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調研報告
“留守學生”的隊伍不僅不會縮小,而且必將進一步擴大。怎樣使“留守學生”受到正常、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現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調研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一)高度重視,積極面對留守學生教育新問題;認真探索,全面實施“幸福留守”關愛行動。
XX縣是人口、農業(yè)、丘陵大縣,由于資源匱乏,縣域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常年在外務工人員多達46萬,占全縣總人口141萬的33%。“勞務經濟”成了中江“特色農業(yè)立縣”發(fā)展思路中“六大”支柱產業(yè)之一,但是,大量人員的外出務工,出現了農村未成年人留守家庭的“空巢”現象,使相當多的中小學生成了缺乏父母有效監(jiān)護、缺少家庭親情溫暖、得不到良好家庭教育。根據統(tǒng)計,全縣留守學生數占全縣學生數的45%左右,在一些偏遠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留守學生比例高達50%以上。
如何解決當前農村家庭的后顧之憂,讓留守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穩(wěn)步推進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也是教育的難點問題。龐大的留守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他們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外出務工人員家庭的幸福,還關系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關注、關愛留守學生,就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民解憂、為民解難的“民心工程”,就是推進勞務經濟發(fā)展的“富民工程”,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密切黨干群關系的“德政工程”。
XX縣文明辦高度重視,聯(lián)合教育局認真研究這一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留守學生管理新機制,把對留守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納入中江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全面實施“幸福留守”關愛行動。聯(lián)系教育局、學校,充分發(fā)揮教育主渠道、學校主陣地、教師主力軍的“三主”作用,著力構建“子女一樣的學生、父母一樣的老師、家一樣的學校”的和諧校園。用愛心點燃留守學生的希望,使他們能享受與其他學生一樣的溫馨與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五措并舉,扎實推進“幸福留守”關愛行動;突出創(chuàng)新,傾力打造留守學生教育新亮點。
針對留守學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父愛母愛缺失”、“溝通交流缺少”、“有效監(jiān)護缺乏”等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縣教育局先后制發(fā)了《關于加強農村小學寄宿制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通過探索研究、抓點示范,創(chuàng)新了一系列“幸福留守”關愛行動的方法和舉措,打造了留守學生教育新亮點,較好地解決了留守學生教育難的問題,為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探索出了一些新做法和新經驗。
1、建立制度,構建機制,健全留守學生教育管理體系,是做好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
面對中江留守學生問題的嚴峻形勢,XX縣文明辦堅持“以人為本”思想,聯(lián)合教育局始終把架構好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作為實施“幸福留守”關愛行動的首要任務,予以高度重視和認真落實。
(1)積極構建留守學生教育管理體系。一是強化領導,健全運轉有序的組織機構,在全縣成立 “幸福留守”關愛行動領導小組,在各級各類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育工會主席、政教室主任、教導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及相關部門單位人員為成員的“幸福留守”關愛行動工作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留守學生教育管理、考核評比和經驗推廣工作。二是構建“雙線三級”(“雙線”即:行政線和教育線。 “三級”即:縣—鄉(xiāng)鎮(zhèn)—村(居)委會;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班級)工作體系,實行“雙線”并行,“三級”合力,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三是堅持以社區(qū)教育活動為支撐點,學校、家庭、社區(qū)并駕齊驅,構建以父母為主體的家庭教育網絡、以基層黨組織為主體的村(居)管護網絡、以教職工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以群團組織為主體的社會關愛網絡等。通過層層抓落實,在全縣迅速構建了上下互動、內外協(xié)調的留守學生教育工作機制,創(chuàng)建了多部門、多層次、社會廣泛參與的留守學生教育管理體系,形成了各施其職,各盡其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絡。
(2)重點建立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十項制度”:一是建立留守學生情況登記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學生基本情況,及時采集各類信息,準確統(tǒng)計相關數據。二是建立留守學生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制度,采取召開監(jiān)護人會議、家訪、通訊聯(lián)系、書信聯(lián)系等多種形式,及時了解學生校外狀況,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三是建立留守學生管理教育責任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頭,明確具體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提出統(tǒng)一的工作要求。四是重視留守學生的安全管理、健康和心理狀況,建立留守學生情況報告制度。五是建立留守學生溝通交流制度,采取對話談心、溝通的多渠道交流形式,了解留守學生的生活、思想和學習,讓留守學生告別孤獨,感受親情,引導其正確認識人生。六是建立留守學生幫扶制度,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實施結對幫學和強化輔導,對生活困難的學生優(yōu)先納入“兩免一補”范疇,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鼓勵他們立志成才。七是根據學生家長的愿望和實際情況,建立留守學生入學、升學指導制度。八是建立留守學生寄宿優(yōu)先制度,優(yōu)先滿足留守學生寄宿需求。九是建立陣地建設制度,根據學校實際,要求建立“三室一機兩箱”,即:留守學生工作室、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室、留守學生親情活動室、親情電話機、校長信箱、知心姐姐心理信箱。十是建立考核獎勵制度,把留守學生教育管理作為德育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學校學年綜合評估考核。每年教育局評選一定比例的留守學生教育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予以表彰獎勵。通過“十項制度”的建立和具體實施,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對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促進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2、創(chuàng)新抓手,建立隊伍,全面推行“代理家長”制,是做好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有效舉措。
建立一支素質高、有愛心的“代理家長”隊伍,全面推行“代理家長”制,是實施好“幸福留守”關愛行動的重要“抓手”。我縣采取多種形式和舉措規(guī)范建立“代理家長”隊伍,要求“代理家長”做到“四管”(即: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當好“五員”(即:情感溝通員、日常行監(jiān)護員、生活起居管理員、思想品德輔導員、健康成長指導員)。并對“代理家長” 職責從五個方面作出具體規(guī)定:一是掌握思想動態(tài),關懷留守學生的精神成長,與他們溝通情感,及時矯正不良行為習慣。二是關心留守學生生活,了解他們一日三餐及生活開支情況。三是了解學生生活情況,保障其正常作息生活。四是培養(yǎng)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留守學生健康程度。五是了解留守學生身體狀況,保證每日營養(yǎng),使其健康成長。
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在教師中廣泛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期開展一次留守學生調研活動,結對幫扶一名留守學生,撰寫一篇留守學生方面的教育論文,參與一個留守學生教育科研課題,讀一本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的書籍),普遍推行“代理家長”制,班主任、課任老師等主動當起了留守學生的“代理家長”。目前,全縣共有1000余名教職工承擔了2萬余名留守學生的監(jiān)護任務,認真履行著“代理家長”的職責,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缺位”、“有效監(jiān)護缺乏”的問題。做留守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成了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動。一股真情關愛溫暖留守學生的激情正在山村校園涌動,一種為留守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正在每一個教育崗位上閃光。
3、開展義務托管,營造溫馨氛圍,多形式組建“臨時家庭”,是做好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為使長期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留守學生能得到家的溫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組建“臨時家庭”活動。全縣廣大教職員工自覺當起留守學生臨時的“爸爸”和“媽媽”,使留守學生雖然遠離父母和家庭,卻沒有孤獨與失落感,和諧校園成了溫馨快樂的家園。
(1)以教職工的家為主體組建留守學生“臨時小家庭”。
縣教育局要求凡是住在學校和距離場鎮(zhèn)近的教師都要將自己負責的留守學生每周帶回家共同生活一天,和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活動,一起休息,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有的教職員工一次認領幾個留守學生,在 “六•一”、中秋、元旦、學生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們帶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照顧他們,通過買生日蛋糕、開生日晚會等活動,讓留守學生深切感受到勝似“父母”的親情關愛。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學生“父愛母愛缺失”的問題。
(2)以學校為主體組建留守學生“周末大家庭”。
在留守學生較多的學校,從周五下午放學到星期天下午的兩天時間里,由學校組織開展留守學生“周末大家庭”活動,讓留守學生過上了愉快而充實的周末。我縣龍臺鎮(zhèn)中心學校組建“周末大家庭”很有特色,它既有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又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安排。在上午進行生活能力訓練,老師和食堂師傅一起手把手地教學生煮飯、炒菜,與學生一道洗衣服、上街購物;在下午開展棋類、球類以及美術、書法等比賽活動;在晚上開展學習輔導,集體收看電視,播放經典影片,做好下一周學習準備等活動。“周末大家庭” 在思想教育、學習輔導、洗衣購物、文體活動等方面,做到指導到位、關心到位,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學生“溝通交流缺少”的問題,讓留守學生體驗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
4、個案分析,區(qū)別施教,創(chuàng)新開展“五心”育人,是做好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方略。
“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深和教之深。” 針對留守學生群體特點,我們要求全縣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收集掌握留守學生個案材料,對留守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要進行全面研究,對留守學生獨特情感世界要進行深入剖析,并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的方式方法。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五心”育人:以“愛心”溫暖學生,以“細心”研究學生,以“匠心”教育學生,以“耐心”轉化學生,以“恒心”守望學生。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留守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區(qū)別施教:對幼兒園的留守學生側重進行身體素質培養(yǎng),關注其身體健康;對小學、初中的留守學生側重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注重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普通高中的留守學生側重進行學業(yè)指導,為其提供升學指導和幫助;對職業(yè)高中的留守學生側重進行理想前途教育,注重其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
我縣南渡鎮(zhèn)中心學校在實施以“個案分析、區(qū)別施教、‘五心’育人”為主要教育方式的“幸福留守”關愛行動中,特色鮮明,成效明顯,成功轉化了一批留守學生。該學校一是建立留守學生人頭檔案,通過對留守學生的觀察、交談、家訪、問卷調查、教育有效性鑒定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等情況,做好個案分析。二是建立留守學生成長記錄袋,翔實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全面實施 “五心”育人,并在留守學生中廣泛開展 “我獨立、我成功、我成材”和“五個一”(即:制訂一個計劃、給父母寫一封信、交一個朋友、改正一個缺點、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引導留守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關愛他人,感受幸福。該校的留守學生余佳是從外縣中途轉入的“問題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轉化,現在該生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均發(fā)生了明顯改變,成為了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
5、加大投入,改善條件,積極推行寄宿制,是做好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平臺。
為實施好“幸福留守”關愛行動,滿足留守學生的寄宿需要,近年來,我們深化學校后勤服務改革,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學校后勤服務條件,通過新建、改擴建生活用房、增設住宿床位等措施,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為留守學生提供了安全舒適的住所,為留守學生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平臺。
在“幸福留守”關愛行動中,我們將寄宿工作的重點放在小學寄宿制的研究和實施上,積極探索“傳授知識、共同生活、健康成長”的.“保、教、育”一體化的留守學生寄宿管理新機制和實行生活、教育 “雙線同步管理”新模式,堅持正確引導,規(guī)范運作,建章立制,加強督查,并將留守學生寄宿工作作為學校常規(guī)管理工作納入考核。
我們經過探索、實踐、總結,取得了寄宿制“服務、育人”的雙重功效,積累了寄宿制辦學經驗,初步構建了農村學校留守學生寄宿制辦學的新模式和新機制。既使留守學生的衣食住行有了妥當的安排,能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生活,留守而幸福地成長,又填補了家教的真空,彌補了家教的不足。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1、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機制。
全縣留守學生面廣、人多,學校老師工作壓力較大,加之農村學校大多數缺編,教師超負荷勞動現象普遍存在,在完成規(guī)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還都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額外的勞動,按理應給予一定的報酬,但現在學校辦公經費有限,既無專項資金,又無資金來源渠道,教師工資福利等待遇不高,我縣財力有限,僅靠每年財政撥付的數量有限的經費難以解決問題。留守學生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廣大教師長期不懈地堅持和付出,如果沒有一個長效機制,沒有必要的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將極大地影響該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2、缺乏必要的隊伍保障機制。
寄宿制是解決農村留守學生的一個有效辦法,但要做好全縣住宿的留守學生的管理工作,尚差生活老師320名,現有老師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原本依靠家長“化整為零”的最有效教育方式,取代為一、兩個教師幫助幾十個“留守學生”的無奈局面。在生活教師的配備及管理經費上需要政府解決。
3、留守學生假期管理問題突出。
學校放寒暑假到開校,時間近3個月,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監(jiān)護。為了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假期管理,使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不留空擋。
4、家校聯(lián)系制度的實施艱難。
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幾年難見一次面,教師向家長通報學業(yè)成績與表現情況時,只能電話聯(lián)系,一些班主任老師一個月就得開支電話費二、三百元;再加之一些家長打工地點經常變更,遇事聯(lián)系不上家長的時候很多,造成學校、學生與他們溝通交流非常困難。
5、安全責任制度不健全,加大了學校管理難度。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能力較弱,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安全銜接上存在“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三、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設的幾點建議
隨著留守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給學校教育帶來更大的負擔,這就更需社會、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共同促進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
1.加大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建立留守學生宿制制度。
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設立托管中心,對留守學生實行寄宿制管理模式,是解決留守學生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中、省、市財政要把寄宿制學校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留守學生寄宿的需要。
2.建立農村學校留守學生教育管理隊伍保障制度。
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不足,因此,必須增加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心理咨詢教師、生活保健人員、校外活動輔導員等,系統(tǒng)地解決留守學生吃、住、管、教等一系列問題。
3.建立留守學生工作經費保障制度。
由于農村中小學公業(yè)務費在現行體制下存在較大缺口,缺乏留守學生工作經費來源,各級財政在預算中單列留守學生工作經費項目,用于學校完善必要的設備設施,以及解決教職工付出的額外勞動需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等問題。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推動留守學生工作的深入開展。
4.進一步完善縣--鎮(zhèn)(鄉(xiāng))--村及各職能部門的考核制度。
督促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確保“人員、責任、措施、經費”等四到位。充分發(fā)揮教育、共青團、婦聯(lián)、關工委、公安、司法、財政、廣電、文體、衛(wèi)生、勞動、建設、發(fā)改、宣傳等黨政職能部門的優(yōu)勢,構建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系。體現政府作為、社會作用、全民關注的工作效應,實現留守學生幸福留守,健康成長的目標。各級留守學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學期對有關部門和單位履行關愛留守學生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并表彰獎勵。
5.建立代理監(jiān)護人培訓制度。
由于代理監(jiān)護人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因此,要幫助代理監(jiān)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與育人”觀念。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村社家庭教育機構”定期對代理監(jiān)護人舉辦培訓班,進行專題講座,使他們明確代理監(jiān)護人的責任和義務,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懂得留守學生的心理,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工作實效。
【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留守兒童調研報告12-25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12-22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縣全年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2000字11-11
淺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11-06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通用6篇)10-28
鄉(xiāng)鎮(zhèn)干部管理教育的調研報告03-10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論文10-05
教育調研報告的范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