貼1.2萬元,但相比建設投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每張床位需要建設投資近20萬元,缺口相差很大。目前,養老機構建設補貼主要依靠省、聊城市一次性建設補助和運營補助,縣級財政還沒有將補助資金納入預算,省、市要求的每年本級留成的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要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沒有落實。
三是困難多、辦法少。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的困難在于資金、政策、標準和專業人才隊伍缺失,因為是我市是示范先行試點,上級的很多政策和指導辦法還未及時跟進制定和出臺,單靠自己解決難度很大。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開辦診所,需要聘請有醫師資格的醫生和有護理資格證的護士,大部分傳統養老機構難以給醫護人員提供同等的工資福利待遇。同時,在養老機構從業對醫護人員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極大的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參與積極性。這些現實問題如不能有效解決,醫養結合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從醫療機構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三個缺乏”:一是缺乏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短缺現象較為明顯,醫療機構開展自身業務就很緊張,開展養老服務壓力更大。醫療機構在自身市場需求很旺盛的情況下,到養老機構巡診、接診,很大程度上沒有時間精力、抽不出醫務人員。二是缺乏利益驅動。醫療機構和傳統養老機構雖然開展了簽約式服務,但是由于傳統養老機構規模小、供養老人少,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為老服務不能獲取經濟效益,沒能真正實現醫養有機融合,還存在“兩張皮”問題。與傳統養老機構相比,醫養結合機構因為其更高層次、專業的醫療服務導致收費較高,把大多數老年人“擋在門外”,機構也難以獲得經濟效益。三是缺乏政策保障。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在日間照料中心,最老年人出現意外而引起糾紛,如果能開通老年人意外險,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的后顧之憂。另外,醫生多點執業問題的解決政策還未落地,醫生離開醫院到養老機構就業會有職業風險。
(三)從老年群體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三個不平衡”:
一是預期和現實不平衡。老年人對醫養結合的`發展未來期望很美好,希望能盡快實現老有所養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現實中很多醫養結合工作進展緩慢,有些措施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難以解決居家老人或養老機構入住的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便捷醫護問題,面對突發性重大疾病仍然束手無策,對多元化、高質量、近距離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日益迫切。
二是需求與供給不平衡。隨著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我市老年人口對健康養老的社會化需求越來越大,要求的養老服務標準越來越高,傳統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社會需要,獨子、失庭將很快進入面對社會養老問題的高峰期。從現實來看,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尚未真正建立,供給嚴重不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與市場實際供給嚴重脫節,如果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可能會造成工作上的被動。
三是收入與收費不平衡。目前我市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只有市頤養中心一家,屬中高端醫養機構,收費標準相對較高。面對此類醫養機構養老服務的收費標準,大多數工薪階層和城鄉居民難以承受,傳統的養老院又因為基礎設施較差、服務項目單一不愿入住,面向社會大眾的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建設勢必會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四)從政府部門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為“兩個不完備”:
一是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衛計部門是國家衛計委指定的醫養結合牽頭部門,而民政部門是養老服務具體管理部門,二者能否實現緊密結合至關重要。另外,據初步估算,醫養結合項目從立項到正常運營至少涉及17個職能部門。在運營過程中,至少需要民政、衛計、人社、財政四個部門的密切協作配合。交叉重疊的部門管理直接導致醫養結合機構處于“九龍治水”的困境中,部門之間職責界定模糊,容易出現利益紛爭、責任推諉等問題,這些是醫養結合工作推進緩慢的關鍵原因之一。
二是政策保障體制不健全。醫養結合工作是試點性、創新型工作,政策先行是保證做好這項工作的根本,很多配套政策需要提前研究制定。但從實踐看,這項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比如說,養老機構內設醫院或診所能否納入醫保定點的問題,長期護理險擴面的問題,老人意外險試行的問題,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有機融合的問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問題,“12349”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何時開通的問題,等等還有很多。
三、對策建議
我市是山東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市,醫養結合工作影響深遠、意義重大。需要進一步調高任務目標,結合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部署要求,以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根本,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配套體系,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少走彎路,務求實效,及時化解社會養老服務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我市健康養老事業穩步持續發展。為此,建議如下:
(一)頂層設計,健全政策保障體系。醫養結合工作涉及改革發展深水區,示范先行市的定位決定了上級很多指導性配套政策滯后工作現實,需要大膽決策、實踐和創新。一是成立議事協調機構。盡快建立部門之間統籌聯動工作機制,打破民政、衛計、人社三條線分立狀態,從根本上解決“養老不醫護、治病不養老”的問題。每周定期通報各自工作動態,共商破解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難題,多出經驗、出辦法、出典型,為我市養老事業做出積極貢獻。二是提高批辦效率。建議民政、衛生共同編制申辦養老項目審批服務指南,優化審批流程,精簡辦事環節,推進“一門式”服務,對新辦醫養老結合機構推行并聯審批,積極協調解決消防審批、竣工驗收、衛生防疫、環境評價等實際困難,打造無障礙審批環境。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議加大財政對養老機構建設扶持力度,將養老機構建設市(縣)級需要配套的補助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嚴格落實省、聊城市要求,將每年本級留成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用于展醫養結合工作,加快傳統養老服務機構提檔升級。對基層公立養老機構新建醫療機構或引入醫療機構分支機構,以及資源利用率較低的醫療機構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嚴格按上級規定給予資金支持或運營補貼。
。ǘ﹦涨髮嵭В幏渡鐓^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議學習借鑒湖北省隨州市“兩室聯建”工作思路,試點推進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和衛生室標準化建設。
一是科學化選址。嚴格按照建設規劃和“一村(居)一策”提出的選址建設方案,選擇人口相對集中、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作為建設地點。具體操作有以下幾種模式: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在中心戶、農資服務中心、電信服務網點等原有服務項目上建成并運營,衛生室就近建設。衛生室在村(居)委會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可以從村(居)委會調劑辦公用房建設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衛生室和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都需要興建的,必須統一規劃,選擇在人口密集、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聯合興建,并且要建有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
二是標準化設計。依照“兩室”功能定位和室內布局要求,對“兩室”進行統一規劃,結合實際設計圖紙。嚴格按照標準設計,衛生室設有獨立的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公共衛生室、藥房;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設置“四室一廚”,即日間休息室、休閑娛樂室、圖書學習室、健身康復室和廚房。三是優質化建設。選派質量監督代表進駐“兩室”聯建施工工地,對施工材料實行專人專管,實時跟蹤項目建設過程。質量監督專班對所進原材料實行登記制度,杜絕不合格建筑材料進入工地,及時開展工程建設質量驗收。同時完善建設施工檔案,實行責任追究制,施工單位對“兩室”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在“兩室”建設中,對床鋪、檔案柜、電腦、有線電視、空調以及廚具等硬件設施進行統一配置,對標識標牌、規章制度等統一制作。四是多元化投入。地方政府是責任主體,將“兩室聯建”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探索市場化運作籌資的新路子,通過“土地資產置換、老板墊資、單位自籌、愛心資助”等方式多元籌資,有條件的地方鼓勵村辦或個人辦農村“兩室”,通過實施駐村(居)工作隊幫扶、慈善捐助、企業冠名等方法解決;同時,對建設資金嚴格監管,防止重復性建設、開發性建設、舉債性建設。
三是整合資源,搭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議學習借鑒河南省新鄉市“12349”平臺建設經驗,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養老服務。
。1)建好信息平臺。依托“12349”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將老年人的基本資料、健康情況、家庭信息、個人興趣等相關資料錄入信息系統,并以該系統為載體,通過市場化運作的形式,實現養老需求和服務供給的有效對接。
。2)選好運營模式。老年人會使用、企業愿意參與是信息系統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根據老年人理性和節儉的消費特征,探索開展積分制養老模式,凡系統登記的老年人在指定的聯盟單位消費可以積攢積分,積分可以在與12349信息平臺合作的超市、醫院、餐館等服務網點抵現金使用。
。3)盤活社會資源。大力宣傳并營造養老、敬老、孝老社會氛圍,引導社會各行各業加入信息平臺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大力整合家政服務、旅游、醫療、商場、物業等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資源,以信息平臺為紐帶、以積分制為核心,建立異業聯盟,在擴大服務中產生規模效益。
。ㄋ模⿵娀,構建人才支撐體系。一是抓人才流動。建議學習借鑒安徽省亳州市模式,探索實行鎮街衛生院托管敬老院,衛生院院長兼任敬老院院長,促進“兩院一體”發展,破解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兩張皮”難題。鼓勵醫療機構執業醫師、護士到養老機構中進行輪崗服務,并給予相應的特殊崗位補貼。吸引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畢業的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進入養老機構就業并簽訂勞動合同的,工作滿一定年限后,可給予一次性適當經濟補助。二是抓待遇提升。建議將社會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中的醫護人員,納入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在薪酬、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公辦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三是抓職業培訓。建議將養老機構負責人和老年護理員納入政府培訓計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一些專業的培訓機構和有經驗的養老機構合作開展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ㄎ澹﹦撔掳l展,構建醫療保險體系。
一是針對性解決老人經濟負擔重的問題。建議調低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診所的醫保定點申請標準,對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依照申請納入,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定點服務協議,入住的參保老人按照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同時,適度放寬需要治療的老人醫保范圍,對于失能程度較重、病情嚴重且花銷較高的老人,可設立一定的報銷比例,解決部分老人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
二是完善社保醫保政策。建議擴大長期護理險范圍,研究出臺《臨清市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讓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惠及更多人群,特別是居住在農村需要長期護理的廣大老年人。繼續細化和完善《臨清市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實施辦法(試行)》,擴大護理范圍,將小腦萎縮、失智老年人劃入護理范圍,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標準,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
三是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風險分擔作用。積極引導各保險公司,設計開發健康險、養老機構責任險、老年人意外傷害險等多種形式的險種,為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醫養結合”保障服務。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0
為了解我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工作開展情況,探討如何更好地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去年x月xx日起,市人大工作研究會xxx等一行,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先后深入到市老年公寓、xx老年公寓、xx區市第三人民醫院、xx區孝為先老年公寓、xx區藍天夕陽紅護養院、xx社區陽光養老樂園服務中心和定位呼叫平臺等處,了解我市養老事業和醫養結合的現狀,還到東至縣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參觀考察了他們推進醫養結合的先進經驗。通過調研,初步了解了我市養老和老年醫療服務現狀,并就我市如何貫徹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意見》與有關部門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探討,F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養老服務與醫療保健事業發展的現狀
xx期間,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養老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全市養老敬老機構形式多樣,發展較好。有公辦區縣級養老院7家,公建民營養老機構2家,社會辦養老機構17家,鄉鎮敬老院71家,醫養結合醫院2家,共有養老床位8023張,同時,為城鄉60歲以上老人發放了老年津貼,可以說基本上實現了老有所養全覆蓋。全市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市區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精神病院、婦幼保健院大部分得到了擴建、改建和重建,鄉鎮衛生院、村醫務室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進,城鄉醫保、大病救助全面實施,老有所醫同樣也實現了全覆蓋。醫養結合方面,也涌現出一些好的典型,盡管不完善,但是確實是我市醫養結合的有益探索。
1、政府主管,公立醫院醫養一體型。如xx市三院(xx區人民醫院)今年x月開設老年病科,設置病床44張,已接收一般敬老院無法承擔的失能、半失能老人150人次。其做法是:老人處在病態時,辦理住院手續,即為醫,按住院收費,有醫保的按規定報銷醫療費用;當病情穩定,處于恢復期時,轉為養,按托老模式,自理規定養護費用。市三院的做法,積極探索出了一條醫養結合模式的新路。
2、政府主辦,社會機構托管型。如市老年公寓和xx區孝為先養生療養服務中心,是民政部門投資的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條件設備齊全,服務規范,收費合理,而且還自聘了醫護人員,解決老人簡單的小病處理,是有條件的老人養老的好去處。
3.政府主辦,社區服務普惠型。如xx街道辦事處與xx市xx信息化服務中心共同興辦的陽光養老樂園和智能信息化養老定位呼叫機系統,把社區老人居家養老工作做的很細很扎實,不僅開展日間托老服務,而且利用定位呼叫平臺,通過養老定位呼叫機,及時了解老人居家養老時醫療保健需求和安全急救,還延伸至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務,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現代化居家養老服務。
4、政府主辦,鄉鎮五保老人全托型。以xx區xx鎮敬老院為代表的我市各鄉鎮敬老院絕大多數食宿條件改善,管理服務到位,和當地衛生院建立聯系,定期為老人體檢,做到小病不出院,五保戶都能在敬老院頤養天年。
5、社會主辦,民營醫院醫養一體型。如民營的xx護養院從xx年起就收治老人。他們的想法就是:要把躺在床上的,讓他坐起來,把能坐的要讓他站起來,把能站的要讓他走起來,收費不高,贏得不少老年病人的贊許。
6、社會投資,民政扶持專業養老型。市康樂老年公寓是民辦養老福利機構,利用舊廠房改造而成。設有康樂愛心護理院等300個床位,地處市內,交通方便,服務周到,價格低廉,一般群眾能接受。
二、開展醫養結合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盡管我市老年醫療、養老事業和醫養結合上呈現了一些好的典型,但與當前飛快到來的社會老年化需求相比,無論在機構、床位數量,還是在服務質量、醫養水平上還不能滿足需要,特別是醫養結合工作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
1.受現有的醫、養體制和機制制約,醫養難結合,F有的體制和機制是民政系統管養老不醫護,而衛生醫療系統則是管醫療不養老,養老和醫護兩張皮,經費專列,?顚S,治病的醫保錢只能花在醫院,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就醫費用,則無法在醫保報銷。就是像市三院這樣改革創新,利用資源,有病看病,無病療養,各計各帳,但是醫養不結合,醫保結算還是很麻煩。在機構養老院或敬老院的老人有病又必須到醫院去治,慢性病在養老院長期療養,醫療費是不能報銷的。
2.在養老機構和床位不足的同時,托老養護費用高,使得機構養老入住率不高。據民政部統計,到xx年底,我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6萬人,其中70、80歲以上老人為10.37萬和3.6萬人,空巢老年人數達10.64萬人,高齡人口中患慢性病需要長期護理的有2.5萬人。按講,我市養老院市場需求很大。但是,由于現有的養老機構床位費、護理費過高,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費用更高,社會大部分低收入工薪階層老人承受不了,不敢問津。造成不少低收入慢性病老人不得不留在家中,得不到專業的護理服務。市三院老年科44張床位,常住30人,大多是離退休老人;市老年公寓是國家投資,設有250個床位,目前入住131人,基本也都是離退休老人;xx區孝為先養老院也是國家投資,設有床位160個,入住老人才20多位。
3.社區醫療、養老服務機構缺乏優質醫療資源。在社區居家養老中,老年人除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咨詢以及中醫保健服務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等多方面服務。但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僅能開展一般門診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為主,均沒有深入居家養老服務,不能滿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復療養需求。已經設置的社區養老服務通常只能提供日間照料功能,缺乏內設醫務室和醫療設備,養護人員技術水平也不高,且沒有和醫療機構對接。
4.大多機構養老醫護專業人才缺乏,不能適應醫養結合發展需求。目前老年人護理,除各綜合醫院外,大多養老機構醫護人員都是從已退休基層醫務人員中聘請,年齡大,專業水平有限,加上醫療設備簡單,只能進行一般醫護處理,不能進行專業醫療和急病搶救服務。特別是失能老人的專業護理和處置慢性病,目前養老機構醫護人員醫技遠跟不上需要。綜合醫院老人住院的社會陪護,價格高昂,更是令人不堪負擔,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5.醫療機構支持養老服務困難。目前,診療水平高,信譽好的市縣醫院,本身醫療資源十分緊張,老年病人康復治療時間長,周轉慢,效益低,加之醫患關系、醫療糾紛等潛在風險,醫院開展老年病療養,經濟效益遠低于正常醫治,又得不到民政部門的床位補貼,難以收治老年康復病人。醫養結合關系如不建立,醫療機構很難為養老提供全面、及時、有效的醫療支持。
三、加快推進我市醫養結合的幾點建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健康與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建設,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要求,也是發展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的重要任務,更是讓老年人及時有效地獲得醫療護理、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國務院順應民意,批轉九部委《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是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快推進我市醫養融合,對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養老問題,是家事也是國事。醫養結合是改革創新的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體制不順,不解決制約醫養結合的體制問題,醫養融合就難以實行。市區縣要吃透和掌握中央精神,成立強有力的醫養結合工作領導機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勇于創新,破解難題,把落實醫養結合工作列為xx年我市民生工作之一,確保醫養結合工作順利進行。
為加快推進我市醫養結合工作,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首先應將醫養結合發展納入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要進一步摸清家底,著力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醫養結合發展體系,統籌做好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建設的規劃銜接。各地首先應將醫養結合發展納入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十三五規劃,摸清家底,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時,應考慮完善醫療養老設施布局,確保養老、醫療設施建設用地;土地、規劃、財政、社保、民政、衛生、教育等相關部門都要在規劃中關注醫養結合的短板,做好醫養結合建設用地的'落實、行政許可受理、專業技能培訓、醫養結合設施的床位建設和運營補貼資金的統籌安排。
2.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全面實現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
一是機構養老、敬老院要建立醫務室。機構養老是是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也是醫養結合的最佳載體。我市兩處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條件具備,只要注入醫療機構,就能實現有效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建議民政、衛生部門和經營者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顧全大局,精心操作,精準謀劃,選派精干醫務人員,進駐養老機構,開展醫養工作。區縣公辦養老院必須設立醫務室,鄉鎮醫院要為敬老院提供及時優質醫療服務,解決孤寡老人的醫療護理。各級衛生部門應對機構養老辦醫療服務給予大力支持,條件具備的,要及時為其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保主管部門對上述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照老人參加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結算。鼓勵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醫生到具備養醫融合條件的服務機構開展多點執業。
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98.6萬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將以年均3.5%的速度持續增長,到xx年全市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隨著高齡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因此醫養融合發展對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1
為探索符合我區實際的醫養結合模式,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區在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醫養結合是在做好傳統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為老服務基礎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服務,既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務,也體現在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緊密合作,為入住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養老和醫療服務。醫養結合是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其優勢在于整合了養老和醫療的兩方面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協調性和整體性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近年來,我區認真落實國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發揮服務資源優勢,積極滿足不同群體養老服務需求,在推進醫養結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三種醫養結合模式:
1、整體照料模式。由單一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醫療養老服務,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養老院辦醫院,即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設施。如天頤和養老院和區養老中心先后引進華泰醫院,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護理和健康檢查服務。二是醫院辦養老院,即在有條件的一級醫院增設養老病房。如學府醫院和長江醫院建設了醫養護一體化病房,為老年患者提供醫療、養老、護理綜合服務。另外我區明豐醫院將部分病房改建為自費養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腦血管病患者。
2、聯合運行模式。即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醫療機構到養老機構開展駐點服務,在方便老人就醫的同時,實現互利共贏。如幾年前康泰養老院建院初期就與鄰近長江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長江醫院在康泰養老院內設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入住老人以及周邊居民服務。
3、支撐輻射模式。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或社會醫療機構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近年來我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開設老年號、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設立家庭責任醫生等多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或社會醫療機構還進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社區老人服務。
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區在推行醫養結合模式方面取得一些進展,但目前仍處于初試階段,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1、政府多頭管理,缺乏統籌協調。由于醫養分屬不同專業領域,相應的公共資源也由衛生、民政等不同部門分配,而且醫養又受到社保、財政等因素制約,各部門對相關政策的認識、調整和落實難以做到協調一致和橫向整合。要真正實現醫養統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資源壁壘,加大工作協同力度。
2、發展規劃不清晰,政策指引不明確。目前我市對推進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尚沒有系統的規劃和明確的政策支持,給區級政府推動此項工作帶來了阻礙。如,我市對內設養老床位的醫療機構除現有醫保政策外,沒有來自財政和民政方面的資金補助,在實際運營中也沒有統一收費標準。又如醫養結合需要醫保體系的支撐,養老機構推行醫養結合首先要解決下屬醫院納入醫保結算問題,但實際上醫保資源有限,民辦養老機構等非醫療單位能搭上醫保的車很難。
3、優質資源少,提升標準高。養老機構在向醫養機構轉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夠的空間、房屋設施和相當水平的醫療器械,軟件方面要醫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診療項目,具備有資質的數量充足的醫師和護士。目前我區24家區管養老機構絕大部分為民辦,除規模較大、設施較好的天頤和養老院、康泰老年公寓等4家實現醫養結合外,其余規模較小的由于硬件條件所限,尚沒有力量自建內設醫療機構,入住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還不能得到滿足。
4、社區醫養服務總量不足,居家養老供需矛盾突出。 受到個人習慣和現實條件影響,目前90%的老年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最關注的是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詢及中醫保健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還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礎上進行醫療診斷、康復護理等服務。但是目前全區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藥品單一、設施簡單、醫務人員缺乏的問題,要想實現為居家老人提供服務還有很大難度。
三、對策建議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是人們在養老理念、醫療理念和消費理念上的重大轉變,也是對現有行政管理體制、公共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必須依靠全市乃至國家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引,其中涉及的制度和政策不是區級層面所能改變的。但就我區來講,面對21萬老年人的現實需求,應立足實際主動作為,力爭成為全市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試點區。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規劃引導,健全協調機制
醫養結合涉及多個部門,需要明確的規劃引領和統籌聯動的機制。一是將發展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思路、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在十三五期間根據全區老年人群醫療服務需求和養老、醫療資源分布狀況,統籌做好各類醫養結合機構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實現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設的有效配置和有機銜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對公共服務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出臺《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此項工作作為全區2016年改善群眾生活20件實事之一,成為惠及全區老年人的重要舉措。三是建立民政、衛生、人力社保、財政等部門組成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各部門間的橫向聯系,定期召開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問題。
2、加大資金投入,落實政策措施
全方位的政策導向是保證醫養結合模式順利推進的基礎,據報道,國家民政部已經協調衛生、人社等部門,簡化優化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醫保定點審批手續,推動解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國家衛計委、人社部、財政部也在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我區應在認真落實國家和我市政策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區情實際,加大對醫養結合專門機構的政策優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體、操作性強的措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做好養老機構用地的預留和儲備,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建設用地,對新建項目的土地出讓金可適當優惠,同時強化對醫養結合設施建設用地的監管,嚴禁改變用途。在機構管理方面,盡快建立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保險制度,構建養老服務行業風險合理分擔機制。在醫保政策方面,協調有關部門將更多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并適當提高報銷比例和擴大報銷范圍。在市場準入方面,將醫養結合作為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重要內容,對由醫院轉型的符合養老機構設立條件的老人護理院給予審批;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法規,對養老機構內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給予審批,并加大對這些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力度。
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資金保障機制。民營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運營成本很高,政府應探索建立對醫養結合機構的財政補貼制度,使各類符合條件的機構均可享受國家扶持政策,包括相關法律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建設經費、床位資助、運營補貼、醫保定點等方面與公立機構相同政策;在水電氣熱費用上與居民價格持平等。另外,除公立機構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嚴格執行政府價格政策外,其他服務主體可實行經營者自主定價或供需雙方議價,以維持機構正常運營。在社會融資方面,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護理院、康復醫院等專業服務機構,激發醫養結合市場的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應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嘗試設立由政府統籌協調、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南開區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為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提供金融信貸支持。
3、結合區情實際,完善服務方式
在統籌推進現有三種模式的基礎上,探索不同類型的'醫養結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補、有序發展的醫療養老服務格局,努力實現醫療與養老的無縫對接。一是鼓勵有一定規模的養老機構附設醫院或醫務室,鼓勵有條件的區屬一、二級醫療機構開設老年醫療護理病房,可借鑒上海市以獎代補的扶持政策,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給予一次性補貼(其中護理站、醫務室補貼10萬元;門診部、護理院補貼50萬元),招用專職醫護人員按醫護人員數乘以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資40%標準給予補貼。二是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用,將其作為醫養結合的支持平臺,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機構合作,委派醫生上門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老年日間服務中心合作,會同社區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制度,增設家庭病床,開展居家護理服務。三是優先考慮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醫療照護問題,在全區新建、改建23所醫養結合護理院(或稱失能老人醫護養老中心),緩解了醫院病床緊張問題,也使老人得到專業護理,有尊嚴、有質量的安度晚年。
4、發揮科技優勢,推動服務創新
將醫養結合納入智慧南開惠民工程,以數字化健康管理為核心,全面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化進程。一是在南開區養老服務管理云平臺的基礎上,繼續整合來自區域醫療衛生系統的信息資源,打造老年人群數字化健康管理云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實時健康管理服務信息,為醫護人員提供在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為衛生管理部門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況動態數據,并通過三方的有機結合形成大數據庫,推動醫養結合的有效實施。二是廣泛復制昔陽里社區經驗,建立居家養老一鍵通網絡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IPTV數字電視等多個渠道,借助電腦屏、手機屏、電視屏等多種載體,推廣應用家用健康檢測、治療智能終端,實現網絡覆蓋。三是引導電子信息企業投資養老市場,與專業醫療機構對接,開發可穿戴式健康監護設備,開展遠程醫療監控服務,實現個人健康管理。
5、加強人才培養,提升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醫養結合模式,應加強專業護理人員和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通過多種渠道引進養老服務人員,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機制,從薪資水平、薪資結構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對符合條件的參加養老護理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簽定的人員按規定給予補貼,采取多種方式提升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養老護理隊伍中。二是發揮南開區社區學院和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專業教育和在職培訓,不斷規范護理人員的服務內容與服務行為,提升老年護理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三是健全養老服務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各類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實行定期考核與職業資格認證,持證上崗,逐步實現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2
“醫養結合”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等;“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利用“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家庭養老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一、基本情況
截止xxxx年底,市城區(蘇仙區、北湖區)戶籍人口約85.46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約12.12萬人,占總人口14.19%,高出國際標準4.19%。市城區開設老年病病區的醫院4家,有老年病床位236張。兩區已逐步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敬老院、農村幸福院及民辦養老機構等養老服務機構,共有養老床位3070張。
(一)領導重視,科學規劃醫養結合工作
20xx年1月23日,瞿海市長主持召開市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市中心城區綜合性養老服務示范機構建設問題。7月17日,市政府領導專題調研部署我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工作,決定安排專項經費,啟動我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郴政發[20xx]4號)。2017年6月2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李評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市本級公辦示范性醫養結合項目建設,決定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院二期項目以“郴州市康養中心”名義申報立項,為市本級公益性醫養結合示范性項目,規劃建設養老床位500張,其服務對象以政府兜底保障的群眾為主,并根據社會需求,兼顧社會養老。目前該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二)落實政策,扶持民辦養老機構
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市財政給予民辦養老機構的床位補貼和運營補貼達到3000元/張和50元/人·月。
(三)多措并舉,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
自2011年以來,市政府連續五年把居家養老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一是制定出臺了《郴州市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規范》。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從平臺建設、服務開展、政府購買資金管理、服務內容等方面進行規范,并建立有效的獎勵考核機制。二是加強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堅持專業服務隊伍建設與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相結合。一方面把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與實施下崗再就業工程有機結合,通過招聘、培訓、持證等方法組建了以4050人員為主的居家養老專業服務隊伍;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組織和隊伍組建由社區黨員、熱心人士、鄰里鄰居、低齡健康老年人組成的志愿為老服務隊伍。三是整合資源,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在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的建設上,整合社區(村)衛生服務站、文化站(農家書屋)、體育設施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健身、醫療服務。
(四)當前我市醫養結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關工作機制尚未建立。醫養結合的養老工作,郴州還處于初始狀態。xxxx年11月18日,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召開了醫養結合項目協調會,形成了《關于市級“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項目建設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但發改、民政、衛生計生、人社、財政、國土、稅收等醫養結合工作有關部門還未制定操作規范,也未建立工作機制,制約了醫養結合工作的發展。
二是養老機構無醫療功能。目前我市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沒有內在聯系,福利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機構未內設醫療機構,未配備專職醫護人員,醫療養老與生活護理割裂。居家健康養老機制不健全,市中心城區社區居家老人未與轄區醫療衛生機構簽訂醫療服務(急診服務、護理服務、健康查體、健康咨詢等)協議,存在醫療養老體系不健全、質量不高、管理松散等問題。
三是醫療機構無養老功能。沒有專業的'醫養結合型服務機構,市城區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精神病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僅設立了老年病科,不具備養老服務功能;市精神病醫院目前基本局限于為老年癡呆癥、老年精神病極少患者提供醫養結合服務。
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根據郴州的情況,值得推行的醫養結合模式。
(一)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服務平臺的居家養老
由政府主導,并配套財政資金支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和信息網絡平臺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一是為轄區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二是為轄區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等基本服務。三是開展老年人家庭醫生制簽約服務,為簽約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務,包括家庭醫生處就診免收一般診療費、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預約優先等,政府發文明確由簽約醫生轉介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可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簽約服務費用由醫保、財政補貼、個人自付三方分攤。四是依托社區信息平臺建立云醫院。以家庭醫生為基礎,以云技術為手段,建立云醫院,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會診、轉診、遠程醫療及業務協同的互聯共享。利用家庭醫生工作室平臺,整合資源,在居家養老互助中心、養老機構搭建云醫院居民終端平臺或云醫院體驗店,為老年人看云醫院提供看病場所、設備和就醫指導。五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老年護理病房。收治高齡、患有慢性疾病,在醫療中心明確診斷并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復期老年患者,提供疾病恢復期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并與區域醫療中心、養老服務機構建立轉接制度。
(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
由單位或個人籌集社會資本舉辦康復、護理院等養老機構,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開設正常療養區、失能和半失能區、失智區等分區管理。300張床位(含)以上的養老機構單獨設置綜合門診部,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300張床位以下的養老機構單獨設置醫務室或診所。舉辦人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民辦非企性質的護理院,衛生部門負責審批并發放衛生醫療執業許可證,醫保部門在機構護理工作符合規定后與機構簽訂協議,患者所產生的醫療費用符合醫保支付條件的由醫療保險支付,其余的費用由患者自行支付。同時還采取財政補貼等激勵機制保障養老機構運轉。
(三)醫院內設養老機構
一是依托原有的醫院醫療資源,特別是一些特色?漆t院,建立老年醫療養護中心,為失能、失智、臨終關懷老人提供專業的醫療養護。以“醫保包干”助推“醫養結合”,采取按日包干、分類結算的結算管理模式。二是利用醫院閑置床位,開設醫養結合康復中心。部分醫院由于區域重新劃分,服務區域人員變少,病床空閑率較高,為合理利用醫院資源,開設康復中心,并引進民辦養老機構,醫院醫療團隊負責老人的醫療需求,社會養老機構負責康復中心老人的養老生活護理,實行醫保住院、托護養老兩個運行體系,收治以既有醫療需求又有養老需求的老人為主,以住院病人收住入院,好轉后按需求轉入養老模式,醫養互換時切換信息。三是在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利用醫療資源,拓展業務,在康復的基礎上,開設養老中心。
三、有關工作建議
(一)建立醫養結合的運行機制,促進養老機構的發展。
1、要進一步完善機制。一是要建立部門協作機制。理順養老和醫療機構條塊管理機制,解決好目前養老由民政管,醫療由衛生計生部門管,醫保由人社管的局面,打通醫養結合“瓶頸”。二是要完善醫養結合機構的管理機制。包括準入、運行及監管機制。三是出臺醫養結合服務優惠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醫養機構的醫保政策、稅收管理和土地供應等保障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郴州市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實施方案》,對醫療機構養老床位進行專項經費補助。
2、科學制定規劃。建議政府根據目前市城區的人口特點及發展趨勢,結合實際,制定醫養結合的布局規劃。將衛生計生部門管理的醫療衛生設施與民政部門管理的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或者就近建設,有效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好職稱評定、專業技術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等方面的制度銜接,對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同等對待。完善薪酬、職稱評定等激勵機制,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員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
(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為居家養老做好醫療服務。
居家養老仍是主要的養老方式,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類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成醫養結合的工作平臺,為居家養老做好服務。
1、要進一步加大市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力度。按照國家“一個街道辦事處設置1家,1O萬人以上可設置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要求,市城區需設置15家,北湖區8家,蘇仙區7家。目前北湖區郴江街道、駱仙街道和蘇仙區觀山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完成標準化建設,還未投入使用;北湖區涌泉街道、蘇仙區王仙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進行標準化建設;蘇仙區蘇仙嶺街道陳家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年購買改造進行標準化建設;北湖區下湄橋街道、增福街道、北湖街道等3個街道;蘇仙區卜里坪街道、南塔街道等2個街道未進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力度,對未進行項目建設的督促限期完成。
2、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作用。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源,建立醫生服務團隊,規范醫生服務團隊的運行,鼓勵在職醫生和其他醫生參加簽約服務。有條件的可開設老年護理病房。開展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信息惠民工作,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推動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對接,為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撐。
3、規范為居家養老對象進行醫療服務的行為。劃分服務對象的等級,明確服務套餐的內容及收費額度,明晰雙方的權利義務,規定社;蜇斦恼叻鲋顿M標準。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3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安排,近日,肥西縣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對縣醫、養、健結合工作試點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聽取縣衛計委、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等部門工作情況匯報,深入到嚴店鄉五保供養中心實地考察、了解情況,召開相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自國家、省、市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文件下發后,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認真落實相關文件精神,整合養老及醫療資源,在推進醫養結合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五保老人醫、養結合模式,較好地解決了集中供養五保老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問題。如嚴店鄉五保供養中心,自20xx年5月設立老人醫療專護區以來,累計得到及時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時和無人護理難題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全縣十五個五保供養中心均設立醫療專護區。
二、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呼喚醫、養、健結合。目前,此項工作正在進行試點,但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在嚴店鄉五保供養中心調研時了解到:醫療專護區運轉經費不足、醫務人員缺乏等,影響和制約了醫、養、健結合試點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縣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傾注更多的支持、關懷。
三、對策與建議
。ㄒ唬⿵娀弑U。
要根據國家、省、市有關醫養結合文件精神,立足我縣實際和試點工作經驗,特別是要針對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解決辦法,落實鼓勵措施,引導醫養結合機構有序、加快發展。要根據全縣老年人群醫療服務需求和養老、醫療資源分布狀況,統籌做好各類醫養結合機構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實現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機銜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對公共服務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財政投入,研究出臺推動民間投資的政策,激發民間投入的積極性。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劃分好“醫”、“養”界限,尤其是要解決好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政策問題,要認真進行研究,搞好政策銜接,支持醫、養結合機構逐步步入良性循環。
。ǘ⿵娀Y源整合。
要認真研究建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日常合作、業務協作機制,統籌協調養老醫療資源,促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吃不飽”的鄉、村醫療機構就近和“住不滿”的養老機構等“結對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的良性互動。鄉鎮衛生院要逐步把村(居)衛生室的醫療資源和老人健康診療融為一體,限度地發揮公益醫療資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特別是為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醫、養結合事業留出空間。
。ㄈ┩七M融合發展。
要按照國家、省、市文件要求,結合我縣養老和醫療資源分布情況,督促全縣各類養老機構與各級醫療機構建立協議合作關系,確保到20xx年底,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到20__年實現全覆蓋。要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創辦老年康復中心、老年醫院、護理院,支持部分閑置床位過多的縣、鄉醫院和專科醫院轉型為老年人護理院,開展養老服務;鼓勵支持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為社區與居家養老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
。ㄋ模┩怀鋈瞬胖。
要不斷強化醫養結合發展的人才保障,提高醫養結合機構的.養老服務水平。建議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人才,納入衛生技術人員培訓規劃和臨床骨干醫師培訓范圍;積極探索建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機制,鼓勵醫療機構內優秀的執業醫師和執業護士到養老機構中開展服務,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對養老機構從事醫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申報、評定職稱方面,給予與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同等待遇。
。ㄎ澹⿵娀瘜υ圏c工作的領導。
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將醫、養、健結合工作進一步擺上位置,搶抓政策機遇,強化組織領導,增加財政投入,有序推開卓有成效的試點,合力推進我縣醫養結合事業健康發展,為建設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貢獻。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4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養老觀念的轉變,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養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關注疾病治療、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問題。及時有效地獲得醫療保健和養老服務是老年人x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通過對養老和醫療服務資源優化配置,一方面養老機構能共享醫療資源,提高養老護理水平;另一方面醫療資源可實現最大化利用。老年人不僅得到養老服務,而且還能獲得醫療救助和醫療保險,從而緩解當前“養老難”和“看病難”的問題。
為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模式,促進養老和醫療跨行業發展,近期,省發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x等地,針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進行了調研。
現將調研如下:
一、全省“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剛剛起步
目前,全省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370家。這些養老機構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缺乏專業醫療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規的醫療服務。而當前現實情況是:全國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000多萬,其中我省有170萬左右,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養老機構或醫療機構,隨時需要專業化養老和醫療服務。當前我省醫療機構床位十分緊張,許多老年人大都是慢性病,醫院不可能將有限的床位長期給這些老年人使用。而我省能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占全省總數不足1%,醫療保障問題在養老服務業中表現得越來越突出。由于不能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給老年人及其家屬帶來許多困難和精神壓力。
為了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和醫療保障問題,一種“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應運而生。近年來,我省緊緊抓住國家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省契機,部分養老、醫療機構大膽創新,敢于嘗試,充分發揮現有醫療資源優勢,建設集醫療、護理、康復為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如xxx九久夕陽紅老年護理院利用三里街社x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資源,投資500萬元,把三里街養老機構改造成為“醫養結合”老年護理院,擁有床位260張,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使用率超過100%。xxx濱湖醫院是一所綜合性醫院,依托雄厚的醫療設備、人才技術等優勢,20xx年3月建立了集醫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醫養結合”老年科,擁有床位236張,床位使用率達到90%以上。該院針對不同類型的老人實施自理型、半自理型、全護理型和臨終關懷四種類型的個性化養老服務。此外,xxx針灸醫院利用中醫針灸優勢,xxxxxx人民醫院利用社x門診醫療技術,正在加快建設“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目前,這種“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受到老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屬的歡迎,床位供不應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在運營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醫保政策方面。入住“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老人醫保費用難以全部報銷。如,入住xxx濱湖醫院老年科的老年人,屬于xxx職工醫保、新農合只能報銷部分護理費,屬于省直單位醫保、工傷等其他醫保不能報銷。
二是在養老服務政策方面!搬t養結合”養老機構難以享受政府對養老服務業的扶持政策。如,民政部門雖然給xxx濱湖醫院頒發了《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使其有從事養老服務資格,但由于政策問題,醫院得不到地方政府在養老床位和運營補貼等方面政策支持。
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老年人護理特別是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護理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線護理人員和專業養老服務管理人員十分短缺,難以為老人提供專業康復保健、健康咨詢等服務。同時,專業化護理人員不愿從事養老護理。
三、主要經驗和啟示
盡管“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在運營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但隨著“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蓬勃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1.社會現實迫切需要。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xx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1.85億,占總人口13.7%,其中65歲及以上老人達到1.23億,占總人口9.1%。20xx年我省60歲以上人口1000.8萬人,占總人口15.6%,其中65歲以上人口達664.8萬,占總人口9.7%。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醫療保障成為老人入住養老機構重要考慮因素,當前,越來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2.充分整合資源!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可以利用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各種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入住老年人提供舒適養老和優質醫療服務。
3.緩解“養老難”和“看病難”問題。
在“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一方面緩解當前“養老難”問題,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養老,又能共享醫療資源,緩解了“看病難”問題。同時,老年人的治療費用還可以通過醫保報銷一部分,減輕了老年人看病費用。
四、政策建議
“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將會成為未來養老服務業發展方向,為更好推進這種模式養老機構建設,應盡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養老業整體服務水平。
1.加快制定政策措施。
養老政策方面,明確規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可以享受國家和省關于養老服務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床位和運營補貼等;醫保政策方面,相關部門完善醫保有關政策措施,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并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和擴大醫保報銷范圍;土地政策方面,優先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對新建項目建設用地采取劃撥方式,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養老公益性事業,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醫養結合”是一種新的養老模式,要從上加以規范,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制定建設標準和合理收費標準,對設備配置、醫療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確要求。
2.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積極爭取國家中央補助資x支持,重點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傾斜;各級政府設立養老扶持專項資x支持建設;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x融部門加大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人信貸支持,放寬貸款條件,提供優惠利率。
3.鼓勵集團化發展。
鼓勵養老和醫療機構結合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資源,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一方面鼓勵大型和綜合型醫療機構依托現有的醫療資源,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建立醫療型護理院。合肥九久夕陽紅集團就是從一家民辦老年福利服務機構發展起來,經過多年努力,逐漸發展成為擁有7所老年公寓、2所學校、1個職業培訓學校等集團化企業。合肥濱湖醫院屬于xxx第一人民醫院集團,該集團也是擁有多家醫療機構,目前正建設xxx第一人民醫院老年護理中心,正在向醫療、養老集團化發展。
4.明確服務對象和內容。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重點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包括有急性和慢性病的老年人,肢體殘疾和臥床不起的老年人以及高齡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等。這些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照料外,更重要的隨時都需要醫療保障、康復保健等服務。
5.創新管理模式。
努力打破行業界限,大力發展跨部門、跨行業的養老機構。管理模式上要積極創新,可以通過公共招標、委托管理等形式,引進有先進養老服務管理經驗和先進醫療、康復技術及設備的專業機構經營,以提高養老專業化護理水平。
6.加強護理人員培訓。
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養老、醫療等機構培訓一線護理人員;鼓勵高校、中職學校開設老年護理和管理專業,培養老年護理和管理專業人才。此外,還要發揮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培養養老服務人員,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養老服務人才,緩解當前一線專業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短缺問題。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15
隨著銀發的浪潮的到來,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中國21世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隨著老人邁入高齡,一些“老年病”的常發、易發、多發,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護理問題困擾著千家萬戶,成為社會問題。為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模式,促進養老和醫療跨行業發展,我們從年初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延安市養老服務工作基本情況
截止20xx年9月底,延安市60歲以上人口27.5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2.1%。全市農村五保老人7457人,入住敬老院1821人,城市三無老人2088人,集中供養456人?傮w來看,延安市人口老齡化主要有六個特點:一是老年人口增速快。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60歲以上老年群體持續增長,從20xx年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年均遞增3%,尤其是80歲以上高齡老人,目前已達3.4萬人。二是“空巢”家庭增多。多數老年人的子女成家后不與老人同住,尤其是城鎮,獨居老年人和家庭“空巢化”更為嚴重。三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由于步入老年,各項身體機能退化,患有心腦血管等各種老年病導致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逐漸增多。四是家庭養老功能進一步退化。核心家庭的增加以及計劃生育導致的少子化,使得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家庭養老功能進一步弱化。五是老年人的購買能力有限,我國屬于“未富先老”,老人退休金普遍不高,加上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用于購買養老服務的能力有限。六是城鄉老齡化程度區域性失衡,農村老年人口比例偏高。
目前,延安市失能失智老人接近3萬,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劇,到2030年,我市失能失智老人預計將增長40%。20xx年2月,我們對全市社區和養老服務機構做了一項調查,發現老人對康復保健的需求,遠遠高于生活照料。隨著我國現階段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因為步入老年導致的各項身體機能衰退,一些“老年病”的常發、易發和突發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困擾著每一個家庭。而現有的養老服務機構卻僅限于一般的護養和簡單的醫護功能,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里又不能養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經常往返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既耽誤治療,也增加了家屬負擔。醫療和養老的分離,也使許多患病老人把醫院當成養老院,長期占據醫院床位,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張,使真正需要住院的急癥患者無法入住。
延安市委、市單位高度重視養老工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完善養老扶持政策,創新養老服務體制,有力推進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我市現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50家,床位數8213張,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30張。其中市級公辦社會福利機構3家(社會福利院、第二社會福利院、八一敬老院),農村五保供養機構43家,民辦養老機構4家(寶塔區夕陽紅老年公寓、延安愛心護理福利院、延川縣博愛老年公寓、寶塔區愛心敬老院)。20xx年起我們重點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和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86個,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近10萬名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
二、醫養結合養老工作開展情況
“醫養結合”是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其優勢在于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為老人持續提供服務。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而“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以“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20xx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通知明確規定,所有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都要全部具備醫療條件,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
延安市目前的醫養結合工作開展可以分成三類:一是內設醫務室或引入周邊醫療機構分支機構醫療服務,以民辦的市愛心護理福利院為代表,利用距離社區衛生室距離近的優勢,為衛生室提供辦公用房,由社區醫護人員為院內老人提供醫療服務;二是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獨立設置康復醫院,市社會福利院建立至今已60余年,做為延安市唯一一所綜合社會福利院,主要負責三無精神病人的收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精神疾病治療康復經驗,計劃新建延安市精神病康復托養中心項目,加掛“延安市康寧醫院”牌子,由社會福利院負責管理運營,在滿足本院收容對象醫療需求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主要對精神疾病、老年疾病進行康復治療;三是與周邊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市八一敬老院新院20xx年1月正式運營,設置床位446張,為了滿足院內老人主要是優撫老人的醫療,與市人民醫院簽署協議,由敬老院提供場所、設施設備,醫院提供人才技術,為入住老年人開展醫療服務,簡單的醫治就在敬老院內完成,老人病情較重的通過綠色通道入住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三、政策建議
“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將會成為未來養老服務業發展方向,為更好推進這種模式養老機構建設,應盡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養老業整體服務水平。
(一)加快制定政策措施。養老政策方面,明確規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可以享受國家和省市關于養老服務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床位補貼等;醫保政策方面,協調衛計、人社部門完善醫保有關政策措施,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并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和擴大醫保報銷范圍;土地政策方面,優先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對新建項目建設用地采取劃撥方式,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養老公益性事業,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二)加快項目建設,推動健康發展。按照《陜西省單位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xx]36號)關于“著力推動醫養融和發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間,計劃在延安市新區,新建“延安市老年養護院”,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認證培訓、文體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融合醫療護理與機構養老服務,在全市以及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筑面積xx000平方米,設置床位500張。同時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委托經營或購買服務等形式,支持社會組織興辦或者運營公益性醫養機構。積極探索拓展社會養老服務產業市場化融資渠道,采取直接補助或貼息的方式,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專業化養老服務設施,形成養老服務事業資金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加強制度建設,規范運行機制。要從制度上對“醫養結合”模式加以規范,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制定建設標準和合理收費標準,對設備配置、醫療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確要求。大力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促進養老服務示范活動深入開展。建立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星級評定、老年人入院評估、養老醫療服務需求評估等制度。
(四)創新管理模式。努力打破行業界限,大力發展跨部門、跨行業的養老機構。管理模式上要積極創新,可以通過公共招標、委托管理等形式,引進有先進養老服務管理經驗和先進醫療、康復技術及設備的專業機構經營,以提高養老專業化護理水平。
(五)加強護理人員培訓。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養老、醫療等機構培訓一線護理人員;鼓勵高校、中職學校開設老年護理和管理專業,培養老年護理和管理專業人才。此外,還要發揮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培養養老服務人員,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養老服務人才,緩解當前一線專業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短缺問題。加快培育從事養老服務的志愿者隊伍,實行志愿者注冊制度,形成專業人員引領志愿者的聯動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在養老服務中引入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機制,積極開創專業化、職業化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道路,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醫養結合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醫養結合的口號10-19
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總結05-30
文旅康養產業調研報告范文(通用8篇)10-13
寒假調研調研報告01-13
導醫辭職報告10-01
醫美行業述職報告10-08
導醫個人述職報告12-07
調研的報告02-27
[精品]導醫個人述職報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