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4-10-23 14:05:32 敏冰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7篇)

          希望了解某個事件或情況時,我們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匯集成一份調查報告。怎樣寫調查報告才規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7篇)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1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議題安排,近期,常委會分管負責人帶領我們對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工作,堅持以維持最低生活、解決溫飽和提高生活水平為目標,加大財政投入,規范運行管理,完善保障措施,以五大社會保險為基礎,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救助等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多次受到國務院及省、市上級部門表彰。

          1、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堅持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社會保險逐步由職工向居民,由城鎮向農村拓展,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了涵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截至去年底,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機事保、城居保參?側藬捣謩e達11.3萬人、18.1萬人、7.3萬人、6.1萬人、6.2萬人、0.6萬人、29.5萬人。僅去年,就征繳社會保險基金10.6億元,發放各類社會保障資金9.18億元。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XX年實施以來,體系日趨完善、總量不斷擴大、受益擴面提量、服務更加便民,目前已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去年,全縣新農合參合人數達63.5萬人,參合率99.44%,參合農民受益228.37萬人次;補償資金19143萬元,資金使用率達100.41%。新農合大病保險目前正在穩步推進。

          3、社會救助工作逐步完善。精心組織實施社會救助工作,較好落實了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殘疾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完善低保運行機制,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已經形成。當前,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0024戶18619人,去年發放保障金2875萬元、醫療救助金580萬元。已救助特殊困難殘疾人4092名,年發放救助金1092萬元。

          4、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服務向基層延伸,基層平臺機構建設和服務功能持續刷新,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100%。搭建了銀行代扣代繳、網上業務查詢等多種服務平臺。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顚S。成立社保和新農合基金監督機構,開展基金專項審計,確;鸢踩\作。城鄉低;緦崿F申請、審批程序化,資金籌措制度化,檔案管理規范化,資金發放社會化和信息傳輸網絡化。強化城鄉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平臺管理,及時更新重點救助對象信息。動態管理殘疾救助人員,強化核查,基本保證了合理救助。對縣內外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協議管理,推行“三合理”制度、核心信息公示制度和費用控制制度。借用衛生監督力量加大新農合稽查監督,收到了預期效果。

          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我縣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參保意識參差不齊。盡管參保率逐年提升,但一些民營企業參保意識不強,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斷,F象時有發生。此外低保、社會救助、基本醫療在城鄉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

          2、管理機制不夠合理。社會保險由人社部門負責,城市和農村低保及醫療、社會救助由民政部門負責,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由衛生部門負責,形成政出多門、“多龍治水”的管理格局。加上救助制度和社保政策相互銜接不夠,救助主體多元,既有人社、衛生、民政等政府部門,又有工會、慈善總會、殘聯等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各種救助資源不能有效整合,使得重復救助和救助遺漏現象難以避免。

          3、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目前,我縣五大社保信息分別在4個計算機系統運行,數據無法共享,信息化建設滯后。工作網絡有待健全,尤其是專職人員較少,新農合經辦機構工作經費尚未有效落實,人員待遇偏低,影響了運轉效能。

          三、對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兩點建議

          一方面,要宣傳落實政策,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工作水平。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加城鄉社會保險。嚴格貫徹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政策文件,建立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政策促動、稽查拉動的`擴面征繳的工作機制,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及時調整養老金、失業金、工傷撫恤金等社會保障待遇水平;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大病醫療二次補償制度,適時提高參保人員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積極做好醫療、生育保險市級統籌的相關準備工作;健全城鄉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和物價上漲動態補貼機制,確保低保對象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創造條件推行普通門診救助、特殊門診救助以及大重病患者救助,逐步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頂線。同時,引導和規范各類社會機構和市場主體興辦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滿足人民群眾更高或特定的保障需求。

          另一方面,增強工作合力,努力提供優質高效的便民服務。

          一要加快平臺打造,優化經辦服務模式。加大對縣、鎮、村(社區)三級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投入力度,加快“五險合一”綜合服務大廳建設進程。進一步整合社保經辦資源,加強信息化建設,搭建統一、共享的信息平臺,提高社保工作運行效率。拓展自助服務模式,完善“網上經辦”功能,推進簽約醫療機構異地聯網結算工作,開展新農合“一卡通”試點。

          二要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加強社會保障經辦機構的建設,配齊人員,落實經費。完善合作醫療制度設計,優化城鄉醫療資源配置,適當調整醫藥費用報銷政策,鼓勵輕微病患者就近在鄉鎮、社區就診,改變城區少數醫院人滿為患、鄉鎮衛生院門庭冷落的現狀。不斷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擴大縣級醫院規模,增強對血透等重癥病人的救治能力。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將社會保障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縣政府考核體系。強化部門協作,增強工作合力,健全應保盡保、能進能退的機制,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三要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加強基金管理。認真落實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建立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基金監督機制,切實管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保命錢”。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2

          社會保障是國家的一項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穩定石”和“調節器”。建立健全統一、規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體現,也是實現我市社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銅川轉型發展的支撐。為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根據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主題教育辦的工作安排,我就銅川社會保障工作,主要以耀州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調研主要選取了耀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進行了調查。銅川市耀州區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區,作為一項新的惠民政策,社會關注度極高,也是社會的焦點、熱點問題,筆者為了真實地了解這一惠民政策給農村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革,筆者采取走訪農戶和村鎮、農保干部,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重點了解了耀州區新農保實施以來給農村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革,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進行了歸納總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一、基本情況

          銅川市耀州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置縣歷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縣設區,是連接關中和陜北的'交通要道,銅黃高速、210國道、包茂高速、咸銅鐵路、梅七鐵路穿境而過,總面積1617平方公里,人口24萬,其中城鄉居民中符合參保條件的118940人,實際參保117856人,參保率99%。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耀州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決策部署,以“服務零距離”暨聽民意、解民困、送溫暖黨旗領航奔小康為抓手,圍繞建設農業大區、工業強區、中心城區、文化名區為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果業富民、文化興耀、城鎮化帶動”四大戰略,突出重點抓關鍵,強化措施抓落實,經濟總量不斷擴張,產業支撐作用更加明顯,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全區呈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民生持續改善、各項事業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

          1、行政推動有力。

          耀州區將新農保納入“民生工程”和新農村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區上及時成立了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銅川市耀州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施細則》和《銅川市耀州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考核獎勵辦法》,并為鎮辦配備了電腦,安裝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軟件系統,抽調干部進駐全區行政村,并在每個行政村設立了新農保信息員,為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擴大新農保的知曉率,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采取原文刊登、政策解讀等多種形式、實施多渠道、多輪次、不間斷地宣傳。并由區上組織對各鎮辦領導、勞動保障所長等相關業務人員進行集中培訓,組織業務人員深人鎮辦、村組及農戶,面對面答疑解惑。

          2、政策保障有力。

          區政府適時出臺了《銅川市耀州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施細則》,按照“;、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細則規定凡在耀州區行政區域內農業戶籍、年滿16周歲以上(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自愿參加。

          3、銀行服務有力。

          農行耀州區支行是新農保業務的唯一金融合作單位,承擔著全區新農保養老金的發放兌付工作。農行選擇各鎮辦有經濟實力、信譽度高的村民作為新農保發放點,并為其安裝了支付通電話。

          4、農民配合有力。

          農民普遍認為參加新農保好處多:一是政府主導,政府補貼;二是零風險、能和城里人一樣養老有保障;三是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領取標準就越高;四是;、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適合農民的繳費能力;五是檔次多,可靈活選擇。

          二、新農保試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參保政策的完善還需進一步探索。耀州區基本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此項業務,整戶參保的規定,雖然是新農保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但也增加了擴大參保面的難度,在實際執行中60歲以上老人由于子女經濟條件不一,參保意愿不一、導致個別達到發放養老保險金年齡的人員不能按時領取養老保險金。

          2、部分貧困群眾存在參保困難。調查中,有村干部反映一家三口人均最低標準一年300元繳納,部分特困家庭由于經濟原因參加不了新農保,造成經濟越困難的,越享受不到國家這種優惠政策。這部分人群在不愿參保的人群中占比為60%。

          3、經辦力量需盡快加強。調查中參保登記、養老金待遇審核審批要經過村委會、鎮辦農保所、區農保經辦機構,環節過多,程序復雜,而且規定身份證、戶口本原件要經過區農保經辦機構集中審核,工作量非常大。

          4、服務網點亟待進一步完善。調查中農民認為目前農行在各鎮辦網點少,農民持惠農卡必須到就近的新農保代辦點或者縣城農行辦理,如跨行取現還要收取手續費,很不方便。

          三、政策建議

          1、靈活政策。根據農民實際情況,對已年滿60周歲繳費后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的老人,規定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但不應作為必備條件,可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2、加大新農保基礎設施的投入和人員配備。目前縣、鎮辦一級人員非常不足,村一級新農保一般由村文書代管,工作量非常大,建議給予一定的補助,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3、加大對新農保的財政補貼,減輕地方財政壓力,確保“新農!闭咴诳h域的可持續開展,對于繳費確實存在困難的,可以適當降低或者由國家新農保基金收益給予一定補助。

          4、盡快完善服務網點建設,爭取將網點延伸到行政村一級,提高服務質量,新農保業務的合作銀行應盡量選擇有基層網點的金融機構,或者是將支付通電話村村安裝,在為農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可減少金融機構費用。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3

          農村社會保障是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社會熱點問題。早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努力使全體人民“老有所養”,“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目標任務。近年來,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讓所有農民都能夠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確保改革發展成果能夠惠及農民,充分發揮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安全網”、“平衡器”和“穩定器”作用,解決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后顧之憂。去年下半年,在常州市政府網上開展了關于農村社會保障的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及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問卷調查情況

          此項調查問卷填表是男性居多,且年齡層多在35-60歲之間,以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教師/醫生/律師/會計這一人群為主,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17.16%從宣傳資料中知道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16.57%從報紙上知道、18.64%聽其他人講、15.09%廣播電視上知道、16.27%是通過其它途徑、但還有16.27%是不知道有新農村合作醫療。41.3%,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58.7%目前還沒有。當調查到您對當地社會保障制度中哪些內容最為關心,13.6%選擇了養老保險、14.11%選擇了醫療保險、10.33%選擇殘疾人幫扶、10.84%選擇了五保供養、11.02%選擇了最低生活保障、10.33%選擇了軍人優撫、9.98%選擇了救空救濟、10.67%選擇了農村危房改造幫扶、9.12%選擇了移民新村幫扶。

          通過此次調查問卷,我們也知道了當地的醫療情況需要改進的地方,18.05%選擇了增加藥品種類,15.09%選擇了改善擴建衛生房屋、15.98%選擇了改善服務態度、20.12%選擇了提高醫生技術水平、15.38%選擇了更新醫療設備,還有15.38%選擇了其它。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否得到切實的保障,28.72%的人感覺很踏實,是得到了切實的保障;36.7%的人認為一般,基本可以達到要求,34.57%的人覺得不好,自己需要多攢錢來養老。對于了不了解當地社會保障制度,34.57%的人表示基本了解,35.11%的人表示部分了解,30.32%表示完全不了解。問卷問到如果生病了愿意去哪里就醫,20.14%的人表示去藥店自己買藥、17.71%的人表示去衛生所、17.71%的人去私人人診所、20.14%的人去鄉鎮醫院,24.31%的人去縣市級醫院。對現在各項報銷率何救助金額滿意不滿意,22.59%的人表示很好,24.69%的人表示一般、27.62%的表示有點低,25.1%的人表示太低了。問及家庭月收入在下列哪個范圍,23.11%選擇了1萬元及以下,22.27%的人選擇了1萬元-2萬元,24.79%的人選擇了2萬元-5萬元,29.83%選擇了5萬元以上。

          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集的來源18.75%的人認為是中央政府撥款,20.49%的人認為是地方政府扶助,21.53%的人認為是農民自己繳納,17.71%的人認為是集體及其他組織出資,21.53%的人表示不清楚。認為當地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18.75%認為覆蓋面不廣,24.65%認為養老金較低,19.44%認為體制有待完善,17.71%認為資金籌措困難,19.44%認為個人養老保險繳納負擔重。認為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實際領取低保人數與應該支付人數有偏差的人達到23.95%,認為資金難以落實的人達到21.85%,認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配套措施不健全的人達到27.73%,認為對象限定不合理達到26.47%。41.3%參與了農村醫療合作制度,但仍有58.7%的人未參與。對于自己享受的具體保障金額31.38%的人表示很清楚,35.64%的人表示大概知道,32.98的.人表示完全不知道。

          二、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干部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未能把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資金投入不足,推動力度不大。部分基層干部缺乏積極性,有畏難情緒,有的認為要辦的大事急事很多,沒有時間、精力解決社會保障問題;有的認為社會保障工作投入太大,等有了經濟實力再去解決;還有一種是將適當的收費和減輕農民負擔簡單地對立起來,認為去向農民收取費用不合時宜。從保障對象農民來看,也存在種種模糊的認識。有的擔心國x政策多變,對參保后是否能拿到養老金心存疑慮;有的甚至認為繳納保費是政府的亂收費行為,存在抵觸情緒。反映在農村合作醫療上,農民對合作醫療制度信心不足,認為合作醫療統籌力度太小,解決不了看病的大問題,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只注重溫飽,健康投入意識差;還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存在投機心理,認為自己身體好,參加合作醫療的錢互助給他人,自己吃虧了,不愿參加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合作醫療的參加率。

          (二)進展不平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一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困難較大。按照現行參保辦法,農民20歲開始參保,若60歲時要領取養老金,必須每年繳納1800元左右,連續繳納40年。雖然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63元,具備了建立農村養老保險的條件,但很多農民收入在平均數以下,如果扣除生活消費支出后,其可支配收入有限。尤其40歲以上的群體參保困難更大,他們的子女教育開支較大,而他們參保繳費時間短,繳費標準高,成為參保的弱勢群體。市、鄉兩級財政每年給每個參保農民的補貼較少,大部分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實力較弱,補助能力有限。調查發現,許多農民認為,由于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較少,目前的繳費機制基本等同于“自己吃自己”,還不如自己存銀行,參保積極性不高。此外,農村養老保險沒有社會統籌基金,缺乏社會保險資金的共濟。二是鄉鎮企業養老保險擴面難度大。鄉鎮企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型企業多,中小型企業多,原始積累少,經濟實力差。目前企業普遍不景氣,職工收入比較低,要普遍建立鄉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困難較大。鄉鎮企業有著靈活機制,企業職工有活就上班,沒活就回家種地。哪家企業效益好,工資高,職工就往哪流動,增加了保險的管理成本,也給鄉鎮企業職工參保帶來了較大困難。

          農村合作醫療方面:由于籌資額度仍較低,加之我市經濟增幅不快,農民收入增幅趨緩,而藥品價格及醫療費用不斷增高,農民抵御大病風險的能力相對較低。由于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還沒很好地建立起來,救助基金沒有穩定的來源渠道,基金數量少,弱勢群體的醫療保障問題未能徹底得到解決。調查中一些群眾深有感觸地說:“不怕貧窮,只怕生病,窮可以致富,病特別是大病,足以傾家蕩產!编l鎮合作醫療機構管理體制不理順,工作人員從衛生院臨時抽調,無編制和預算經費,難以保證長期運轉。

          農村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方面:一是低保戶“進來容易出去難”問題。一些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產生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進來了就不想出去,容易產生“養懶漢”現象。加上審批過程中對低保戶家庭經常性收入核準難,隱性收入、金融性收入核查難,導致部分低保戶家庭實際收入雖然高于低保標準,但仍然被列入低保對象。二是低保工作機構不健全。鄉鎮無低保工作機構,由民政辦兼職,村(居)委會則由村(居)會計兼職,農村低保面廣、量大、要求高,又無專職人員,造成了低保工作被動,規范化程度不高。三是醫療救助費用報銷機制不合理。不管是合作醫療還是醫療救助費用報銷,目前實行的都是先墊再報的制度,即先由個人把醫療費用支付給醫療機構,再由個人向有關部門和組織進行申報,核實后補給個人。但部分困難家庭對墊資部分顯得力不從心,影響醫治效果,迫切要求個人在支付醫療費用時把報銷部分直接扣除。農村社會福利工作有待加強。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福利目前僅僅停留在對“五!崩先说纳畋U仙,需進一步探索建立普惠式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制。

          (三)資金壓力過大。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撐,資金主要來源于三大塊,分別是農民個人、財政補助和村級集體資金的支持。從農民這個群體看,除困難戶外,大多數農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投入到自己的社會保障。資金壓力主要是財政壓力和村級集體資金的壓力,如果財政和集體資金投入不足,不能發揮導向作用,則勢必影響農民投入的積極性,影響整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程。

          (四)管理體制不理順。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是城鄉分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條塊之間既無統一的管理機構,也無統一的管理辦法。從管理機構上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工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主要歸勞動保障部門管理,醫療保障主要歸衛生部門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優撫安置、救災救濟、老年人社會福利歸民政部門管理。一些部門、鄉村也制定了社會保障辦法和規定,如人武部、計生委、組織部、教育局、殘聯和慈善總會等,對義務兵、獨生子女戶、村組干部、殘疾人、特困戶的社會保障都有相應的指導意見,各自為政,條線分割;部分商業保險公司也對部分農民搞了保險,形成了“多龍治水”的管理格局。由于這些部門所處地位和利益關系不同,在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決策上經常發生矛盾。政府和農民雖然不斷增加合作醫療投入,醫療費用卻越漲越高,農民普遍感到“有病看不起、有病看不好”,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顯得越來越緊迫。同時,保險資金的監管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國內、省內涉及保險資金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屢見不鮮,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汲取教訓,強化監管。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只有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才能保證其健康順利發展。一是要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建立健全“統分結合、各負其責”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人掛帥,由勞動保障、衛生、民政、財政、農業、國土資源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規劃實施和資金征收、管理、經營、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推進各部門、各條線優勢資源整合。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明確各項目標任務,并把任務逐年逐項分解落實到相關職責部門,定期檢查考核,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二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教育。采取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宣傳力度,加強農民保障意識教育,增強農民的自己保障意識,提高農民參與的自覺性,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實行試點先行和典型引路。針對保障體系建設的薄弱環節,積極穩妥地開展試點,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近期可先行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福利特別是老年人社會福利工作試點。同時,要認真總結推廣各地在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實踐中的新經驗、新途徑、新方法,樹好典型,建好樣板。

          (二)積極探索創新,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要積極創新,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開展改革、探索和實踐,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是加大資金投入,采取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方式,政府出資的比例可以低起點,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逐步調整,增強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吸引力,鼓勵農民參保。二是認真解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可納入城鎮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其基本生活。城市規劃區外被征地農民,凡已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范圍。鄉鎮(街道)將被征收土地后留有的土地用于興辦集體經濟的,可將其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被征地農民生活補助。已就業的被征地農民,應依法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尚未就業的,可引導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條件的地方,可引導被征地農民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是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對文件下發前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應本著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妥善解決其就業和保障問題。個人有能力全額承擔繳費的被征地農民,可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部分繳費能力的被征地農民,可引導其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生活困難且無工作能力的被征地農民,應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已由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的,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納入城鎮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四是調整現行城鄉養老保險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要求農村各類企業必須為其從業人員,尤其是已簽訂勞動合同、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繳納用工期間的養老保險金。為減輕企業負擔和增強經濟活力,可采取調節繳費基數的過渡辦法,低水平納入,逐步規范,增強企業的參保繳費意識,強化企業的繳費責任。五是建立農村無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規定60周歲以上的無子女村民,其承包田收歸集體,每月給予一定的老年基本生活保障金,資金由市、鄉財政籌集,解決這個群體的養老問題。

          (三)深化合作醫療,切實保障農民群眾健康。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議出臺可操作性的農村衛生事業補助政策,明確市縣(市)及鄉鎮對衛生事業的具體財政補助標準或最低標準,保證衛生事業經費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將鄉鎮衛生人員工資列入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解除后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醫療設備簡陋等問題。二是加快推行普及型合作醫療。在堅持做好大病統籌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普及型合作醫療工作的經驗,加快推行普及型合作醫療,不斷擴大受益面。充分考慮資金可承受能力,合理增加門診報銷比例,適當提高封頂線,增強普及型合作醫療的吸引力。三是認真解決費用報銷和資金籌集等環節中的問題。抓緊實行實時報銷辦法,使參保群眾在與醫療機構結算時,只支付個人負擔費用,其余可報銷費用直接扣除,簡化報銷程序,方便參保群眾。針對籌資成本較高的問題,因地制宜改進繳費辦法,可在堅持居民自愿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與農民簽訂數年期的合同或協議,實行與電費或其他公用事業經費類似的扣繳、繳費卡代繳等方式,方便居民繳費。要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深化醫務人員醫德醫風教育,加強對醫療費用的監督,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為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也可在合作醫療工作中引入社會化管理機制,由商業保險公司負責業務管理和保險金發放,讓政府騰出更多精力解決更宏觀層面的問題,也確保了醫;鸬目茖W管理,杜絕了醫保問題上的腐敗行為,這一做法可以借鑒。

          (四)堅持分類實施,提高農村社會救助和福利水平。一是堅持分層分類、標準有別的原則。根據困難群眾致貧、致困的不同程度和情況,實施分層分類救助。救助范圍要逐漸從絕對貧困向相對貧困拓展,在政策設計上體現“斜坡效應”,改變過去救助政策只聚焦低保群體的“高臺效應”。對家庭收入在低保標準以下的困難家庭,要確保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相應的各項幫扶優惠政策;對家庭收入在低保標準120%以內的困難家庭,應在就醫、就業、就學、住房、法律等方面給予援助;對家庭收入在低保標準150%以內的困難家庭,應在醫療、法律方面給予救助和援助。對因家庭人員長期患病造成醫藥費支出已超出其家庭經濟收入并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群眾,政府也將其列入救助范圍,重點給予醫療救助。二是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機制。凡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都要及時給予救助,確保應保盡保。對低保家庭收入發生變化的,要按程序及時增發或減發保障金。對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救助對象,要按規定辦理退保手續,確保應退盡退。完善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機制。對新申報低保戶家庭必須實行公示,對無法確定其真實情況的,一種方法是推行村干部、鄰居和村民代表議事會議討論決定;另一種方法是通過法律程序對其存款等進行查證核實。要堅持救助和扶本相統一,在對救助對象實施救助的同時,挖掘他們的潛力,建立就業幫扶機制,鼓勵低保對象就業。也可對有勞動力的家庭實行限期救助,即根據勞動力的年齡、身體狀況,確定最長救助期限,超過期限的,實施減免,以切實解決好“養懶漢”現象。三是完善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和農村老年人福利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敬老院設施建設,改善文化、娛樂、健身等基礎設施,有條件的敬老院可適當安排生產生活用地,讓尚有一定勞動能力和勞動愿望的人員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給予必要的報酬,改善其生活。注重敬老院資源的合理利用,在滿足集中供養要求的前提下,開展低收費寄養活動,逐步實現以院養院,使其成為農村養老的重要場所和福利服務中心。探索建立普惠式高齡老人生活補助制度,對高齡農民,分段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使老年人真正分享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四是加大對我市農村低保對象的資金補助力度。市財政對我市的補助比例,低于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其他縣市,需要省、市財政提高補助標準,緩解我市低保資金缺口大的現狀。

          (五)加強監督管理,提高保障機構的組織效率和制度效率。一是搞好科學規劃。通過規劃的制定、實施來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層次。一方面,要明確整個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和任務要求,重點對近五年的工作任務作出規劃,提出目標。另一方面,要根據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分別制定出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社會救助體系、農村社會福利體系建設等實施辦法,努力形成配套聯動的政策體系。二是健全制度。通過科學管理增強體系建設的實效。建立健全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業務、財務、基金和檔案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強化約束和激勵機制。完善工作規程,大力推行和普及規范化操作。三是強化監督。嚴格監督和檢查,實行業務公開和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的督查,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保證工作進度和資金安全,杜絕違紀違法現象發生。嚴肅查處違紀違法現象,切實保障群眾利益。四是重視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和網絡的覆蓋面,建設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4

          一、基本情況

          陜西省勉縣武侯鎮杜家壩村有6個村民小組,142戶共455人,其中黨員21名,村干部四人。該村耕地面積650畝,20xx年人均收入7005元。新農合參保率98%,新農保參保率95%,20xx年勞動力轉移156人,創經濟收入255萬元。自改革開放以來,該村有了很大變化,各項事業有了顯著發展,但這個村溝壑縱橫,山地丘陵居多,適宜耕種的土地較少。由于地處漢江河畔,漢江阻隔,交通十分不便,資源匱乏,集體經濟較為落后,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兒童、老人現象比較普遍。

          二、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ㄒ唬﹤鹘y的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削弱。在以前的舊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是完全依賴著個人家庭的!鞍偕菩橄取本褪强恐@個“孝”字,靠著孝道,我們家庭中的老年人才得以有一個比較安穩的晚年。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等開支,都是依賴家庭經濟的支持。隨著社會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即一對中年夫婦將要承擔雙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個或兩個子女的撫養責任,這將使未來家庭不堪重負。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遠離家鄉,來到大城市里打工,造成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現象,造成家庭成員精神方面的照顧缺乏,就醫看病困難,晚年養老負擔加重。

          (二)農村社會保障任務加重。 一是農村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突出。該村有6個村民小組,142戶共455人,60歲以上人口占10%,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該村總人口的8.5%,農村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就目前情況來看,人口老齡化問題直接涉及到農村家庭的家庭負擔和家庭和諧。二是疾病問題依然是困擾農民的瓶頸。雖然現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在該村實行了很久,但藥品價格及醫療費用不斷增高,報銷比例僅為40-65%。特別是一些貧困家庭,農民低薄的收入只能維持養家糊口,遇到疾病只能“小病磨、大病拖”,實在堅持不下去則靠東借西湊,變賣糧食或牲畜來支付醫藥費,以致債臺高筑,“一人得病,全家返貧”。調查中,一些群眾深有感觸地說:“不怕貧窮,只怕生病,窮可以慢慢致富,病特別是大病,足以傾家蕩產。”三是外出務工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亟需保障。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入城市,但與城市的人相比,受到種種歧視,不僅就業機會少,而且就業后待遇不公,在保險待遇上也與正式工存在很大的差別。在調查中,外出務工農民90%都擔心自己的社會保險關系無法轉移接續,85%很糾結自己到底是在家鄉參保還是在務工地參加社會保險,70%搞不懂自己的個人社保賬戶是干啥的。

         。ㄈ┈F有的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對于杜家壩村農民來說,目前社會保障主要有新農合和新農保,農村低保的社會救濟方式還不規范、不統一,實施中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救濟方式以臨時救濟為主,定期救濟以集體救濟為主,而且只對五保戶和困難人口提供救濟。

          一是新農合群眾享受的報銷范圍和幅度都不大,對于生大病,一花就是幾千上萬元的根本無濟于事,所報銷的一點費用還不夠往返的車費,盡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五年不生病時,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錢。特別是今年個人繳費調整到65元后,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二是新農保從制度上是一次重要突破,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建立農民養老保險依然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部分農民,特別是老年農民的生活仍比較艱難,個人負擔的部分保險資金根本無法支付。農民自身對養老保險缺乏認識,目光短淺,在“新農保”調查中,85.7%的農民期盼養老金的金額能提高一些!靶罗r保”實施時,年滿60周歲老人不需繳費就可領取每月55元的養老金,60周歲以下的老人通過15年的繳費,若繳費檔次為100元/年,60周歲后大約可以領到76元/月的養老金。無論是55元/月,還是76元/月都是一個低水平的狀態,而且物價處于上漲階段,將來這些養老金肯定不能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社會保障體制太復雜。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是城鄉分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條塊之間既無統一的管理機構,也無統一的管理辦法。從管理機構上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工外出務服務等主要歸人社部門管理,醫療保障主要歸衛生部門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優撫安置、救災救濟、老年人社會福利歸民政部門管理。一些部門、鄉村也制定了社會保障辦法和規定,如人武部、計生委、組織部、教育局、殘聯和慈善總會等。對義務兵、獨生子女戶、村組干部、殘疾人、特困戶的社會保障都有相應的指導意見,各自為政,條線分割。部分商業保險公司也對部分農民搞了商業保險,形成了“多龍治水”的管理格局。由于這些部門所處地位和利益關系不同,在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決策上經常發生矛盾。在調查中大部分農民搞不清有啥問題該找哪個部門。

          三、對策建議

         。ㄒ唬┻M一步加大社會保險宣傳力度。社會保障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大事,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必須要把現有的政策用好,宣傳好,引起各級各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大力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意識。要通過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宣傳,組織公益活動宣傳,讓廣大農民知曉如何實現自己的權益。二是強化各級領導對社會保障的責任。各級領導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參加落實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帶頭救助各類困難群體。三是充分利用春節前后、農閑時期,抓住典型事例進行宣傳,讓受益的農民現身說法,講自己受益后的親身感受,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險的好處。

         。ǘ┎粩嗵岣弑U纤。在中央、省、市、縣逐步提高社保資金補助金額的基礎上,當地鎮、村相應增加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積極幫助那些依然交不起費的困難群眾,切實解決他們的社會保障需求。逐步提高農民養老、新農合個人繳費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較大幅度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和報銷封頂線,切實降低個人自付金額,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同時,逐步提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標準,讓農村居民切切實實感受到社會養老的優越性。

         。ㄈ┣袑嵕S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要切實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服好務,在社會保險的參保、接續、轉移,以及個人賬戶的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逐步實現“五險合一”,推行社會保障卡制度,為外出務工人員消除后顧之憂。

          (四)健全完善管理服務體系。整合人力、財力和信息網絡資源,研究在鄉鎮、村建立養老、新農合、低保救助、救災救濟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平臺,配置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加強信息溝通和協調協作,努力實現資源共享、整體推進。提高行政效率,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真正做到解民憂、解民怨、解民困。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5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目前,社會保障問題成為我們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對于社會保障的群體而言,可以分為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對大學生的社會保障的問題。隨著大學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日漸增多,不僅加劇了當前的就業形勢,而且暴露出大學生社會保障的缺位。立足我國大學生當前在醫療、基本生活及就業等方面的社會保障現狀,完善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以緩解上述問題,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面對逐年增多的貧困生這一特殊教育弱勢群體,國家,學校經過積極探索,在立足我國國情和教育狀況,保證整體平等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獎、貸、助、補,減的一整套社會保障制度,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社會救助制度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因而取得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不可避免。如何保障未就業大學生的生活困難、協助他們就業,成為舉國探討的話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在保險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

          我此次社會調查的內容是大學生參與社會保障的實際情況,所調查的參加保險的項目是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就業保險、商業保險等等。大學生對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滿意度及意義等及當前大學生社會保障的困惑以及大學生對社會保障的看法。

          本次的問卷調查主要是通過以問卷方式進行,樣本總量為120 份。

          一、調查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關于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就業保險、商業保險等方面,以及大學生對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認知度及意義,參加保險的項目,當前大學生社會保障的困惑,大學生對社會保障的看法等進行調查。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的社會保障意識不強

          大學生對社會保障了解不同,宣傳力度不到位,教育沒達到應有的水平。總的來說,大學生們不愿意參加社會保險可以反映出三種現象:其一,發現了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確實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如果不克服這樣的不足,難以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其二,讓我們認識到人類是個社會共同體,只有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利益,才能形成多方的共贏,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和諧社會單純建筑在個人的犧牲上。其三,大學生社會保障意識不強有三方面的原因,包括自身、學校和社會,要解決大學生社會保障意識不強的問題只有從這三方面同時入手才能徹底解決這一頑固。也就是說,現代社會,不能沒有社會保險,但是所建立的社會保險應該是良好的社會保險。擴大社會保障的范圍、加強學校宣傳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社會保障意識刻不容緩。

          2、大學生就業得不到保障

          當今社會,企業以自身利益為重點,忽視員工利益。而且大學生失業不可避免。因此,推出大學生就業險,既為國家分擔困難,也突出體現了社會保障的責任,必然得到學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已經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大學生雖然是知識性分子,但根據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并不知道就業保障這個福利,隨著大學擴招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不再是稀缺資源,失業不可避免。所以大學生失業保險問題更應該提到戰略高度來看,關乎到社會穩定的問題。

          3、大學生就業保障還未完善

          當前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救助工作還處在初級化、分散化的起步階段。建立大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決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現行助學貸款制度先天不足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和健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在要求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生存權利得到保護的主要體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只能是那些生活水平一時或永久地低于或等于國家公布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人群,建立大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確保大學生最低生活保障金發揮最大功效,以切實滿足貧困大學生的生存和發展。

          4、學校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做的比較完善

          其中知道獎學金、助學金的更加占了多數,針對大學生的最低生活保障,我國高校教育社會制訂了救助政策。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已經建立了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基金,特別困難學生補助和學費減免(簡稱“獎、貸、助、補、減”)以及國家具學貸款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體系。

          5、大學生創業保障的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創業保障意識比較強。極少數同學不知道有這項福利。大學生從社會的`角度來講,法律保障是大學生創業宏觀環境的必然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開發程度、政府的國際地位、信譽和工作效率、金融市場的有效性、勞動力市場的完善與否、法律制度是否健全、決定了創業的宏觀環境。具體來說,宏觀環境包括社會文化環境、教育與科技環境、政策環境和法律法規環境。很顯然,法律保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創業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加強依法治國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法律環境中,法律規范已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創業領域也不例外。

          三、對策與建議

          根據總結調查問卷中的客觀題,得出以下條建議:

          1、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應該共同努力加強社保宣傳力度是每個人都有所了解。結合自身特色對社會保障問題進行宣傳。推動社會保障的發展與進步。

          2、給予大學生生活教育上的指導,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與提高社保意識。

          3、國家、社會和學校等應投入資金,普及社保范圍,使所有的大學生切實享受到保障。“積極鼓勵,大力扶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 改革辦學體制和增加教育投入起了積極作用,并積累一定的經驗。

          4、就業保障方面,先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學生的自主創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學校與企業合作,向學生提供相關就業信息。

          5、創業保障方面,創業是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的方法之一,可以減輕政府和學生的壓力,對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此,要深化大學生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盡可能地將大學生納入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在制度設計上使社會醫療保障體系覆蓋到大學生。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是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大學生醫療保險僅僅是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基礎,在積極做好這項工作的同時,要努力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學生參加商業醫療保險,以滿足不同層次大學生的醫療保障需求,提高大學生的醫療保障水平。規定每個大學生至少購買一份商業保險,如:住院治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費用主要由個人承擔。對于少數家庭極為貧困的大學生,可考慮由學;蚱髽I代付。

          大學生不能僅僅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現在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于就業。同時,不能將眼光僅局限于自身的專業。在校期間,大學生應在多方面充實自己,應加強自身的奉獻意識,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臺才會無禁區。

          最后各高校應該根據學校所在城市、地區的經濟水平,制定相對統一的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把助學貸款制度作為解決高校貧困生基本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徑和主要方式,政府不僅要給予政策支持。其次各高校要積極引進企業單位,以委托培養的方式幫助它們培養人才,而企業則為需求對象提供生活保障。

          四、小結

          應當加強學生對社會保障問題的認識,把社會保障問題提升到戰略重要地位,我國社會保障問題正處于建設階段,存在宣傳不力與資金缺口嚴重的問題。創業和失業保險問題,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大事。為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利益,充分體現我國創建和諧社會和平安校園的主題,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應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大學生是以后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培養大學生對待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與探討十分重要。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6

          社會保障制度是指國家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以社會保障基金為依托,為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提供保障的一種制度,同時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社會保護系統。它主要是國家和社會通過對國民收入的科學合理的分配與再分配,從而依法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一定的保障。其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程度已逐漸的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全社會成員基本生存與生活需求,尤其是對公民在年老、傷殘、疾病、生育、死亡、失業、遭遇災害等方面的保障。在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近期我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若干問題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現將調查報告總結如下:

          一、社會保障的社會化問題

          在我國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雖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是同步進行的,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地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呈現出明顯滯后的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比較小,現目前還主要限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部分集體企業。在城鄉差別、地域差別、不同經濟成分之間的有著較大的差別,并處于世界低水平的行列之中。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多頭管理方面,主要體現在參與社會保障管理的有財政、民政、勞動、人事、衛生、計劃生育的相關部門,缺乏統一有效的集中管理。三是社會保障體制的運作基礎仍然主要在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等部門,而不是在社區,現行的制度和政策設計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社會保障制度目前還沒有完成從保障企業職工到保障全社會成員的轉變,保障項目的設計主要還是立足于保障單位的職工,保障系統的運作多數還依靠于舊體系下的單位執行系統。四是社會保障制度目標的分割,由于社會保障體系是由社會保障項目的累加而逐漸形成的,目標系統也是各個保障項目的疊加,社會保障理念只局限于資源再分配,忽視非經濟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和保護,缺乏一定的綜合性,從而對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功能的有機結合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社會保障資金運營良性化問題

          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的重要目標。社會保障制度自身社會化的特點從而便就決定了必須要有確定的資金來源和良性的資金運作來推動。只有充分的保證社會保障資金的良性運作,才能保證其保值、增值的實現,從而進一步避免出現社會保障資金的支付風險,滿足為社會成員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

          我國的社會保障資金一直以來都沒有完全的步入良性運營的軌道,因此便就存在著比較大的支付風險。主要表現在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體制不健全。以及收支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保險費不能夠及時的足額征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社會保險基金主要是用于購買國債和投資基金,相對而言投資渠道比較單一,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風險,但是社會保險基金卻很難保證,往往會造成其結果是社會保險資金收支缺口比較大,資金供求矛盾突出。這也會造成政府的預算安排中社會保障經費的部分,在管理中也存在著投入不足和資源浪費并存以及項目超前和滯后并存的現象,社會保障資金的運作績效也是比較差的。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問題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健全的、有效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是一個國家和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文明進步、國家民治久安的基本保障。而且對于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待遇和標準,只有通過進一步的立法工作,才能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時效性加以確定,并公之于眾。這也是那些需要保護的特殊群體給予的幫助的基礎。因此,社會保障制度納入法制化的軌是勢在必行的。

          在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中,已經在很多方面確立了中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根據和最高法律準則。但在總體上來看,我國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還是不夠完善的,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立法不健全,法律實施機制較為薄弱,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目前還缺少統一的、適用范圍較為廣泛的社會保險法律制度,并且在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的立法也是十分欠缺的,因而社會保障工作在許多方面只能靠政策規定和行政手段推行。由于現有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存在立法層次比較低的問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責任制度來制約,由此便就造成了許多有關社會保障的制度被分散規定在不同的法律文件中。在已經制定出來的社會保障法規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缺乏法律責任的現象,難以確保社會保障措施的有效實施額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民生活更好地得到保障和幫助。

          四、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對策。

          (一)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

          目前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總體上處于比較低的發展水平,城鄉和地區之間發展還存在著比較大的發展差距,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經濟基礎也是比較薄弱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講,統籌兼顧的難度依然是比較大的。

          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進程中,要注意善于把我國基本國情與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規律科學合理的結合起來,從而更科學全面的來進一步鞏固與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恰當的來把握改革的進度和力度。從我國人口結構、城鄉二元結構的實際出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漸顯著,這樣一來,便就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便就要努力的推進城鄉社會保障統籌發展;以全覆蓋、保基本為優先目標,從自身實際出發,量力而行,不斷地來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從而來穩步的提高各項社會保障的待遇標準,既要讓城鄉居民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又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形成對社會保障的合理預期。

          (二)增強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和協調性。

          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是由多項具體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各項制度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既關乎當前利益同時也涉及到了長遠的利益。因此,社會保障制度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方面。在堅持公平與效率、權利與義務、在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同時,更值得注意的就是增強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勵約束功能,從而進一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在著力解決現實突出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從而進一步更好地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穩定運行,實現不同制度之間的順利轉換銜接。

         。ㄈ﹫猿挚茖W民主決策,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監督。

          社會保障制度是一項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的制度,其自身所具有的復雜性、敏感性很強,因此必須按照科學嚴謹、公開透明的程序來進行完善。還要注意深入開展相關的調查研究、反復進行理論研究,從而使方案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好遵循客觀規律。在研究形成改革方案時,不僅要注意充分聽取專家意見,還要廣泛的征求社會各界的公眾意見,進一步深入細致地進行宣傳解讀,及時跟蹤督導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進程。

          (四)堅持試點先行,及時總結推廣改革創新經驗。

          社會保障制度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深入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這便就要求社會保障制度必須要積極穩妥地來推進。經驗表明,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必須堅持試點先行,通過試點進一步掌握規律、探索途徑、積累經驗,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從而避免因局部利益調整所帶來得社會不穩定因素,進一步積極鼓勵基層的大膽創新,并及時把成功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普遍性政策和法規制度,使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在創新實踐中不斷完善,更好的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7

          一、調查方案

          調查思路

          該項調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搜集資料,對勞動和社會保障有初步認識;第二步,實地調查,掌握xx市xx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及具體方針政策;第三步,走訪群眾,了解政策落實情況及群眾的滿意程度;第四步,案例分析,剖析該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寫出全程調查分析報告。

          調查目的

          基于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政策從城市到農村的不斷落實、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對民生問題的日益重視,我們決定對社會保障制度做一次課題研究,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調查其落實情況,并從大學生的角度對其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具體研究目標如下:

          深入學習我國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及其法律保障

          調查社會保障的落實情況,分析現有的執行機制是否合理

          找出促使我國社會保障走上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科學依據

          提出合理建議,構建更加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促使其進一步發展。

          調查方法

          個別案例分析法

          “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

          “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待遇”政策

          對“零就業家庭”的幫扶措施

          走訪調查法

          走訪xx市xx區韓村河鎮,實地調研

          調查時間

          20xx/3/20-20xx/3/31

          二、調研報告: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各種不安定因素及各種矛盾不斷變化,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已經成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政府對此的重視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對于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做出的每一項法規、政策及舉動,都密切的關系到了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都在社會和群眾中產生非同一般的影響,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減輕了負擔,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關懷。但同時也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政策落實力度、地域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善有序的體系,法律法規并不十分完備,各相應機構在落實現有的政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種種漏洞和不足。因此我們對xx市xx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進行了調查,從而進一步了解我國現有的各項社保政策,并從中發現問題和不足,綜合我國社會保障發展歷程和經驗,提出可行性建議,為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發展歷程與社會現狀

          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是民生之本,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朝陽產業。該地區社會保障事業由無到有,由低到高,由點到面,隨經濟增長穩步提高,在近幾代社保人的努力下,該地區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符合本地自然條件、有益于民計民生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該地區常住人口88.6萬,戶籍人口75.8萬,其社會保障工作成績優異,每年各項任務指標完成情況都在xx地區名列前茅,以07年為例:

          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531家,人數11.13萬人,比上年增加0.9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2483家,人數12.87萬人,比上年增加0.9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單位2821家,人數13.57萬人,比上年增加3.4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單位1831家,人數6.77萬人,比上年增加0.94萬人;醫療保險參保單位2523家,人數17.90萬人,比上年增加2.56萬人。

          該地區在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的同時,也加快建立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實現社會保險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機銜接,為維護該地區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 政策舉例分析

          隨著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也亦步亦趨地前進,根據特有的社會狀況,該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下面舉例進行分析:

          案例1: “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

          1.政策由來

          體系結構的缺陷:近年來,xx市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仍有包括部分大學生、中小學生和嬰幼兒以及部分城鎮老年人在內的相當一部分群體沒有納入到醫療保障范圍,他們的看病就醫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特別是部分大病、重病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影響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

          法律法規依據:20xx年6月8日,xx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建立xx市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和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京政發[20xx]11號),這意味著本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向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轉型,醫療保障體系將不斷完善,覆蓋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2.具體實施辦法

          給付標準:

          (1)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報銷的起付標準為1300元,超過部分按60%的比例報銷,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支付的最高限額為7萬元。

          (2)學生及嬰幼兒大病醫療保險報銷的起付標準為650元,超過部分按70%的比例報銷,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支付的'最高限額為17萬元。

          繳費標準:

          (1)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每人每年1400元,其中城鎮老年人個人繳納300 元;財政補助1100元。

          (2)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每人每年(按學年)100元,其中個人或家庭繳納50元;財政補助50元。

          參保方式:

          城鎮老年人以每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為大病醫療保險年度。在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大病醫療保險費,從次年的1月1日起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當年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自達到參保年齡之日起90日內持本人戶口簿到戶籍所在地社保所辦理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參保繳費手續,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當年的醫療保險費。自參保繳費的次月起享受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待遇,享受待遇時間至當年的12月31日。

          學生兒童以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為大病醫療保險年度。各類學校和托幼機構負責本校在冊學生和兒童大病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工作,學校和托幼機構的學生兒童在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前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大病醫療保險費。非在校少年兒童和散居嬰幼兒在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由其家長持參保人員戶口簿到戶籍所在地街道(鄉鎮)社保所辦理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參保繳費手續,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大病醫療保險費,自9月1日起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

          就醫和結算:

          城鎮老年人和學生兒童需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發的《xx市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手冊》和《xx市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手冊》就醫。

          城鎮老年人和學生兒童住院治療或進行特殊病種門診治療的,就醫時由個人先交付預交金,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記帳。結算時,按規定應由大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部分,由定點醫療機構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結算,其余醫療費用由個人與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結算。

          3.政策特點

          這項大病醫療保險具有五個特點:

          一是大病有保障,將住院和門診大病列為保障內容,化解大病重病風險。

          二是政府補貼高,政府每年為參保的城鎮老年人補貼1100元,每年為參保的學生兒童補貼50元。

          三是個人繳費少,城鎮老年人每人每年僅繳納300元,學生兒童每人每年繳納50元。

          四是覆蓋人群多,此項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將覆蓋200萬人,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五是制度銜接好,此次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與現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公費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少兒互助金等制度有效銜接。

          4.實施后的成果

          把“一老一小”人群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為了保障“一老一小”順利參保,xx市xx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采取了多項措施,使“一老一小”取得了突出成績:

          截至20xx年底,xx地區參加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單位163家,參保人數66555人。其中,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10079人,占年初調查參保人數的148.21%,學生、兒童56476人;城鎮戶籍45190人,農業戶籍11286人。另外,xx地區有4.10萬農業戶籍學生、兒童已自愿選擇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目前xx區已為223名城鎮無保障老年人、學生兒童審核報銷醫療費35.45萬元。

          5.群眾的看法

          “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實施以來,所屬范圍內的大多數老年、兒童和學生都積極參保,政策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受益人群不斷增加,有關民生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然而,越是發展就越容易發現問題,尤其是站在政策最前方的受益群眾最容易發現體系的不足和執行過程中的問題。為此,本小組專門與受益群眾進行了訪談,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群眾的意見亦是值得重視的:

          首先,大多數群眾在談及這項政策時,認為政府能夠有這樣的舉動是對民生問題的極大重視,但也不能說明政策就是完美無缺的。他們認為,“一老一小”醫療保險政策中所涉及的各項醫療費用報銷條件限制太多,比如大病治療過程中占醫療費用比重較大的器材費并沒有包括在報銷范圍內,折合下來,真正能夠報銷的費用往往只是少數,大部分費用還得由群眾自己負擔。當然,這并不完全是政策體系的問題,國家的經濟水平還處在欠發達狀態,要發展就不能只顧公平不顧效率。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保障可以和經濟得到同步的發展。

          其次,多數群眾有這樣一種看法。在他們的就醫治病過程中,醫院一方往往利用群眾對醫藥方面知識的不了解加以冗雜多余的用藥和檢查項目,院方認為群眾有醫療保險,所以并不會因此而加重負擔。我們認為,這種想法和做法在是極其惡劣的,這不僅是對國家財產的掠奪,更是對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在經濟迫切要求又好又快發展的今天,這兩種情況都是不應該出現的。本小組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國家監督體系的不健全導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群眾知識的欠缺。因此,加快完善國家在這一方面的制度體系和加大科教文衛事業的宣傳力度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

        【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全縣資產投資情況調查報告12-13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11-17

        社會保障體系調查報告11-15

        關于全縣小微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12-09

        社會兼職情況調查報告01-05

        關于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12-19

        農村消防工作建設情況調查報告12-19

        縣水利工程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03-23

        關于城市生態市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12-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