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產業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1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明顯。近幾年,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獲得了明顯進步,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近期,我們深進信息產業有關部分、企業,了解了信息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存在的題目,提出了加快信息產業發展的建議,F將有關情況報告以下:
一、全市信息產業發展歷史
聊城市電子產業始于1968年。1973年,全市有電子企業35家、產品20種。19741977年,電子產品市場競爭劇烈,盲目上馬的企業因產品無銷路而漸次被淘汰,電子企業減少到13家。
1978年開始,電子產業在調劑、改革、整頓、進步方針的指導下得到了較快發展,至1985年,產品有5大類39個品種,年產值150萬元;至1996年,產品有45種,共完成產業總產值1676萬元,實現利稅217萬元。1998年至XX年,陽谷電纜團體的光纖拉絲、通訊電纜、通訊光纜項目,高唐藍山團體的液晶顯示器、電極板項目,高唐天海電裝項目、冠洲團體的稀士釹鐵硼等一批電子信息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標志著聊城市電子信息產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XX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產業總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62.2%。
十五期間,信息產業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利用。XX年,全市信息產品制造業資產總額5億元,實現銷售收進4億元,通訊服務業實現業務收進13億元,信息產業總收進完成16億元。信息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有范圍較大的科技市場3家,從事計算機系統集成服務企業200余家,從業職員達4100余人。XX年計算機服務業實現銷售額超過1億元。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光纖為主,數字集群、衛星和微波通訊為輔,集程控化、數字化交換為一體的高速通訊網絡。信息技術與各產業有效融會,在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利用,增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地帶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全市信息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特點
近兩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產業得到了更快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基礎性作用日趨強化;信息化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大進步。
(一)信息產業延續快速發展
XX年以來,全市信息產業發展迅猛,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范圍不斷擴大,技術含量明顯提升。截止到XX年底,全市信息產業范圍以上企業共有46家,比XX年底增加8家。XX年全市實現主營業務收進58.1億元,同比增長42%,增幅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產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進40.87億元,同比增長40.1%。其中通訊業11.9億元,同比增長33%;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27.9億元,同比增長43%;計算機服務業7900萬元,同比增長32%;軟件業2800萬元,同比增長12%。隨著光纖預制棒、光纖拉絲、汽車行駛記錄儀等一批重點項目的開工建成,產業鏈進一步拉長,產業范圍迅速膨脹,全市信息產業顯現出良性發展勢頭,實現了***良好開局。
(二)信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通訊光纜2100千米,線路總長度達27452千米,城域網覆蓋了全市所有城鄉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纜;全市固定電話(含小通達)總用戶達145.2萬;移動電話總用戶達225萬;城鄉有線電視用戶達40萬,進戶率達35%;村村通有線電視和家家通電話工程正在緊張實施;互聯網出口總帶寬超過5g,互聯網注冊用戶達20萬,比往年同期均有較大增長。
(三)電子政務建設獲得新進展
一是聊城政務網服務水平明顯進步。八個縣(市、區)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盡大部份市直部分建立了門戶網站,政府工作效能得到明顯進步。二是實現了全市政府系統電子公文傳輸。今年7月1日電子公文傳輸系統啟動以來,實現了公文及時發送,縮短了公文運轉周期,進步了公文運行效力;規范了政府工作行為,有效地避免了丟文、漏文現象,也有效地避免了越級行文、逆行文,使文件處理日趨規范;下降了行政本錢,實現了全市政府系統無紙化辦公,預計當年可勤儉行政本錢300多萬元。三是網站信息發布再上新水平。今年上半年聊城政務網共發布各類圖文信息5000多條,實現了XX市人大政協兩會文字、圖片、視頻直播,五一文化旅游節圖文直播,聊城市雙擁共建合唱匯演圖片、視頻直播,在第二屆中國特點評比活動中榮獲特點與創新提名獎。四是網上招商效果良好。XX年6月組織展開了網上招商活動,據統計,截止到今年7月份,通過網上洽商,全市共落實項目202個,實際到位資金33.45億元人民幣。
(四)信息技術擴大利用不斷深進
范圍以上企業信息化改造進展順利。截止到XX年底,全市范圍以上傳統企業80%以上經過不同程度信息化改造,投進信息化改造資金超過了9億元,主要用于提升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投進產出比均勻在1∶5以上。通過信息化改造,下降了生產本錢、進步了生產效力,增強了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強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濟社會效益明顯,企業實施信息化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
農業和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穩步健康發展。通過市場化運作,截止目前,已建設涉農信息服務站70余個,購置終端計算機近千臺,投進資金近XX萬元。今年上半年網通公司投資600余萬元,為全市300余家中小企業建立了網站或網頁。網通公司累計投資已達1600萬元,主要提供包括網站或網頁制作、企業內部局域網搭建、監控裝備安裝等服務,已惠及中小企業700多家。
服務業信息技術利用后發上風明顯。信息技術現已普及到旅游、銷售、住宿、金融、保險、物流、房地產等行業,為業者帶來諸如市場信息、資源整合、數據分析、財務管理、庫存管理、安全管理等諸多便利。其中昌潤大酒店的信息化利用項目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取得了省內專家的一致好評,被信息產業廳立項并予以資金支持,現已施工終了并投進使用。
(五)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化穩步推動
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方面,信息化利用系統已覆蓋全市財政、工商、稅收、公安、社保、教育、金融等20多個領域,12個行業的金字工程全面啟動;完成空間地理信息平臺的搭建,空間地理信息資源數據庫初步建立;各行業銀行的.金融網絡實現了同城或全省的通存通兌和不同區域的資金結算,電子化網點覆蓋率達90%以上;電力系統已建設了供電公司營銷mis(管理信息系統)。進展順利,市財政每一年投進600萬元用于項目建設,今年上半年完成110、119、122報警三臺合一,大大進步了多警種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能力。
(六)信息市場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加強了信息化項目建設的兼顧調和力度;二是加強了政策規章體系建設;二是加強了信息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對全市信息化培訓機構進行了評審、登記和備案;四是加強了對互聯網的管理,及時有效地監控了影響我市穩定和形象的有害信息。
三、當前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題目和對策措施
當前,全市信息產業發展的整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題目,一是信息資源整合和信息同享乏力。全市在網絡資源和信息資源上,存在條塊分割,信息孤島等弊端,與集約、高效的信息化間隔較大。二是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有待進一步進步。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及體制創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四是縣(市、區)之間、不同領域之間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五是信息資源市場監管需要進一步完善。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2
20xx年,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績顯著,集聚區工業經濟發展始終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對全市工業發展支撐作用明顯,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一、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年,全市17個產業集聚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4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28.8億元,同比增長3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總量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半壁江山,達53.6%。
在17個產業集聚區中,有12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超過全市產業集聚區平均發展水平,分別是: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15.7倍)、縣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1.3倍)、縣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1.2倍)、縣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96.9%)、縣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78.7%)、伊洛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56.7%)、縣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51.4%)、市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50.3%)、工業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48.1%)、市洛新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43.6%)、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同比增長38.5%)、市洛龍科技園區(同比增長37.8%)。
在17個產業集聚區中,有9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分別是:市石化產業集聚區(462.3億元)、縣產業集聚區(424.7億元)、市先進制造業集聚區(393.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226.3億元)、市洛新產業集聚區(213.4億元)、縣產業集聚區(180.7億元)、市洛龍科技園區(122.4億元)、市產業集聚區(118.1億元)、縣產業集聚區(116.9億元)。
二、利潤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年,全市17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69.6億元,同比增長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5個百分點,受石化、電力及多晶硅等行業影響,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在17個產業集聚區中,低于全市利潤增速的集聚區是:市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實現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15.3%)、工業產業集聚區(實現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9.3%)、縣產業集聚區(實現利潤5.3億元、同比下降40.2%)、縣產業集聚區(實現利潤294萬元,同比下降99.4%)、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虧損7536萬元)、市石化產業集聚區(虧損25.6億元)。
三、吸納就業能力持續增強
年,全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21.5萬人,同比增長33.1%,比三季度提高5.3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8.7個百分點,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的50.1%,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增長的'貢獻率為67.5%,分別較三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
在17個產業集聚區中,12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其中,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且人數超萬人的集聚區是:市洛新產業集聚區(1.89萬人,同比增長62.7%)、縣產業集聚區(1.58萬人,同比增長106.6%)、縣產業集聚區(1.52萬人,同比增長71.1%)、市伊洛產業集聚區(1.45萬人,同比增長58.8%)、市洛龍科技園區(1.21萬人,同比增長25.9%)、工業產業集聚區(1.14萬人,同比增長76.4%)、縣產業集聚區(1萬人,同比增長89.7%)。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3
xxx鎮地處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區西北部,距城區69公里,全鎮轄4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220個村民小組,5420戶22478人。“xx”期間,xxx鎮黨委政府結合鎮域實際情況,把畜牧產業列入鎮域經濟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來抓,提出了“強村大戶、典型示范”的發展戰略,這非常符合xxx鎮的實際。就xxx鎮而言,一是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二是范圍內牧草資源豐富,三是氣候環境適宜,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于該鎮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鎮畜牧業生產發展現狀
畜牧業是xxx鎮的傳統產業,也是該鎮的基礎產業。多年來,xxx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依托資源優勢,始終堅持“強村大戶、典型示范”這一發展戰略,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點來抓,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種改良、圈舍改造、養殖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該鎮畜牧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據統計, XX年4月,全鎮畜禽存欄量達65993頭(只),其中生豬存欄8760頭,牛存欄1546頭,羊存欄2867只,家禽存欄52820只,各類養殖大戶(場)59戶,預計畜牧業半年產值可達1300萬元,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產業的穩步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鎮發展畜牧產業的有利條件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畜牧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第一,具有較好的群眾養畜基礎。畜牧產業是xxx鎮的一項傳統產業,農戶對從事畜牧養殖的積極性較高,據統計,全鎮5420戶農戶中,養殖畜禽的農戶高達4563戶,占農戶總數的84.2%,廣大養殖戶在長期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畜禽養殖經驗;第二,草料資源豐富。近年來,由于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之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蕪,為飼草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根據xxx鎮林業部門的統計,全鎮共有宜牧草場面積30000余畝,這為牛、羊等食草動物的養殖提供了優越的飼料資源;第三,氣候適宜。光、熱、水、土充足,立體氣候明顯,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長繁殖,適合生態養殖的發展。第四,政策機遇好。國家為促進畜牧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獎扶政策,加之連年來市、區黨委政府一直把畜牧養殖作為富民產業來抓,為該鎮發展畜牧業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2、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以散養戶為主,畜禽養殖集約化、標準化、規;潭炔桓,導致畜禽疫病防控難度加大,環境污染嚴重,養殖經濟效益不明顯;第二,認識不足,觀念落后。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仍沿襲著傳統的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落后小農經濟思想意識,傳統的、粗放飼養管理及經營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第三,牧業結構不合理。該鎮畜牧業仍以生豬為主,豐富的草料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動物的養殖規模沒能發展上去,經濟效益未能凸顯。第四,品牌意識不強,沒有在打響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導致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畜禽及其產品也沒能走出xxx,贏得更大的市場。第五,缺乏龍頭加工企業,缺少專業合作組織,廣大養殖戶規模小,層次低,市場開拓力差,拿不出拳頭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種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不穩定,人員老齡化,待遇報酬低,對動物疫病防控的積極性不高。
三、推進鎮畜牧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科學制訂規劃,引導全鎮畜牧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優化牧業結構和合理規劃區域布局,結合各村實際,堅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業發展路子;加大對大場大戶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養殖小區,引導廣大散養戶退戶入區,逐步淘汰養殖方式落后,集約化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低下的散養農戶;繼續堅持“強村大戶、典型示范”的發展戰略,堅持走“培訓—示范—推廣”的路子,力促畜牧產業向規;、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積極探索發展“畜—肥—蔬(漁)”生態循環產業模式,提倡發展家庭適度規模養殖。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4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區物流產業的發展情況,提高物流產業的整體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服務于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我們分別走訪調研了部分物流企業、工業企業、專業市場業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現就我區物流產業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物流產業發展現狀
。ㄒ唬、主要物流指標快速增長。近年來,我區以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為代表的物流業,適應工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xxx年全區公路貨運量 4940 萬噸,貨運周轉量 96693 萬噸公里,注冊營運性貨運車輛 4021 輛,噸位 15801 噸,掛車 294 輛, 噸位 9092 噸, 總載重達到 24893 噸位。據統計,xxx 年物流業增加值為 17.5 億元,比上年增長 17%, 占全區 GDP 的比重達到 7.47%, 占服務業的比重達 17%。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 44.1%。
。ǘ⑽锪魇袌鲋黧w數量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從事物流產業的市場主體260余家,依附四大專業市場130余家,依附工業企業110家,依附商貿企業和為三農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門依法登記注冊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發材料市場的有證物流業戶41家,依附沙發市場的有證業戶23家。全區從事;愤\輸的物流物業7家。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從事物流產業的從業人員達2萬余人。
(三)、物流市場主體規模普遍較小。目前我區登記注冊的物流企業中,注冊資金 300 萬元以上(含)的僅有眾智達、安順、恒業、山運 4 家,其中眾智達物流的業務主要是對原企業(催化劑公司)服務的,依存度較高。安順物流主要為興魯化工和齊魯石化服務的,依附性也很高。恒業物流主要以上海、廣東、無錫、西安五條專線為主。山運物流主要是依靠為主要業務。這些企業擁有的車輛只有幾十部。xxx 年全區納稅過 100 萬的物流企業僅4家,分別為眾智達物流、大地公司、安順物流、恒業物流,數量僅占納稅過百萬服務業企業的 6%。4 家企業中, 納稅都不足 500 萬元,除眾智達外,其余不足 200 萬元。除了這幾個較大的物流企業之外,大多數物流企業只有幾部車輛,更為甚者很多物流企業只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一個門頭,主要是配貨業務。依附于沙發市場的配貨站達80余戶,但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車輛,只是搞配貨業務。依附于沙發材料市場的物流業戶41家,大多數是只有一到三部車輛。
(四)、第三方物流發展迅速。隨著我市鴻運、良鄉、王舍物流園的建立,我區第三方物流隊伍迅速發展,初步形成零擔、專線、聯運、快遞、;愤\輸等網絡覆蓋全國。宏信化工、催化劑公司、興魯化工、永大化工、鳳陽彩鋼、華安新材料等企業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銀座、利群等商貿連鎖企業充分利用現有的物流設施整合改造,投資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帶動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發展。
。ㄎ澹、當地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為物流產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堅強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四大專業市場持續的繁榮和發展,帶動了為市場服務的物流業。據不完全統計,這四大專業市場物流圈能輻射全國十幾個省市,各種專線、零擔、聯運網絡輻射面越來越大,越來越靈活和便捷。我區的支柱工業企業采取全面外包主輔剝離物流公司的方式,釋放了大量的物流資源,也帶動了第三方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同時也降低了企業成本。
二、我區物流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物流企業對現在物流認識不夠。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物流企業,對現在物流是為工農商貿企業生產經營提供物資供應和保障的新的組織形式和新的組織技術,以信息化為支撐,整合生產資料供應、運輸、加工、倉儲、配送、包裝、金融服務、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為目的,最終實現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夠清晰,內涵掌握不夠系統,對現在物流在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服務業比重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制約了物流資源和功能的釋放,束縛了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務業的推進和發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無序競爭運營之中。
。ǘ、從宏觀上沒有統一的規劃。物流產業結構、產業層次、產業布局缺少統一、科學規劃。各物流公司各自為政,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比比皆是,這樣不但浪費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資金資源,分散了我們的整體實力,影響了我們做大做強的物流產業,還削弱了物流產業的競爭力,使我區的物流產業形成了現在的“鋪天蓋地的多,頂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業成本上升,物流業的稅賦不甚合理。一是物流運營成本加大。隨著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斷升高,加上市場競爭激烈,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據調查,運輸型物流企業燃料成本和過路過橋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由xxx年的30-40%上升為去年的55-65%。物流企業在高成本、低利潤狀態下運行,缺少發展后勁。二是物流業的稅收管理和稅賦不甚合理,F行的營業稅將物流業務劃分為運輸(包括運輸、裝卸、搬運)與服務(包括倉儲、代理等)兩大類。前者營業稅稅率為3%,后者為5%。實際經營中,綜合性物流企業各項業務上下關聯相互重疊,很難區分運輸和服務收入,稅務部門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征稅。其次,存在重復納稅現象,物流企業出租倉庫,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繳納5%的營業稅,還要繳納12%的房產稅,又要繳納8%的土地使用稅,合計繳納總收入25%的稅收。過高的稅負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第三制造企業因剝離非核心物流業務造成稅負增加,各項稅收費用統算,剝離后比剝離前增加10%-20%,從而使物流資源得不到更有效的釋放。第四,地方稅源流失嚴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沒有稅務發票的開票資質,便選擇政策優惠的地區和注冊公司,造成地方稅源流失。
。ㄋ模、專業化物流和精細化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業專業化和精細化與供應鏈的一體化配套的服務水平不高,突出表現在小、散、亂,形不成規范化經營和規模化發展。物流信息尚未達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業間以及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制造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一般性的運輸、倉儲服務,難以滿足專業生產所需要的專業化、定制化、供應鏈一體化的服務。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滯后,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結合得不夠。
。ㄎ澹、管理不到位,物流企業誠信意識缺失。由于我區目前還沒有對物流產業實施統一的管理,職能部門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溝通,因此致使政府對物流產業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種法規體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業盲目相互壓價,無序惡性競爭。服務質量低,不講誠信,代收貨款占為己有時有發生,無照無證經營現象存在。
三、對我區物流產業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ㄒ唬⒊闪⒔y一領導管理機構,強化管理。成立以區分管領導為組長,由經信局、發改委、交通局、貿易局、地稅局、工商局、公安局為成員的統一管理領導小組,集中對物流產業進行整治和管理。為我區物流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領導管理體制。在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基礎上,聘請物流專家對我區的物流的產業結構、產業層次、產業布局、產業發展重新進行規劃,制定中長期物流產業規劃,按照規劃逐步發展實施。
。ǘ、優化物流產業的政策發展環境,F在物流業發展的關鍵是制造業主輔分離,向物流企業釋放物流資源。調查中發現,現在發展比較好的物流企業,主要是從大型制造企業自身剝離出來的企業物流實體,這類企業具備滿足制造企業專業化生產所需要的配套服務,形成生產前物流供應服務與企業內部流程再造相匹配,與生產后商貿物流相接軌的供應鏈一體化整體服務功能,從而推動物流服務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支持制造企業主輔分離的政策環境,落實《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xxx)51號),推動物流企業增強一體化的服務功能。盡快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讓物流企業享受有關差額稅收政策。按照物流一體化運作的需要,和公平賦稅的原則,將物流的運輸、裝卸、搬運、倉儲、代理等環節的營業稅統一調整為3%。加強交通運輸管理,嚴厲打擊公路三亂,免除企業不合理負擔。
。ㄈ、加強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物流標準化是加強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現在物流的重要支撐,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引導,重點培養一批龍頭骨干物流企業,以提升和帶動我區物流產業整體水平。與其他城市聯合,重點支持物流節點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平臺間信息交換標準,完善平臺間互聯互通機制,推動跨區域、多領域的信息網絡聯盟合作。
(四)、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支持高等院校與物流企業合作,通過采取物流人才訂單式培養的方式,開展物流專業培訓,有針對性的培訓行業內能夠統籌規劃和服務與物流管理的專業人才。鼓勵企業和學校合作,支持企業為大學生實習提供方便,增強大學生就業的能力。成立物流行業協會,強化自律意識,提高經營者的素質和水平,推動物流產業的快速健康的發展。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5
一、引言
1、調查目的與意義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其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傳統農業和農產品面臨嚴峻市場沖擊,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總結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律牲,堅持和遵循科學嚴謹的態度,系統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科學、合理優化,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由于農業產業結構長期積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決,農業產業結構與市場消費、農民增收的要求還很不適應,農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關注農業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作為中央電大農村行政管理專業的學員和工作在農村一線的基層干部,我們在學習好課本知識的前提下,也應以實際行動來關注我們山區農業結構調整面對的問題,因此,我們想通過實地調查中方縣銅鼎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摸清新的時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正確方向和有效途徑,提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產增收的具體措施,為下一步農村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制定切合實際的戰略決策。
2、調查時間
20xx年2月18日—3月28日
3、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主要采用座談走訪、個人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二、調查內容
根據問卷表,我調查了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如下幾個問題:
(一)銅鼎鄉的基本情況,包括區域位置、總人口、耕地、農業產業等情況等。
(二)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三)農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三、調查結果及存在的問題
1、銅鼎鄉的基本情況
銅鼎鄉位于中方縣東北部,是中方縣海拔最低的鄉鎮,平均海拔不到200米。東與辰溪縣上蒲溪相鄰,東南與丁家鄉為接壤,南與銅灣鎮相連,西與龍場鄉毗鄰,東北與辰溪縣龍頭庵鄉為鄰。境內沅水河段約17公里,沿河兩岸
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全鄉總面積48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人口1.4萬人,其中瑤族200余人。鄉耕地面積9869畝,有林地面積4.7萬畝,清水塘電站蓄水發電后形成的庫區,擁有豐富水資源可利用。多年來,銅鼎鄉農業一直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單一。風調雨順的年頭,農民還多少有個收成,遇上水災、旱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收成便會大打折扣,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銅鼎鄉純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20xx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349.3萬元,比上年增加4.6%,占GDP比重8%。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xx年,生產糧食5748噸,人均406.6千克,其中水稻3825.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籽、蔬菜等。20xx年棉花種植面積 0.15萬畝,產量0.0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 0.28萬畝,產量0.43萬噸,主要品種有辣椒。畜牧業以飼養雞、鴨、鵝、豬、雞、羊為主;20xx年生豬飼養量0.95萬頭,年末存欄0.75萬頭;羊飼養量0.02萬只,年末存欄0.01萬只;牛飼養量0.02萬頭,年末存欄0.01萬頭;家禽飼養量15.5萬羽,上市家禽14.8萬羽。20xx年生產肉類750噸,其中豬肉712噸,牛肉30噸,羊肉8噸,禽蛋10噸,畜牧業總產值0.2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7%。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近幾年來,銅鼎鄉黨委、政府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契機,繼續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載體,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變”的階段性目標,充分利用鄉情發展優勢,確立了“以林穩鄉,以牧活鄉,以農強鄉”的發展戰略,采取一系列發展措施,牢牢把握棉花制種、白鵝養殖、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油茶基地建設、新型庫區養殖基地五個戰略重點,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各項發展戰略。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緊緊圍繞該鄉“建新型庫區、創農業強鄉、創和諧銅鼎”的思路,加快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提升人才素質、提高執政能力、促進農業生產新跨越,實現銅鼎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現在銅鼎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較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棉花制種基地。全鄉以銅鼎坪村為重點,輻射張家溪、桐木、南家坊三個村,制種面積以達300多畝,涉及農戶100戶。
二是建成油茶基地。在縣農業開發辦的大力支持下,與湖南金庾油脂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建成了銅鼎鄉油茶基地,以南家坊、、赤巖灣村為重點,輻射全鄉8個村,總面積將超過1000畝山地,涉及農戶近800家,油茶市場廣闊,綠色無公害效益可觀,農民積極性高漲。
三是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銅鼎鄉辣椒生產量和品質在全縣聞名,借懷化市菜籃子工程實施之東風,在縣農辦、蔬菜辦等單位的支持下,建成以南家坊村為主,輻射桐木、張家溪、銅鼎坪等村共3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四是建成白鵝孵化及養殖基地。銅鼎鄉有著傳統的養殖白鵝基礎,銅鼎白鵝在中方、辰溪兩縣頗有名氣,帶動了銅鼎鄉養殖業的發展,羅家沖村聶志禮種鵝基地引導效應,全鄉成立了白鵝養殖協會,在其帶動下,銅鼎鄉白鵝養殖年孵化10萬羽,出籠8萬羽,銅鼎鄉的養鵝業已成為一大產業。
五是建成清水塘電站新型庫區網箱魚養殖基地。銅鼎鄉河魚遠近聞名,清水塘電站的建成后,銅鼎鄉積極鼓勵漁民和返鄉創業民工大力發展庫區網箱養殖,并爭取到縣畜牧水產局對庫區特種水產項目的支持,養殖面積達500畝,已初具規模。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民通過調整農業結構,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膽識。同時,南家坊村做法還在當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動了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幾年來農業結構的調整,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市場供給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看,農業結構長期積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決,農業結構與市場消費、農民增收的要求還很不適應,農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勞動者素質低,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全局利益,F我鄉棉花制種實施七年時間,但農民不遵守合同,沒有信任,出現一些違反公司合同的現象。二是農產品質量不完全適應消費多樣化的需求,品種單一;三是農民不能有效地進入市場,農產品銷售不暢,價格低迷;四是農產品加工轉化滯后,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收入增幅減緩;五是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六是農村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我鄉20xx年第三產業總收入只580萬元,占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5349萬元的10.8%?傊a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農業結構不合理。
四、建議和思考
通過調查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近幾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還存在勞動者素質低、農產品品種單一、銷售不暢、經濟效益低、資源利用不合理等問題,我認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提升農業結構調整的水平,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必須樹立兩種意識。首先要樹立經營意識,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經營農業,牢固樹立“效益觀”。無論種地還是養殖,都要算經濟賬、效益賬,以謀取最大利潤作為調整的核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同時,要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和壯大能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強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市場瞬息萬變,任何經營都有風險,調整農業結構也不例外。調整出效益,同樣也有市場風險,高風險中蘊含的是高額的回報,要敢于面對贏虧,努力規避風險。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做到為“養”而種、為“加”而種、為“銷”而種。要探索采取農業結構調整參保和建立“風險聯營”機制的辦法,降低農民投資調整的風險,調動農民調整的積極性。
2、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訂單農業,實行“公司加農戶”,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提倡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同農戶簽定訂單,這樣可以將市場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表現為對農產品數量、質量、品種、規模等的具體要求,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信息和導向。農民按照訂單的約定來安排農產品生產,可以使生產結構更適應市場需求結構,從而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發揮比較優勢,合理配置農業資源。加強“合同”和訂單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約率。
3、運用利益機制調動農戶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農戶是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主體,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第一車間”的經營主體。只有正確處理農戶與龍頭企業間的利益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農戶才能按照市場和龍頭企業的要求,積極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公司帶農戶,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紐帶去帶動。因此,龍頭企業要逐步與農戶建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機制,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一是對農戶生產的農產品,要按訂單或“合同”收購,合理定價,以質論價,決不要壓級壓價,限收拒收。二是要讓利于農民,反哺農業。要把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拿出一部分,返還給農民和農業。這樣,農民才能把龍頭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安排好農產品生產,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三是龍頭企業對“合同”訂購的農產品要制定合理的保護價格。對于由于市場變化和不測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龍頭企業應與農民共同承擔,以穩定農產品基地的結構和布局。
4、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為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為主發展。市場經濟下的產業化,必須靠市場機制來推動。鄉村兩級要轉變職能,變管理為服務,培養農民合作組織,規范化運行,完善各類協會《章程》,引導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關系,樹立有償服務觀念,樹立協會與農戶共同發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榮,互利協作,不斷發展的良好局面
5、努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特色農業,搞好“五大基地”建設。轉變產業格局,創新經營模式,利用市場調節平穩發展效益農業、訂單農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名、特、優、早農產品,著力培育畜牧業。利用該鄉棉花傳統種植習慣的特點,繼續加大和湖南亞華種業有限公司的棉花制種項目的合作和制種面積的擴大。羅家沖村聶志禮種鵝孵化基地引導其向更大規模化發展,并依托已經成立的白鵝養殖協會,為各養殖戶搞好技術和市場服務工作。發展壯大南家坊村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搞好基地引水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發展網絡建設基地銷售市場平臺。
五、結束語
銅鼎鄉地處中方縣東北部,屬淺山丘陵區,長年以來,農業一直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為主,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近年來,銅鼎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該調查對銅鼎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教訓、經驗進行了總結,并對銅鼎鄉今后的調整提出了建議,對其它地區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次調查報告是在指導老師姚素紅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姚老師對我給予了悉心地指導,并提供了很多與該調查報告相關的重要信息,培養了我對社會調查、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創新精神。這將非常有利于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次調查報告還得到了銅鼎鄉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協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6
一、基本情況
隸屬于省市,全縣轄11個鎮(鄉),299個行政村,2890個社,幅員面積703平方公里,總人口56.67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農業縣。以傳統農業為主,將柑橘、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其中天保柚獲得國家商標注冊,喜幫生豬獲得國家級示范專業合作社,助推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二、產業現狀
。ㄒ唬└涕佼a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規模及生產經營情況。
縣屬柑橘產業發展適宜區,盛產甜橙、檸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縣水果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甜橙種植面積6萬畝,以柑橘產業為重點,建設萬畝核心示范區3個。全縣現有盛產柑橘的鄉鎮5個,柑橘專業村25個。建成萬畝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個,2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5個,1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7個;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銷售企業1家,縣城新老城區各有中型果品批發市場1個,有縣富鑫檸檬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2家、有益發種植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2家、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實行訂單生產和二次返利達到了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縣水果總產20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85%,助農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①成片推進發展不夠。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縣10萬畝柑桔分布在11個鎮鄉,最大的蓬萊鎮也不到2萬畝;二是規模優勢不突出。河邊檸檬、河邊鎮中江柚、天保鎮文旦柚等在全縣獨具優勢,也具備一定規模,但與規模相適應的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產值效益未完全顯現。其余鎮鄉種植區域分散,規;、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低,效益不凸顯。
、谵r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田基礎設施配套性不足,水資源利用率低;項目區交通網絡化程度不夠,農業機械化程度滯后。
③生產水平差距較大。2014年,從單產看,縣水果平均畝產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園可達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畝產值一般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達8000元-10000元。
、芸萍贾文芰ω酱龔娀。一是農科教、產學研結合不夠,技術集成度不高,產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通過土地流轉的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上沒有專門從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人員。
、莓a業化經營水平較低。一是加工轉化率低。我縣農產品加工多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龍頭企業弱。全縣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幾乎沒有。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足。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實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結作用、組織作用和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
。ǘ┥i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發展現狀。
縣畜牧業主導產業是生豬產業,先后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區等稱號。2014年全縣出欄生豬56.45萬頭,生豬產業產值為9.5億元,占畜牧業產值的60.66%,占農業總產值的24.55%。生豬產業有喜幫、豬豬、森林、浩源、雷金、森林、東方、森福等市級以上專業合作社19個,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專業大戶496戶,生豬養殖家庭農場16個,生豬產業協會1個。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我縣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部級標準化示范場1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場4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場6個。
2.存在的問題。
。1)養殖設施設備較陳舊,部分養殖場環境控制設施不齊全完善,不利于提高養殖水平。
。2)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設施、糞污治理設施的容量達不到養殖規模要求,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較大,周邊農戶意見較大,急需整治。
。3)養殖場資金短缺,再生產資金壓力大,扶持項目少,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三、工作建議
。ㄒ唬┟鞔_發展思路,把握發展方向。
1.發展思路。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以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從縣的資源、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出發,瞄準農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縣產業優勢,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運用為支撐,以提高產品質量為突破口,大力引進、開發和示范名、特、優、新品種以及先進實用的技術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把項目區建設成為具有我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示范與推廣展示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嫁接、農業教育培訓與農業新技術普及相結合、農業生態與觀光旅游相結合,以及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2.發展方向。
一是創建科技產業新樣板:立足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并與本地現有條件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把柑橘項目區建成具有一流的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示范區,把生豬產業項目區建成我縣循環農業示范區。
二是實現園區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在充分考慮規;耐瑫r,還必須考慮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和周年供應鮮果,產品質量應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一方面吸引眾多的旅游觀光人員,另一方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園區展示生態旅游化:通過科學規劃、環境治理、品種展示、觀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態模式、景色如畫的農村田園風光,提供新型娛樂休閑方式及旅游觀賞景點。
四是實現果業產、加、銷一體化:瞄準商機,針對當前存在的環境,狠抓產業發展和營銷環節,突出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注冊商標,爭創品牌,以綠色、優質、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場,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工作。
五是園區實現網絡化:通過網頁制作和網絡營銷,實現信息網絡化,及時了解國內外的生產、市場信息及農業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及時對項目區有關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快速變化的需要。
六是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網絡,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開展科學技術培訓和文化素質教育,把農民培養為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能置身市場競爭、具有科技意識的新型農民。
。ǘ﹫猿忠巹澮I,科學區域布局
第一、柑橘產業布局
建議規劃區域地處中國死海與卓筒井主題旅游鎮黃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建設3大優勢區域。
第二、生豬產業布局
縣畜牧業以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建議在全縣11個鎮鄉發展。
(三)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也是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確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得起、能見效、可持續,一是強化與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西南農業大學的技術聯姻,定期邀請優勢農業產業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開展培訓。二是建立專家指導小組,由相關責任單位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股室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儲備、申報、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將先進的管理技術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的生產過程中。
。ㄋ模┘哟筚Y金投入,創新聯結機制
建議政府加強對投入的引導,積極整合各種涉農項目資金,綜合用直接補助、貸款貼息、參股、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引導龍頭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產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多元化。
發揮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主體作用以及種養植大戶的生產主體作用,組織帶動農戶進行生產與經營。創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業主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推廣產業基地建設新模式,讓“龍頭”真正能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7
根據省糧食局《關于開展年及年上半年主食產業化和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局專題會議的安排,我局及時召集縣糧食局有關領導召開專門會議,傳達了文件和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專項調查任務,并對此項調查進行了具體分工。6月13日—15日市、縣糧食局主管領導親自帶隊深入企業調查,通過采集質檢、工商、稅務部門信息和實地調查,我市沒有符合調查條件的主食產業和玉米深加工企業,F將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根據此次調查統計對象的要求,我們提取了全市在工商局注冊、在技術監督局取得許可證的各類食品企業名錄,與稅務、農牧局、工信委等部門的相關信息核對后,逐一進行篩選,確定調查對象并逐個實地調查。市重點調查了4家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市豐達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蘭州愛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好來喜食品店。縣調查了46戶主食加工店。
二、主食產業化的調查情況
1、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市放心食品示范企業。主要產品是以大豆為原料的豆腐、豆漿及其他豆制品,年生產能力1000噸(日產能3噸/日),規模較小。經請示省局,該企業屬副食產業而非主食產業,不在此次調查范圍內,故不上報。
2、蘭州愛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是蘭州愛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連鎖店市區內共有有3家分店,以加工面包、蛋糕為主,年生產能力10噸(日產能0.3噸/日),規模較小,面粉原料由蘭州總店統一配送。
3、好來喜食品店,以加工面包、蛋糕為主,年生產能力20噸(日產能0.16噸/日),產量小,屬家庭作坊式。
4、縣調查的46戶主食加工店,主要以饅頭、面條、餅子、花卷生產為主,其中:生產饅頭、餅子、花卷的25戶,鮮濕面條生產的21戶,這些均系家庭手工作坊,以個體生產為主,都不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按要求不屬于調查對象。
5、我市至今還沒有米制主食品和速凍主食品生產企業。
三、玉米深加工專項調查情況
根據調查統計對象的要求,市調查了市豐達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縣調查了三家白酒生產企業。
1、市豐達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酒類流通領域五大放心示范企業,主要原料為玉米、高粱,玉米年消耗能力1000噸(日產能3噸/日),經請示省局,不屬于玉米深加工企業。
2、縣調查了三家白酒生產企業,但經實地了解,這三家企業年生產經營量較小,其產品主要以山丹軍馬廠、武威酒廠的白酒為原料,用自己的技術進行勾兌生產,年生產白酒數量較小,經營量均在3000-4000斤之間,亦非玉米深加工企業。
四、調查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此次調查我市雖然沒有符合上報條件的企業,但經過對全市各類涉糧企業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摸底調查,做到了案上有資料,手中有數據,心中明底細,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調查中突出的印象一是我市主食生產中普遍存在規模小,大多屬家庭式作坊。二是管理粗放,每月進入的面、油等原料和每月售出的加工品記載不清楚。三是業主不愿如實提供生產總值、銷售收入等經濟指標。我局將以此調查為契機,加強我市糧油產業運行情況統計調查監測,服務于糧油加工業轉型升級,延伸工作觸角,力所能及地為企業提供行業指導及服務。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8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項目立縣、工業強縣”主戰略,把發展紡織產業作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紡織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全縣的主導支柱產業和重要經濟增長極。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紡織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紡織產業基地,是提升××縣工業化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和緊迫任務。
一、發展現狀
20xx年,××縣委、縣政府敏銳地把握國內紡織產業重心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有利時機,及時確立把紡織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的戰略決策。幾年來,紡織產業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總體上呈現四個特點:
一是發展速度快。五年內先后引進了天順紡織、恒昌紡織、金源紡織、三邦實業、宏豐制衣、寶源彩紡等紡織服裝企業,總數達12家,占地面積1100多畝,總投資達15億元。
二是產業規模大。全縣已形成75萬錠紡紗規模,占全省紡紗規模的1/3,年織布可達800萬米,年產針織服裝可達630萬件(套),初步形成了“紡紗紡線→織布→制衣”的紡織產業鏈。企業95%的設備達到了國內國際先進水平。20xx年,××縣被省經貿委授予“江西省紡織產業基地”稱號,今年8月又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稱號。
三是經濟效益好。盡管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紡織產業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生產總體保持穩定,平均達產達標率接近80%。上半年,園區紡織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113.2%,占園區工業銷售收入的27%;實現稅收3200萬元,同比增長111.3%,占園區稅收的27%。
四是就業人數多。目前,紡織企業直接吸納了6500多名勞動力就業,占園區就業總人數的23%。以天順紡織公司為龍頭,采取“公司+農戶”的供銷一體模式,發展農村家庭紡織100多戶,引進織機近600臺,每年可幫助農戶增收1000余萬元,有效地促進了群眾增收和全民創業。
××縣紡織產業在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結構不夠優。紡織產業以紡紗為主,織布、服裝加工占的比重較小,不到總產值的15%。紡織企業的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兩頭”在外,企業只進行來料加工。此種經營模式不僅利潤率低,而且抗風險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夠高,F有紡織企業的研發能力普遍較弱,核心技術大多是從外部引入或者與外部聯合開發。企業產品主要為化纖紗、純棉紗,加工模式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智能化轉杯紡、緊密紡、噴氣紡等新型紡紗技術在該縣紡織行業中所占比重明顯偏小。三是產業規模不夠大。目前,紡織基地化纖產能僅12萬噸,與外地產業基地相比,差距明顯。比如浙江蕭山區匯集的紡織企業達20xx多家,規模以上企業近500家,20xx年的化纖產能達404.7萬噸。
二、發展機遇
盡管全球金融危機對外貿依存度高、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影響比較明顯,但從總的發展趨勢看,紡織產業發展正在逐漸好轉,再次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1、國內國際的需求潛力是最長遠的機遇。
從國內來看,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內需市場,13億人口的紡織服裝品消費絕大部分靠國內的紡織產業來供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紡織服裝品的需求還將不斷增長。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年均纖維消費量從20xx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與發達國家人均年均纖維消費量30—40公斤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內需市場也存在新的增長點,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特殊材料等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需求量迅速增長,預計未來三年將每年增長80—100萬噸。這些意味著紡織產業發展還有很大有空間和潛力。從國外來看,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在國際紡織行業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較強競爭優勢,在全球紡織貿易市場占有1/3左右的份額。
2、國家對紡織工業的重視是最直接的機遇。
在今年2月國務院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紡織工業被定位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社會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诩徔椆I的極端重要性,國家將會對對紡織工業發展越來越重視,為紡織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營造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
3、現有紡織產業的布局調整是最有利的機遇。
目前,全國已形成廣東西樵、浙江蕭山、福建長樂等有規模的紡織產業集群110多個,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僅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五省的紡織產業集群就占總數的90%以 上。受土地資源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沿海發達地區紡織產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國家鼓勵東南沿海地區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業和產品,推動和引導紡織服裝加工企業向中西部轉移,鼓勵中西部地區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紡織產業梯度轉移中有著突出的優勢,如毗鄰東南沿海省份的區域位置、諸多的優惠政策及較低的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對全省四大“紡織產業基地”之一的××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4、××紡織產業取得的發展成就是最現實的機遇。
××紡織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在園區平臺、交通區位、產業聚集、生產成本上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優勢。平臺方面,紡織工業園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環境優美,規劃中的××紡織印染集控區目前已順利通過省環保局的環評審批;交通方面,××距離省會南昌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與鄰近省會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并可實現鐵海聯運,交通十分便利,已經開工建設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的杭南長鐵路、九長鐵路將使××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產業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為龍頭的紡紗企業4家,以三邦為龍頭的紡線企業2家,以及宏豐制衣等針織服裝加工企業4家,紡織產業已初具規模。依托現有的聚集效應,可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對上、下游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生產成本方面,紡織企業對用電和用工的要求較高,用電、用工成本分別在生產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保障,而且執行的工業用電價格為全省最低,對紡織企業具有較大吸引力。此外,××有較為充足、穩定、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能較好地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三、思考對策
1、著力延伸紡織產業鏈條。
按照“做大中間,做深兩頭”的思路,壯大紡紗生產規模,積極延伸上、下游產業鏈。上游產業要著力引進原料生產企業,下游產業要著力引進織布、印染、服裝加工企業。一是突出產業特色。重點抓好原料、織造、印染三大基礎項目,原料項目重點發展滌綸短纖和再生滌綸短纖生產項目,力爭引進年產20—30萬噸滌綸短纖維生產線,滿足××紡織原材料需求;織造項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產品為主,發揮技術裝備優勢,提升織造能力和水平,重點生產高、中檔服裝面料;印染項目盡快啟動紡織印染集控區的建設,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業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為吸引相關企業落戶創造有利條件。二是狠抓產業招商。抓住國內紡織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積極開展產業招商,重點瞄準國內紡織產業原料生產、織造、印染、服裝加工行業的百強企業,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紡織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同步發展,增強產業鏈的緊密度和穩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導。立足長遠發展,注重培植紡織器材生產、物流倉儲外包、印染污水處理等關聯配套產業,并引導建立相應的行業協會和服務機構。根據××紡織產業發展目標,合理確定配套產業的種類和規模,有針對性地鼓勵本地私營企業和外來企業的發展,做到“及早規劃、政府引導、逐步形成、滾動發展”。
2、大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
一是鼓勵企業加強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積極向上爭取科研項目和技術改造資金,鼓勵較大的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或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不斷增強企業產品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棉紡織行業重點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接頭紗、無梭布、精梳紗)比重為主的技術改造;印染后整理重點加強針對新型纖維與天然纖維的混紡、交織產品的印染后整理技術研究;化纖行業重點開發具有優異性能的功能性纖維、高性能纖維、差別化纖維及復合型纖維,注重開發引進竹碳纖維、原竹纖維等新型紡織材料。二是加強紡織人才培養引進。積極爭取建立紡織技術學校,設立紡織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為紡織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充分發揮××職業技術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作用,根據企業需求,抓好紡織一線生產工人、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制訂優惠政策和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千方百計吸引外地紡織行業生產、管理、設計、營銷等各類人才到××就業發展。三是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堅持培育地方品牌和引進知名品牌并舉,提高品牌貢獻率。大力鼓勵支持本地紡織服裝企業申報國家、省級名牌產品,加大對優勢企業、優勢品牌的宣傳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同類產品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同時著力引進知名品牌企業或促進本地企業與外地知名企業的合作。
3、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空間。
一是建好產業基地平臺。緊跟全國紡織產業發展趨勢,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做好紡織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高標準謀劃產業布局,著力推進萬畝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增強產業承載能力。依據產業鏈分步建設原料區塊、織造區塊、印染區塊,著力完善各個區塊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為實現紡織產業集群化發展打好基礎。提高產業基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加強環境保護,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落后企業的引進。二是完善硬件基礎設施。加快昌奉高速、天然氣管網、園區11萬伏變電站、3萬噸印染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承載空間。三是優化政府配套服務。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轉變服務理念,簡化審批手續,減少辦事環節,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滿意的服務;充分發揮紡織基地辦公室、紡織產業協調辦公室兩個專職機構的作用,在項目配置、公共服務、市場監管、信息收集、融資服務、員工培訓招聘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大力推進民生工程進園區,完善園區職工公寓、學校、醫院、超市、銀行等生活配套設施,落實好外來務工和進城務工者享有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增強園區吸引力。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9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備舉措。為從總體上把握和摸清我鎮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為領導完善決策部署提供服務,鎮政府抽調各相關單位對我鎮農業產業化情況進行調研,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XXX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ㄒ唬┺r業產業化組織發展迅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一是畜牧產業化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依托資源優勢,以加快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為中心,培育現代畜牧業經營主體,大力提升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水平,努力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據統計,全鎮年生豬存欄3.33萬頭,出欄4.5萬頭;牛存欄1.1萬頭,出欄3.7萬頭;羊存欄2.5萬只,出欄2.1萬只;家禽飼養量46萬羽,肉類總產量4.5萬噸,禽蛋產量490噸。
二是20xx年至20xx年全鎮種植牡丹園2個,面積達到1500
畝,其中魯家壩1000畝,雙埡500畝。
三是全年種植烤煙4000畝,總產值864萬元,實現產值100萬元以上。
四是全年發展商品蔬菜7000畝,實現產值420萬元;新發展魔芋基地3000畝,總產量12000噸。
五是林果產業發展迅速,截止目前全鎮已栽植核桃10000畝,獅頭柑20xx畝,荷包杏200畝,仙桃500畝,香水梨200畝。
六是油桐產業不斷擴大,以明文油桐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帶動全鎮油桐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全鎮油桐面積達到12000畝。
。ǘ┌l揮園區引領,打造產業經濟的升級版
截止目前,全鎮發展現代農業園區6個,其中市級園區2個,縣級園區2個,功能拓展提升園區2個。已注冊錦屏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1個,目前正在申報市級現代農業園區。以園區為引領,多元農業開辟了企業化、產業化發展農業的新途徑,帶動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ㄈ┏R庌r業發展走上正軌
一是受上級部門及鎮黨委、政府的重視,體系逐步理順,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正在形成。我鎮農業科技單位以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服務農業產業發展,推動了我鎮農業科技創新,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通過新品種試驗示范、良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經過多
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項試驗示范項目的完成,良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各項科技措施得以常規化實施。
三是農民培訓體系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通過高產示范區建設高產培訓、測土配方項目科學施肥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實施,農民培訓工作已步入正常軌道,農業素質不斷提高。
二、XXX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XXX的農業化發展當中,老的單一農戶零散種植方式已然不合時宜,每一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種植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土地,而標準化、規;⒓s化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當其沖的土地流轉問題也成為阻礙城關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對此問題特別表現在以下幾點:
1、推進農業產業化氛圍不濃。作為投資主體的農民在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市場意識、競爭創新意識不強,對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不高,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對發展產業認識不到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
2、龍頭企業帶動增收的'能力不強。當前我鎮龍頭企業大都處于發展的初期,規模小、裝備差,科技含量不低,缺乏跨區域、跨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研發能力低,新開發品少、包裝差、質量檔次不高,加工轉化和增值不高。
3、群眾意識淡薄,對土地流轉的目的、意義認識不到位,認為自己是農民,沒有土地我們還能做什么。
4、農田水利及道路條件等基礎設施較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
5、少數干部認識不到位,沒有充分認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會主動的提前預見的看待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6、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火車頭,它的帶動能力的強弱決定了農業產業化的規模進程和效益,吸引的外來資本和社會投入不多,規模效益低,帶動能力不強,帶動面窄,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當有限。
7、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缺乏資金投入,嚴重制約了各項產業的發展,規模小、見效低。
三、20xx年農業產業化發展相應措施及發展規劃
1、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不僅僅是成立組織、開協調會議,而是要突出圍繞發展農村生產力、整合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好產業化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依托農村經營管理建立流轉服務,為農業流轉土地提供流轉信息、法律政策咨詢、價格評估、指導合同簽訂、
協調利益關系和調處流轉糾紛等服務。
2、采取切實措施,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原動力。用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發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動能力大、輻射范圍廣、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本著“高水平、大規模、專業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龍頭企業為主,以中小型龍頭企業為輔,多元啟動,群體發展”的原則,加快龍頭建設步伐。
3、吸引有雄厚資金的民營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為農業產業化增添新活力。通過興辦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轉化率。壯大龍頭企業的規模與實力,做強產業化經營的“火車頭”。
4、切實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工作
從提升科學意識和基本技能著眼,從營造科普環境、培養科普隊伍、強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大力提高農村勞動者生產技能。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10
農業產業化是通過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以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使產、加、銷一體化,農民不僅能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享受從田頭到餐桌的利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促進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
上浦鎮地處虞南地區,全鎮約2.3萬農業人口,耕地面積2.23萬畝,山林面積6.73萬畝。近年來,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農業部門的項目,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自愿為原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進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一、上浦鎮農業發展現狀
3、畜牧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產品。目前全鎮擁有5個養禽場,規模5500羽以上,6個養豬場,年出欄7500頭以上。
4、農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有所發展,目前有金達茶廠、玉龍茶業有限公司、綠鼎茶業有限公司、谷賢糧油加工廠等四家農業龍頭企業。有一家專業合作社(九連蔬菜專業合作社)。
5、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農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過發展加工業,開展勞務輸出,逐步把農民引導到二、三產業上來,改變了農民就業結構,出現部分離土農民。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上浦鎮的農業產業化雖然有較大發展,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制約,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基礎建設滯后及家庭承包經營模式的影響,制約了產業規;陌l展。受長期以來家庭為單位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村莊、農田的基礎設施不能適應大規模產業發展的需要。近幾年來,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加快,上浦鎮村康莊公路都已建造好,但運送蔬菜的大型集裝箱車仍然到不了田頭,運輸成本加大,成為制約產業化發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骨干企業缺乏,上浦鎮雖有四家農業龍頭企業,但除了金達茶廠年產值超千萬元以外,其他三家企業規模小、設備差。且農業加工企業與原料生產者關系松散,與各類龍頭企業簽約從事市場化生產的農戶少,本地龍頭企業原料以外地采購為主,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對本地農產品的銷售沒有帶動力。原料生產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護,不能消除農民后顧之憂,生產積極性未充分調動起來。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少且運作機制有待完善。目前許多農產品在銷售上一個突出問題是農戶單打獨斗,未形成合力,進行集團銷售,而是無序競爭,迫切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類的組織,在農業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等方面開展自我服務,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增加成員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前上浦鎮只有九連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但社員基本上是村干部,在向加工企業購買種子,銷售蔬菜的過程中,提供免費的義務勞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合作社沒有向社員收取經費,運作缺乏資金來源,如果要充分發揮合作社的作用,運作機制仍有待完善。
四是財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近年來,盡管各級財政不斷增加資金扶持力度,扶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但實際上扶持重點產業資金制約因素很大。上浦鎮由于產業化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規模小而散,所以極少能享受到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政策,也影響了發展規模。
五是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不足。一直以來,農業生產只重產量不重品質,重實用不重加工、銷售與包裝,加工技術落后、加工水平低,銷售方法原始、銷售人員缺乏等,致使農產品基本上以初級產品的狀態進入消費領域,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如九連村的蔬菜,就都是在田頭直接被收購,均屬初級產品,農民獲利少。同時,由于相應的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和銷售中介組織的缺乏,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使生產效益難以提高。
六是農民素質有待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較低,部分農民法律意識較弱,在農產品銷售上,有的合作社盡管與農戶簽訂了訂購合同或契約,但在市場價格波動時,部分農戶自律意識、法制意識較差,造成市場行情好時,單方面撕毀合同,自行銷售;市場行情不好時,就找專業合作社,合同違約現象時有發生。農民還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缺乏市場意識、品牌意識、風險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從而制約了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優化。
三、對策與建議
上浦鎮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實也是全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為,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加大農田基礎設施投入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對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特別重要意義。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機耕道、田間道路、灌溉溝渠、水池等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戶對機耕、灌溉、排水等的需要,滿足農業產業化對基礎設施的要求。
2、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而規模經營的一個重要好處,就是能夠為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創造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規模化就沒有產業化。要利用我市二、三產業比較發達,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較多的有利條件,加速土地的相對集中,形成規模經營。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機制,使離土的農民轉包、轉讓土地使用權,以便讓農業經營者擴大經營面積。
3、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和基地,其實力強弱和牽引力的大小,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的規模和成效。因為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火車頭,抓好一個龍頭企業,特別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創匯多、對農業生產帶動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也就帶動了一大片。所以,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鼓勵各龍頭企業通過定單,扶持各簽約村推進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農戶提供全程監督、服務,建立風險基金、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返還一定利潤,以及提供良種設備,資助周轉金,進行技術培訓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戶建立比較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既可規避現階段一家一戶生產經營存在的資金、技術、信息及自身科技文化素質的不足,又能為涉農企業發展找到穩定可靠的貨源,壯大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使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更多的農戶和生產基地。
4、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等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提高農民組織化的程度,提高農民在農產品貿易談判中的談判地位,使生產組織和管理,企業收購農產品等環節更加順暢。目前,上浦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有一家,機制還不健全,只能說還處于探索階段,但已顯示出不可低估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政府的引導和鼓勵、扶持,規范內部運行機制,使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完善,真正通過該組織把千家萬戶的農民組織起來,把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對接起來,讓農民真真正正地參與市場競爭,促使農村規范經營,開展有序競爭,維護農民利益。欣喜的是,20xx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即將實施,這部專門規范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必將推動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5、政府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
農業產業化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要采取措施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如設立重點龍頭企業專項資金;對農產品資源開發、加工或流通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對從事農特產品生產經營個體工商戶進行稅收優惠;涉農部門要認真做好項目推優工作,積極向金融部門爭取信貸支持,多渠道幫助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
除政策扶持外,政府還要做好服務工作。如做好信息服務,及時準確地收集、分析、預報、發布國內外市場供求信息,為農戶的生產經營決策服務;提供科技服務,給農民以技術指導,加強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技術的培訓,提高產品質量;搭建銷售平臺,使農民不用為產品銷路擔憂等等。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扶持和提供服務,為產業化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6、加強教育與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技人員的素質
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要通過培訓,拓寬農民思路,促使農民更新觀念,為產業化發展掃清認識障礙。要加大對廣大農民和農技人員的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及新型農業生產技術與農產品加工、營銷技術的培訓,提高其科技素質。要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培訓,切實轉變了農民的思想觀念,大大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科學種田水平和生產實踐技能,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營人才隊伍,為農業進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11
【摘 要】北票市委市政府對肉雞產業化經營一直高度重視,為進一步了解肉雞產業基地經營情況,
【關鍵詞】北票市 肉雞產業 經營 調查報告
肉雞產業已成為北票的龍頭產業,為進一步了解肉雞產業基地經營情況,本人于2008年6月份對北票市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進行了走訪,詳細調查情況如下:
一、肉雞產業化概況
產業化經營水平是顯得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多年來,北票市委市政府對肉雞產業化經營一直高度重視,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將肉雞作為重點開發的產業,不斷加快龍頭和產業化基地建設步伐,特別是朝陽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后,進一步提出了“以產業化經營為手段,立足優勢,突出發展‘三禽’,重點發展生豬,積極發展草食家禽,鼓勵發展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發展定位,通過采取同意規劃、政策扶持、項目支撐、典型引路、服務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推動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建設肉雞養殖基地,發展養殖專業大場大戶,打造肉雞龍頭企業的'“第一車間”,以此來推進全市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宏發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肉雞“養、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生產體系,完善了集種雞飼養、雞雛孵化、飼料生產、肉食加工、技術服務于一體的肉雞產業化生產鏈,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6000萬只,同時企業與社會化服務體系密切協作,在全市已建設22個肉雞養殖重點鄉鎮,建設肉雞養殖小區100多個,發展規模飼養戶2400多戶。2007年,全市肉雞飼養量達到2750萬只,農民沒飼養一只肉雞獲利3元,農民年增收6000多萬元,體現了產業化經營在畜牧業發展中的作用,彰顯了肉雞產業在農村經濟中重要地位。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龍頭企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帶動力不強。蛋雞生產龍頭企業規模小,產業鏈不完善,拉動力不夠,導致雞雛供應不足,肉雞飼養規模與加工能力不平衡,需要擴大養戶數量、擴大規模飼養程度。
二是經營方式比較落后,農民大多還沒有擺脫傳統飼養方式的束縛,飼養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不高,飼養工藝、技術水平比較低。主要是科技意識有待提高。
三是小區建設標準化程度不高,設施不完善。有的對防疫衛生、病害物污染處理設施建設認識不足,病害物和糞污未進行有效處理,污染了水源和空氣;有的建筑布局和建筑結構不合理,不利于畜禽生長環境條件控制。這些均不適應畜牧業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
四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仍需要完善。我市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后,基礎設施和社會化管理、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但由于新納入的人員大多來自其它行業,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技術服務能力還達不到要求。基礎實施不完善,市級化驗室建設、區域所儀器設備配置,還沒有達到省市的要求,距其他縣市還有一定差距;綜合改良站建設還是空白,需要加大力度解決。
五是資金不足。這幾年政府工作力度和資金支持力度都不斷加大,但在產業化建設中,水電土地資金等方面制約因素仍很多。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12
平鄉縣塑料化工行業起始于上世紀70年代,于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現已形成了塑料再生料、塑料改性材料(主要是填充母料)、塑料管、自行車零配件注塑件、自行車內外胎、橡膠助劑、塑料化工助劑,電鍍及電鍍助劑等行業。該產業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規模企業30家,加工攤點400家,從業人員2萬人。成為我縣繼自行車及零配件產業之后的第二大工業產業。
一、塑料行業情況。
目前我縣從事塑料產品及相關的企業超過200家,年生產量 超過10萬噸,生產廠家覆蓋了全縣所有鄉鎮和管理區,產業鏈逐漸形成。
1、塑料再生料加工。
塑料再生料加工企業有10余家,年生產總量約4000噸,分布在油召鄉、豐州鎮、平鄉鎮。主要產品有PE、 PP ABS再生料。此類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質量差,僅能滿足我縣塑料生產需求量的10%,大部分塑料原料要從廊坊的文安、邯鄲的.魏縣、保定的順平等地購買。
2、塑料改性材料。
該行業主要產品是塑料填充母料,年生產能力15萬噸,年生產量10萬噸,產值2億元。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塑料填充母料生產基地,生產廠家有13個,生產能力超過1萬噸的企業有:河北天旗公司、平鄉縣華洋塑膠有限公司、平鄉縣先鋒塑膠廠、平鄉縣東興塑料廠、平鄉縣天誠塑膠廠等,產品有PE、PP普通填充母料、塑料填充繩填充母料、增強填充母料,無紡布專用填充母料、透明填充母料,消泡填充母料、玻纖增強聚丙烯、快餐盒專用填充母料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產品銷售全國各地并出口俄羅斯等國家。該產業由現政協副主席、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改性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徐同考于上世紀80年代領先創辦,目前已發展為原材料生產經營、填充母料生產銷售、技術研發的產業鏈,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3、熱塑性塑料粉末涂料
我縣共有大小生產廠家5個,主要生產廠家是河北天旗公司,年產塑粉3000噸,河北創力車業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20xx噸,其它廠家 年生產產量合計3000噸,該產品用于自行車車筐的涂覆和其他金屬制品表面的涂覆,主要銷往河古廟自行車市場。
4、塑料制品
。1)塑料管
生產廠家四家,規模企業有豐州鎮平鄉縣中原塑料廠,年產PE管20xx噸,王楊村志璽塑料廠年產PE管 500噸 ,平鄉宇龍塑膠有限公司年產600噸。該產品主要用于農村灌溉和輸水管道。
。2)塑料包裝桶
生產廠家主要在平鄉鎮、油召鄉,有5個生產廠家,年生產能力600萬只,代表企業是平鄉縣麗特曼化學有限公司,年產25L塑料包裝桶20萬只。
。3)塑料包裝袋
生產企業分布在油召鄉和豐州鎮,有十家加工作坊,沒有規模企業。
(4)打包袋
生產企業在豐州鎮和油召鄉,有生產廠家4個,規模較大的企業是平鄉縣華豐塑料廠,年加工生產打包帶 20xx噸,今年新征地30畝,計劃擴大生產能力。其他廠家生產生產總量超過20xx噸。主要原材料為塑料再生料PP,均從外地求購。
(5)自行車零配件
自行車零配件中塑料配件主要是:搖擺車、車筐、車座、車把、部分車圈、腳蹬、打氣筒手柄、氣管帶等,年需求量超過2萬噸,全部有我縣自己生產加工,生產企業分布在河古廟鎮、豐州鎮、平鄉鎮和節固鄉。加工企業超過100家。主要原材料是塑料再生料PE、PP、PVC,ABS。大部分從外地求購。
(6)電纜填充繩(電纜用網狀撕裂膠)
目前有3個生產廠家,年生產能力1000噸,其中平鄉福利塑料一廠產量600噸,主要原材料來源于平鄉縣的塑料填充母料。
(7)其它塑料制品
其他塑料制品是生活用及電器、汽摩配件等,加工企業主要在節固鄉,沒有規模企業,年生產量超過20xx噸。
。8)塑料機械加工
平鄉沒有塑料機械生產廠家,只有加工門市,只能進行簡單的維修和加工。
二、化工行業情況
平鄉縣化工行業主要為橡膠助劑,塑料助劑及電鍍助劑等行業。
1、橡膠助劑
目前共有四家企業,主要產品是橡膠促進劑M、DM年產總量6000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平鄉縣輝煌橡膠助劑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20xx噸,河北豐業化工公司生產能力20xx噸,平鄉縣合成化工廠1000噸,河北錦爍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能力1000噸。平鄉橡膠助劑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2、塑料助劑
塑料助劑產品為鋁酸酯偶聯劑,目前沒有規模的企業,有20余家攤點,主要分布在豐州鎮、尋召鄉,年產量為1000噸,主要作為于塑料填充母料加工助劑。
3、電鍍助劑
主要分布在平鄉鎮,有兩個規模企業,分別是河北金日化工有限公司,平鄉化工助劑有限公司年產量20xx噸,產品銷往我縣及全國各地。
4、電鍍
目前電鍍企業有6個,年處理加工金屬表面350萬平方米,其中邢臺惠恩納電鍍有限公司年加工金屬表面150萬平方米。大部分為自行車零配件的表面處理。
5、其它化工
其它化工企業有河北省邢臺市澳德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生產內外墻乳膠漆300噸,平鄉縣科苑潤滑劑廠生產工業潤滑劑3000噸。
三、橡膠加工企業
我縣主要橡膠加工企業是自行車、摩托與內外胎和再生膠,分布在河古廟鎮、豐州鎮里馬村和油召鄉停西口村一帶。有企業 5家,規模企業是河北協美橡膠有限公司年產
四、塑料橡膠化工企業存在問題:
1、龍頭企業較少,企業規模普遍較少。塑料企業存在工業分散、規模小、科技程度偏低,對地方經濟貢獻不高。沒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造成企業發展緩慢,難以形成龍頭企業。
2、低水平重復生產較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很多企業去模仿其他廠家的產品進行生產,以壓低銷售價格的方式擠占市場,造成惡性的價格競爭。沒有自己開發研制新產品的能力,企業效益普遍降低。
3、資金不足,困擾企業發展。企業普遍存在缺乏資金問題,貸款難,自有資金少,只能靠自身資本積累慢慢發展。
4、生產廠地狹小,缺乏發展空間。家庭作坊式的企業較多,場地狹窄,征地難,制約企業發展。
5、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夠。大部分企業是家族式生產,文化水平較低,管理簡單。
五、對策與建議
面對我縣塑料、橡膠、化工產業發展現狀,以提高經濟效益 為導向,以市場為先導,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培育狀大龍頭骨干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形成多制并舉,優勢互交的工業格局,提升我縣塑料化工企業規模和檔次,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1、培育狀大骨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領軍作用。
2、建立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制止低水平的無序競爭。
3、加快技術進行創新科研步伐和加強企業知主創新能力,重點做好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產品開發與生產,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4、加強企業技術培訓和管理指導引進技術和管理人才拉高企業技術管理水平。
5、建立塑料化工工業集中區,解決企業發展過程的建設用地問題,實行循環清潔生產,減輕環境污染。
6、建立和完善產業鏈條,對我縣生產需要的原材料要加以政策引導,鼓勵實現自我生產。
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篇13
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縣立足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現狀
1、農業結構逐步優化,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一是積極推進了林業產業化。各鄉鎮搶抓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和岳紙集團原料基地擴建機遇,按照“穩杉穩雜,擴竹擴松”的結構調整思路,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全縣馬尾松和楠竹面積已分別發展到34萬畝和36萬畝。面積達1200畝的連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縣和周邊縣市供應優質林業種苗500萬株。二是著力優化了種植業品質結構和發展了訂單農業。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6萬畝,其中訂單面積達1萬畝;優質油茶和油菜種植面積發展到20萬畝,全部由賢勝油業公司訂單收購;西瓜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禮品瓜訂單達0。5萬畝;蠶桑面積發展到XX畝,蠶繭全部由縣種子公司訂單收購;烤煙生產面積發展到3000畝,全部由縣煙草公司訂單收購。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業生產大戶。以外銷型“三元雜交”瘦肉型豬、山羊和肉牛生產為主的畜牧業繼續向大戶方向發展,全縣年飼養牲豬100頭、山羊50頭、肉牛10頭以上的大戶分別達到300、400和30余戶。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蠶桑、柑桔、花卉苗木、藥材、優質稻、無公害蔬菜、烤煙、茶葉、辣椒等11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農產品生產基地多達110萬畝,其中14。5萬畝優質糧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我縣還成為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商品羊生產基地縣及全國21個楠竹生產示范縣、湖南省12個楠竹產業化生產基地縣之一。
2、生產技術逐漸成熟,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廣大群眾積累了不少生產工藝和生產經驗。明末清初,灑溪鄉就有群眾開始利用楠竹造紙,根雕等工藝水平也令人贊嘆不已。上世紀90年代,畜牧技術人員在積累群眾養羊經驗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林間草地商品羊生產技術研究,形成了本品種選育、吊腳樓式羊舍建筑設計、適度規模生產等一整套飼養配套技術,先后獲聯合國(tips)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和國家及省級大獎。與此同時,農產品結構呈多樣化發展趨勢,已形成食用油、茶葉、糧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產品,產品綜合優質率達40%以上,并擁有了一批市場看好的拳頭產品。賢勝油業公司生產的賢勝牌植物油獲XX年湖南省第六屆國際農博會最暢銷產品獎和湖南省第二屆西部農博會金獎,并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論證,產品暢銷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縣園藝場生產的臍橙獲國家農業部檢測中心優質證書,并申請“神臍”牌注冊商標,產品出口俄羅斯等國。
3、運行機制逐步完善,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通過積極探索與本地實際和市場相適應的產業化組織形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公司+農戶”、“基地帶農戶”、“市場連農戶”、“科技引農戶”等模式,我縣相繼成立了西瓜、蠶桑、紫株、靈芝、糧油、山羊、臍橙、楠竹、無公害蔬菜等9大專業合作組織,擁有會員4872戶1。57萬人,大大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每年可助農增收1。12億元。縣山羊協會參與組織了全縣90%以上的商品羊產銷,交易網點覆蓋湘、黔、桂等省20多個縣市?h臍橙協會則將交易拓展到中俄邊貿市場,每年可向俄羅斯等國出口120噸以上的優質“神臍”,其在廣東、上海、香港及東北地區的銷售額也日漸擴大?h西瓜協會、蠶桑專業合作社還被納入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的示范組織扶持項目。
4、加工體系逐漸完備,經營效益明顯提高。目前,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共有124個,擁有固定資產總額1。87億元,從業人員5132人。其中,市級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3家,納入湖南省湘西地區開發產業發展重點扶持規劃建設項目的企業有3家,賢勝油業公司還晉升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X年,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9億元,占工業產值的16。1%,比上年增長18%。實現年銷售收入1。78億元,增加值0。 46億元,實現利潤771萬元,上繳稅金1032萬元。
5、市場體系逐步健全,銷售網絡不斷拓展。通過大力開發農產品批發市場,推行訂單農業、會展農業及直供直銷、連鎖配送、網上交易等新型營銷方式,培育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向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各類農副產品市場26個,年產品交易額達10。5億元。其中,馬鞍商品羊交易市場已形成集山羊品改、養殖、加工、流通為一體的.產銷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萬只,交易額達0。26億元。同時,全縣農作物訂單面積達到2。3萬畝,其中主要經濟作物訂單比例在36%以上,養殖業訂單比例達到40%。
二、問題
1、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水平低,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一是多數企業設備簡陋,生產手段落后,產品多以“原字號”出售,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有限資源,而且對縣財政和農民增收的貢獻很。欢瞧髽I與農戶聯系松散,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有機整體,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三是技術和營銷人才嚴重匱乏,科研人員更是寥寥無幾;四是企業布局分散,產業關聯度不高,生產鏈條較短,缺乏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型名牌企業或企業集團。這種不大不強的局面,既影響了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也滯緩了我縣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進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受到較大制約。我縣農產品品種結構單一,創新技術落后,農產品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業發展需要的優質專用原料。同時,原材料生產分散、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與加工業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加上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作坊式生產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費嚴重,尤其是林產品加工企業“小而散”,相互之間存在掠奪資源甚至“內耗”現象。
3、投入嚴重不足,發展后勁乏力。縣鄉財政相當困難,投入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十分有限。加上農業屬于弱質產業,生產和收益周期較長,金融部門和民間資本很少涉足,許多經營大戶和企業經常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賢勝油業公司正在進行的年產1萬噸植物油生產線擴建工程,因資金缺乏而進展緩慢。據調查,我縣現有的12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平均資產僅150萬元,總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產值過3000萬元的只有2家,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約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對農業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明顯不足。
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滯后,農民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目前,全縣僅組建了9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穩定性差,且參與到組織中的農戶只占總數的5。2%,大多數農民仍游離于合作組織之外。由于沒有健全的科工貿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以及防疫檢疫、技術標準、環境保護在內的服務組織,加上已建立的農民專業組織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規章制度不規范、工作程序、服務范圍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況,難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的要求。
5、農業產業化缺乏長遠規劃和合理指導,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一些鄉鎮和部門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忽視整體效益、長遠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重復建設了一些特色、優勢雷同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推廣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產經營方式,造成加工企業的惡性行業競爭和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并引發了一些工農矛盾。如長城紙業、恒達紙業等企業一度因污染問題而被迫停產。一些地方熱衷上項目,重生產、輕銷售、更輕服務,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銷售市場沒有保證。同時,農產品加工業在宏觀管理方面存在著“婆婆過多”的現象,更缺乏部門間的必要協調,導致信息不暢,生產、加工、銷售脫節,不僅造成了重復引進與建設,還形成了加工企業優質原料缺乏,而一般性農產品原料卻大量積壓,外銷不暢,內銷不旺,影響了農業持續發展。
三、對策
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區開發機遇,圍繞農業結構調整主線,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為著眼點,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實現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轉變、傳統作坊式加工向現代高新技術轉變、資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轉變,農產品加工業原料生產基地化和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優質化、安全化、產加銷一體化,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第一,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設。繼續做大做強烤煙、蠶桑、“神臍”、辣椒、茶葉、優質瓜果蔬菜、優質稻等七大無公害生產基地。同時借我縣申報“廣木”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之機,大力發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應基地,逐步形成“一鄉一品”、“幾鄉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提高農業生產的商品化、集約化水平。二是要發展和壯大龍頭企業。堅持“做優、做大、做強”的原則,大力扶持賢勝油業、恒達紙業、金裕竹業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龍頭企業,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使之既能帶動基地發展,又能拉長產業鏈條,并在開拓市場、加工增值、打響品牌、技術創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優勢,以輻射和帶動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整體發展。三是要努力發展服務體系。根據基地、農戶的需要,加強技術、信息、流通設施建設,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服務,幫助農民增加收益和分擔風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工貿一體化。進一步發展和壯大運銷服務等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溝通生產與市場的聯系,降低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風險。
第二,積極培育市場體系,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一是繼續擴大大中城市市場。
【產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產業調查報告11-07
關于蔬菜產業的調查報告03-21
區物流產業調查報告12-11
稻米產業狀況調查報告范文07-15
對我市蔬菜產業發展調查報告12-21
肉羊產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12-14
制藥產業結構調查報告12-08
區域文化產業調查報告04-06
中國老年產業發展調查報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