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調研報告怎么寫
在我國茶產業歷史悠久,大家會怎么做茶產業調研呢?怎么寫調研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茶產業調研報告怎么寫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計劃,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將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關于茶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為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市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并于7月19日至22日,采取實地察看、聽取介紹、集中座談等方式,深入省茶科所、坦洋村以及我市8家茶企調研;同時,還前往福鼎和武夷山市考察學習。7月29日,調研組召開座談會,與茶業局及相關單位、茶企、合作社座談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茶產業情況
茶業是我市傳統支柱產業,福安生產茶葉歷史悠久,是久負盛名的閩紅“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紅茶的原產地,先后獲得“中國茶葉之鄉”“全國十大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縣”“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等稱號。
一產業基礎較為扎實。據統計局數據,20xx年有茶園面積278392畝,為寧德市第一,產量24409噸。其中,紅茶產量8939噸,占36.62%;綠茶產量13534噸,占55.45%;青茶產量971噸,占3.98%;白茶產量965噸,占3.95%。20xx年,毛茶產值15.33億元,茶葉商品總值36.47億元。2016年1至7月底,毛茶產量2.03萬噸,產值12.77億元;旧厦總鄉鎮都有種茶,面積1萬畝以上的鄉鎮10個,產量1千噸以上鄉鎮9個(見附表)。全省唯一省級茶業科研機構——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設在福安。茶樹良種率98%,良種繁育形成規模,擁有生態茶園5萬多畝,有機茶示范基地6個,面積3000畝,綠色食品原料(茶葉)生產示范基地12個,面積12.2萬畝。有工商登記茶企、茶葉專業合作社共601家(其中茶企346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102家,龍頭企業省級17家、寧德市級35家、福安級30家,示范社國家級2家、省級2家、寧德市級8家、福安市級10家。20xx年,茶企納稅1678萬元。
二產業發展得到重視。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茶產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民生產業,專門成立了茶業發展領導小組,努力實施以“坦洋工夫”為重點的公共品牌戰略,先后研究出臺了《關于扶持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現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福安市現代茶產業發展五年規劃》(2012-2016)等文件,不斷加大對茶產業的扶持力度。2014年,專項資金投入達1200萬元,20xx年,在財政困難情況下,也投入700萬元用于發展茶產業。鼓勵和支持茶企自營出口,對符合《出口茶葉生產企業注冊衛生規范》獲得商檢局頒發證書的企業給予補助5萬元。
三茶葉質量穩步提高。率先在全省茶業系統建立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每年定期對各鄉鎮春、夏、秋茶葉進行無償抽檢。開展茶葉禁、限用農藥法律法規與科學指導茶農合理使用農藥知識宣傳,從源頭管理上堵住茶葉禁、限用藥流入市場。目前,禁、限用農藥“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滅多威”以及含“滅多威”成分的農藥在市場上逐步消失。積極組織25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合作社示范社認真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推進茶葉標準化生產,至今完成79家加工廠清潔化改造和160家初制廠改造升級。
四品牌建設取得成效。近年來,“坦洋工夫”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福建十大名茶”。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設在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入選“2016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品牌價值24.38億元。有省著名商標13件(占福安市食品行業著名商標23件的56.52%),福建名牌產品14家(占福安市食品行業福建名牌產品20家的70%),寧德市知名商標22件(占福安市食品行業知名商標52件的42.30%),地理證明商標5件(均為坦洋工夫茶葉,占福安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總數13件的38.46%)。
二、福鼎、武夷山發展茶產業主要做法
調研組專程前往福鼎和武夷山市考察學習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并對20xx年福安、福鼎、武夷山三地茶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對比,如下表:
一政府推動,實現了向茶產業強市的轉變。一是政府高度重視。福鼎市由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主抓茶產業,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制定針對性強的政策,實施中國白茶品牌策略,經過幾年的努力,福鼎白茶聲名鵲起。武夷山市著重在穩控面積(15萬畝內)、提升質量、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上下功夫,推動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二是培育龍頭企業。兩地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專項經費,積極扶持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和有機茶基地建設以及開展茶葉科研、品牌宣傳、市場營銷等活動。武夷山市的武夷星茶業公司、香江茶業公司于20xx年分別創稅1100多萬元、700多萬元。三是注重對外宣傳。兩地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介活動,充分利用知名電視、網絡媒體,在全國大中城市設立營銷組織等營銷形式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推進茶產業發展。例如,福鼎市在中央電視臺播放以“好山、好水、好白茶”為主題的福鼎白茶形象宣傳廣告;武夷山市多年持續開展以“浪漫武夷,風雅茶韻”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每年固定舉辦“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
二注重質量,提升了茶產業的競爭力。武夷山市整合現代茶業生產項目優惠政策,扶持建設高標準生態茶園、有機茶基地;嚴格執行武夷巖茶國家標準實物樣標準,指導企業按照武夷巖茶標準樣生產;每年組織多次市、鎮、村級斗茶賽,評選“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引導茶企和茶農提升茶葉品質。福鼎市實行一票否決評選“一紅一黑”企業,即由十個涉茶部門須滿票評選出“公眾信任品牌”的企業,20xx年分兩批評出22家;實行茶葉生產黑名單制度,將舉報屬實、媒體曝光、抽檢不合格的企業,列入黑名單,沒有商標授權企業不能參加斗茶賽等。
三茶旅結合,促進了茶產業的持續發展。兩地將茶業與地域、旅游、文化相結合,形成獨特的“武夷巖茶”“福鼎白茶”,并深入挖掘茶文化,借助武夷山、太姥山旅游資源,以茶旅游帶動茶產業,以茶產業助推茶旅游。武夷山市實現了山與茶的有機融合,6株千年樹齡的“大紅袍”成為景區的一個著名景點,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大紅袍”節目,有力提升了武夷茶品牌的影響力。
四打造品牌,奠定了茶產業的堅實基礎。武夷山市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證明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51件、知名商標120件,這些品牌和榮譽的取得,使武夷茶真正走出福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茶業成為武夷山市繼旅游產業后又一重點支柱產業。福鼎白茶突出“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的地方特色,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兩地均注重品牌保護,武夷山市20xx年出臺了《“武夷山大紅袍”中國馳名商標及地理標志暫行管理辦法》,規范馳名商標和證明商標標識的發放和使用;福鼎市連續出臺政策,嚴厲打擊市場上假冒“福鼎白茶”品牌行為。
三、我市茶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市推進茶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與其他地區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產業化水平低,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在種植環節上,生態茶園建設步伐雖有所加快,但比例不足20%,高品質的有機茶基地全市僅為3000畝,且大都停留在單純的種茶賣茶上,效益比較低下。隨著農村勞力的轉移,還出現了茶園失管甚至拋荒現象。在加工環節上,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沒有一家上市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不高、產業鏈松散、輻射帶動能力弱、科技投入少、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融資難、資金周轉困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市茶企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至20xx年底,有6家規上茶企停產。20xx年,規上茶企產值27.35億元,較之20xx年的33.25億元,減產17.74%,工商登記的茶企601家,只有6家擁有自營出口權。在營銷環節上,與武夷巖茶、福鼎白茶相比,“坦洋工夫”在“全國一片紅”的情況下缺乏特色優勢;武夷山街面茶店林立,而我市近兩年來受經濟下行影響,街面茶店明顯減少,“海峽大茶都”沒有發揮作用;大部分茶葉初制廠銷售渠道單一。例如,社口鎮目前還依賴武夷山茶企收購毛茶。
二政企合力不足,公共品牌宣傳不夠。在專項資金使用上,與福鼎、武夷山兩地相比,我市屬“零敲碎打”,缺乏整體性、高層次地策劃和中長期宣傳推介計劃安排。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福鼎、武夷山兩地的市本級專項資金比我市少,但發揮出來的效益比我市好。對外宣傳上,政企互動不夠深入,茶旅結合宣傳不足,不如武夷山、福鼎政企合力將茶業與旅游、文化相結合,通過電視廣告、品牌冠名、大型茶事推介活動,統一打造“大紅袍”“福鼎白茶”品牌的宣傳力度!疤寡蠊し颉痹谌珖枞~市場的認知度不高,公共品牌打造主要靠政府財政投入,大多茶企只關注自身品牌的宣傳,對公共品牌的宣傳不夠熱心,而且自身能力有限,能在央視等主流媒體打持久性廣告的沒有。在茶文化挖掘上,福鼎、武夷山兩地重視挖掘茶文化,福鼎成立了茶文化研究會,武夷山茶文化底蘊深厚。我市生產茶葉也有悠久的歷史,但茶文化挖掘力度不夠,與福鼎相比,特別是對比武夷山,差距較大。
三監管體系不全,茶葉質量有待提升。茶葉生產涉及千家萬戶,國內外對茶葉質量要求愈加嚴格,但我市茶葉質量安全還不能做到完全控制。很多農戶仍然經常在茶園使用農藥、除草劑;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個別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或者為了“賣相”好看,在低端茶類加工過程中摻雜非茶類物質;工商登記的茶企、合作社601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只有102家(其中還有17家證書過期);茶葉質量可追溯管理體系建設緩慢,只有25家茶企、合作社開展了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僅占4.16%。
四技術推廣薄弱,服務基層不夠到位。我市茶農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市、鄉兩級茶技推廣人員嚴重不足,市茶業局從事技術推廣的中級職稱以上技術人員4人,鄉鎮一級茶技推廣人員嚴重斷層,直接服務于茶產業的技術人員明顯不足,制約了我市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推進我市茶產業發展的建議
我市茶產業要實現成功轉型升級,必須做到政府、茶企、茶農“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政府要為茶企提供服務、做強品牌,企業要去掉庫存、開拓市場,茶農要保證品質、提升效益,從而實現穩增長、惠民生,促進我市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政府加強服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建議市政府及時調整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充實茶業協會力量,注重把茶旅結合起來,統一領導,定期召開茶旅聯席會議,形成合力。科學編制我市茶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研究制定符合我市現階段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重點打造公共品牌。二要加大資金支持。市政府應適當增加市級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不低于1000萬元,并在使用上作好計劃,注重發揮專項資金效益,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使政府扶持專項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要推動金融創新,每年從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建立金融支持茶產業風險基金和貼息資金,降低企業與茶農的融資成本,探索適合茶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三要培植龍頭企業。對茶企進行分類評級,列出重點企業,以項目為載體,給予重點扶持和配套。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導茶葉初制廠、合作社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掛靠重點企業,積極引導我市茶企抱團發展,適時扶持有實力的'茶企上市,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形成緊密、相互依托的利益整體,實現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贏。要及時協調解決坂中坑下茶葉加工園區中天榮、興旺等茶企已交錢卻不能交地的問題,促進企業入駐并盡快建成投產。四要完善服務機制。要充分發揮茶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為茶農、茶企提供技術服務。加快建立一個功能配套的茶葉交易市場,著重完善管理,制止無序競爭和惡意競爭行為,在主要產茶鄉鎮建設茶青交易市場,方便茶農就近交易茶青。學習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的經驗,在開拓市場、推廣科技、舉辦茶事活動、弘揚茶文化方面做足功夫。
二茶企自我發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的資金支持,吸引國內外企業、資金到福安建基地、興龍頭,探索直接融資的新路子,努力突破金融瓶頸。二要搞好精深加工。加大科技投入,發揮省茶科所在我市的優勢,研發優質品種、創新名優茶、茶系列產品,搞好夏、秋茶的合理開發,引進精深加工新技術、新工藝,延伸產業鏈。三要注重品牌效益。茶企要走以質取勝的道路,誠信經營,重視茶葉商標注冊,發展品牌、保護品牌,提高茶葉產品的競爭力。四要大力開拓市場。加強營銷隊伍建設,充分運用現代營銷手段,大力發展線上線下商務,積極參加國內外大型展銷活動,主動申辦自營出口權,進一步拓展國內、國際市場。
三行業齊抓共管,共同提升茶葉質量。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質量監管。在種植環節上,要加強農藥監管,嚴禁高毒殘農藥在茶園使用。在加工環節上,要制定坦洋工夫實物樣標準,并指導企業按照標準生產。在流通環節上,要加大茶青、茶葉產品上市前的抽檢次數,對未按相應標準生產、質量不符合的偽劣產品一律清除出市場。企業要全力提高品質。要加強茶葉基地標準建設和企業食品生產許可的認證,提高茶葉生產技術水平,從基地種植、工廠加工到銷售各個環節設定質量規范,指導茶農、工人嚴格按標準規范去發展茶葉生產,福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示范合作社要率先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茶農要提高茶葉源頭質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多用農家肥、有機肥,使用除草機等茶葉機械,從茶葉種植源頭上保證茶葉質量。政府及相關部門、茶企、茶農要配合,持續認真舉辦好“斗茶賽”,學習福鼎經驗,由多個涉茶部門實行“一票否決”評選“公眾信任品牌”的企業,通過茶葉質量的評比,引導茶企、茶農提升茶葉品質。
四多方合力宣傳,重振福安品牌雄風。一要大力促進茶旅結合。要將我市的旅游宣傳與茶產業宣傳緊密結合起來,避免“單打獨斗”,克服“零敲碎打”;要聘請專業機構進行統一策劃,在知名媒體、網絡上大力宣傳,持續擴大福安品牌的影響力;要把茶園基地建設與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茶產業發展的效益,做強坦洋村古民居茶文化旅游,并與省茶科所種苗基地建設、坦洋茶場連成一線,建成茶產業景觀帶。二要注重市場營銷。高度重視市場營銷策劃,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搞好“走出去、引進來”宣傳推介活動,不斷提高福安紅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服務于我市茶產業的發展。三要著力打造茶文化。組織專業人員,挖掘、整理、傳播福安“坦洋工夫”文化,發揮市茶藝團的作用,積極開展茶藝、茶事活動,普及茶知識,高起點規劃建設“坦洋工夫”中國紅茶文化產業園,拉動茶消費,推動茶產業發展。
【茶產業調研報告怎么寫】相關文章:
養雞產業調研報告01-21
草產業調研報告12-24
林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20
柑橘產業現狀調研報告08-04
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30
茶的市場調研報告04-09
產業調研報告范文(通用7篇)08-22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5篇)03-10
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篇05-11
社會實踐調研報告怎么寫2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