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產業調研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業調研報告 篇1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任務。加快林果業發展不僅是林業建設的需要,更是實現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加快我縣林業發展步伐,拉長林果產業鏈,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促進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培育壯大五大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結合我縣“十五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縣林業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優化區域布局和林業產業、產品、品質結構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和外向帶動為動力,以拉長林果產業鏈、加快林業產業化進程和實現農民增收為根本出發點,加快林果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重點工程帶動戰略,走大工程帶動大發展、產業化帶動現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業三大效益,逐步實現林紙林板一體化、果品加工經營一體化、苗木生產經營一體化、花卉藥材生產銷售一體化、森林生態旅游服務經營一體化,推進林果業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方向和原則
。ㄒ唬┌l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動,建設生態網絡;調整優化結構,興辦林果產業;堅持林權改革,積極引資引智;堅持依法治林,培育保護并重;美化生活環境,促進富民強縣。
。ǘ┳裱瓌t: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則。一手抓造林綠化,增加林木資源,建設生態屏障;一手抓產業發展,實現高產高效,促進協調發展。二是市場導向的原則。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林業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依照市場需求確定產業目標和產品發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則。全面推行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驅動機制,確保群眾植樹造林的合法權益。四是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原則。放手發展民營林業,實施林業招商引資,“誰經營、誰投入、誰受益”。五是科技興林的原則。堅持科研、引進與生產開發相結合,應用先進技術,開發新品種。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則。堅持依法保護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
三、總體目標
按照“貫穿一條主線,發展六大產業”的總體目標,全面落實林權制度改革,放手發展民營林業,推廣多種間作形式,不斷拉長林果產業鏈,形成比較完備的,林業一二三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力爭到××年,全縣林業面積達到21.8萬畝,其中:防護林6.5萬畝,經濟林6萬畝,用材林9萬畝,特用林0.3萬畝。苗木、花卉、藥材5萬畝,林木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28%,林業年產值達到5億元。形成“田成方、林成網、綠化苗木滿××”的良好生態環境,使××成為林業大縣和全國生態示范縣。
四、規劃布局和建設重點
根據我縣林業發展的方向和總體目標,林業建設布局按落實林權制度改革,發展六大產業進行規劃。
。ㄒ唬┝謾嘀贫雀母
實施林權制度改革是加快林業發展、推進林業產業化、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規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難,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對全縣境內所有宜林地、溝、路、渠占壓地、河堤、村鎮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閑地等,采取公開拍賣、租賃、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落實林權制度改革。簽訂合同,明確權屬,依法公證,發放《林權證》,解決群眾的后顧慮之憂。
。ǘ┝止螽a業
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設,優化產業產品結構,逐步建成門類齊全,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產業體系。
1、林下種養業。以卜集鄉林牧型速生豐產林和肖云鎮林藥間作模式為重點,大力推廣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種間作形式,使林業長期效益和牧業等短期收益有機結合,逐步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到××年,在全縣萬畝綠色通道下全部間作藥材;以卜集鄉、胡集鎮、羊山鎮為重點建設2萬畝的林牧型林下種養標準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鎮、司馬鎮、興隆鄉為重點的3萬畝林藥間作基地。同時建設以北大溜、新萬福河、老萬福河、大沙河、新西溝等河堤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帶。
2、果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加快發展適銷對路的名、特、優、新果品和時令果品以及錯季果品;調整樹種結構,穩定梨、蘋果等大宗果樹面積,適度發展油桃、冬棗、沙果、櫻桃等優質小水果、干雜果,壓縮中熟品種,增加早、晚熟品種比例。同時大力推廣保護地栽培等增效新技術,提高果品品質。到××年建成2萬畝優質小水果、干雜果基地和以××鎮、興隆鄉為主的桃、杏、葡萄等0.5萬畝保護地栽培基地。通過抓典型、建精品、樹樣板,促進果品生產上檔次、上水平,加快果品產業化步伐。
3、種苗業。按照道路和城鎮綠化的需求,以鄉鎮道路、城市綠色為方向,抓好名優稀特新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形成速生、常綠、灌木多元化發展。到××年發展苗木萬畝,逐步形成以三個國有林場、苗圃為依托,集中連片、初具規模的林木良種繁育基地。
4、花卉藥材業。依靠科技進步和對外開放,發揮區位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堅持基地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品種齊全、特色鮮明、名牌高檔,跨地區、跨季節,花卉藥材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生產模式,花、鳥、魚、蟲、草、根雕、藥材全面發展,逐步縮小同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發展布局上,以國有林場、苗圃為主優先發展盆花和鮮切花;以華裕制藥集團為龍頭帶動藥材基地發展。到××年,建成5萬畝藥材基地和以盆花、鮮切花、盆景、相結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產品加工業。林產品加工是延長林業產業化鏈條、增加林木附加值的關鍵環節,下步逐步調整林產品加工企業數量,限小扶大、優扶劣汰,提高技術、設備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大力開發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工藝品、木漿、家具、果品貯藏、果汁果脯等多種產品,逐步形成以雞黍鎮劉樓、張寨村為主,沿棗曹線發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果蔬加工基地。規劃建設全縣木材交易市場,大力發展木材銷售專業村、專業戶,積極發展各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逐步形成集產加銷、內外貿、林科教于一體的多層次加工增值產業化體系。
6、森林旅游業。以國有林場、苗圃為重點,在堅持以林為主,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的基礎上,立足土地資源、林木資源優勢,進一步搞好規劃設計,改善林場生態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擴大種植、養殖能力,開發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加快交通、通訊和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形成獨具特色的森林旅游產業。鼓勵有條件的鄉鎮、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設與發展觀光旅游農業結合起來,嘗試開展“農家樂”經營活動,探索新的農業經營模式。
五、主要措施
。ㄒ唬┨岣哒J識,加強林業工作的領導。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具有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抓好林果產業化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是貫徹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重大決策,爭創農村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需要!痢烈l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創匯農業,創建國家生態示范縣、創建綠色××、人文××,就必須大力發展林業,通過林業改善現有生態環境、改變××的對外形象、營造新的生態優勢。全縣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從長遠的、戰略的、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深刻認識發展林果產業化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堅持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把發展林果產業、生態環境建設任務逐級分解,層層落實責任,作為考核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嚴格獎懲,對完成年度任務和規劃目標的,給予表彰獎勵,對責任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或紀律處分。
。ǘ┱咭龑В㈧`活的運行機制。按照“明晰所有權、搞活使用權、放開經營權、保護受益權”的要求,全面落實林權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調動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宜賣則賣,宜包則包,宜統則統。把握好先易后難、適度規模、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鋪開,并建立樹權林權檔案,發放林權證,把資源管理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大力推廣訂單林業、民營林業等發展模式,加大政策、資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區域界限,通過招商引資,外引內聯的方式,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投資興林致富,實現林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
。ㄈ┳ズ没,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以市場為導向,在發展林果六大產業的基礎上,抓好林下種養、經濟林、種苗、花卉藥材四大基地建設,發展專項林果產業區,堅持把規模調大、結構調優,品種調新,檔次調高,突出特色,成為品牌,形成××優勢。鼓勵林果產品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原料林基地,以滿足生產加工需要,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骨干,以林產品基地為依托,資源培育、加工、利用相銜接,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效益顯著的林果產業。
(四)培育龍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多方扶持壯大一批、改制重組聯合一批、內引外聯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重點扶持金德果蔬、華裕制藥、亞龍木業集團和安利木業等一批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加強技術改造、加快規模擴張,打造林果產品加工企業的“旗艦”。聚合新的生產要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選擇一些有市場、技術有保證的新項目,及時立項,加大資金扶持,以項目為載體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適應市場、把握市場的能力,增強其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強化農民合作組織建設,辦好林果產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林果產業體系建設息息相關,是龍頭帶基地、聯農戶的重要紐帶,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必由之路,積極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農戶”、“苗圃+公司+農戶”、“苗圃+協會+農戶”等多種形式,使林業產業的產加銷逐步達到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形成越來越多的貿工林一體化的經濟組織。
(五)強化科技,實施科技興林戰略。積極引進利用高新技術,重點抓好林果良種組培快繁、速生豐產栽培、果品增色提質、加工保鮮、林果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系列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好的林業科技成果示范樣板,以點帶面,示范輻射帶動群眾,推進林業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采取多種形式培訓林農,提高技術素質。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到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提高林業科技對林業發展的貢獻率。
。┮婪ㄖ瘟,確保林業的健康發展。強化林木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實施依法治林,是維護造林綠化成果的根本保證。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的宣傳活動,使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大力營造“愛樹光榮,毀林可恥”的良好氛圍。嚴格執行林木限額采伐審批制度和木材采伐、運輸、經營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許可證制度,實行林木采伐全額管理。要建立健全護林組織和護林隊伍,明確職責,合理解決報酬,調動護林員的積極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門相互配合,對亂砍濫伐、亂捕濫獵、亂占林地、故意毀壞幼樹的案件,從快從嚴從重查處,確保林業生產秩序的正常發展。要加強林木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蟲害樹林木的危害減輕到最低限度,保護好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
產業調研報告 篇2
一、xx業園區基本情況:
商丘神火鋁廠投資10億元,于20xx年成立,目前年生產能36萬噸,年銷售收入54億元;商丘陽光鋁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底,總投資16.7億元,設計年生產能力15萬噸,其中鋁坯料10萬噸,裝飾用帶材1萬噸,PS版基材3萬噸,空調泊1萬噸,項目完全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9億元。目前,一期5萬噸鑄軋生產線已建成并投產,一期5萬噸冷軋生產線已基本建成,馬上即可試車生產;商丘東南鋁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總投資4000萬元,20xx年正式投產運營,目前日生產各種型號鋁棒材300噸,可實現年銷售收15億元;河南鑫源鋁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目前,日生產鋁棒材150噸,可見現年銷售收入7億元。
另有已簽約落地園區的商丘廣源運輸有限公司即將開工建設,投資5.6億元的商丘廣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項準工作,投資10億元的電解鋁陰極項目正在洽淡之中。
隨著市、區兩級政府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制定了專門的xx業園區發展規劃,力爭把鋁加工業作為我市的支柱產業等相關政策出臺后,園區的發展后勁更加有力,園區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各種配套設施更加齊備,園區功能更加完善。
二、當前我國鋁加工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及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對作為現代經濟和高新技術發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鋁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時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鋁行業的進一步限制,使我國的鋁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快速壯大起來,特別是在廣東佛山,短短一年多時間,競猛增了400多家鋁加工企業,xx年來,全世界鋁材加工總。量為3000萬噸,而我國鋁產量為1300多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40%還多,但我國的鋁加工企業多屬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強,很多高精鋁產品仍需進口。同時鋁加工企業存在重復建設,盲目建設情況,出現了局部的產能過剩,真正的高精度鋁板帶,高強度汽車鋁輪,精密鋁鑄件,泡沫鋁、高壓電子鋁箔,優質彩色涂層板、鋁塑復合板管、特種鋁型材、微細球型鋁粉等產品嚴重供不應求,市場缺口仍然很大。
三、xx業發展趨勢:
以美、日、德發達國家為代表,鋁加工業在20世紀已完成了優勝劣汰,兼并重組的整合過程,并成立了跨國集團,進行全球性的選擇、生產和經營。其中美鋁公司在全世界設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鋁加工的全部行業,年加工能力為200萬噸,在鋁加工技術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通過對全球鋁行業縱向、橫向比較,多行業、多角度的分析論證,總體上講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電解鋁需求不會增長太多,鋁加工企業數量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鋁產品需求將猛增。因此未來的鋁加工企業在加工工藝上,應向著更加精細化方向發展,在鋁加工裝備上,應向著更加智能化方向發展,在企業建設上,向著更加大而強和專而精方向上發展。
四、金融危機對鋁行業的影響:
xx年底,xx年初,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下滑,電解鋁下游行業發展后勁乏力等影響,我國鋁加工企業受到了嚴重沖擊,單就我鄉xx業園區內幾家企業來說就損失慘重:神火鋁廠的銷售嚴重下滑,庫存壓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過半生產線,直到我省加大戰略儲備和國家率先實現企穩回升,才使神火鋁廠逐步渡過難關;商丘陽光鋁材有限公司生的鋁板也出現了滯銷現象,面對正在建設的冷軋項目,公司高層個別人士基至出現了猶豫思想;商丘東南鋁業的客戶需求減少80%,使其無法正常生產;河南鑫海鋁業公司干脆停產來應對危機。xx年底至xx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業共減少銷售收入近60億元,它們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經濟寒冬。隨著xx年下半年我國經濟率先實現企穩回升,同時全球需求開始增長,xx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們的銷售收入分別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長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生產銷售水平。
五、當前梁園區鋁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
1、xx業園區還沒有形成規模,產品還比較單一。
2、xx業園區的道路、電力、排水等各種配套設施還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業少,個別企業存在高能耗與污染。
4、園區內中小企業多,成規模的大企業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業更少。
5、園區內企業存在各自為戰,互不溝通,沒有形成合力,對外缺乏競爭力。
六、對策和建議:
1、制定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使更多鋁加工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入駐園區,擴大園區規模,健全產品類型。
2、進一步增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努力改進企業的生產工藝,向著高、精、尖方向發展。
3、全力以赴搞好園區建設,同時加強對園區服務人員的素質培訓,力爭為落地企業提供更加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4、積極引導、幫助企業努力做大做強,不斷擴大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5、協調企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嚴禁過度重復建設及惡性競爭。
6、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骨干企業,要努力引進一些鋁加工業的戰略投資者,形成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識,搶站發展制高點,一定要抓住歷史戰略機遇,克服消極等待、無所作為的思想,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出一條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互動,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互促,產業開發與行業發展互助的發展路子。要通過大力發展鋁加工業來不斷調整我區產業結構,不斷壯大鋁加工業園的規模,不斷增強其在我區經濟中的支柱性作用。
產業調研報告 篇3
為更加科學準確地反映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對林產業發展的指導、促進作用,按照省林業廳《關于開展林業產業統計調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計財〔20xx〕46號)文件要求,我局對以來的林業產業統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建設及發展情況
。ㄒ唬┝謽I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漸趨合理。至全縣完成林業總產值分別為1.45、2.96、2.59、3.07億元,結構比分別為99:0:1,47:0:53,63:10:27,52:16:32。總體來看,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產業結構變化較大。但結構仍然不盡合理,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比重小。今后林業發展應當在抓實一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提高其產業比重。
。ǘ┊a業發展勢頭迅猛,龍頭帶動力逐漸增強。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林業產業建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要求,積極建設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著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態旅游、苗木花卉“四大產業”。 至累計造林58萬畝,全縣建成公益林95.4萬畝,商品林基地146.5萬畝,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積114.8萬畝。經濟林10.5萬畝,薪炭林面積20.8萬畝,竹林面積0.4畝。
同時,通過龍頭帶動,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快速,形成了以華海木業為龍頭的加工業基本形成(僅華海木業年銷售收入就達5000余萬元),以雙禾生態產業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園為代表的綠化苗木培育業逐步壯大,經營面積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和生產性苗木2500余萬株。以為例,全縣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產業企業總數37個,從業人數6240人,總資產8230萬元,年實現總產值7809.9萬元,年銷售收入7385.2萬元;特色經濟林產業企業總數2個,從業人數216人,總資產170萬元,培育核桃2萬畝;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企業總數8個,從業人數137人,總資產460萬元,總產值560萬元,銷售收入485萬元。以菌子山自然保護區為主開發的森林生態旅游業,年旅游人次達到35萬人次 , 產值達到9859萬元。
。ㄈ┝謽I投入增加,發展后勁提高。林業投入主要由四個方面組成,即各級政府投入、企業自有資金投入、貸款投入和林農投勞折資。經統計,各級政府累計投入2178萬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投入),至分別為165、365、624、1024萬元;企業自有資金投入1.6億元,主要是引進龍頭企業,對原料林基地和林產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貸款投入375萬元,主要由林業企業、造林大戶及林農通過金融借款,對林業基地建設方面的投入。從投入看,各級政府對林業產業建設高度重視,經費投入逐年增加,林業產業建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二、機構設置及統計制度執行情況
(一)健全和完善統計機構。林業是一項基礎產業,公益事業,事關農民增收致富、事關農村經濟發展,詳實準確掌握林業產業發展情況、生態建設,科學分析經濟效益,是謀劃林業發展的基石,因此統計工作重要性日益顯得突出。為搞好林業統計工作,縣林業局在財務室、營林股各設置了兼職統計人員,負責嚴格按照統計制度對全縣的林業建設進行全面、準確統計。
(二)加強統計制度執行力。林業局始終把加強林業統計能力建設,規范林業統計制度,提高林業統計工作水平納入林業工作的重要日程。認真貫徹《云南省林業產業統計報表制度》等林業統計的有關規定,積極搞好與縣統計部門和有關業務單位的`溝通和銜接,在提高林業統計數據的統一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注意抓好對統計數據的綜合分析,用好用活統計資料,為林業發展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林業統計工作在促進林農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問題及工作建議
。ㄒ唬┕ぷ髁看蟆⒚鎻V,難度增加。當前,隨著國家高度重視林產業發展,經濟主體日趨多元化,投資方式的多樣化,經濟結構的復雜化,城鄉間收入的差異化,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調查對象不僅數量成倍增加,而且變動頻繁,統計工作量逐年增加,難度加大。
建議:加強統計管理,改革統計方法,科學合理制定統計報表制度,達到既便捷,又實用,更科學。
。ǘC構不健全,統計人員缺乏。近年來,林業工作繁雜,任務艱巨,而我局從事林業統計工作僅有兼職的2位同志,由于統計人員的頻繁調整,水平不一,人員較少,加之培訓教育跟不上,統計口徑的理解差異大,不能適應統計工作需要。
建議:規范設置專門林業統計機構,劃定編制數額,專業化發展統計事業。
。ㄈ┡嘤柦逃酱訌。目前,全縣林業統計工作人員對統計法律法規及林業統計制度的執行情況不是很熟,對報表理解常有偏差,導致報表填報經常出現錯誤,無法做到及時、詳實、全面。
建議:加強統計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的培訓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統計人員水平。
產業調研報告 篇4
一、調研路線: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來賓
11月5日:來賓—賓陽—青秀—南寧
11月6日:南寧—扶綏—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雙高基地(雙高:畝產8噸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產區調研情況匯總
1.柳州地區。從考察沿途來看,柳州地區受臺風影響很小,幾乎沒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較多,甘蔗長勢較好;面積方面,改種現象較為普遍,像柳城地區,主要改種桔子樹,據廣西糖網統計,整個柳州地區面積減少10萬畝左右,去年160萬畝,今年在150萬畝;單產方面,從實地測量看,部分地塊估產能達到5.5噸/畝,多數地區單產正;蚵云咚,僅個別地區因新植蔗缺苗嚴重,單產較低,估產僅有3.5噸/畝,結合糖網10月份調研數據,估計整個柳州單產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約每畝增加0.2噸左右。
2.來賓地區。來賓境內甘蔗整體長勢良好,有甘蔗地改種桉樹和木薯現象,據糖網估計,今年甘蔗面積減少20多萬畝,去年甘蔗面積在260萬畝;驅車南行逐漸有倒伏現象,但整個來賓境內倒伏比例不大,多數輕微倒伏,少部分地塊有中度倒伏現象,倒伏嚴重地塊一方面會影響甘蔗的生長高度,另一方面影響甘蔗糖分的積累,據我們實地測量單產,來賓普遍估產在5噸/畝左右,田間錘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塊,錘度在20以下,影響后期入榨的出糖率;據廣西糖網對比去年數據,來賓境內整體單產略高于去年。
3.南寧地區。來賓與南寧交界地帶,僅有輕微倒伏,估產普遍都在5-5.5噸/畝,屬正常單產水平;進入南寧周邊地區,倒伏現象較為普遍,多數中度倒伏,據糖網人員介紹面積略減,改種玉米和花生較多,據伶俐鎮農戶介紹,甘蔗價低于400元/噸的話,會大幅度改種,單產受倒伏影響較去年減0.5噸/畝左右,我們實地測產4.8噸/畝,去年普遍在5噸以上;對比去年數據南寧蔗區單產略有下降。
4.崇左地區。從南寧往崇左調研途中,倒伏現象較為普遍,多數為中度倒伏,部分地塊嚴重倒伏,但因蔗農扶直捆綁生長有所恢復,株高低于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錘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畝有效莖的個數差異較大,整體看,受臺風影響有效莖普遍低于正常水平,實地估產基本在4.5-5噸/之間,個別宿根地塊估產僅3.5噸左右;途經上思縣七門鄉一帶,據糖網人員介紹,7月份時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狀態,是全區當時倒伏最嚴重的區域,從現在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長起來,單產肯定會受一定影響,但比之前7月時候的預估情況要好。
5.雙高示范田的推廣目前仍處于推廣初期,今年50萬畝的任務并未完全落實,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種植成本、收益與替代品種植:
農戶走訪:南寧青秀區伶俐鎮蔗農種植成本與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計算):據了解,該村98%的農戶都種植甘蔗,歸屬南寧糖業伶俐糖廠收購。每畝甘蔗地每年種植成本明細:尿素兩包合計180元,復合肥150元,肥料50元,農藥25元,新植蔗需要0.5噸甘蔗苗(新植額外成本)。該村一般用牛打壟,沒用機械,如果用機耕每畝需要100-120元,種植行距約60-70厘米,比較密。其他費用:地膜每畝地一捆10-20元,繩子20元,砍蔗人工費用100元/人/天,約砍0.8噸。交收到伶俐糖廠集中收蔗點短途運費10-20元/噸。這個村農戶的種植成本相對較低,總計1250-1300元/畝。
關于甘蔗收購價格:在13/14榨季,每噸甘蔗440元的收購價格,實際上伶俐糖廠以435元/噸結算(包括財政補貼10元,扣除裝卸費用15元)。按這戶農戶家7畝地計算,其中4畝多種植甘蔗,13/14榨季收獲27噸,減去成本純收入6500-7000元。這個收入并不高,農民還是接受的,新榨季種植面積還是保持4畝以上,由于是第二年宿根蔗,加上臺風天氣出現倒伏現象,今年收成會減少,估計約22-23噸,若甘蔗收購價格下調到400元,他們收入將大幅減少,明年繼續種植甘蔗的意愿將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時,農戶在4月份已全部收齊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廠資金壓力的原因,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這也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意愿。
關于替代品種的種植:目前桉樹的收益確實明顯比甘蔗高,但只能種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種桉樹。甘蔗地改種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選擇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種香瓜和西瓜。種植花生或玉米每年兩次收成,純收益在1200-1300元/畝左右。一旦改種花生或玉米,隔年可以轉回種甘蔗,如果改種桉樹和其他水果,轉回種甘蔗的'機會就小的多,種植桉樹需要7-8年才能重新種植甘蔗。另外廣西旱地居多,玉米受干旱影響大,甘蔗抗旱性較強,所以還是選擇種甘蔗的農戶較多。伶俐糖廠蔗區的土地情況比較好,新臺糖22號是主力品種,第一年新植,第二年宿根,農戶注重管理,第一年新植每畝最高能收8噸,第二年宿根收成約6噸。
四、政策方面信息
從廣西農業廳糖料處林影副處長了解到,根據農業廳的數據,去年廣西甘蔗面積1600萬畝,今年甘蔗面積減少50萬畝左右,受災面積300萬畝,其中有40萬畝絕收,因此實際甘蔗面積減少約100萬畝;單產方面,近些年來廣西平均單產基本維持在4.5噸-4.8噸/畝,今年預估在4.5噸左右,認為臺風整體影響不大;關于甘蔗收購價的問題,目前還是在調查研究中,之前410元/噸和5500元的聯動價的方案被廣西自治區政府否定,理由是該價格農民會接受不了,種植面積會萎縮,但實際根據當前的食糖市場狀況,410的價格,糖廠是最難以接受,制糖成本將達到4800左右了,對農戶來講,還算比較合理可接受的價格;關于直補的相關政策,目前還尚未有較成熟的預案,仍在討論中,正式的方案出臺還無明確時間。
五、調研總結以及產量預估
通過本次對廣西四大產區的調研,廣西單產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產量減少主要集中在面積上面,按照糖協的數據,廣西種植面積減少250萬畝,按官方農業部門的數據減少100萬畝左右,市場其他機構的調研基本減少140萬畝左右,從沿途看,甘蔗面積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改種的品種較為分散,沒有哪個品種適合大面積改種,另外,440元的甘蔗價農戶還仍有一定收益,個人觀點廣西種植面積減160萬畝左右;調研中實地測甘蔗錘度發現,受倒伏影響的甘蔗錘度較低,會影響后期入榨的出糖率,綜合考慮,預估2014/15榨季廣西產量在760萬噸左右;廣東和海南受此次臺風影響較大,參考糖協以及其他機構的調研,預估廣東80萬噸,海南25萬噸,加上云南230萬噸,甜菜糖70萬噸,最終2014/15榨季食糖產量預計在1170萬噸左右,較上榨季減產160萬噸左右。此報告將隨天氣等變化修正。
產業調研報告 篇5
我縣自然條件優越,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網密集,水庫眾多,雨熱同季,是發展農產品的理想基地,非常適宜甘蔗的生長和甘蔗糖分的積累。近年來,我縣甘蔗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培植壯大甘蔗生產已經成為我縣的一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維護好、鞏固好和發展好我縣甘蔗產業,增強甘蔗產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對我縣農民增收、企業增益、政府增稅和農村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縣甘蔗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不斷調整甘蔗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生產格局。全縣蔗糖業認真組織開展“噸糖田”綜合技術開發工作,引進新臺糖26、27號、桂糖94/119、桂引9號等11個新品種,良種覆蓋達99.%。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有新的進展。2011年,全縣甘蔗種植面積37萬畝,甘蔗總產145萬噸。產業集中度日益提高,縣境內有東糖石龍有限責任公司和博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兩家日榨量達萬噸以上的制糖龍頭企業。我縣甘蔗產業從主要通過增加甘蔗種植面積、擴大生產規模的發展階段到了主要通過提高單產、提高綜合利用效益的發展階段,進入了穩固提高、創新發展的新時期。
二、我縣甘蔗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縣甘蔗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影響和制約甘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
。ㄒ唬┓N植生產方式粗放,單產及集約效益低。
一是耕作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目前,我縣甘蔗種植的大部分環節仍然靠手工作業,僅有很少部分運用機械化深耕深松。在收割環節上也主要還是靠人力,隨著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蔗農種植的平均成本普遍較高。由于蔗農普遍缺乏科學種植的`意識,仍然習慣于按傳統耕作方式種植,對套種、地膜覆蓋、寬行種植、智能化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整套高產高效的綜合生產技術的運用較少,加上蔗地缺乏基本的灌溉條件,進一步惡化了甘蔗的生產條件。二是生產組織形式分散。目前,我縣甘蔗種植仍然屬于小農模式的生產種植,集約化經營的程度低下,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ǘ┢贩N單一退化嚴重,新品種選育問題突出。
我縣甘蔗種植品種單一化問題比較嚴重。由于有些品種的種植期已超過十年,品種退化的問題已十分嚴重,黑穗病、赤斑病、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病害日益加劇,導致宿根發株少、宿根年限縮短、植株變矮、節間變短、糖分下降,單位面積產量逐年減少。由于品種過于單一所帶來的抵御風險能力弱、種性退化和病害加劇等問題,已經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到甘蔗產業的健康發展。
。ㄈ┲铺瞧髽I競爭力不強,綜合利用水平及效益整體偏低。
一是制糖業生產工藝相對落后,國際競爭力不強。與國際上的其他主要產糖大國相比較,廣西制糖企業的平均規模仍然偏小,我縣制糖企業規模也相對偏小。二是產業鏈短,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發展相對滯后。我縣蔗糖精深加工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未發展成為新的產業增長點。對甘蔗的綜合利用仍然主要表現在生產酒精或復合肥等初級產品上,蔗渣造紙技術仍有較大的發展發展空間和潛力。與一些地區制糖業在利用廢糖、蔗渣等廢物生產的衍生品產值占總產值三分之一以上的狀況相比差距明顯。
。ㄋ模┱徂r與糖廠利益不盡合理,分配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從多年實踐來看,糖蔗收購價格機制在二次結算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是在蔗農與糖企進行結算時主要是以企業自報的平均銷售價進行結算,而企業自報的二次結算價往往都低于市場的實際銷售價格,或是以其他方式進行價格轉移,以達到降低二次結算價的目的。二是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蔗農難以了解企業真實的銷售價格,在二次結算中處于弱勢地位,通過二次結算提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有利益被侵害的可能性。因此,二次結算機制對蔗農增收的實際效應不明顯,不利于調節種植環節與加工環節之間的利潤差距,不利于調節蔗農和糖企之間的利益分配。
三、促進我縣甘蔗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促進我縣甘蔗產業發展,不是盲目擴大產能、擴大種植面積和增加產糖量,而是主攻單產、蔗糖份、甘蔗間套種,發展循環經濟、蔗糖深加工,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甘蔗產業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
。ㄒ唬┻M一步完善糖料蔗價格機制,維護廣大蔗農利益。一是保持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基本穩定。維持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基本不變,不要根據某一年糖價波動情況輕易提高或者降低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二是完善蔗糖價格掛鉤聯動、二次結算管理辦法。應當在進一步調查了解制糖企業成本、綜合利用效益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掛鉤聯動價格、系數。三是調整良種加價政策。不要根據某一年糖價波動情況作為調整良種加價政策的依據,而要根據良種研發、推廣的實際,調整良種加價政策,還應當把推廣脫毒健康種苗納入良種加價政策調整范圍。四是提前公布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應當提前一個榨季公布糖料蔗收購價格方案,如果條件不成熟,至少應當提前一個榨季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充分運用價格機制,調控甘蔗生產規模。
。ǘ┐罅ν茝V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甘蔗單產、蔗糖分。以提高甘蔗單產、蔗糖分為主攻方向,全面實施甘蔗高產高糖綜合栽培技術、工程措施,要不斷擴大高產高糖良種、機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葉還田、地膜覆蓋、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面積。大力發展節水型現代農業灌溉模式,不斷擴大噴灌、滲灌和滴灌蔗地面積。要鼓勵、扶持甘蔗收割機械的研究開發,努力實現甘蔗機械收割新突破。
(三)加快甘蔗新品種選育開發,破譯品種單一退化難題。要制定替代新臺糖系列品種的甘蔗新品種選育開發攻關計劃。針對我縣甘蔗生產實際,以滿足農戶、企業生產需要,替代舊系列品種為選育開發目標,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專家咨詢和科學論證,全力推進甘蔗新品種選育開發,切實破譯品種單一退化難題,探索甘蔗品種更新換代的新路徑。
。ㄋ模┨岣呔C合利用水平,增強甘蔗產業競爭能力。一是加快生態蔗園建設。以加快生態蔗園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推廣“豬(牛)-沼-蔗-燈-魚”、“蔗-牛-菇”、“蔗+西瓜(甜南瓜)”、“蔗+馬鈴薯”、“蔗+花生(黃豆)”等循環利用和資源高效利用模式,延長甘蔗生產產業鏈,增產增效增收,提高甘蔗生產競爭力。二是提高制糖業綜合利用水平。鼓勵、支持制糖企業以經濟效益、環保等綜合效益好為原則,根據制糖企業實際,選擇蔗渣、糖蜜、酒精廢液、濾泥的綜合利用模式,加強酒精廢液農灌技術研究,開展蔗渣發電的可行性研究。鼓勵、支持制糖企業追蹤研究蔗糖化工業高新技術,根據市場需求,努力發展蔗糖化工業,延伸制糖產業鏈,提高制糖生產競爭力。鼓勵、支持引進知名品牌企業發展大型食品制造業,發展壯大食品工業。
產業調研報告 篇6
油茶是我們會同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絕對優勢的一種木本資源,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益且較其他油種有絕對優勢和保健特點的綠色食品,食用和工業經濟價值巨大。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對促進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最近,我們對會同縣油茶生產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感到發展油茶產業大有可為,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強,并培育成農民增收的一項特色產業。
一、油茶產業處于日漸萎縮的尷尬境地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茶油是我國特有的優質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國油茶主產地,湖南的油茶面積占全國油茶總面積的40%,常年產油量達5-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會同素有“廣木之鄉”的美譽,油茶、油桐一直是我縣的拳頭農林產品,曾經名噪一時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眾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來采購。但是,由于思想認識不足、科技推廣滯后等因素的影響,我縣油茶生產日漸萎縮,傳統的優勢產業每況愈下。一是砍伐嚴重,面積和產量急劇下降。由于前幾年在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時候,片面強調臍橙、板栗等經濟林的效益,忽視了油茶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種其它經濟林,加上油茶病蟲破壞和作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積逐年減少。全縣油茶面積和產量分別由1985年的44萬畝和1333噸減少到現在的 40萬畝和600噸。二是經營粗放,加工滯后。長期以來,林農把油茶林當作“露水財”來經營,一般一年墾復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蟲,有的甚至長期不進行墾復,致使雜樹成林,亂草叢生,大量油茶樹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加上油茶加工仍以傳統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機榨為主,出油率低,色澤不亮,對茶油的價值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加工后剩下的枯餅未能綜合利用,一直被作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資源極大浪費。三是品種不優,樹齡老化嚴重,F有茶樹多為自然生長,基本沒有引進優質高產油茶樹種,科研部門缺乏對油茶新品種技術的引進、研究和推廣,林分長期自然演替,絕大部分樹齡老化,林地稀密不勻,林種結構不合理,導致大面積單產很低,平均每畝年產茶油僅3-5公斤。
二、油茶產業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認的綠色保健食品。我們會同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地區,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氣溫在16℃以上,且以適宜油茶生長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發展油茶產業的理想地方。綜合分析我縣縣情和國內市場行情,認真研究油茶的生長特性,我們覺得發展油茶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條件。
一是產業基礎好。雖然前幾年油茶林受到嚴重破壞,面積有所減少,但現在全縣仍有油茶林40萬畝,其中正處盛產期的38萬畝,這個數目在全國油茶普遍減少的情況下仍具有較大的競爭力。我縣農戶又有種植油茶的傳統習慣,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經驗,加上我縣茶油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特別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賢勝植物油廠生產的賢勝牌茶油已遠銷日本、東南亞地區,邁出了油茶由傳統生產向現代化加工轉變的可喜步伐,為加快我縣油茶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二是綜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寶。茶籽經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其品位可與橄欖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級護膚化妝品;茶枯經深加工可生產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產品,可作為重要的有機肥料、生物農藥和機床拋光粉;茶殼可提煉茶堿、烤膠,制造洗發香波等;茶樹桿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農具,生產白炭,可謂“種一樹而創百業”。
三是生產成本低。種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獲,且用工很少,樹苗栽種、施肥后,除每年墾復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當于種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決農村資金缺少、分散的問題,適合家庭承包經營體制下的分散經營,可謂投入少,見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場前景好。茶油色純味香,營養豐富,不像動物油含有膽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含有對人體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壓、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等作用。長期食用,人的皮膚細嫩潤澤,頭發烏黑發亮,可增加人體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蟲害侵襲,整個生長過程無需施用任何農藥,是綠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們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無可比擬的優勢。今年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茶油現
產業調研報告 篇7
為貫徹落實省、市統計局關于扎實開展“統計質量效益年”活動得要求,全面提升統計工作水平,更好得為我區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我區統計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專業人員對對區內“企業一套表”科技專業年報情況進行督導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科技專業年報工作現狀分析
1、我區36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報表及時2013年2月15日前全部報完。
2、經核實,項目表中來源于政府得項目經費與活動表中得政府資金基本匹配。
3、企業研發項目得最主要技術經濟目標有開發全新產品、增加產品功能或提高性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技術經濟目標是“為啦科技原理得探索、發現以及技術原理得研究”得項目3.1%。
4、經過多方核實排查,部分高等院校有科技活動,進入非工業名錄庫。
二、存在問題
1、我區研發費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這兩家龍頭企業占全區比重90%。
2、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2家,其中189家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萬元。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規模小而散,研發團隊力量不足,資金短缺且使用分散,導致研究開發投入嚴重不足。
3、企業財務報表中研發經費計算方法存在出入。會計報表中工業研發經費包括兩類:
。1)內部研究開發投入額,其中:人員人工費、直接投入、折舊費用與長期費用攤銷、 設計費、設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其他費用。
(2)委托外部研究開發投入額。其中用于科技活動得折舊費用與長期費用攤銷很難界定,除大中型企業外,大部分小企業將其計入生產成本,而未計入研發經費。
三、企業建議
1、加大政府得資助和調控力度,營造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得內外部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得主體。
研發活動過程具有不可分割性,一個企業往往不可能獨立承擔全部得研究工作,需要政府得資助和調控,研發活動具有不確定性,研發活動不一定能取得預期得成果,存在著失敗得風險,研發活動得進行著也無法控制新技術知識得擴散,面臨著競爭者搶先占領市場得風險,這些都表明企業得研發活動需要來自政府得有力支持。政府力支持企業研發活動還是政府實現就業和經濟成長目標得投效途徑。相對小型企業,尤其加大對我區龍頭企業得資助和調控力度,這些龍頭企業研發活動成功率高,回報率也高。
我區研發活動主要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得發展,首先,不斷完善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得內外部環境,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包括政策、銷售、信息等服務,幫助高新技術企業籌措資金,提供生活設施,保護科技企業家,為他們排憂解難。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制定得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得若干優惠政策,并在執行國家、省市有關科技政策和法規得同時,結合自身得特點,為高新技術企業創造更加寬松、優惠得政策環境。其次,進一步完善封閉管理、開放運作得管理模式, 通過建立具有較強聚散能力得科技市場,解決科技信息不靈、成果流通不暢得問題。大力扶持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服務得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孵化器得建設和發展,不斷完善服務功能,以促進全市技術創新鏈條得形成。鼓勵創辦并大力扶持科技咨詢機構得發展,不斷拓展科技咨詢市場,為高新技術企業和轉制中小企業得發展壯大提供科學得決策咨詢服務。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得改革,把科研工作納入到企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得軌道上來。
2、加快培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人才。
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發展最重要得因素在于人才資源,沒有雄厚得人才資源作保證,就不可能有高新技術產業得大發展。應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培養造就一支能力強得現代科技企業家隊伍、造詣深得科技人才隊伍和素質高得科技產業工作隊伍。加大高新技術產業急需人才得培養、培訓、開發、引進工作力度,重點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隊伍,對"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學科帶頭人得培養在科技項目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持。培育、造就一支具有風險決策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既懂高新技術又通現代企業管理得科技型企業家隊伍。應結合我區人才戰略,重點引進一批歸國留學人員,通過建立海外學子創業園等途徑為歸國學子提供良好得條件,使他們從國外帶來得先進技術、科技項目、管理方法等得以運用、拓展和創新,發展高新技術和改造傳統產業必將有一個質得飛躍。
企業得發展歸根到底只能建立在自有得技術基礎之上,引進消化吸收固然重要,但經驗表明,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是不能通過引進獲取得,引進式創新和模仿式創新可能形成對外部技術得依賴。我區工業企業目前已經擁有一定得技術基礎和相當得物質財富積累,要盡快擺脫技術依賴模式,向技術自主創新轉型,提高我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當務之急。
產業調研報告 篇8
枸杞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港澳臺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遍及國內130多個大中城市,享譽中外,對宣傳寧夏、提高寧夏知名度產生了積極影響。枸杞產業的發展對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自治區政府把枸杞產業做為我區農業發展的戰略主導產業,從政策上、資金上給予扶持。自治區政府決定不定期舉辦枸杞節,并支持中寧縣建起了全國最大的枸杞專業批發市場,為枸杞產業發展搭建了平臺。各地特別是枸杞主產區充分發揮枸杞產業的品牌、科技、種植、加工和市場優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枸杞產業。目前全區枸杞面積達到44.5萬畝,約占全國的30%。20XX年總產量達到5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0%;產值達15億元,其中原果收入6億元,加工產值9億元。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量的60%,出口創匯最多年份達500多萬美元。全區枸杞加工、營銷企業100多家,其中枸杞規模加工流通企業52家,形成了以寧夏紅、杞濃、圣杞樂、早康等為主體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葉茶等10大類40多種產品,枸杞加工轉化率達到了總產量的15%。主產區中寧縣已成為全國枸杞的集散地。
我區枸杞產業發展迅速,枸杞產品產銷兩旺,突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在產業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區推行“優質名牌枸杞基地建設”、“枸杞南移工程”,建設萬畝枸杞園區 4 個,千畝園區30個,500畝以上聯片種植區近百個,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寧為核心區、清水河流域和銀北灌區為兩翼的產業帶。
二是在科技服務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發展枸杞產業中都十分重視新技術的應用、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寧夏枸杞研究所和中寧等主產區建立了優質枸杞育苗基地,推廣先進的繁育技術,全面淘汰了落后的傳統繁育方式,以“寧杞1號”、“大的麻葉優系”等枸杞優良品種占種植面積的90%以上。同時積極推廣日光烘干、熱風烘干等技術,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處力度,使枸杞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標準有了明顯提高,較好地維護了“中寧枸杞”品牌乃至“寧夏枸杞”的良好聲譽。
三是在標準化生產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和統防統治力度,僅中寧全縣統防統治面積達到4.65萬畝,占全縣種植面積11.5萬畝的40%,已有8萬畝通過了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3萬畝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分別占全縣種植面積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創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來,經過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寧夏紅”、“杞濃”、“早康”、“杞王”等枸杞產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寧夏紅”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對我區枸杞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注重對“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品牌的保護,注冊使用了“中寧枸杞”證明商標,對其進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對我區枸杞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是在關聯發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裝、交通運輸、旅游觀光、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據初步統計,僅關聯產業收入達 15 億元。枸杞市場營銷網絡建設速度加快,在全國136個大中城市建立了穩固的枸杞產品銷售渠道和網點,從事枸杞營銷的人員達10000余人。2005年,有40多萬人加入了枸杞種植和深加工領域,有近20萬勞動力從事枸杞采摘,使主產區和周邊鄰縣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近轉移,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據我們調查,枸杞主產區畝純收入一般都在2000—3000元,收益很高。中寧縣農民收入1/3以上來自枸杞產業,惠農、原州區、同心等發展重點縣、區枸杞集中鄉鎮或村農民來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區有10萬農戶依靠枸杞產業增收致富。全區農民純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枸杞產業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產業發展資金嚴重不足。枸杞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是一個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型的新興產業。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正常情況下枸杞畝均投入過千元,按我區目前的枸杞種植規模,僅生產環節每年需要投入資金4-5億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發等環節,枸杞產業每年需要資金(主要是周轉資金)約8億元,如此巨額的資金僅靠政府的少量補貼和茨農的有限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每年的資金缺口約2-3億元。資金不足制約著產業的擴張和升級。
二是枸杞標準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茨農的分散種植給統種統管、統防統治造成了障礙;部分茨農片面追求產量,忽視了質量的提高;制干技術落后、統防統治以及檢測工作滯后、市場準入制度不健全,對產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較大;無公害標準遠遠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綠色和有機產品發展較慢,有些產區還存在化學藥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費者安全的不法行為,這些現象都對“寧夏枸杞”的品牌、聲譽乃至茨農的收益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是枸杞產業化水平較低。由于缺乏行業協會自律和社會化優質服務,受資金短缺、烘干儲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約,廣大茨農無法擺脫受制于營銷商的.被動局面。特別是枸杞加工龍頭企業與多數基地、農戶缺乏有機結合,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共同體。
四是枸杞深加工轉化能力有限。隨著枸杞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產量的逐年增長,全區深加工龍頭企業少、加工轉化能力弱的問題日益凸現,目前的加工轉化率僅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響了枸杞產業整體效益的增長。
五是枸杞科技服務相對滯后?萍挤⻊諜C構不健全,服務工作滯后。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綜合研發不夠。枸杞的烘干、儲藏技術還不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枸杞采用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產成本提高,勞動力資源約束嚴重。
總之,從資源支撐、市場容量和產業遞進規律來看,枸杞產業已基本完成了產業初級階段即擴張階段的發展,逐步進入中級階段即內涵式發展階段,需要適時調整發展指導思想,促進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三、對做強做大枸杞產業的建議
1、完善枸杞發展政策,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將枸杞產業納入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外資項目以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項目實施范圍,擴大扶持資金覆蓋渠道;
二是探索和推行“枸杞園證”抵押貸款機制,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從根本上解決茨農貸款難問題;
三是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廣泛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盡快形成枸杞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和投入方式多樣化;
四是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拔千金”的作用,采取“以獎代補”等措施,撬動社會資本大量進入枸杞產業,促進枸杞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2、整合市場資源,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升級。當前加快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的關鍵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資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組建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團,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同國內外著名的加工集團合作,形成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集團。打造經濟實力強、銷售網絡完善、經營規模大、經營信譽好的營銷龍頭集團。
鼓勵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中心,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產品檔次。引導和鼓勵廣大茨農積極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茨農的產銷組織化程度。要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茨農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茨農參與枸杞產品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分配,提高茨農在枸杞產業化發展中的獲利水平,促進枸杞產業不斷升級。
3、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強化市場監管,增強品牌效應。
一是加大推行無公害枸杞生產技術和標準化生產的普及力度,質監部門要加快無公害枸杞產地和產品認定及認證工作?蒲信c推廣部門要積極研發推廣新技術,不斷完善枸杞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大力開展綠色、有機枸杞產品的生產和推廣普及工作,積極引導農民不斷提高枸杞標準化生產水平,全面提升寧夏枸杞質量。
二是工商部門要盡快制定我區枸杞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流通環節的市場監管,嚴防非標準化生產等假冒偽劣產品流入我區市場,敗壞寧夏枸杞的聲譽。
三是全力打造寧夏枸杞傳統文化品牌,利用各種手段和媒體大力宣傳寧夏枸杞及其傳統文化,讓國內外消費者認知寧夏枸杞,滿意消費寧夏枸杞產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護寧夏枸杞品牌,加強寧夏枸杞地理標志保護和“寧夏枸杞”商標的啟用與管理工作,形成保護合法使用寧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圍。
產業調研報告 篇9
本世紀初以來,我市經編產業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通過幾年的積累和發展,經編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生產領域不斷擴展,產業結構日趨完善,目前已經形成服飾、廣告、工業用布等三大類經編產品,整個產業的經濟總量以年均30%左右的幅度增長。2xxx年我市經編自營出口額已經達到 19125萬美元,自營出口企業112家,產品主要出口印度、美國、墨西哥、香港、巴西等國家和地區。
一、我市經編產業特點
(1)經編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
20xx年,我市經編產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及利潤的增長速度均高于紡織品產業的平均水平,經編產品的出口保持了較大增幅。20xx--20xx年間我市經編自營出口額年均增幅達到35%,其中20xx年經編出口達到1.9億美元,同比增幅60%。
(2)產業集群優勢突出
我市經編產業集群化優勢在于配套完整、產品豐富、規格齊全,生產成本較低,具有競爭優勢。我市的經編企業主要集中在馬橋經編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經編產品生產、加工、研發和銷售基地,產值約占全國經編產業集群地總量的20%,在行業內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3)科技含量較高,發展潛力巨大
經編以其較高的科技含量、卓越的生產效率、獨特的產品性能,在紡織工業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市經編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產業鏈趨于完善,服裝用、裝飾用、產業用三大類產品協調發展,適應不同消費需求的各種檔次的經編產品的競爭力正穩步增強,為經編產品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我市經編產業的優勢與劣勢
(1)產業的優勢
1、技術裝備基礎良好
我市經編產業技術裝備總體水平和研發水平在針織行業處于領先地位,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我市經編生產設備三分之二以上是來自德國卡爾邁耶、利巴公司生產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ks高速經編機和雙軸向經編機。目前我市有高檔ks、雙軸向、多軸向等經編機及相關設備1500多臺(套),約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雙軸向經編機約占全國擁有量的70%。
2、經編產業集群優勢凸現
據調研,海寧經編產業集群地區經濟運行明顯好于針織產業平均水平。截止2xxx年底我市共有規模以上經編企業186余家,其中出口超過500萬美元的有 12家。經編產業人均利潤、銷售產值、產品附加值均保持較高水平。產業鏈上下游的化纖、印染、服裝等產業也正在得到相應發展,形成了結合緊密的經編產業鏈,產業鏈上下游間的互動效應正在逐步形成。三大類產品的開發都擁有較成熟的技術,不斷推出新產品,較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各種檔次產品的競爭力穩步增強,在一定時期保持較高的銷售利潤水平。
(2)產業的劣勢
1、設計能力弱,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
經編產業目前仍呈現 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即低檔產品加工能力已出現剩余,而產品設計研發能力仍然不足,營銷環節薄弱。從國際價值鏈角度來看,我市經編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偏小,產品同質化的現象較為明顯。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自主知識產權。在材料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設備的雷同與產品的復制,造成低檔產品供過于求。一些企業原材料與生產成本的提高,產品開發的資金投入減少,為獲取有限的市場份額,競相壓價,最終造成效益下降。由于競爭加劇,許多企業常規品種單價下降,利潤率呈明顯下降趨勢。
2、人才缺乏制約產業發展
人才培養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設計人才、操作人才、營銷人才、國際貿易人才日趨缺乏。不少企業缺少技術人才的長期積淀,對先進的生產裝備認知度不高,無法進行充分消化吸收,對新產品、新工藝難以形成有效的研發。設計是提高經編產品附加值的關鍵環節,也是當前經編產業的薄弱環節。
3、品牌意識淡薄,營銷手段單一
經編產業中普遍存在重視產品生產忽視品牌建設的現象。經編產業的先進裝備使產品的檔次與質量有所提升,部分產品已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但是品牌和市場仍被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所掌握著。目前我市較多中小經編企業的主要經營模式是自產自銷、以內銷為主,出口絕大多數以加工和間接出口為主,銷售渠道相對窄小。經編產業產品信息獲取渠道狹窄,主要信息來源于客戶和同行,這是造成經編產品同質化的主要原因。品牌缺失,很難在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退稅降低以及環保成本提高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制約壓力下獲取較高的利潤。
三、我市經編產業面臨的挑戰
(1)潛在的貿易摩擦風險
我市紡織品質量與檔次的逐步提升,為世界各國的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優質產品的同時,也使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日益明顯。部分中高檔次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逐步增大,引起失去優勢的發達國家的企業的恐慌,容易產生貿易摩擦。過去靠低價競爭國際市場的時代將宣告結束,那些產品技術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創新能力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
(2)勞動力成本提高
我市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減弱,隨著社會保險、勞動聘用等制度的完善,產業集群內勞動力成本正在逐年上升。我國紡織行業勞動力成本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高出近一倍。雖然一些企業從加強內部管理入手,降低生產成本,仍難以消化勞動力費用支出的增加。
(3)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是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基礎上的長期積累而具備的潛在能力。我市經編產業中多數企業偏重新設備的投資,忽視技術開發的投入,缺少日常的技術積累,先進設備的生產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受到企業創新能力的制約,創新能力的不足已成為經編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四、經編產業的發展措施
(1)加大技術投入,推動產業升級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鼓勵企業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對新型優質原料在經編產業生產中的試制與應用。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推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經編復合材料、服飾面料的開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品,使經編產業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競爭的新形勢。
(2) 壯大龍頭,扶持中小企業
我市經編產業中一批龍頭企業的產銷率、利潤率等各方面指標均處于產業中的前列,企業極具競爭實力。但是從產業整體來看,龍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略顯不足。要提高龍頭企業品牌意識,加大在研發的投入,提升龍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整體提升產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技術與產品在某一領域有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和企業群體。中小規模的企業產品專業化較強,往往具有較大活力,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求得生存,企業在信息收集、市場推廣、研發投入上往往不遺余力,是最具潛力的團體,要對之加強引導,找準市場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專、精、特方向發展,成為支撐經編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3)向上下游延伸,完善經編產業鏈
充分利用產業迅速崛起的優勢,加大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向成品延伸,滿足市場要求,確保使用性能,使得經編產業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發展的軌道,壯大產業鏈優勢。重點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的后整理及其終端產品。在后整理方面,引進貼合、壓延、涂層等先進工藝和設備,掌控產業用紡織品開發的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開發產業用紡織品的終端產品。在現有產業用經編設備基礎上適當增加系列、配套設備,豐富產品結構,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積極開發和使用功能性化纖原料,開發功能性產品。
(4)加快專業市場建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專業市場是產業集群提升發展的有力支撐。加快產業專業市場的建立,為企業搭建展示、洽談、銷售、物流、結算等服務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與推介活動,吸引國內外的采購商在這里采購,提升產業集群的品牌效應,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對經編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5)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
要積極鼓勵企業參加各類境內外參展,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利用不同市場和不同客戶對產品需求的差,推進企業產品的多元化發展。
產業調研報告 篇10
農業特色產業作為促進XX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角,長期以來,市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都將其與全市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在一起,立足實際,依托區位、資源優勢,抓項目、建基地、扶龍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切實加快了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步伐。
一、XX市農業概況
XX市土地面積21219平方公里,山區、半山區占全市總面積的92.3%,轄古城、玉龍、永勝、華坪、寧蒗一區四縣,共63個鄉鎮、辦事處,450個居(村)委會,5121個居(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1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6萬人,占86%,22個少數民族,人口66.1萬人,占58%;據統計部門統計,我市的常用耕地面積為140.18萬畝,農作物總播面積為229.95萬畝,糧食總產40.14萬噸,農業總產值22.9萬元(當年價),其中畜牧業產值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3元。
XX市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體氣候”特征明顯,生物資源富足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持走“特色化、區域化”的發展道路,深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依托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把基地建設與特色產業培育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初,我市提出推進“六個一工程”,狠抓“八項措施”的農業發展思路,更有力的促進了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發展采用新模式
根據麗江實際,通過采用各種類型與組織模式推動農特產業發展:以龍頭企業帶動的“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形式;以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形式;四位一體型的“企業產業聯合會+大戶+農民”的形式;通過培育專業市場帶動發展的形式;以特色產業帶動的“公司+特色產業+農戶”的形式;以農業園區帶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示范農戶”形式。
。ǘ┘哟罂萍紕撔潞涂萍纪茝V力度,提高產業化經營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興辦各類科研生產經營實體,加快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調動各部門科技人員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積極性,吸引年輕的農業科技人才投入科技興農事業。同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切實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培養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通過不同的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學會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ㄈ┓e極發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維護好農民利益
通過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項政策措施,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完善分配制度,維護好各個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采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ㄋ模⿲嵤┺r產品品牌戰略
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提高麗江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名牌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盡快形成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具體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著力提升農業產業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ㄎ澹┙ㄔO“六個一工程”
認定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1戶為國家級龍頭企業,7戶為省級龍頭企業,且均享有產品外貿經營進出口權,30戶為市級龍頭企業,都給予了相應的扶持。全市38個國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提供就業人數達4000多人,能帶動農戶20多萬戶。
。O業產業
我市主要有西北XX區、玉龍縣、寧蒗縣湖塘庫冷水魚類增養區,水域面積占44.49%;永勝、華坪的湖塘庫溫水魚增養區,水域面積占55.5%。我市水產品總產量6855噸,養殖面積38916畝,水產品產值6855萬元,水產品加工300噸產值600萬元,其中:出口量150噸,出口額300萬元;預計水產品總產量8335噸,養殖面積49579畝,漁業總產值8335萬元,水產品加工1100噸,加工總產值2200萬元,其中:出口550噸,出口額達到1650萬元。
xx年漁業發展計劃水產品總產量14835噸,養殖面積67659畝,水產品總產值14835萬元,水產品加工4500噸,加工總產值9100萬元,其中:出口產品3350噸,出口額6700萬元。
三、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ㄒ唬┺r技體制建設滯后,農技人員對農產業的發展沒有發揮出充分作用,基層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難以開展,農產業作物品種老化,優良品種所占比例較少,農戶管理初泛,缺乏標準化栽培管理的技術和手段。
。ǘ﹤別縣(區)實行的財政包干體制政策性太強,沒有充分考慮到項目性和應急性,統管不靈活,弊病日漸突顯,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產業開發及農產品的加工進程。
(三)農產品市場機制不健全,企業和農戶缺乏對市場信息進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平臺,生產存在盲目性,個別產地批發市場仍存在管理滯后和欺行霸市行為,給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
(四)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勞動輻射能力弱,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對農產業特別是畜牧業的帶動較小,同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不穩定,對農產業的發展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ㄎ澹┙陙恚竽翗I發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視了產業發展,造成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畜產品深加工的發展步伐滯后,商品效益不高。
四、今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建議和打算
。ㄒ唬┙ㄗh再進一步搞好全省特優農產業開發的規劃,突出優質區劃,做到發展有目標、開發有針對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規劃中建議將XX市的畜牧產業、優質水果(晚熟芒果、蘋果、龍眼、雪桃、青梅、日本甜柿等果種)、夏秋冷涼蔬菜、優質小雜糧(豆類、蕎麥)、藥材、野生菌類、魔芋等列入全省重點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
。ǘ┙ㄗh取消或調整財政包干政策,下達經費或相應扶持時充分考慮政策性、項目性和應急性的綜合作用。
(三)加強農產品市場機制建設,努力為企業和農戶創建方便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和平臺,建設安全暢通、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網絡體系。
。ㄋ模┘涌燹r技體系建設步伐,使農技人員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中大顯才能,為農特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ㄎ澹┏雠_政策要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兼顧邊遠貧困地區和立體性強的山區,以特為主,不要過分強調規模經濟,同時,制定政策要細,使干實事的單位和人員用得上資金,干得了實事。在特產品種、技術研究、基地建設、企業創建、農業經濟組織發展、品牌創新、產地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續扶持壯大一批農特產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畜產品加工企業。加強農特產業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勵、吸納民間資本和外資,進一步加大對農特產業的投入。
。ㄆ撸┰诩訌娭卮髣游镆卟》乐魏蛣游锸称钒踩幕A上,加快畜牧產業的發展,增加畜牧業對農特產業的貢獻率。
產業調研報告 篇11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地方財源建設、壯大地方財力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我們海島,受制于交通運輸等自然環境影響,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成為我縣加快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為此我們對我縣當前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優化發展第三產業的建議。
一、我縣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主要特點
一是第三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擴張,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來,我縣圍繞“漁業富民、工業強縣、旅游興島”的三大戰略,改變了以往重一產輕三產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得到了突飛迅猛的發展。20xx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47億元,增長16.9%,高于總體增加值2.5個百分點。
二是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其他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了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20xx年全縣接待游客150萬人次,旅游行業綜合門票收入4340萬元,旅游直接收入6.9億元,分別增長2.7%、35.6%、53%。在旅游業的拉動下,全縣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20xx年全縣消費品零售額達到9.13億元,增長18.6%。
。ǘ┐嬖诘膯栴}
一是較第一業發展相對滯后。按照經濟社會現代化的一般標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應不低于45%。從我縣三次產業結構看, 20xx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32%,而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從第三產業內部增加值構成看,與旅游相關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行業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較高,但企業普遍效益不高。至20xx年底,我縣共有注冊餐飲住宿企業14家,其中贏利的只有2家。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節性因素影響,企業營利時間短,經營成本相對較高。
三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健全。由于第三產業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業準入限制多,特別是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新型產業,準入條件高,抑制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一部分潛在的第三產業需求不能得到實現。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產業擴張的需求。由于我縣是傳統的漁業資源型經濟,城市化水平相對滯后。目前受自然資源影響,漁村出現的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出現困難,漁民的就業領域沒有得到充分擴展,產業結構調整可能帶來的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潛力不能充分釋放出來。
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稅收的影響
(一)第三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為地方稅收總量的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近年來,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對地方稅收的貢獻逐步增加。20xx—20xx年,全縣地稅收入總量由2217萬元增長到5400萬元,平均增長19%。20xx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47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地稅收入占地稅收入總量的比重由20xx年的48.9%增長到20xx年的64.4%。預計20xx年全縣地稅收入總量將達到6000萬元,第三產業地稅收入占地稅收入總量的比重將達到67%以上,成為地稅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ǘ┑谌a業稅收的地方貢獻率對優化收入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全縣近五年的第三產業稅收情況來看,第三產業所產生的地方級收入占第三產業稅收比重為77%,而第二產業稅收所產生的地方級收入占第二產業稅收比重為66.7%(只分析地稅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慮國稅收入,比例將會更低),第三產業地方級貢獻率高第二產業10多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所得稅體制改革的影響,第三產業地方級貢獻率呈逐年增長態勢,20xx年達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個百分點。
。ㄈ┑谌a業的征收控管相對嚴密。從全縣第三產業所轄的幾個具體行業來看,除批發和零售業外,其他行業全部是繳納營業稅的行業。對此,地稅機關可以通過發票實行以票控稅,源頭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稅收流失。稅控機的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大了對服務業的稅收管理。因此,第三產業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納環境相對較好。
(四)第三產業各行業發展不均衡影響我縣地方稅收的協調發展。從20xx年第三產業各行業實現的地方稅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稅收比重較多的行業有房地產業(24.9%)、交通運輸業(25%),而一些新興的第三產業如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居民服務業等行業占地方稅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別是我縣的餐飲住宿業只有5%,批發和零售業只有3.3%,這與我縣發展旅游產業的主導經濟明顯不相稱。而這些行業與傳統行業相比,其實現的`稅收通常為營業稅和一些地方稅(費),這些行業發展對地方稅收的貢獻率要大于傳統行業的地方稅收貢獻率。因此,應加大工作措施,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中的稅收貢獻率大的行業。
三、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ㄒ唬└叨戎匾暤谌a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資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產業稅源,大力發展對地方稅收貢獻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業。要努力打造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保證第三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ǘ┘涌焱七M城市化進程,為第三產業發展拓寬空間。積極發展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化建設水平,刺激服務業需求。在當前經濟基礎條件下,應著力研究城鎮建設的布局和規模,通過城市化建設,帶動縣城城區和周邊城鎮旅游、餐飲、房地產、文化娛樂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ㄈ╈柟虊汛髠鹘y服務業,打牢第三產業發展基礎。傳統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基礎,要在擴大傳統服務業規模、實現總量突破的基礎上,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緊緊抓住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消費升級的有利時機,鞏固提升以旅游服務、餐飲服務、房地產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不斷提高其經濟效益。要堅持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支柱行業和龍頭企業。要鼓勵、支持餐飲服務業,形成高中低檔梯次發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場體系建設,提升輻射力,在城區商貿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旅游紀念品基地建設。要發展現代流通業,加速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的發展。
(四)優先發展新興行業,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檔次。在加快發展傳統消費產業的同時,應充分依托區位、科技、人才等優勢,把大力擴大現代娛樂服務業規模、提升消費型服務業層次、打造新興服務業品牌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抓緊抓實。在娛樂業發展上,堅持與旅游業發展相統一,打造多項目、多種方式的娛樂業,擴大娛樂項目的覆蓋范圍,堅持南五島的統籌發展,加快項目的建設和招商,建立優勢項目。在房地產業發展上,結合我縣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合理布局,有序開發,保持住宅建設的合理規模和增長速度。同時,進一步搞活島外人員進島購置商品房,創造更大的市場需求。在旅游業發展上,把旅游開發建設同城市建設、媽祖文化產業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并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配套服務,以旅游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堅持多措并舉,實現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堅持立足自身與招商引資并舉,既要發展壯大現有企業,又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資金、人才注入第三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并舉,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務等與工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圍繞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力發展文化娛樂、醫療保健、體育健身等新型生活性服務業。堅持市場服務業與公共服務業并舉,加大投入力度,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縣鄉之間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切實為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ㄒ唬┣袑嵦岣叻⻊召|效。對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減少辦稅環節,簡化辦稅流程,努力做到手續從簡、審批從快、期限從寬、優惠從高,切實提高服務效能。
。ǘ┱_處理促進發展與規范管理的關系。特別做好二、三產業分離工作,在規范中促進,在促進中發展。對第三產業涉及的行業,合理安排稅收檢查計劃,避免重復檢查。
。ㄈ﹪绤柎驌敉堤佣愋袨。進一步加強對開假票、做假的賬、兩套賬、賬外經營和虛假申報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實施稅務行政處罰,加大違法案件曝光力度;對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努力保持稅收公平,建立和維護第三產業競爭和發展的良好環境。
。ㄋ模﹪栏駡绦卸愂辗ǘ嘞。第三產業發展形式多、涉及面廣,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的經濟形式和新型業態。對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性問題,要認真調研,慎重解釋,及時反映,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和諧外部環境。
產業調研報告 篇12
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特征養殖是完成農民增收、創收的主要手段,其位置和效果不時提拔。本年年頭我們以抽樣查詢的方式,深化到村、組對全鄉良種黑豬養殖進行查詢,從查詢的狀況看,黑豬養殖狀況情勢雖不容樂觀,但發展潛力大。
一、黑豬養殖近況
黑豬系湘西黑豬的分支,是湖南省四個當地良種之一,首要分部在縣的、火場等境內。黑豬體質健壯,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強健,順應性強,耐粗豪豢養治理,肥育豬屠宰率較高,后期脂肪堆積才能強,肉嫩味噴鼻,是適于山區豢養的優秀當地豬種。從查詢剖析看,雖然我鄉天然前提較好,農副產物豐厚,多年以來本地農戶有較好的養豬習氣,歲尾全鄉生豬存欄6000余頭,但當地良種黑豬僅存700余頭,擁有繁育才能的母豬不超越400頭,個中黑母豬78頭,種公豬數目很少瀕臨絕種。現存規劃養殖戶僅剩2戶,即黑豬養殖公司和農戶鐘玉春。黑豬養殖公司生豬存欄500余頭,個中黑豬存欄近300頭。
二、黑豬養殖存在問題
當地良種黑豬養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月有過輝煌的歷史,曾經作為當地特征資本編入懷化市鄉土教材,但后來逐步式微,究其緣由首要有:
。ㄒ唬┰N場地式微。上世紀七十年月,我鄉曾建有原種場,開展黑豬的保種、育種及養豬新技能、新效果推行工作。原種場的興修,促進了那時我鄉黑豬養殖業的發展。但后因由于受體系體例、資金、市場等要素限制,保種、育種工作難認為繼,原種場興辦幾年就此跨失落。黑豬的保種、育種又恢復到原有的原始保種形態。
。ǘB殖方法掉隊。據查詢調查,全鄉生豬養殖還處于散養形態,規劃養殖很少。散養本錢高,議價才能弱,受市場價錢動搖影響大,輕易傷害群眾養殖積極性。比來幾年,飼料本錢上漲,生豬出欄價錢、仔豬銷售價錢的下滑,不少養殖戶虧本,2008年我鄉養殖戶廖家坪村李新國,因接受不了市場沖擊,所養母豬36頭,種公豬2頭悉數處置轉產。生豬存欄削減,很多母豬遭四處理,招致黑種豬的存欄嚴厲下降。
。ㄈ╀N售渠道不暢。市場行情掌握禁絕,黑豬價錢被低估。據查詢,當前我縣生豬銷售市場沒有細分市場,黑豬與雜交白豬價錢一樣,肉質噴鼻嫩的黑豬價值并沒有被價錢表現!岸薄ⅰ叭彪s交白豬的出欄周期為3-4個月,當地良種黑豬的'出欄周期為8-9個月,在一致銷售價錢下,豢養白豬的利潤遠超越當地良種黑豬。面臨我縣黑豬養殖價錢低、利潤少的市場行情,農戶紛繁“棄黑養白”,改攝生長速度快的外來“三元”雜交白種豬。當前全鄉存欄當地良種黑豬只要12%左右,鄉域內的當地良種黑豬被敏捷更新,黑豬純種保管遭到嚴厲要挾。但在本省寧鄉和廣東省等地,因為肉成品加工興旺,生豬市場買賣活潑,細分市場價錢反映活絡,黑豬市場價錢遠高于雜交白種豬,黑豬養殖在那邊獲得了很好發展。
。ㄋ模┤谫Y存在堅苦。因為生豬養殖,特殊是黑豬養殖時間長,奏效慢,豢養本錢較高,市場價錢動搖大,沒有資金支撐,輕易墮入虧本,難以構成規劃養殖。依據查詢,我鄉現存的2家黑豬養殖規劃戶—黑豬養殖公司和養殖戶鐘玉春都存在資金缺口,嚴厲制約了黑豬養殖規劃化發展。本年上半年市場價錢低迷時,為了維持運營,黑豬養殖公司不得不出售局部生豬,在本年下半年市場價錢高企時,可供出欄數目卻又不多,致使養殖戶難以取得較高利潤。
三、黑豬養殖建議
生豬養殖是畜牧業的主體,是鄉村經濟的首要產業,養豬收入是農民收入特殊是偏僻山區農民收入的首要起原。與其他栽種業、養殖業比擬,生產前提要求低,豢養技能輕易把握,且豬肉當前仍是我國人民肉食物的首要起原,若市場行情稍好,養豬效益相對其他農業行業要高。隨著人民群眾收入和生活程度的不時提高,對豬肉及肉成品的質量、口感會要求越來越高,從久遠看,我鄉當地良種黑豬養殖業的發展要大有作為,應著力以下幾方面著手:
。ㄒ唬┟鞔_黑豬養殖發展思緒。要從“做大品牌、做實產業”的高度經營我鄉生豬養殖產業,在發展步調上先由以黑豬、雜交白豬一起互補養殖,逐漸向以黑豬養殖為主,雜交白豬養殖為輔改變。在發展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載體,以龍頭公司為依托,充分發掘黑豬品牌資本,加速生豬現代養殖方法的改變歷程,完成農民收入和農產物競爭力雙提高。
。ǘ┳⒅睾谪i養殖推行力度。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群眾對當地良種黑豬資本維護認識。畜禽當地種類資本既是一種寶貴的天然資本,又是當地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基本,更是提高農產物競爭力的保證。近年因由于本地養殖戶單方面追求發展速度,群眾保種認識淡漠,招致少數的當地良種資本并未獲得充分應用,逐顯退步趨向?h政府應發動民間和社會組織加大對良種黑豬資本的維護,創建品牌,推行品牌,注冊“黑豬”商標加以宣傳、推行和維護。
(三)完善黑豬養殖資金扶持系統。一是應加大對黑豬良種資金的投入,突出重點,堅持健全黑豬種類維護性育種繁育系統。重建原種豬場,培養中心母豬群和種公豬,開展維護性育種和純種(系)的選育,維護優質母豬。二是參照農作物良種補助的做法,堅持良種補助準則,對購置良種豬的農戶賜與直接的補助扶持。三是積極申報非凡養殖項目,積極爭奪國家、省、市、縣的資金扶持,多渠道吸引民間本錢,不時添加對畜牧業發展的資金投入。
。ㄋ模┘哟蠛谪i養殖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發展規劃養殖,在資金政策上予以支撐,在精心培養現有2戶規劃養殖戶的基本上,再鼓舞發展一批養殖大戶,構成規劃養殖。二是適度發展肉成品加工業。發展肉成品加工業,指導堅持生豬銷售細分市場,充分表現黑豬價值。三是協調金融機構堅持融資平臺,把規劃養殖戶和加工企業作為信貸重點,簡化借款順序,擴展借款規劃,放寬典當前提,為養殖戶和加工企業供應有力的資金保證。
。ㄎ澹﹫猿趾谪i養殖專業協作社。充分發掘應用“黑豬”品牌資本,依托黑豬養殖公司,依照農戶自愿參加的準則,堅持黑豬養殖專業協作社,構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形式。由協作社一致育種、一致供應仔豬、一致供應飼料、一致防疫,一致回購銷售,統籌省內、省外市場,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議價和抗風險才能,提高農戶的養殖收益。
。┰鰪姾谪i養殖服務治理程度。在現有的體系體例機制下,經過各類方法,不變畜牧技能推行步隊,充分調動基層技能推行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時搞好動生豬防疫,實時把養豬新技能,新效果推行到生產中去,為全鄉生豬養殖供應技能支撐。
【產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產業調研報告02-07
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0-08
鄉鎮產業調研報告07-16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07-25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3-14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07-25
肉羊產業調研報告08-31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04-02
馬鈴薯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8-01
村發展產業的調研報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