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3-01-15 04:02:4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關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1

          一、殘疾人現狀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又困難的群體,殘疾人占全國人口總數5%其中:視力殘疾人877萬,占殘疾人總數的14.6%;聽力語言殘疾人2057萬,占殘疾人總數的34.3%;肢體殘疾人877萬,古殘疾人總數的14.6%;智力殘疾人1182,占殘疾人總數的19.7%;精神殘疾人225萬,占殘疾人總數的3.8%;多重殘疾人782萬,占殘疾人總數的13%。

          二、調查意義

          我國目前有殘疾人6000多萬,關聯到大約2億家庭人口。殘疾人是最需要關心、扶持和幫助的特殊困難群體。我通過參加“關注身邊的殘疾人”暑期社會調查活動,了解到了我家鄉關于殘疾人的情況。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關注殘疾人的重要意義,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關愛殘疾人,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三、調查方式

          活動中我們采用了多種調查方式:文獻調研(資料查閱)、實地調研(走村入戶)、抽樣調查、重點調查、現場采訪、個別交談。

          四、東營市關于殘疾人的有關政策

          1.東營市殘聯出臺的關于殘疾人的政策:

          20xx年11月25日,東營市以東政辦發〔20xx〕76號文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詳細規劃全市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的目標、內容、推進方略,正式公布有關領導機構人員名單,為全市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政策保障。

          利用5-8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確保殘疾人享受普惠政策,著力加強特惠保障力度。通過健全殘疾人專項救濟金制度、實施“殘疾群眾溫馨安居工程”“扶殘助學工程”逐步健全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通過政府補貼,擴大保障范圍等改善殘疾人社會保險狀況;通過免費提供輔助器具、搶救性康復服務,補助托管安養費用,改善孤殘兒童生存、發展狀況等提高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

          據了解,20xx年東營市在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動中,各級各部門累計投入資金12.5億元,殘疾人得實惠5.6億元,人均得實惠4650元,發放調查問卷1萬份,殘疾人滿意率在98%以上。在推進信息交流和公共交通無障礙建設上,配備了無障礙公交車,方便了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日常出行。并購置了電視數字手語翻譯機,已在東營新聞聯播中試運行。對516戶中心城區家庭和650名農村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安裝了無障礙扶手、語音門鈴和閃光門鈴。注冊成立了東營市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培育幼犬18只。20xx年12月初,東營通過“十一五”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國家驗收。20xx年,東營開展“你行,我行———愛心不找零”活動,在東營出租車、公交車、商場等共設立愛心捐款箱1617個,募集助殘資金10萬余元。各級殘聯為考入高校的殘疾學生報銷80%的學費。市特殊教育學校和市聾兒語訓學校實現了全免費就讀。

          2.東營市出臺的關于殘疾人的就業政策

          東營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規范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根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和《山東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20xx年,東營將繼續實施“百千萬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新建殘疾人扶貧基地10處以上,發展庭院經濟50戶,扶持個體從業30名,培訓殘疾人3000人以上。并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排一定數量的優秀殘疾大中專畢業生到市直機關黨政事業單位工作。并且年內計劃救助殘疾人8000名以上,做好殘疾人托養“陽光家園計劃”項目,鼓勵社會力量創辦殘疾人托養機構。并建立完善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求助政策,確保不因貧、因殘失學、綴學,力爭將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打造成“山東省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定點學!薄

          3.東營市“助殘日”開展的活動

          五、具體案例

          20xx年7月28號,我們社會實踐小隊來到了東營市利津縣利津街道劉星昌老人的家中。帶著幾分膽怯與同情我們推開了劉大爺家的門,劉大爺帶著幾分疑惑招呼我們坐下,我們說清來歷之后老人熱情的招呼我們并與我們小隊成員聊起來。劉星昌老人今年64歲,是利津街道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全家人住在土胚房里,僅僅享有農村合作醫療這一項醫療保障。五年前他患了嚴重的腦血栓致使半身癱瘓,經過療養下肢雖有所好轉但走路時仍然一瘸一拐的,如果不拄拐杖根本無法正常行走。因為經濟原因劉大爺耽誤治療以致左手臂癱瘓。

          劉星昌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殘疾人,但他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老人并不因為身體的殘缺而垂頭喪氣,愁眉苦臉,也并不因身體的.殘缺而自卑。他坦然面對生活,從容面對命運帶給他的一切。從劉大爺的身上我體會到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像劉大爺一樣的平凡人,身體殘缺的劉大爺在平凡的生活中樂觀的生活,堅強的面對挫折。從這位老人身上我們學到的是一種人生哲學。

          六、實踐報告總結

          在調查過程中,我的心靈無時不在受著震撼。雖然殘疾讓他們失去了自由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對幸福的渴望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殘疾人是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群體,雖然黨和政府已經制定了相關法規來維護殘疾人的利益,但我們每個人要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殘疾人是弱勢群體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生活中有著諸多的困難,希望全社會都能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多一點尊重,少一點偏見,全社會每個人都能伸出自己關愛的手,奉獻自己的愛心用我們真摯的心來撫慰殘疾留給他們的傷痕,讓生活多一點奉獻多一點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充滿更多愛和關懷。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2

          一、調查背景

          殘疾人就業是殘疾人工作的重心所在。殘疾人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由于他們身體先天或者后天受到的傷害,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這使得他們的生活面臨許多的困難。與城鎮相比,農村殘疾人由于受到知識水平、經濟水平等條件的限制,生活情況更是不容樂觀,農村殘疾人家庭因殘致貧、因貧致殘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成為惡性循環。殘疾人的生活現狀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但是,越來越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單純依靠社會和政府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殘疾人自己努力去改善生活狀況,就業和創業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提高社會地位和參與社會的基礎,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關鍵。

          12月10日——16日,縣殘聯、喻家坳鄉殘聯在喻家坳鄉喻家坳村、南嶺村和九龍峰村三個村,對處于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和分析,我們希望向社會展示殘疾人創業和就業面臨的困境,展示他們的需要,最終通過報告的形式表現出來,希望農村殘疾人就業和創業能夠得到更多的社會和政府支持,為他們的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我們的數據結果對助殘社會組織和殘疾人本身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為他們面對就業面臨的困難和努力的工作方向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二、調查數據

          此次問卷共發放180余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51份,由于殘疾人普遍的教育水平比較低,問卷的有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通過問卷的數據得出一些農村殘疾人就業創業狀況的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年齡在16-20歲的9人,占6%,21-30歲的17人,占11%,31-40歲的23人,占15%,41-60歲的102人,占68%。男性101人,占67%,女性50人,占33%。小學以下文化程度100人,占67%,初高中文化程度49人,占3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人,占1%。

          收入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64人,占42%,800-1600元72人,占48%,1600-3000元12人,占8%,3000元以上3人,占2%。

          需求狀況:殘疾人救助需求59人,占38%,教育需求24人,占16%,就業需求30人,占20%,康復需求24人,占23%,社會關注程度需求4人,占3%。

          就業認知程度:認為殘疾人非常有必要就業的87人,占57%,認為有一定必要的51人,占34%,不是很有必要的9人,占6%,完全沒必要的4人,占3%。認為殘疾人就業是殘疾人個人的事情的56人,占36%,認為是家庭的事情的37人,占25%,認為是國家的事情的27人,占18%,認為是社會的事情的31人,占21%。

          就業狀況:

          認為除身體條件限制外的所有正常人能做的工作的81人,占54%,認為可以發揮殘疾人的個別優勢,做有些難度的工作的38人,占25%,認為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的32人,占21%。

          知道有關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殘疾人111人,占74%,不知道的40人,占26%。

          認為解決殘疾人就業最有效方式為集中安置的有68人,占44%,分散安置的21人,占14%,個體從業和自主創業的34人,占23%,認為三者效果相仿的28人,占19%。

          認為殘疾人就業的最大障礙是自身心理障礙的68人,占45%,認為是身體條件制約的35人,占23%,認為是就業創業機會缺乏的21人,占14%,認為是信息封閉,流通不暢的27人,占18%。

          認為殘疾人創業遇到的困難是對相關政策法規了解不深入的28人,占19%,認為資金缺乏的66人,占43%,認為知識技能缺乏的21人,占14%,認為缺少社會支持的33人,占22%,認為行業競爭激烈的3人,占2%。

          殘疾人希望在發布殘疾人就業信息方面給予幫助的有73人,占49%,希望組織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的43人,占28%,希望為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提供必要幫助的21人,占14%,希望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的14人,占9%。

          三、數據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殘疾人待就業人員以“4050”人員居多,家庭狀況比較貧困,大部分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占絕大多數?梢娹r村殘疾人雖然大都有工作,可以維持生計,但由于受到身體殘疾的條件限制,從事的工作技術水平低,收入水平較低,殘疾人中有一技之長可以自主創業獲得高收入的比例很低。而作為中青年的殘疾人農民工已成家有子女,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用于子女教育、養老及日常各項生活的開支占去了收入的大部分,農村殘疾人在生活負擔方面承擔著和正常人一樣的壓力,但受自身條件的限制收入水平較低,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殘疾人所承擔的壓力要遠遠大于健全人。

          仍有38%的殘疾人認為需要救助,比例超過30%的就業需求,認為就業是個人的事情的僅占36%,反映了殘疾人被動等待政府救濟,而不是主動就業尋求脫貧的思想狀況。

          有26%的農村殘疾人尚不知道國家有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反映了對農村殘疾人政策宣傳工作的缺失。

          認為殘疾人創業遇到的困難是對相關政策法規了解不深入的28人,占19%,認為資金缺乏的66人,占43%,認為知識技能缺乏的21人,占14%,認為缺少社會支持的33人,占22%,認為行業競爭激烈的3人,占2%。由此可推出結論:資金問題,技術問題、社會氛圍問題是制約農村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最大障礙,也是我們對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工作努力的'方向。

          尚有9%的殘疾人需要就業工作方面的法律救助,反映了仍有部分用人單位歧視殘疾人,存在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現象。

          問卷中對于“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的建議”,調查對象的缺失值比例較高,開放性問題中部分調查對象寫出:政府方面對殘疾人的政策沒有落實到位;希望政府多慰問救濟;對于自主創業感到很迷茫,沒有希望。這很清晰的反映了農村殘疾人對自主創業沒有意識,說明惠殘政策的宣傳和落實過程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應。

          四、調查結論

          農村殘疾人素質不高。一是殘疾人思想觀念亟待改變,需要逐步擺脫依靠政府救濟的思想。二是殘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等不能適應競爭機制下的就業需要。三是心理素質不過硬,容易產生自卑、過激的情緒,不利于就業創業。

          宣傳教育力度不夠。一方面,對現有的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稅收優惠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我縣雖然對一些自主創業的典型作了一些宣傳,但對政策宣傳這方面重視力度不夠,除在農村辦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時涉及以外,甚少采取其他方式進行宣傳。另一方面,教育殘疾人在依法維護自身的勞動權利上力度不夠,殘疾人在就業創業中遇到侵權現象,一般選擇沉默應對。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作為一個有7.8萬殘疾人的人口大縣,尚沒有出臺符合我縣實際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辦法。許多農村殘疾人想改變現狀,每年到縣殘聯來咨詢就業創業的人數不少,沒有相關獎勵扶持政策,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一是就業市場建設滯后,一些用人單位不愿接受殘疾人,不愿為他們提供就業幫助和福利服務;社會對殘疾人的支持很少,政策支持不到位,社會救助體系不完善。二是公益性崗位開發較少。根據人社局統計,在全縣近3000個公益性崗位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足3%。三是高端就業機會少。殘疾人受到身體狀況、信息渠道、傳統觀念的限制,在選擇職業上,選擇渠道比較單一,選擇面比較狹窄,即使自主創業也只能從事簡單、收入低的工作,而且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資金、技術等的困難;在IT、電子商務、營銷管理等高端就業上還是空白。

          五、建議與對策

          加強農村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對于改善農村殘疾人的生活狀況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我縣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幸福新寧鄉也有至關重要作用。殘疾人就業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強、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和支持。因此,要形成政府主導、相關部門聯動配合、全社會參與支持扶助的格局,同時,應該更加注重殘疾人自己潛力的發揮和能力的挖掘,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障殘疾人勞動就業權利的實現,使殘疾人就業真正融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

          重視教育。殘疾人的文化程度決定了就業的方向。一是加強學校教育。增加對殘疾人教育投資,加大對殘疾人的教育扶持力度,使殘疾人能夠接受義務教育、全日制教育;重視殘疾人職業教育,同時通過教育,改變殘疾人的就業觀念,對自己有更清楚的認識。二是加強心理教育。在各村(社區)衛生室要普遍建立殘疾人心理咨詢室,提高農村殘疾人的就業心理素質,著力轉變“等靠望”的心理。

          加強服務。一是職業培訓。制定殘疾人就業培訓整體規劃,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就業培訓體系,形成殘疾人培訓的專業隊伍,創新培訓方法,采取殘聯和社會組織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依托各鄉鎮的實際,舉辦各種類型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對殘疾人進行定向職業培訓;對有創業意向的殘疾人舉辦創業培訓班;對創業之初的殘疾人進行“個性化”創業指導培訓等等。二是就業服務。加強就業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援助等服務,建立農村殘疾人就業信息平臺,不定期發布殘疾人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了解殘疾人就業訴求。三是資金扶持。對殘疾人就業,特別是殘疾人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可以通過稅收減免和用活小額貸款,爭取康復扶貧貸款,積極扶持殘疾人從事養殖業、手工業和其他形式的就業。

          部門聯動。一是開展執法檢查?h民政、人社、國稅、地稅、殘聯等單位聯合定期對安排殘疾人的用人單位進行執法檢查,要求企業要與殘疾人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五險一金。二是開發公益性崗位。建議縣人民政府公益性崗位劃撥不低于15%的崗位安置殘疾人就業;開發適宜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如保潔員、保綠員、報刊亭和公廁管理員等,并納入縣郵政、城管、規劃等單位的管理考核內容。三是優化創業環境?h工商、國土、國地稅等單位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方便,簡化程序。依托縣人社就業資源,完善就業登記、信息服務和培訓等服務,將殘疾人就業市場納入社會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當中,建立起統一、高效、有序的就業服務體系。

          政策扶持。根據我縣實際,爭取出臺縣人民政府殘疾人創業就業獎勵扶持辦法,健全殘疾人就業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在普惠的基礎上提高特惠力度,激發殘疾人就業創業熱情。

          拓寬渠道。一是采取招商引資形式,引進一批資本、技術雄厚的福利企業和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二是主攻盲、聾啞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重點突破精神、智障殘疾人庇護工廠、農療等就業模式。三是轉移農村殘疾人勞動力,積極鼓勵和扶持殘疾人外出務工。四是采取專業合作社等方式,減輕殘疾人就業創業資金壓力,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提供有效技術支撐;發展立體種養,如豬糞飼魚、雞糞養菇、煙糧輪種等。五是規劃殘疾人就業創業園,用園區管理方式促進殘疾人就業。六是推動殘疾人高端就業。鼓勵殘疾人走信息化道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走網絡經營,既可以避免殘疾人行動不便帶來的困難,又可以足不出戶幫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還可以讓殘疾人在網絡貿易的運作中體會尊重和成就。

          濃厚氛圍。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倡導文明的殘疾人觀念,努力營造有利于殘疾人就業的社會環境,改變社會對殘疾人的觀念,使社會充分認識到實現殘疾人就業不僅是殘疾人追求的目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社會應該為殘疾人就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3

          為了準確掌握我市貧困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貫徹落實市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實施意見》,市殘聯于今年5月10日至31日在全市由各縣(市)、區殘聯組織,以鄉(鎮、社區)為單位對貧困殘疾人逐戶、逐人進行調查摸底登記,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殘疾人基本情況

          1、殘疾人數量11.3萬人,占全市人口比例4.01%

          2、農村人均純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為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城鎮以市民政局確定低保線以下為城鎮貧困戶和貧困人口。

          3、低保標準人均農村25元/月、城鎮人均65元/月。

          4、貧困殘疾人3.6萬人,可扶持殘疾人2.16萬人。

          5、貧困殘疾人城鄉未享受低保人數17624人。

          6、貧困殘疾人危房、險房和無房戶5202戶。

          7、肢殘貧困殘疾人需要解決代步車的2670人,家中沒有彩電的18970戶。

          8、貧困殘疾人患病拖著看不起病比較普遍。

          9、貧困殘疾人子女上學費用主要靠政府減免和社會救助助學,衣服、用具、家電多數靠親朋好友換代廢棄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貧困殘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學歷。

          10、近年貧困殘疾人家庭絕對數在增加。

          從近年低保中殘疾人在年報表中的數量比例變化可看出,如西豐縣2002年殘疾人占低?倲档30%,2004年末這個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個百分點,經過多年的扶貧,殘疾人家庭脫貧后又返貧的比例也較大,相對貧困數在擴大,有60%貧困殘疾人家庭通過扶貧手段無法脫離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標限制。

          二、貧困原因

          1、孤寡和一戶多殘占低保戶的約1/3;

          2、因殘疾而喪失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子女也困難,無能力照顧高齡化的殘疾老人;

          3、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少,特別是殘疾而且還有疾病占比例也較大;

          4、企業轉型下崗失業、及取締殘疾人機動三輪車營運,車主未有合適就業機會,福利企業殘疾職工工資標準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辦法

          1、已初步建立了城鄉實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鎮幾次提高低保標準,對重度殘疾人提高10%標準享受,保障了困難殘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職工實行醫療保險,農村一些地區開展了初級養老保險;鐵嶺縣、昌圖縣農村試行了合作醫療保險,貧困殘疾人受益較大。

          3、全市實施了5年的殘疾人"十項愛心工程",以及開展的"光明行動"、"公益金資助貧困殘疾人建房",在省里爭取了百萬元的殘疾人專項扶貧資金,市里在棚戶區改造,取暖費補貼都對殘疾人給予了關懷和照顧。

          4、開展了按比例殘疾人就業;

          5、省市縣各級政府撥?顬樘乩埣踩丝诮ǚ;

          6、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扶貧幫困"一幫一"活動。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臨時救濟,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趨于完善。

          8、市里今年4月份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實施意見》,對貧困殘疾人的生產生活救助操作性強。

          四、下一步解決殘疾人貧困問題的想法

          1、完善城鄉低保制度,真正做到"應保盡保"特別是扶貧救助在農村是核心,要加大資金力度開展農村養老保險。

          2、省、市將享受低保的殘疾人保障標準提高一定比例。市財政每年劃出一定資金為殘疾人建房。

          3、全面落實市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施意見》關于殘疾人的救助措施,盡快出臺鐵嶺《關于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意見》,省政府辦公廳于1月24日轉發省財政廳等13個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意見》!兑庖姟穼埣踩嗽诜鲐、就業再就業、稅費減免、生活保障、養老保險、住房采暖、醫療救助、教育資助、法律維權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

          4、解決農村殘疾人醫療保障問題,像城鎮職工一樣享受;

          5、擴大就業,增加殘疾人收入,落實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法規,每年從殘保金中劃出一定比例經費定期培訓殘疾人就業,以重新安置為主。

          6、動員社會力量,每年在全市開展資金和實物救助(經常性)。

          7、落實好省政府殘疾人免費接受義務教育文件;市縣財政按人口比例籌集殘疾人專項經費,開展如"光明行動"和給肢體殘疾人購代步車和無彩電家庭購彩電,市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施意見》中有明確要求。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4

          殘疾人事業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十七大召開、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展開及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新形勢下,為適應新時期環境的變化,抓住機遇,使我縣的殘疾人事業有新的突破,尋找與發現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突出問題,轉變不適應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構建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殘疾人發展機制。近期我縣組織人員進行了殘疾人生活就業情況調查摸底,以新形勢下xx縣殘疾人生活就業狀況與殘聯救助工程為實踐載體,梳理出了“六個仍然”和“六個需要”,并根據“六個仍然”和“六個需要”及殘疾人事業主體活動的邏輯總結出“三個抓好”、“兩個加大力度”和“一個結合”。為今后我縣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提供依據,F報告如下:

          一、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一)xx縣殘疾人基本情況。我縣各類持證殘疾人1794人,平均每5戶中就有一個殘疾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其中視力殘疾321人,占我縣殘疾人總數18%;聽力殘疾160人,占9%;言語殘疾71人,占4%;智力殘疾102人,占6%;肢體殘疾1076人,占60%;精神殘疾55人,占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能力,屬一級重度殘疾人占全部殘疾人的20%;喪失大部分勞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屬二級殘疾的占26%;有一定勞動能力,可以就業的,屬三、四級或聾啞殘疾的占54%。

          (二)xx縣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目前,全縣殘聯擁有13名專職工作人員,分管康復科、教就科及辦公室事務,各盡其職。對我縣殘疾人職業專業化、康復培訓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h殘聯下分設14個鄉鎮殘聯,全部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及辦公設施,配有專職理事長、干事,176個行政村(社區)全部成立了殘疾人協會,共同協調工作?h、鄉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基本健全。

          今年來根據全省統一部署,我縣加大了殘疾人事業的支持力度,開展了“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相關的一系列殘疾人救助工程,“白內障復明”工程讓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我縣完成手術余例,手術脫盲率100%,脫殘率98%,基本實現無障礙縣的目標要求;實施“助聽工程”免費為名聾兒進行聽力檢測、耳膜制作、配發數字式助聽器;實施“助行工程”,2008年助殘日期間,縣殘聯組織將100多輛輪椅、手搖三輪車直接送到貧困殘疾人手中;實施“安居工程”,縣殘聯本著“窮中選窮”的原則,確定對14鄉鎮的30戶貧困殘疾人危房實施改造;實施“醫保工程”,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農村殘疾人就醫難的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殘疾人就業渠道不斷拓寬,通過福利企業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各單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業、鼓勵殘疾人自謀創業以及殘疾人勞務輸出等就業渠道,使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率達到80%以上。

          按照市殘聯的工作安排,開展了殘疾人就業生活狀況和0—6歲各類殘疾兒童的調查摸底工作。為全面掌握我縣殘疾人的生活、就業、社會保障情況,扎扎實實的開展了摸底調查工作,經過3個月認真細致地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并進行各項數據匯總、分類、存檔、分析,為今后開展殘疾人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

          二、殘疾人事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我國經濟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斷加快。由于殘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處于劣勢,殘疾人與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殘疾人在康復、就醫、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來越多,標準也越來越高,這與扶殘助殘的形式單一、救助資金不足之間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殘疾人奔康步伐較慢。2008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對殘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確的任務目標。中央開展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其中“以人為本”是核心,強調人權、人民的利益,殘聯的工作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努力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服務,同時在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殘聯工作應該注重實踐調研,了解基層殘疾人的生活就業情況,分析殘疾人需求,發現迫切需要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尋找新環境、新形勢下殘疾人事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農村殘疾人工作,十七大的三民政策應輻射到農村的殘疾人群體,并且這個群體應該得到特殊照顧和重視?梢哉f,新形勢下的殘疾人工作任重道遠。經過調研分析,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問題與不足可以概括為“六個仍然”和“六個需要”。

          (一)殘疾人工作人員扶助意識、理論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強思想學習。殘疾人社會工作需要專業的社會工作理論作為指導,人道主義理論、以人為本、增能理論、正;碚摱紡牟煌嵌日撌隽藲埣踩耸聵I發展的理論,我們應該注重學習與積累,以新形勢下xx縣殘疾人生活就業狀況與殘聯救助工程為實踐載體,發展理論抽象思維能力。

          (二)殘疾人工作隊伍的職業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發展職業化道路。近些年來,民政部、計生委、共青團等部門加大力度,加強基層工作隊伍職業化建設,作為基層殘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殘疾人專職委員不論是工作層面和范疇,還是服務和屬性,都屬于社會工作者范疇,我縣應該積極自省自身工作人員的職業化水平,專業的指導,專業的科學方法有利于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我們的工作人員很明顯知識水平不夠,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三)殘疾人工作人員反思能力仍然很弱,需要提高救助工程中建立長效機制的反思能力。近些年,我縣開展了一系列的殘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認真反思工程項目的程序、環節、理念支持等才能鍛煉出建立工程長效機制的反思能力。而我們的工作人員恰恰缺乏這種思考,工作盲目,思維系統混亂不能很好的為殘疾人群體服務。

          (四)殘疾人服務文體宣傳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開拓多元化宣傳手段。我縣開展了很多殘疾人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有時宣傳不到位,沒有形成較高的知曉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誤解,項目開始工程及結束階段宣傳不到位,不利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宣傳職責不明確,在宣傳工作上往往忽視其重要性,且宣傳工作比較瑣碎,需要耐心與細心。因此責任明確非常重要。

          (五)殘疾人事業資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資力度。盡管殘聯征收社會保障金,殘聯的工作項目多,服務范圍廣,辦公設施及康復設施都需要很多資金,維護殘疾人的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開拓多重資金渠道是當前我們的重要任務。資金充足了,殘疾人的生存與發展指標才可能更上一個臺階。

          (六)農村殘疾人生活仍然困難,需要提高基層工作水平。從上述調查表格中,我們發現農村殘疾人工作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農村殘疾人戶數、人數占很大的比例,農村納入低保的范圍明顯處于劣勢。轄區內殘疾人總人數共計1790人,納入低保殘疾人總人數只有900人,還有相當大比例的殘疾人沒有得到保障。農村與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額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農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農村未就業的絕對人數也很大。這些充分表明,當前農村殘疾人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需要迫切提高農村殘疾人生活質量。

          三、打動我縣殘疾人事業科學發展的思考

          殘疾人事業發展包涵三大相互聯系的主體:殘疾人工作人員、殘疾人服務活動及殘疾人群體。上面總結的“六個仍然”和“六個需要”也是圍繞這三大主體展開的調查思考,從中可以看出,殘疾人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思想意識、專業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殘疾人文體宣傳服務、資金投入服務;以及各類殘疾人群體生活就業狀況都對殘疾人事業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為此,下面繼續圍繞這三大主體的主要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有所幫助。六項建議可以根據三大主體分為“三個抓好”、“兩個加大力度”和“一個結合”。

          (一)抓好殘疾人工作人員思想理論水平學習工作,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發展殘疾人事業需要理論上的指導,以人道主義、正;霸瞿艿壤碚摓榛A才能做好工作,殘疾人弱勢群體不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環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強以及人道主義關懷,殘聯工作更應該保障他們缺失的權利,殘疾人工作者應該有這個覺悟與意識幫助殘疾人補償他們應有的權利,殘疾人社會工作理論基礎是社會對殘疾人缺陷負有的責任,應該具有使殘疾人群體恢復的功能,使其融入與適應社會生活。經常性開展理論思想學習培訓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覺悟與理論思維能力。

          (二)抓好殘疾人工作隊伍的職業化建設,培養大批專業的殘疾人社會工作者。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重大決策。指出“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2008年6月全國第一次組織了社會工作師專業考試,對于殘疾人事業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F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利他主義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的專門職業,是確,F代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學方法;鶎託埣踩岁犖樘貏e是殘疾人專職委員應該作為社會工作者走上職業化道路。目前,王思斌教授把中國社會工作分為三類,即中國社會中所說的普通社會工作,由政府部門承擔、服務于困難人群的行政性、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和由社會工作專業人士進行的社會工作。殘疾人專職委員的工作屬于行政性的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而當前這種社會在中國居于主導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中,明確提出“殘障康復”服務機構從事專門性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屬于《規定》適用范圍。很多地方殘聯已經開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殘聯建立了稱之為“量體裁衣”的完整工作機制,培養一批專業化服務隊伍。xx市出臺了《xx市社區殘疾人工作管理辦法》,明確社區殘疾人工作社會化。通過公開考試,175名殘疾人成為xx市第一批社區殘協專職委員,走上社區殘協專職委員職業化崗位。根據社會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大趨勢,我縣的殘聯工作應該考慮專業化、職業化問題,學習成功地區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發展關于殘疾人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思考。

          (三)抓好殘疾人工作人員的反思能力訓練,更好地開展殘疾人工程的長效機制工作。殘疾人工程的長效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系統思考,全面部署,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反思能力,做好項目開展的各項工作,同時注意環節的連接與程序的連續性,做好檔案管理,積極開展工程討論與思考活動,不斷鍛煉他們的反思、思考能力。

          (四)加大宣傳文體工作力度,擴大殘聯工作透明度。組織殘疾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化、藝術、娛樂活動,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發殘疾人參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熱情和潛能。發展殘疾人特殊藝術,培養優秀特殊藝術人才。落實全民健身計劃,開展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增強體質、康復身心。廣泛宣傳扶殘助殘先進典型和殘疾人自強自立的楷模,感召全縣人民奮發圖強、創業致富、奉獻社會、促進殘疾人事業快速發展。積極推薦本地區、本單位有關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的優秀新聞作品參加評選。繼續積極開辦殘疾人專題欄目,廣泛開展殘疾人事業宣傳,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殘疾人,營造良好的社會扶殘助殘氛圍。結合殘疾人重大節日,進行多角度、大規模宣傳。進一步宣傳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人體育人才的培養,適應新的殘疾人體育運動競賽規則,不斷提高競技水平,為我縣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運動員。加強對殘疾人特藝人才的發現和培養,組織選拔優秀節目和作品參加省、市殘疾人文藝匯演。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加強殘疾人事業宣傳。利用網站傾聽殘疾人心聲,及時了解殘疾人困苦,回答殘疾人提出的疑問,解決殘疾人最關心的問題。搞好宣傳措施,1、及時宣傳與實施項目緊密結合。把握好殘疾人實施項目的進程,制作具體規劃,做好宣傳文體工作。2、發展多樣化宣傳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傳殘疾人服務項目,發揮宣傳畫、宣傳單、知識手冊、宣傳欄、廣播、電視與報紙等宣傳手段的作用,更好的為殘疾人服務。3、設立專人宣傳服務,明確責任。實行宣傳問責制,設立專人負責,同時做好協調工作。

          (五)加大資金投資力度,擴大殘疾人福利服務覆蓋面。殘聯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我縣殘疾人工作眾多項目與工程的實施都需要資金流通運轉,物質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資金資源是我縣殘聯的重要工作,殘疾人工作者應該積極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想法設法達成殘疾人群體的愿望,真誠為他們服務。發展殘疾人事業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老齡協會等社會組織要發揮各自優勢,支持殘疾人工作,維護殘疾職工、殘疾青年、殘疾婦女、殘疾兒童和殘疾老人的合法權益。紅十字會、慈善協會慈善團體要積極為殘疾人事業籌集善款,開展愛心捐助活動。企事業單位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為殘疾人事業發展貢獻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殘疾人事業的力度。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逐步擴大殘疾人社會福利范圍,適當提高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重點做好殘疾老人和殘疾兒童的福利服務。做好社會捐贈,支持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六)落實中央7號文件精神,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搞好農村殘疾人服務。中央、省市已經相繼制定了關于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我們殘聯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應該把農村殘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調動工作人員做好農村調查工作,認真匯總信息,分析調查資料,發現尋找與科學發展觀不符合、不適應的突出問題,轉變不適應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構建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殘疾人發展機制與體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把殘疾人群體看做特殊群體,充分尊重他們的生活、教育、就業權利,發揮殘疾人社會福利的作用,更好的為殘疾人服務。

          總之,我縣的殘疾人事業正面臨著新的形勢,及時的調研與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貫徹十七大以來中央關于重視民生工程的精神,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調查與分析,及時總結梳理殘疾人事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應對,不斷反思,構建符合十七大精神、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殘疾人事業發展機制。為以后的殘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殘疾人事業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進一步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實“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速度,促進殘疾人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5

          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殘疾人奔小康的步伐,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構建民心心工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件大事。為進一步全面掌握我鎮殘疾人的收入狀況,為今后開展殘疾人扶貧議訂幫扶措施,現將調查情況作簡要分析。

          一、新埭鎮的概況

          新埭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零距離接壤,處于杭嘉湖平原、長江三角洲核心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是平湖市的“北大門”。20xx年,實現生產總值15.74億元,比上年增長17.8%;規模企業產值37.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4%;財政稅收1.87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372萬元,比上年增長23.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969元,比上年增長13.1%。先后獲得了“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嘉興市級文明鎮”、“嘉興市平安鎮”等榮譽稱號。

          二、殘疾人收入基本情況

          全鎮現有1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民委員,全鎮區域面積77.3平方公里,有254個村民小組、14292戶、51818人,其中持證殘疾人總數1247人,肢殘664從、智殘183人、視力殘130人、言語殘160人、精神殘108人。

          1、從殘疾人家庭收入來看,全鎮收入低于4000元有407戶,1038人口,其中殘疾人278人、涉及269個家庭。其中2500元以下的有216戶、殘疾人223人,2501—4000元的53戶、殘疾人55人。4000元以上的967戶、殘疾人969人。

          2、從殘疾人年齡就業來看,全鎮1247人,60歲以上為417人,18歲以下的為80人,18—59歲的830人,其中在企業就業的為273人,年均收入9500元,最高的18000元,最低的不到5000元,從事農業的為273人,這些人大部份收入低,年均收入2500元,最高的14000元,最低的不到1000元,而且是占人數比例的50%。有226人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有58個殘疾人自主創業。

          3、從家庭成員的結構看,勞動力較少。從家庭人口數量看,全鎮農村總人口47265人,共12926戶,戶均3.66人;而此次調查的殘疾人戶均為2843人÷1236戶=2.3人,兩者相比較,相差1.4人,2.3人中還包括殘疾人。說明勞動力相當缺乏。

          4、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殘疾人中有57%的是文盲及半文盲,小學占32%,初高中的占11%。、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并且存在較大的偏向性。從低于2500元216戶來看,家庭收入來源主要務工,占低收入總戶數的12.31%。主要是我鎮抓了按比例就業工作,全鎮壓有392名殘疾人得到了安置,占殘疾人勞動年齡段的47.7%.

          6、家庭自身基礎情況較差。殘疾人年人均低于4000元的家庭財產少,木結構住房占65%,并且家庭財產中各類電器的擁有率也不是最高,且只擁有一些普遍的產品。

          7、子女上學特別是高校費用難于解決。收入低于2500元,20歲及以下的人口數為148人,由于學費導致家庭貧困的為9戶,以每戶3人計算,人口數為27,比例為18.24%。2501-4000元,有16戶,占低收入總戶數的10.7383%。

          三、殘疾人的創收愿望

          著重對于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殘疾人家庭作重點分析,對于已進入鎮敬老院的34名殘疾人不作分析,高于4000元的也不作分析。

          1、對家庭發展要求:收入在2500元上下的戶對有明顯區別。收入低于2500元,主要表現在等、靠,缺乏自我發展的意識,2501-4000元,雖有自我發展的意識,但缺乏發展的自由方向。

          2、對就業要求,收入低于2500元,主要勞動力就業率低,原因是孤殘,2501-4000元,主要勞動力就業率相對比較高,導致家庭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人員不合理。

          3、對政府扶持要求強力。發展方向不同。低于2500元,自我發展意識差,等子女長大,靠政府救濟,2501-4000元,有自我發展的意識,表現在:新埭低收入農戶從事二三產業意愿表來料加工比例外出務工比例農家樂比例1812.08%10570.47%1711.41%新埭低收入農戶農村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參加情況表參加養老保險戶數比例參加醫療保險戶主比例26戶17.45%144戶96.64%

          4、收入來源。收入低于2500元的有216戶,主要來源是低保金,2501-4000元,收入來源自己勞動。

          四、解決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幾點建議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對殘疾人群體扶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全面小康的要求,對汲取財富能力差的弱勢群體要給予扶持,構建促進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機制。扶持的內容包括幾層含義:一是讓他們有獲取收入的平等起點與平等機會;二是使他們有維護生活和尊嚴的基本生活條件;三是幫助他們提高汲取財富的能力;四是要建立起扶持弱勢群體的社會機制。特別是加大法規宣傳,營造全社會助殘的良好氛圍。

          1、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殘疾人保障法規,特別是按比例就業,解決殘疾人生活門題。以新埭鎮為例,全鎮規上企業86家,職工人數28300人,按1.5%就業,則需要安置257人,規下15200人,

          則需要安置257人,228人,全鎮可安排585人,可基本安排全鎮勞動年齡的殘疾人,推薦一些殘疾人到企業務工,真正解決殘疾人的生活問題,這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

          2、鼓勵自主創業。殘疾人創業在新埭鎮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同心服裝有限公司的李佰生、大齊塘的陳勤華、張其漢開辦柜具廠、三六的種糧大戶舒靜華、魚折塘經商的戚三玲,成為殘疾創業的典型,在具體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新埭農業產業優勢,利用葡萄、蘆筍等基地,開展與殘疾人結對扶持。

          3、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因特殊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基本無勞動力的低收入戶就應將他們納入低保戶,保證他們基本生活的需要。加大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障的`推廣力度,切實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

          4、轉變惰性思想,樹立自我發展意識。解決生產資金,落實幫扶措施。主動參與進行農業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加寬就業渠道。對缺乏和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上無依無靠的殘疾人可采取救濟補助的“輸血”型幫扶辦法,將之納入農村最低保障體系,確保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對于有勞力的殘疾人,在發展生產自救上進行幫扶,增強其“造血”功能,形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在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擴大就業渠道、拓展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技能培訓等方面要做到城市、農村統籌兼顧,特別是殘疾人要優先照顧,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育發展農民中介組織,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和產品,積極引導各類農村能人、龍頭企業、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技術服務部門以及供銷和糧食等流通組織牽頭,從而保證殘疾人的就業問題,提高其收入水平。

          5、開展助學。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既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及時有效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權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認真解決好殘疾人的資金問題,進一步落實農村低保對象的救助優惠政策,切實解決殘疾人“治病難”、“子女上學難”等突出問題。今年內開展的“愛心平湖慈善助學”活動,資助了全鎮17戶殘疾人子女上高校,同時結合市雙百工程,與32名殘疾人子女結對助學,受到廣大殘疾人及子女歡迎,樹立黨和政府的新形象。

          6、開展送溫暖活動。對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每年節前開展走訪活動,一方面政府關懷弱勢群體,調整這些人群的心態,體現黨和政府溫暖,維和社會穩定,另一方面鼓勵低收入戶通過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殘疾人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11-01

        殘疾人需求調研報告10-15

        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4-28

        學生就業調研報告10-20

        婦女創業就業調研報告04-06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6-24

        城鄉殘疾人情況調研報告10-26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

        縣殘疾人事業發展調研報告07-11

        專業就業前景調研報告(精選18篇)10-0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