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3-12-23 08:46:05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調查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

          XX鎮地處XX市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全鎮共有13個村民委員會,149個村民小組,人口30028人?偯娣e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XX公頃,其中水(旱)田面積XX公頃。200x年由XX、XX兩鎮合并為現在的XX鎮。

          XX鎮在農業稅改革前,全鎮(包括原XX鎮,下同)應負擔農業稅XX擔,平均每畝水(旱)田負擔XX公斤。稅改后畝負擔任務X公斤,基本達到省、市文件規定減負50%的要求。今年,按照省文件精神,按去年的50%征收。

          今年我鎮的農業稅征收工作,我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在市會議后即著手布置。由于領導重視,行動快,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市要求全面完成任務傳真精神后,我鎮先從鎮自有支配資金中墊支完成全年農業稅任務,再繼續向各農戶征收。至11月20日,全鎮已完成征收農業稅任務的80%,其中比較好的有XX、XX村委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97.49%和94.99%。

          這次的農業稅尾欠調查,我們采用了清理鎮財政所臺帳、下鄉上門調查、召開村組干部座談會等形式,開展了全方位的調查摸底。資料真實、可靠。

          一、 農村農業稅尾欠情況

          根據鎮財政所臺帳反映,全鎮歷年尾欠達14444擔,折款65萬元,占鄉鎮當地可支配資金的.325%。其中稅改前的占XZ萬元,去年的占XX萬元。其中農業稅欠款XX萬元,教育費附加稅XX萬元,鎮統籌XX萬元,村提留XX萬元。所欠尾數比較大的有XX村委會等XX村。

          按照市要求,我鎮歷年都從鎮自有支配資金中完成農業稅征收任務。這意味著,所有欠的農業稅,都是鄉鎮自有可支配資金。

          二、 歷年尾欠農戶分類及其尾欠原因

          第一類是由于受到天災人禍造成減產減收的農戶,比例在3%以內,這些農戶平常年景完成的比較好,只是在災年偶爾欠交;第二類是土地糾紛而造成。由于在1999年延包過程中,由于村民小組群眾意見不統一,調整責任田時該出田戶不讓出,該入田戶沒有分給責任田,造成人地矛盾比較特出的農戶。這類農戶在延包后所欠農業稅手尾比較大。比例占尾欠戶的1%以下;第三類是舉家外出務工,造成不能按時完成任務。這類所占比例

          在2%以內;第四類是農村特困戶、五保戶及農村孤寡老人戶,他們不只不繳交任務,年底還須政府發放困難救濟。比例在20%以內;第五類是思想認識差,拒交國家、集體各項任務的農戶。比例占歷欠戶的74%。

          三、 欠稅戶家庭經濟狀況

          在所欠稅的農戶中,除特困戶、五保戶、孤寡老人戶經濟狀況比較差外,其經濟狀況都在當地的中等水平以上。甚至有的拒交戶往往是外出經商戶、農村個體戶,他們的生活水平在當地是處于中高水平,他們往往以忙、忘記、資金周轉不過來為借口拒交農業稅。

          四、 欠稅戶對征收農業稅的影響

          一是打低政府聲譽。由于所欠稅農戶都是經濟狀況比較好的農戶,而生活水平一般的農戶每年都主動繳交各項稅費,從而對這大部分農戶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在今年對追收尾欠時要“農戶自愿繳交”、“200x年以前任務不得登進通知書”的做法,往往造成以對主動繳交任務的農戶會誤認為自己太“老實”,“吃了大虧”,“共產黨說話不算數”。今年農業稅任務調減了一半,但工作壓力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二是增加鄉鎮的經濟壓力。XX鎮近幾年年可支配資金只有20萬元,但每年為完成農業稅而先行墊支資金在10萬元以上,多的一年甚至達15萬元。從而造成鄉鎮經濟困難,鎮村干部正常補貼、辦公費、招待費及會議費用兌現不了,負債運轉,日子難以為繼;三是給那些欠交戶有可成之機,認為農業稅在一、二年內就會取消了,現在不交,過拖一、二年后所有的農業稅收、尾欠會一筆勾銷的了。

          五、 對農業稅尾欠追收的一點建議

          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總理明確表態,在五年內取消農業稅,這是減輕農民負擔的又一重大舉措,是民心所向,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農民兄弟的關懷。但作為現在的過度時期,我們認為,農業稅尾欠還有必要繼續追收,即使追收尾欠會增加鄉鎮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做法上可以采取上門做大量的細致的思想工作外,對欠稅大戶可否采取由財政部門統一通過法院起訴,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追收。通過追收尾欠,以正法紀,得民心,樹政府之威嚴。

         XX 市XX 鎮財政所

          200X 年XX 月XX 日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2

          ××縣發展有機農業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近年來在實踐中探索出“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發展模式,對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較好的推動作用,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實現了農業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運作模式

          該模式以訂單為載體,對訂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訂單農戶

          予以訂單信貸支持,被當地農民形象地傳頌為:“今天的訂單、明天的存單”。

          1、訂單信貸與雙重擔保相結合支持訂單企業。該縣將破解訂單企業融資難的路徑確定在訂單信貸與雙重擔保結合上。政府成立“訂單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注冊資金500萬元,為訂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當地人民銀行推出“訂單企業退稅賬戶貸款擔保管理辦法”,由退稅賬戶對訂單企業貸款進行反擔保。雙重擔保支持訂單信貸與訂單企業對接,既防范了訂單信貸風險,又提升了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當地農業銀行針對訂單企業農產品收購期集中、瞬時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創新推出“簡式快速通道貸款”;農業發展銀行將商業性信貸的重點放在訂單信貸上,同時增加訂單項目的中長期貸款。

          2、訂單信貸與企業墊付相結合支持訂單農戶。該縣將資金支持訂單農戶的路徑選定在訂單信貸與企業墊付結合上。當地農村信用聯社根據訂單企業的訂單計劃及實施情況,按信貸規定對企業墊付化肥、農藥、種子和收購資金的缺口給予信貸支持,并在結算上進行監督,確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村信用聯社根據訂單農戶的需求分別進行信貸投入,包括訂單農戶農林牧漁項目的大額農貸,訂單農戶其它生產經營的小額農貸,訂單農戶套種訂單品種的短期農貸等,并創新發放“農村黨員創業貸款”和“農村婦女雙學雙比貸款”,發揮農村黨員和農村婦女的創業示范作用。

          3、規范管理與風險防范相結合支持訂單信貸。信貸安全是“訂單信貸+訂單農業”模式運行的關鍵。當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學運作這一模式的同時,非常重視信貸創新與規范管理相結合,適時出臺了四大管理舉措,防范金融風險。一是定位管理。規定訂單信貸對訂單農業的供、產、銷環節進行服務,實行歸口經營、適當業務交叉。二是業務管理。規定訂單信貸的短期信用和保證貸款方式,訂單企業實行資質等級評定,訂單農戶實行信用等級評定。三是流程管理。訂單企業實施授權授信和應抵盡抵方式,aa以上企業可在授信額度內周轉使用,訂單農戶實行大、小額農貸方式,一次放貸利隨本清,借新還舊須經報批。四是風險管理。建立和運作訂單信貸的評價、監控機制。

          4、資信評定與誠信建設相結合支持訂單經濟。該縣將促進訂單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的路徑選擇在金融信用環境建設上,當地人行作為金融信用環境建設的重要組織者和參與者,注重資信評定與誠信建設相結合。資信評定主要執行金融機構現行辦法,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級企業實行區別優惠待遇,對信用缺失企業實行相應懲誡手段;訂單農戶實行“文明信用農戶”評定,配之以優惠政策。在誠信建設方面,堅持以訂單為基礎、信貸為紐帶、誠信為核心,重點加強企業訂單真實性、農戶訂單履約性、訂單信貸安全性、訂單農業集約性、訂單經濟市場性的“五位一體”建設,以確保訂單經濟的規范運行。

          二、“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模式效應

          該縣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自20xx年全面推廣“訂單信貸+訂單農業”模式以來,土地拋荒少了,有機農業超常發展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1、訂單信貸支持訂單農業實現規模擴展。至20xx年底,全縣訂單貸款余額8750萬元,累計發放額32587萬元,是當年有機農業產值的1.2倍。在訂單信貸的強力支持下,有機農業推廣到全縣60%的鄉鎮,土地拋荒率由20xx年山區的6.5%和平原的3%,分別下降到1.5%和0.4%;新增原生態有機產品種植土地17萬畝,有機認證耕地23萬畝,占全國的4%;通過德國歐格耳公司和歐盟國際生態認證中心認證的產品達34個,其中有機水稻5.1萬畝,產量1.7萬噸,有機農業產值25966萬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6.3%。訂單農業的規模擴展,使××有機農業成為享譽江南的第一品牌。

          2、訂單信貸支持訂單企業快速做大做強。至20xx年底,該縣訂單企業由推廣初期的2家發展到現在的1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的`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具有自主進出口權的有機食品加工企業6家。在訂單信貸的支持下,青葉有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經過5年的發展,訂單面積達38500畝,銷售收入達11628萬元,實現利稅587萬元,帶動農戶5500戶,成為規模以上的訂單企業。與20xx年相比,目前該縣訂單企業資產增長

          近11倍,產值增加1.85倍,訂單墊付資金增加7.11倍,實現稅利增長3.5倍,解決下崗職工就業達8300人。

          3、訂單信貸支持訂單農戶收入明顯增加。抽樣調查的該縣茭湖鄉15家農戶,原來種植傳統水稻每畝收益700元,現在種植有機水稻每畝收益1500元,實行“草莓+有機水稻”、“草莓+草莓苗”、“有機毛豆+有機水稻”的套種

          方式后,收益達2850元,是傳統水稻種植收益的4倍。20xx年,該縣大宗訂單農產品中,有機水稻40000畝,有機毛豆2300畝, 有機木姜1420畝, 草莓500畝,幫助全縣農民增收20849.4萬元,其中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xx年,該縣農民人均收入3556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發展有機農業所產業的收入占18%。

          4、訂單信貸支持訂單經濟形成長效機制。在訂單信貸的支持下,該縣訂單經濟長效機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訂單企業的支持機制,出臺鼓勵政策,外引與內聯相結合,確保訂單企業對訂單農業的引領作用;二是建立訂單農業的組織機制,農戶自愿組織有機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訂單農業的組織形式進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幫扶的服務機制,通過與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實現有機農業生產與科研對接;四是建立有機農業的環保機制,縣、鄉、村、戶四級設立監控體系和隊伍,實現從種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檢測和監控;五是建立訂單農業的促進機制,包括有機農田的基本建設、有機生態鏈的梯度轉移和有機農業的新型套種方式。

          三、“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實踐啟示

          糧食安全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全局。特別是當前,國際糧價高漲,國內農業生產資料大幅漲價,如何進一步調動各地、各部門和廣大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尤為重要。該縣“訂單信貸+訂單農業”模式發展有機農業,不僅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促進農業快速發展、搞好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實踐啟示。

          1、政府強力推進是關鍵。增加金融服務和信貸投入,改進農業經營方式并提高生產效率,政府強力推進是關鍵,歸納起來是“三個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幫扶,二是依靠市場機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叭齻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礙,是政府強力推進的重點和難點!坝唵涡刨J+訂單農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礙,使金融支持發揮了促進金融資本與農業資本融合的功能,進而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的集約與規模,確保了農業統籌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2、創新經營體制是重點。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必須有強力的金融支持!坝唵涡刨J+訂單農業”的支持模式,對在現行農業生產關系基礎上有效實現形式進行成功探索發揮了積極作用,歸納起來是“三個促進”,即一是促進組織建設,二是促進農業服務,三是促進教育培訓。該縣打造以“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為核心的金融服務平臺,進而建立以金融為紐帶、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一體化長效機制,對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證。完善支持農業的金融服務,包括整合現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礙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支持模式,是對現有的部分金融手段進行整合,歸納起來是“三個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創新。該縣實踐表明,通過整合金融手段,同樣可以起到化解現行金融制度障礙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風險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識,尊重金融規律,促進金融創新,著力防范風險,是改善金融服務的關鍵;三是抓好金融生態建設,F代農業經濟日趨成為商品經濟、信用經濟和法制經濟,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金融生態作保證,否則傳統農業發展不好,現代農業也發展不了。

          4、堅持生態農業是方向。該縣堅持“生態立縣、有機富民”發展戰略,實行生態農業發展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的做法,對我省抓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至關重要,有必要將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其次,我省境內河流大多匯入鄱陽湖,降低農業污染不可忽視。各地在完成污水處理項目的同時,還可采用“訂單信貸+訂單農業”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區加快推廣有機農業,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機農業,確保流入鄱陽湖的水質達標,從而保護好鄱陽湖區域良好的生態體系。再次,可以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為契機,在全省開展金融支持農業的推廣工作,通過整合現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進一步鞏固我省農業的基礎地位,真正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這一關系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成為推動科學崛起的戰略舉措。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3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后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本文精選了關于調查報告的相關文章,歡迎大家分享轉載!

          本文目錄種植調查報告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關于西瓜種植的調查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我區水資源調度管理,全面落實用水計劃,實現總量控制目標,近期,我局組織對x區引黃灌區作物種植結構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作物種植結構整體情況及變化趨勢、原因分析:

          我區今年共有灌溉面積x。xx萬畝,其中春小麥x。xx萬畝,水稻x。xx萬畝,單種玉米x。x萬畝,其他作物共x。xx萬畝?偣喔让娣e較xxxx年相比減少x。xx萬畝,其中春小麥減少x。xx萬畝,單種玉米減少x。xx萬畝,其他作物增加x。xx萬畝,水稻增加x。xx萬畝?傮w變化呈現逐年減少趨勢。

          原因分析:總灌溉面積較xxxx年減少x。xx萬畝,作為建設用地被征用了。作物結構調整,以高效節水為原則,合理安排作物的種植結構以及灌溉規模,限制和壓縮高耗水、低產出作物的種植面積;根據我區作物的組成與特點,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主要種植蔬菜、小雜糧等。

          二、春灌以來引用水情況及x、x月份引用水計劃分析:

          自x月xx日春灌開始以來,截止目前共累計灌溉農田x。xx萬畝,累計引用水量xxx。xx萬mx,其中農業灌溉水量xxx。xx萬mx,生態湖泊補水xxx。xx萬mx。x、x月份計劃引用水量xxx萬mx。

          三、為應對x、x月份用水高峰采取的措施、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采取的.措施:一是積極協調x區水管所調度水量;二是加強對農民用水協會管理,監督指導用水協會對引水渠道在行水期進行巡視、維護,避免跑、冒、決口情況發生,以減少水量損失;三是啟用臨溝泵站x座,啟用抗旱補灌機井xx眼,啟用春季水庫蓄水xxx萬mx進行補灌;四是做好節水宣傳工作。在合理安排輪灌制度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呼吁群眾增強節水意識,珍惜水源,節約用水。

          存在問題:我區處于第二農場渠下游,用水高峰期第二農場渠低水位運行,我區有x個高口,造成農田灌溉引水困難。

          原因分析:今年全區有效降雨少,氣溫高,蒸發量大,造成農田灌溉困難。為應對x、x月份用水高峰期,我區積極采取各項措施,應對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種植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近年來, 我市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典型帶動、農民自愿”的方式,充分發揮能人、農戶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組建新型的專業經濟合作社,搭建市場與農戶的橋梁,提高了生產經營集約化和規;潭,實現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的提升。

          四、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現狀及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前身天倉再就業經濟聯合社,是由原七棵樹砂礦下崗職工高占偉,在9月把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下崗職工及其他人員組織起來而建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其目的是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以便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員收入。成立時該社占地3000m2,建筑面積381m2,由天倉雜糧種植合作社、天倉高香坊、天倉修理部三個部門構成。擁有蔬菜試驗田5000m2,農業試驗田5公頃。 在此基礎上于成立了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業務范圍為綠色雜糧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合作社擁有辦公面積381m2 ,生產車間478m2。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將對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繁榮,農民增產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關鍵是始終堅持以信譽作為合作社發展的根本,把農民作為合作社發展的依靠。多年來,合作社堅持“正直守信”的發展理念,根據現代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發展要求,大辦雜糧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與農民結成緊密利益共同體的“專業合作社+農戶”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民增收。

          經過我們的調查,天倉合作社的發展之路在于:

          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確定了主導產業。一是成立糧食加工企業,打造自己品牌。天倉種植百公頃無公害綠色雜糧,投資20多萬元,購進晾曬機、脫粒機、收割機、磨米機等設備,恢復傳統加工方式,采取碾坊、磨坊等恢復自然回歸自然的傳統工藝深加工雜糧。推出優質稻米、白面、蕎面、玉米面、玉米碴、小米、高粱等雜糧系列無公害產品,注冊國家認證“三稷”牌商標,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廠。他們經過幾年努力研究,不斷探索實驗,查閱中醫藥典,結合本地自然資源,終采用具有藥用價值,盛產于遼河兩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樹粉等做原料,把現代加工工藝與傳統方式相結合,制成了系列產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技術較為成熟。從而確定了以加工艾蒿香為合作社的主導產業,解決了下崗職工再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到現在合作社擁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年產值40多萬元。同時也為合作社的發展活動提夠了充足的資金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4

          **村位于**縣**鎮,距離縣城140公里,既不近路,也不靠水,曾是典型的窮山僻壤。然而,今天的**村卻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新景象,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新農業。據調查,經過多年發展,煙葉、蔬菜、茶葉已經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總面積達到1400余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0,人均擁有2.5畝。依托新農業,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達到4500元。收入快速增長,農民富家興村的熱情也隨之上漲。近年來,他們遠離了打牌賭博等陋習,形成了學習新技術、做大新產業的自覺性。分析“**現象”,我們發現:他們的成功就在于把產業當船,把市場當海,置身市場之“海”,齊心協力劃“船”。

          一、領航之燈:黨員干部

          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要在市場之海找到適航之線,必須要有“領航之燈”。在**村新農業建設中,善于分析市場、敢于率先垂范、勤于解民之難的共產黨員和村組干部就如一盞盞明亮的“航燈”,給人方向、給人自信、領人前進。他們樂當宣傳員。每年冬季農閑時,黨員和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深入農戶宣傳新政策、新品種、新技術、新典型;每次集中開會時,黨員和干部都要推薦合適人員,給農民講經濟效益、講成功經驗、講市場形勢;平時還安排有黨員和干部及時更新《**之窗》宣傳內容。他們甘當示范者。為了現身說法,黨員和干部帶頭搞專業。今年,全村26名黨員和干部農戶,戶戶都是煙葉、茶葉或蔬菜專業戶。其中,22戶種植規模在10畝以上。幾名村干部表現更為突出,村黨支部書記康新春家種了20畝烤煙,村主任康村堯家種了25畝烤煙,村文書康新云家種了15畝青椒。他們勤當幫帶人。為了幫助有特殊困難的農戶,黨員和干部每年都要分別聯系3-5名農戶,給予技術指導,幫助備耕備肥,聯系產品銷售,甚至提供資金扶持。

          村主任康存堯上任兩年以來,一直聯系著5個煙葉生產戶,既指導技術,又提供烤房,還先后為3個農戶借款2萬多元。在黨員和干部的引領和幫助下,廣大農民對新農業建設認識深、熱情高、行動快。都已60多歲的李運之老兩口,前年還在村主任的數番勸說下才種了1.1畝烤煙,沒想到一下獲利3500元。今年,他倆非常積極,硬是向村里爭取了2.5畝種煙計劃。

          二、撐船之槳:科學技術

          **人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有深刻的理解,他們高度重視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打造新農業的推進之“槳”。近年來,該村通過與農科部門合作建立了技術上門服務機制,經常邀請專家現場講課,開通了農村遠程教育網絡,開設有農民夜校,增強了全民的科技意識,提高了全村科技興農的水平。

          一是推廣了實用技術。該村已經廣泛實行了農業生產測土配方技術,特別是隨著國家煙葉以成熟度為中心配套生產技術示范項目的落戶,項目參建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定期派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研究生現場指導。今年,該村煙葉生產在大田移栽、揭膜培土、抹芽打頂、分級扎把等原有技術的基礎上,又推廣了煙葉漂浮育苗、自動排濕控溫烤制等最新技術,該村煙葉生產技術和煙葉質量已經達到全國一流水準。

          二是推廣了優質品種。該村成功推廣了天超1號、天椒17號等辣椒新品種,推廣了K326、云煙78等煙葉新品種,推廣了富頂大白等茶葉新品種。目前,該村辣椒、煙葉、茶葉優質率都達到了70以上,實現了產品產量和產品質量的雙提高。

          三是引進了先進機械。該村已經擁有單機日量相當于30個勞動力日量的采茶機8臺,擁有單機日量相當于20個勞動力日量的耕整機2臺,此外還擁有大小動力運輸車38臺、大型加工機械28臺,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四是形成了生態品牌。該村在重視技術興農的同時,十分注重農產品生態品牌的打造,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全面施用生態肥、有機肥,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該村所產農產品已經達到無公害標準,該村已被列為全省無公害蔬菜、茶葉生產基地。

           三、揮槳之人:專業大戶

          在市場大海中,個人力量渺小,抗巨浪、提航速必須眾人劃槳。近年來,**村通過大力發展專業大戶,為自己的產業之船培養了一大批身強力壯的揮槳之人。發展專業大戶,他們有三點共識:首先,“門路多了,顧東沒顧西,結果什么也搞不好;集中干一行,鉆得深研得精,能提高質量生效益,因此,必須推行‘一戶一業’”;其次,“一定規模的專業生產,能夠使效益產生加法效應,因此,應該鼓勵有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的專業戶向專業大戶發展”;再次,“絕大多數農民能力有限,他們還僅僅是被組織者,沒有足夠的力量組織大規模的產業經營,因此,要重點發展規模適度的‘基本戶’,謹慎發展‘超大戶’”。在這些理念的指引下,該村專業大戶的發展保持了良性穩步發展態勢。xx年,該村148個農戶中,茶葉、蔬菜、煙葉專業戶達到112個,占總戶數的76。其中,規模在5-20畝的“基本戶”達到78個,占專業戶總數70;規模在20畝以上的專業戶達到8個,占專業戶總數的7。專業大戶的快

          速發展推動了該村整個產業的'做大做強。xx年,該村煙葉面積突破600畝、茶葉面積達到400畝、蔬菜面積達到350畝。

          四、揚帆之風:激勵措施

          **人相信:有效的激勵措施是產業之“船”前進的揚帆之風,它能夠廣泛凝聚民心民力,充分激發創業熱情。

          近年來,一方面,他們堅持及時深入地宣傳上級惠農政策,動員全民團結一心,真抓實干,積極創造條件,搶抓政策機遇,加快產業發展。20xx年以來,全體村民共同努力、艱苦奮斗,成功實現了煙葉千擔村的目標、爭取了國家煙葉以成熟度為中心配套生產技術示范項目、蔬菜無公害生產基地等項目,先后獲得各級蔬菜基地補貼、公路建設補貼、煙水工程補貼、煙葉苗池和烤房補貼等各種特殊扶持資金40多萬元。這些政策的落實,極大地改善了該村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條件。

          另一方面,他們又能夠自我創新,出臺一些融入情感的“土政策”,表彰先進,鞭策后勁,努力營造自我加壓、相互趕超的創業氛圍。20xx年以來,他們每年都安排有產業發展基金,每年初在村級經濟會議上對民主評議產生的產業功臣進行集中表彰,給這些功臣獎勵一個紅包、戴上一朵鮮花、獻上一片掌聲,對有突出貢獻的服務部門和個人還敲鑼打鼓、放鞭炮、送錦旗。這些措施看似很小,但足以令每一個在場的人感動不已,得到表彰的人告誡自己“不負眾望再努力”,沒得到獎勵的人告誡自己“瞄準目標快超越”。

          五、攬客之訣:誠信友善

          市場之海講究“合作共渡”、“合作共贏”,而合作的紐帶是誠信。在新農業建設過程中,**人始終保持了山里人樸實無華的本性,始終做到誠信友善招徠天下客。

          一是熱情接待。只要你進入該村,你就會發現,他們早就打出了“**村歡迎您”的巨幅標語,他們一定會拿出上好的香煙、酒水和飯菜招待外地客人。特別是幾位村干部和幾位營銷大戶,每年都會為相約而聚的蔬菜老板安排最好的房間,且房間布置從清晰的彩電、舒適的布鞋到專用的澡盆一應俱全。

          二是周到服務。凡是外來人在本地碰到的矛盾糾紛,他們都優先調處;凡是外來人在本地遇到的特殊困難,他們都盡力幫助;凡是外來人向本地提出的合理要求,他們都盡量滿足。比如,對進村運菜運茶的車輛,不論進村多么晚,出村多么早,黨員、干部和流通大戶都會及時號召村民組織貨源,按時裝車,及時發車。

          三是誠信交易。**人不講假話,說話算話?蜕糖Ю镏獯螂娫捫纬傻目陬^訂貨合同都絕對有效。他們出售蔬菜、茶葉等產品從來不攙假,不短斤少量,不欺行霸市、漫天要價。他們付出的是誠信友善,贏得的是豐厚回報。

          每年,總有100多人從湖北和周邊其他鄉村趕來打工,有效地彌補了該村產業發展中勞動力的不足。每年,總有數十名來自常德、益陽、長沙、南京、廣州等方向的客商前來購貨,為該村農產品提供了廣闊的銷路。

          六、上岸之橋:營銷協會

          農業產業建設在市場之海的每一個“航程”都以農產品銷售為終點。上“岸”之橋對于實現農產品價值十分重要。在**村新農業建設過程中,由部分村干部、種植大戶和流通大戶組成的營銷協會,就如市海旅船的“上岸之橋”,總能幫助該村不同的農產品找到不同的“搭橋”之法,實現理想的價值。在茶葉銷售上,每年冬季,營銷協會就會從全鎮30多家茶廠中選出幾位有實力、講誠信的老板,然后再組織村民統一與這些老板簽訂茶葉銷售合同,要求這些老板承諾保低收購價格、并支付部分訂金,有效保證了茶農來年能夠穩穩當當撈收入。

          在煙葉銷售上,每到銷售季節,營銷協會就會組織技術人員逐戶上門預檢,敦促煙農將煙葉分好級、扎好把、打好捆,然后成立幾個煙葉銷售小組,每組安排有村干部、技術人員、煙葉戶主和運輸車輛,在規定的時間內分批分次集中銷售,有效保證了煙葉收購公平公正、價格合理、秩序井然。在蔬菜銷售上,每到上市時期,營銷協會就會將各個方面的客商組織起來,協調各方統一收購價格,有效避免了客商之間相互抬壓價格;同時,派出協會成員包干負責到地塊,組織菜農有序采摘,避免多采亂貨、少采錯市,有效保護了菜農的利益。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5

          一、基本情況

          隸屬于省市,全縣轄11個鎮(鄉),299個行政村,2890個社,幅員面積703平方公里,總人口56.67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農業縣。以傳統農業為主,將柑橘、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其中天保柚獲得國家商標注冊,喜幫生豬獲得國家級示范專業合作社,助推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二、產業現狀

         。ㄒ唬└涕佼a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規模及生產經營情況。

          縣屬柑橘產業發展適宜區,盛產甜橙、檸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縣水果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甜橙種植面積6萬畝,以柑橘產業為重點,建設萬畝核心示范區3個。全縣現有盛產柑橘的鄉鎮5個,柑橘專業村25個。建成萬畝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個,2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5個,1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7個;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銷售企業1家,縣城新老城區各有中型果品批發市場1個,有縣富鑫檸檬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2家、有益發種植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2家、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實行訂單生產和二次返利達到了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縣水果總產20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85%,助農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俪善七M發展不夠。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縣10萬畝柑桔分布在11個鎮鄉,最大的蓬萊鎮也不到2萬畝;二是規模優勢不突出。河邊檸檬、河邊鎮中江柚、天保鎮文旦柚等在全縣獨具優勢,也具備一定規模,但與規模相適應的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產值效益未完全顯現。其余鎮鄉種植區域分散,規;C械化、產業化程度低,效益不凸顯。

         、谵r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田基礎設施配套性不足,水資源利用率低;項目區交通網絡化程度不夠,農業機械化程度滯后。

         、凵a水平差距較大。2014年,從單產看,縣水果平均畝產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園可達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畝產值一般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達8000元-10000元。

         、芸萍贾文芰ω酱龔娀。一是農科教、產學研結合不夠,技術集成度不高,產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通過土地流轉的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上沒有專門從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人員。

         、莓a業化經營水平較低。一是加工轉化率低。我縣農產品加工多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龍頭企業弱。全縣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幾乎沒有。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足。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實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結作用、組織作用和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

         。ǘ┥i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發展現狀。

          縣畜牧業主導產業是生豬產業,先后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區等稱號。2014年全縣出欄生豬56.45萬頭,生豬產業產值為9.5億元,占畜牧業產值的60.66%,占農業總產值的24.55%。生豬產業有喜幫、豬豬、森林、浩源、雷金、森林、東方、森福等市級以上專業合作社19個,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專業大戶496戶,生豬養殖家庭農場16個,生豬產業協會1個。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我縣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部級標準化示范場1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場4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場6個。

          2.存在的問題。

         。1)養殖設施設備較陳舊,部分養殖場環境控制設施不齊全完善,不利于提高養殖水平。

          (2)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設施、糞污治理設施的容量達不到養殖規模要求,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較大,周邊農戶意見較大,急需整治。

         。3)養殖場資金短缺,再生產資金壓力大,扶持項目少,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三、工作建議

          (一)明確發展思路,把握發展方向。

          1.發展思路。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以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從縣的資源、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出發,瞄準農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縣產業優勢,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運用為支撐,以提高產品質量為突破口,大力引進、開發和示范名、特、優、新品種以及先進實用的技術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把項目區建設成為具有我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示范與推廣展示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嫁接、農業教育培訓與農業新技術普及相結合、農業生態與觀光旅游相結合,以及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2.發展方向。

          一是創建科技產業新樣板:立足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并與本地現有條件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把柑橘項目區建成具有一流的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示范區,把生豬產業項目區建成我縣循環農業示范區。

          二是實現園區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在充分考慮規;耐瑫r,還必須考慮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和周年供應鮮果,產品質量應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一方面吸引眾多的旅游觀光人員,另一方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園區展示生態旅游化:通過科學規劃、環境治理、品種展示、觀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態模式、景色如畫的農村田園風光,提供新型娛樂休閑方式及旅游觀賞景點。

          四是實現果業產、加、銷一體化:瞄準商機,針對當前存在的環境,狠抓產業發展和營銷環節,突出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注冊商標,爭創品牌,以綠色、優質、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場,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工作。

          五是園區實現網絡化:通過網頁制作和網絡營銷,實現信息網絡化,及時了解國內外的生產、市場信息及農業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及時對項目區有關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快速變化的需要。

          六是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網絡,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開展科學技術培訓和文化素質教育,把農民培養為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能置身市場競爭、具有科技意識的新型農民。

         。ǘ﹫猿忠巹澮I,科學區域布局

          第一、柑橘產業布局

          建議規劃區域地處中國死海與卓筒井主題旅游鎮黃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建設3大優勢區域。

          第二、生豬產業布局

          縣畜牧業以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建議在全縣11個鎮鄉發展。

         。ㄈ⿵娀萍贾,促進產業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也是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確,F代農業產業基地建得起、能見效、可持續,一是強化與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西南農業大學的技術聯姻,定期邀請優勢農業產業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開展培訓。二是建立專家指導小組,由相關責任單位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股室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儲備、申報、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將先進的管理技術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的生產過程中。

         。ㄋ模┘哟筚Y金投入,創新聯結機制

          建議政府加強對投入的引導,積極整合各種涉農項目資金,綜合用直接補助、貸款貼息、參股、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引導龍頭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產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多元化。

          發揮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主體作用以及種養植大戶的生產主體作用,組織帶動農戶進行生產與經營。創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業主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推廣產業基地建設新模式,讓“龍頭”真正能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6

          當前我國農業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既是國內農產品需求變化決定的,也是我國加入wto后,國際農產品競爭的需要決定的。在進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如何解決分散經營的農戶和市場聯系的問題,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架起一座農戶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形成一個聯系的紐帶,農民很難在市場競爭中避免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個好的形式。

          近年來,我市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合作空間越來越大,合作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服務鏈進一步增長,有的已延伸到產前、產中,前后的全過程;合作的效益也越來越好。據市委農辦產業化科6月底統計,我市目前規模較大的合作經濟組織22個,注冊冷盒714萬元,入會人數11531人,帶動農戶42227戶。其中,專業協會6個,合作就12個,其它4個。

          一、我市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主要類型

          1、股分合作型。由一些先富起來或有積累的農戶,以入覓的方式聯合經營,其顯著特點是民主管理、風險共擔,按股分配。江安宏星賴兔良種場,于20xx年3月,籌集股金20萬元,興辦了企業,今年上半年交易額在100萬元以上,收入7.5萬元。

          2、能人牽頭型。主要由能人牽頭,包括種養大戶、運銷大戶、農民經紀人等,其經營活動多以從事農產品運銷為主,有經紀組合和能人大戶聯合等多種形式,成立于1999年8月的'吳窯銀杏協會,入會人數800多人,帶動了460戶農戶從事銀杏的生產銷售,在引導農民發展生產,進入市場、疏通產銷環節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

          3、農技服務機構興辦型。由農技、林業、花木供銷等部門牽頭,吸納農戶參加。一方面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產品場銷等多種服務,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面,也是適應形勢,拓展工作合匯成、自身發展的需要。這類合作經濟組織共有6個。如皋市高明蠶業合作社、如皋市花木盆景協會、如皋市長青沙綠色食品專業合作社等。

          4、龍頭企業帶動型。即以企業為龍頭,組織農戶共同參與而聯結成的一種經濟聯合體。白蒲鎮的大富豪養殖場,充分利用自身規模大、技術力量雄厚、有固定銷售渠道等優勢,主要從事母豬擴繁、肥豬銷售業務,帶動了全村1080戶農民從事母豬的生產,年組織銷售額在400萬元以上。這種經濟組織雖然較少,但這種方式的聯合,規模較,相互聯系密在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強,見效較快,作用突出。

          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1、提高農戶競爭力。農業合作經濟通過靈活的組織方式和運行機制,對內提供各種服務,對外參與市場競爭,在組織、引導、提高、保護農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解決了千家萬戶分散經營與統一大市場的矛盾,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農戶市場競爭力。

          2、提供市場信息。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利用本身掌握在農戶更多、更廣泛的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農民按質按量進行農產品生產,這樣使經過合作社組織起來的農產品在品質和數量上適應農產品市場和加工企業的要求,將有利于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適銷對路,同時能減少自行運銷農產品的費用和時間,從而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

          3、提供生產資料,生產技術服務。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大批購進農用生產資料可獲得價格上的優惠和質量上的保證,可以比一家一戶闖市場的農民節省更多的從事農產品商品生產的費用和減少因購買假冒偽劣農用物資而帶來的損失。農業服務部門興辦的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及時提供種子、技術等方面的服務,指導農民科學生產,提高了科技貢獻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4、依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依法登記的合作經濟組織是和種共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作為法人有權持有資產、簽訂合同,起訴和被起訴,承擔經濟和民事責任,以及開展為實現組織目標,所需的活動。因此由合作經濟組織去經營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具備了作為自然人的農戶所不具備的參與市場交易所必須的責任能力、行為能力、保證和經營形象,有利于用法律來維護農民的利益和提高農民走向市場過程中的法律地位。

          三、我市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數量偏少。我市的農業經濟組織雖然類型較多,但絕對數量較少,與農業合作經濟發展較快的山東等地比差距較大,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業商品化發展歷程。

          2、運行機制不規范。我市的大部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未進行工商或協會登記。他們的運行主要靠樸素的認同感來維素,經濟利益聯結不明顯;適應市場需要的管理人員少,制度性管理薄弱;有的產權制比較亂,一旦發生權、責、利糾紛,社會影響生存。

          3、缺乏經濟實力。我市的大多數,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靠集資或股金活動,服務能力有限,合作領域較“窄”,主要集中在第一產業;服務內容第一,有的只側重技術服務。

          4、缺乏扶持和指導。我市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是自發產生,至今尚未明確的主管部門,造成有關業務技術部門資金扶持、技術指導方面的斷層。作為種新型的民間組織,它們仍處于“類縫”之中,政府扶持農業經濟發展所確定的金融、信貸、工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它們很少能享受到。

          四、我市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議

          1、提高認識,加強引導。一方面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可以較好地解決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提高農民組織化的問題,對于實現農業的標準化、專業化、區域化,提高農業規模效益。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共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另一方面,入世后,政府對農業的直接補貼受到很多限制,發達國家的是,通過支持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來實現對農業的補貼。因此,我們要加強宣傳、引導,促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過大。

          2、明確法人,規范運作。一是對現有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來進行工商登記或社團登記的,進行登記,使之具有合法的地位,便于管理,一旦發生經濟糾紛,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二是在對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規范和引導。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合作制的基本原則應在章程中基本體現,應指導他們制定好章程。

          3、制定政策,大力扶持。作為新的合作經濟組織,它可以辦農村社區組織難以統起來的事,辦經濟部門難以包起來的事,辦農民單家獨產,難以做起來的事,但它畢竟處于初始發展階段,面臨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可以說仍在“夾縫”中生存,既受到其它經濟組織的擠壓,又受自身底氣不足的影響,因此必須對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加以扶持,使之成為農民走向市場、走向現代化的一條擔途。

          4、加強管理,狠練內功。作為獨立從事經濟活動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現在的市場瞬息萬變,稍有不慎,社會蒙受損失。因此,我們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加強人、財、物的管理,特別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學習,學習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知識等,練好基本功、增強抗御市場經濟風險的能力,使自己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7

          西河鎮作為成都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地區,在新農村的建設方面得到了成都市的大力支持。西河鎮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成都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出發決定發展以農家樂為主體的新農村建設。

          我們經過走訪了幾家農家樂得到了一些關于他們在開辦和經營農家樂的過程中所得到的來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在經營之初政府對于一些農家樂給予一些資金上的補貼;在一些龍蝦繁殖的季節,政府還會在他們購買龍蝦種的時候給予一些資金幫助;政府也會通過一些專門的人員,教授經營者一些關于龍蝦養殖的知識培訓…….這些在促進西河鎮進行的更加順利和富有積極性。

          通過走訪幾家農家樂我們也得知農家樂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在一家農家樂里面,由于早上9點多,去的時候那家農家樂里面的人還不大多,但從他們員工忙碌的身影中樂意看出人應該中午會有比較多的人。我們乘著人不多時進去拜訪了一下老板。通過調查才知道,他們已經有一個自己的站,并且已有比較多的人通過站預訂了。老板還告訴我們他們這里的員工大多數是當地人,以前也許會沒有工作或者一年多少收入不多,但現在不僅不用出去走很遠的地方打工,而且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但是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一些經營者反應說,當地的一些基礎建設還不怎么完善,比如在去西河鎮有一條公路并不是怎么寬,比較擠,這對一些經營者來說覺得不能吸引一些顧客。一些還表示農家樂有著明顯的淡季和旺季,由于經營種類比較單一大部分以龍蝦與魚為主。而龍蝦的'養殖存在明顯的淡旺季所以經營也受到很到的限制。但一些已經在進行努力的改變,比如有的農家樂還會養殖一些土雞和其他的家禽,來改善這一問題。

          總之通過這次,使我們對西河鎮的生態農業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外,也鍛煉了我們的許多交際能力。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8

          一、某鎮基本情況

          某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農業人口4.03萬人,耕地面積7.3萬畝。農業生產主要以水稻、小麥、元蔥大蒜、杞柳等農作物為主,畜禽業以豬、雞、貉等為主。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支持下,全鎮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布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趨于合理,農民增收速度明顯加快,農民現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60元。

          二、農民收入現狀

          一是農民收入結構比例不斷調整。農民第一產業收入比例穩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從事二、三產業經營性、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農民收入途徑不斷增多。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和寬廣的發展平臺,優質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農民從事二二產業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走出土地、走出農村勞務經濟日漸升溫,致富渠道不斷拓寬,為農民就業、農民增收創造了更寬闊的空間。20xx年全鎮圍繞水稻、小麥、大蒜、杞柳等種植業作物的產品加工、運輸、銷售人員就達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務工人員達到8000余人,從事二三產業、就地轉移人員達到3000余人,擺脫了土地約束,到土地以外創業創收已成為全鎮農民致富的途徑。

          三是農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費增長緩慢。近年來,全鎮農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國家對農村的好政策、農副產品價格上升,農民經營性工資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生產再投入增加,致使農民收入增幅縮水,各種剛性支出不斷增加,可支配性消費增長緩慢。

          四是農民內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農民自身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對發展經濟的認識、能力和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性不同,一批素質高、積極調整、起步早的農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發展的經驗、開拓的市場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一批農村致富戶,而那些等、靠、觀望、因循守舊的農民沒能及時發展起來,收入明顯低于致富戶。

          三、制約農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質有待提高。農民對發展農村經濟、大力開發高效農業有較高的熱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質的限制,只敢遠觀不敢近摸,對帶“高、新、尖”字樣的事物,望而卻步,部分農民對農業結構調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荊繩的思想,對農業以外創業門路少,獲得致富信息渠道窄,開拓市場能力差

          二是創業資金短缺。群眾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外,閑散資金較少,并且必須有再生產投入資金。銀信部門對農村貸款額度有限,對那些收入較低的農民發放較小貸款甚至不給予貸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卻苦于沒資金的困局。

          三是社會事業性負擔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各類生活開支項目增多,數額增大,子女上學、子女結婚、看病就醫、關系交往等都要遠遠超過生活開支,社會事業性負擔的加重,勢必對生產的再發展、再投入的.資金產生影響。像子女結婚,從認識到結婚至少有五六萬元的花銷。

          四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造成生產成本高。農村以農業為主。隨著各類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農業單位投入不斷增加;、農藥、地膜、種子等生產資料價格增幅高于農產品價格增幅,生產成本高,導致了農民增產不增收,增收緩慢。

          五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標準化生產有待提高。目前全鎮已形成了小麥水稻、大蒜元蔥、杞柳、畜禽養殖等為主的基地,由于產業鏈條不夠長,農產品的增值空間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為主,且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滯后,產品市場適應性差,銷售難、價格低依然制約農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徑

          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要圍繞市場需求,怎樣調、調什么,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調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出農民種植的積極性、調出規模、調出效益。同時要在提高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上下功夫,積極推廣農業生產標準化模式,把農業專業協會,作為帶動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力量來抓,在主導農業產業上建立一個協會,發揮其在生產資料、生產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標準化生產,目前我鎮已建立了杞柳協會和元蔥協會。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建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使每一個產業上都有幾家深加工企業,像我鎮杞柳產業已達到這一要求,但在產品檔次低、市場開拓上仍要抓緊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勞動力轉移。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發展二三產業,使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做好外出務工工作,把它作為一項產業,積極做好務工人員的培訓、引導,使他們有一技之長,能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三是加大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日顯重要,也是建設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上級黨委政府就要不斷加大農民科技培訓資金投入力度,拓寬培訓渠道,不斷滿足農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農民培養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術、有理想的四有新型農民。

          四是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提高對農民的服務水平。農業作為國家發展基礎,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實力壯大,國家應該給予農業更多更大的資金扶持和傾斜。目前的“三補兩免”對鼓勵農民發展農業、促進發展現代化農業都產生了積極效果。農民一個弱勢群眾,不斷提高農民的服務水平,也是促進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國家應在農民科技服務、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方面給予更多更好的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困難,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更好更快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9

          根據農業部(農辦經21號“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監測試點方案(試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組建領導班子,落實專門人員,開展詳實調查,F將監測調查情況簡要分析報告于后:

          一、基本情況

          xx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距省會

          二、發展現狀

          (一)公共服務機構末,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批準編制數為351人,在編人數261人、占批準編制數的74.4%,實有人數290人、占批準編制數的82.6%;在所有機構中,除15個鄉鎮級畜牧業服務機構為差額撥款外,其余縣、鄉(鎮)兩級機構均為財政全額撥款機構。此外,縣鄉(鎮)兩級均配備了相應的儀器、辦公用房、交通等基本辦公設施,種植業系統還建立了15000畝相對固定的試驗示范基地。

         。ǘ┺r業龍頭企業

         。ㄈ┺r民專業合作社此外,有種植業、畜牧業等各類專業協會46個。

         。ㄋ模┢渌r業服務組織

          三、主要工作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縣緊緊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涌鞓嫿ㄒ怨卜⻊諜C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钡囊,在穩定和鞏固公共服務機構試驗、示范、培訓、推廣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職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發展

          為進一步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民增收,我縣依托縣農業局和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分別于8月和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縣和鄉(鎮)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農戶0.85萬戶,占總農戶的9.5%。流轉土地中,以茶葉、蔬菜、飼草為主的規模經營達到0.94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30%。如:柳江鎮天禾茶葉專業合作社,采取與農戶入股、租賃方式,種植浙江安吉白茶余畝。

         。ǘ┲涌燹r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ㄈ┲σM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積極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訂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發展,據統計:,全縣6個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采購量達到4萬余噸,采購額達到14150萬元,全縣農民戶均1600余元;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帶動農戶1.41萬戶,占總農戶的15.7%。

         。ㄋ模⿵娀r產品質量監管,提升市場競爭力

          四、存在問題

          從監測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ㄒ唬┕卜⻊諜C構由于人事體制及經費原因,人員斷層現象突出,加之財政保障工作經費不足、管理體制不明,嚴重影響服務和管理職能發揮。

          (二)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范,國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夠,其服務職能、經營優勢受到制約,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三)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如農業專業服務、農機專業服務、農產品銷售市場、農業保險、農業信貸擔保等發展嚴重滯后,多形式生產經營服務網絡格局未形成,農產品生產保障機制不健全、市場營銷不暢通。

          五、幾點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成套的組織機構和方法制度的總稱,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它是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使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農業生產單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規模較小的弊端,獲得大規模生產效益的一種社會化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建立和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針對存在問題,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ㄒ唬┟鞔_一個體制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管理體制,多年來,對于縣以下基層來講,其管理體制均不明,多頭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應明確其管理部門及職能職責,有效防止多頭管理、相互推諉現象發生。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管理與服務并重,管理第一、服務第二,管理促進規范、服務促發展。

         。ǘ┙⒁粋機制

          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依托,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排頭兵,其管理、服務職能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因此,應當在進一步明確其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能的基礎上,有效落實好人才、經費、設施設備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其管理、服務等公共職能。

         。ㄈ┩菩幸粋政策

          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聯系市場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應當建立和推行包括國家農業項目、國家貼息貸款、金融信貸、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支持、扶持政策,推進發展。

         。ㄋ模┞鋵嵰粋保障

          規避農業生產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應將其納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給予保障。在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及國家相關農業項目中,落實部份資金,專門用于因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突發性疫情疫病的農業保險和擔保。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0

          一、引言

          1、調查目的與意義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其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傳統農業和農產品面臨嚴峻市場沖擊,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總結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律牲,堅持和遵循科學嚴謹的態度,系統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科學、合理優化,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由于農業產業結構長期積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決,農業產業結構與市場消費、農民增收的要求還很不適應,農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關注農業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作為中央電大農村行政管理專業的學員和工作在農村一線的基層干部,我們在學習好課本知識的前提下,也應以實際行動來關注我們山區農業結構調整面對的問題,因此,我們想通過實地調查中方縣銅鼎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摸清新的時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正確方向和有效途徑,提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產增收的具體措施,為下一步農村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制定切合實際的戰略決策。

          2、調查時間

          20xx年2月18日—3月28日

          3、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主要采用座談走訪、個人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二、調查內容

          根據問卷表,我調查了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如下幾個問題:

         。ㄒ唬┿~鼎鄉的基本情況,包括區域位置、總人口、耕地、農業產業等情況等。

         。ǘ┿~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三)農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三、調查結果及存在的問題

          1、銅鼎鄉的基本情況

          銅鼎鄉位于中方縣東北部,是中方縣海拔最低的鄉鎮,平均海拔不到200米。東與辰溪縣上蒲溪相鄰,東南與丁家鄉為接壤,南與銅灣鎮相連,西與龍場鄉毗鄰,東北與辰溪縣龍頭庵鄉為鄰。境內沅水河段約17公里,沿河兩岸

          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全鄉總面積48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人口1.4萬人,其中瑤族200余人。鄉耕地面積9869畝,有林地面積4.7萬畝,清水塘電站蓄水發電后形成的庫區,擁有豐富水資源可利用。多年來,銅鼎鄉農業一直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單一。風調雨順的年頭,農民還多少有個收成,遇上水災、旱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收成便會大打折扣,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銅鼎鄉純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20xx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349.3萬元,比上年增加4.6%,占GDP比重8%。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xx年,生產糧食5748噸,人均406.6千克,其中水稻3825.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籽、蔬菜等。20xx年棉花種植面積 0.15萬畝,產量0.0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 0.28萬畝,產量0.43萬噸,主要品種有辣椒。畜牧業以飼養雞、鴨、鵝、豬、雞、羊為主;20xx年生豬飼養量0.95萬頭,年末存欄0.75萬頭;羊飼養量0.02萬只,年末存欄0.01萬只;牛飼養量0.02萬頭,年末存欄0.01萬頭;家禽飼養量15.5萬羽,上市家禽14.8萬羽。20xx年生產肉類750噸,其中豬肉712噸,牛肉30噸,羊肉8噸,禽蛋10噸,畜牧業總產值0.2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7%。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近幾年來,銅鼎鄉黨委、政府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契機,繼續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載體,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變”的階段性目標,充分利用鄉情發展優勢,確立了“以林穩鄉,以牧活鄉,以農強鄉”的發展戰略,采取一系列發展措施,牢牢把握棉花制種、白鵝養殖、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油茶基地建設、新型庫區養殖基地五個戰略重點,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各項發展戰略。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緊緊圍繞該鄉“建新型庫區、創農業強鄉、創和諧銅鼎”的思路,加快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提升人才素質、提高執政能力、促進農業生產新跨越,實現銅鼎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現在銅鼎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較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棉花制種基地。全鄉以銅鼎坪村為重點,輻射張家溪、桐木、南家坊三個村,制種面積以達300多畝,涉及農戶100戶。

          二是建成油茶基地。在縣農業開發辦的大力支持下,與湖南金庾油脂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建成了銅鼎鄉油茶基地,以南家坊、、赤巖灣村為重點,輻射全鄉8個村,總面積將超過1000畝山地,涉及農戶近800家,油茶市場廣闊,綠色無公害效益可觀,農民積極性高漲。

          三是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銅鼎鄉辣椒生產量和品質在全縣聞名,借懷化市菜籃子工程實施之東風,在縣農辦、蔬菜辦等單位的支持下,建成以南家坊村為主,輻射桐木、張家溪、銅鼎坪等村共3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四是建成白鵝孵化及養殖基地。銅鼎鄉有著傳統的養殖白鵝基礎,銅鼎白鵝在中方、辰溪兩縣頗有名氣,帶動了銅鼎鄉養殖業的發展,羅家沖村聶志禮種鵝基地引導效應,全鄉成立了白鵝養殖協會,在其帶動下,銅鼎鄉白鵝養殖年孵化10萬羽,出籠8萬羽,銅鼎鄉的養鵝業已成為一大產業。

          五是建成清水塘電站新型庫區網箱魚養殖基地。銅鼎鄉河魚遠近聞名,清水塘電站的建成后,銅鼎鄉積極鼓勵漁民和返鄉創業民工大力發展庫區網箱養殖,并爭取到縣畜牧水產局對庫區特種水產項目的支持,養殖面積達500畝,已初具規模。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民通過調整農業結構,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膽識。同時,南家坊村做法還在當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動了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幾年來農業結構的調整,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市場供給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看,農業結構長期積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決,農業結構與市場消費、農民增收的要求還很不適應,農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勞動者素質低,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全局利益,F我鄉棉花制種實施七年時間,但農民不遵守合同,沒有信任,出現一些違反公司合同的現象。二是農產品質量不完全適應消費多樣化的需求,品種單一;三是農民不能有效地進入市場,農產品銷售不暢,價格低迷;四是農產品加工轉化滯后,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收入增幅減緩;五是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六是農村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我鄉20xx年第三產業總收入只580萬元,占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5349萬元的10.8%。總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農業結構不合理。

          四、建議和思考

          通過調查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近幾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還存在勞動者素質低、農產品品種單一、銷售不暢、經濟效益低、資源利用不合理等問題,我認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提升農業結構調整的水平,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必須樹立兩種意識。首先要樹立經營意識,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經營農業,牢固樹立“效益觀”。無論種地還是養殖,都要算經濟賬、效益賬,以謀取最大利潤作為調整的核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同時,要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和壯大能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強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市場瞬息萬變,任何經營都有風險,調整農業結構也不例外。調整出效益,同樣也有市場風險,高風險中蘊含的是高額的回報,要敢于面對贏虧,努力規避風險。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做到為“養”而種、為“加”而種、為“銷”而種。要探索采取農業結構調整參保和建立“風險聯營”機制的辦法,降低農民投資調整的風險,調動農民調整的積極性。

          2、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訂單農業,實行“公司加農戶”,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提倡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同農戶簽定訂單,這樣可以將市場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表現為對農產品數量、質量、品種、規模等的具體要求,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信息和導向。農民按照訂單的約定來安排農產品生產,可以使生產結構更適應市場需求結構,從而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發揮比較優勢,合理配置農業資源。加強“合同”和訂單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約率。

          3、運用利益機制調動農戶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農戶是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主體,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第一車間”的經營主體。只有正確處理農戶與龍頭企業間的利益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農戶才能按照市場和龍頭企業的要求,積極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公司帶農戶,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紐帶去帶動。因此,龍頭企業要逐步與農戶建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機制,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一是對農戶生產的農產品,要按訂單或“合同”收購,合理定價,以質論價,決不要壓級壓價,限收拒收。二是要讓利于農民,反哺農業。要把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拿出一部分,返還給農民和農業。這樣,農民才能把龍頭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安排好農產品生產,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三是龍頭企業對“合同”訂購的農產品要制定合理的保護價格。對于由于市場變化和不測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龍頭企業應與農民共同承擔,以穩定農產品基地的結構和布局。

          4、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為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為主發展。市場經濟下的產業化,必須靠市場機制來推動。鄉村兩級要轉變職能,變管理為服務,培養農民合作組織,規范化運行,完善各類協會《章程》,引導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關系,樹立有償服務觀念,樹立協會與農戶共同發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榮,互利協作,不斷發展的良好局面

          5、努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特色農業,搞好“五大基地”建設。轉變產業格局,創新經營模式,利用市場調節平穩發展效益農業、訂單農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名、特、優、早農產品,著力培育畜牧業。利用該鄉棉花傳統種植習慣的特點,繼續加大和湖南亞華種業有限公司的棉花制種項目的合作和制種面積的擴大。羅家沖村聶志禮種鵝孵化基地引導其向更大規;l展,并依托已經成立的白鵝養殖協會,為各養殖戶搞好技術和市場服務工作。發展壯大南家坊村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搞好基地引水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發展網絡建設基地銷售市場平臺。

          五、結束語

          銅鼎鄉地處中方縣東北部,屬淺山丘陵區,長年以來,農業一直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為主,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近年來,銅鼎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該調查對銅鼎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銅鼎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教訓、經驗進行了總結,并對銅鼎鄉今后的調整提出了建議,對其它地區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次調查報告是在指導老師姚素紅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姚老師對我給予了悉心地指導,并提供了很多與該調查報告相關的重要信息,培養了我對社會調查、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創新精神。這將非常有利于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次調查報告還得到了銅鼎鄉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協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1

          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縣立足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現狀

          1、農業結構逐步優化,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一是積極推進了林業產業化。各鄉鎮搶抓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和岳紙集團原料基地擴建機遇,按照“穩杉穩雜,擴竹擴松”的結構調整思路,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全縣馬尾松和楠竹面積已分別發展到34萬畝和36萬畝。面積達1200畝的連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縣和周邊縣市供應優質林業種苗500萬株。二是著力優化了種植業品質結構和發展了訂單農業。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6萬畝,其中訂單面積達1萬畝;優質油茶和油菜種植面積發展到20萬畝,全部由賢勝油業公司訂單收購;西瓜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禮品瓜訂單達0。5萬畝;蠶桑面積發展到XX畝,蠶繭全部由縣種子公司訂單收購;烤煙生產面積發展到3000畝,全部由縣煙草公司訂單收購。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業生產大戶。以外銷型“三元雜交”瘦肉型豬、山羊和肉牛生產為主的畜牧業繼續向大戶方向發展,全縣年飼養牲豬100頭、山羊50頭、肉牛10頭以上的大戶分別達到300、400和30余戶。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蠶桑、柑桔、花卉苗木、藥材、優質稻、無公害蔬菜、烤煙、茶葉、辣椒等11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農產品生產基地多達110萬畝,其中14。5萬畝優質糧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我縣還成為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商品羊生產基地縣及全國21個楠竹生產示范縣、湖南省12個楠竹產業化生產基地縣之一。

          2、生產技術逐漸成熟,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廣大群眾積累了不少生產工藝和生產經驗。明末清初,灑溪鄉就有群眾開始利用楠竹造紙,根雕等工藝水平也令人贊嘆不已。上世紀90年代,畜牧技術人員在積累群眾養羊經驗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林間草地商品羊生產技術研究,形成了本品種選育、吊腳樓式羊舍建筑設計、適度規模生產等一整套飼養配套技術,先后獲聯合國(tips)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和國家及省級大獎。與此同時,農產品結構呈多樣化發展趨勢,已形成食用油、茶葉、糧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產品,產品綜合優質率達40%以上,并擁有了一批市場看好的拳頭產品。賢勝油業公司生產的賢勝牌植物油獲XX年湖南省第六屆國際農博會最暢銷產品獎和湖南省第二屆西部農博會金獎,并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論證,產品暢銷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縣園藝場生產的臍橙獲國家農業部檢測中心優質證書,并申請“神臍”牌注冊商標,產品出口俄羅斯等國。

          3、運行機制逐步完善,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通過積極探索與本地實際和市場相適應的產業化組織形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公司+農戶”、“基地帶農戶”、“市場連農戶”、“科技引農戶”等模式,我縣相繼成立了西瓜、蠶桑、紫株、靈芝、糧油、山羊、臍橙、楠竹、無公害蔬菜等9大專業合作組織,擁有會員4872戶1。57萬人,大大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每年可助農增收1。12億元。縣山羊協會參與組織了全縣90%以上的商品羊產銷,交易網點覆蓋湘、黔、桂等省20多個縣市?h臍橙協會則將交易拓展到中俄邊貿市場,每年可向俄羅斯等國出口120噸以上的優質“神臍”,其在廣東、上海、香港及東北地區的銷售額也日漸擴大。縣西瓜協會、蠶桑專業合作社還被納入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的示范組織扶持項目。

          4、加工體系逐漸完備,經營效益明顯提高。目前,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共有124個,擁有固定資產總額1。87億元,從業人員5132人。其中,市級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3家,納入湖南省湘西地區開發產業發展重點扶持規劃建設項目的企業有3家,賢勝油業公司還晉升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X年,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9億元,占工業產值的16。1%,比上年增長18%。實現年銷售收入1。78億元,增加值0。 46億元,實現利潤771萬元,上繳稅金1032萬元。

          5、市場體系逐步健全,銷售網絡不斷拓展。通過大力開發農產品批發市場,推行訂單農業、會展農業及直供直銷、連鎖配送、網上交易等新型營銷方式,培育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向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各類農副產品市場26個,年產品交易額達10。5億元。其中,馬鞍商品羊交易市場已形成集山羊品改、養殖、加工、流通為一體的產銷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萬只,交易額達0。26億元。同時,全縣農作物訂單面積達到2。3萬畝,其中主要經濟作物訂單比例在36%以上,養殖業訂單比例達到40%。

          二、問題

          1、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水平低,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一是多數企業設備簡陋,生產手段落后,產品多以“原字號”出售,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有限資源,而且對縣財政和農民增收的貢獻很;二是企業與農戶聯系松散,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有機整體,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三是技術和營銷人才嚴重匱乏,科研人員更是寥寥無幾;四是企業布局分散,產業關聯度不高,生產鏈條較短,缺乏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型名牌企業或企業集團。這種不大不強的局面,既影響了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也滯緩了我縣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進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受到較大制約。我縣農產品品種結構單一,創新技術落后,農產品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業發展需要的優質專用原料。同時,原材料生產分散、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與加工業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加上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作坊式生產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費嚴重,尤其是林產品加工企業“小而散”,相互之間存在掠奪資源甚至“內耗”現象。

          3、投入嚴重不足,發展后勁乏力?h鄉財政相當困難,投入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十分有限。加上農業屬于弱質產業,生產和收益周期較長,金融部門和民間資本很少涉足,許多經營大戶和企業經常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賢勝油業公司正在進行的年產1萬噸植物油生產線擴建工程,因資金缺乏而進展緩慢。據調查,我縣現有的12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平均資產僅150萬元,總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產值過3000萬元的只有2家,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約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對農業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明顯不足。

          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滯后,農民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目前,全縣僅組建了9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穩定性差,且參與到組織中的農戶只占總數的5。2%,大多數農民仍游離于合作組織之外。由于沒有健全的科工貿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以及防疫檢疫、技術標準、環境保護在內的服務組織,加上已建立的農民專業組織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規章制度不規范、工作程序、服務范圍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況,難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的要求。

          5、農業產業化缺乏長遠規劃和合理指導,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一些鄉鎮和部門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忽視整體效益、長遠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重復建設了一些特色、優勢雷同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推廣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產經營方式,造成加工企業的惡性行業競爭和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并引發了一些工農矛盾。如長城紙業、恒達紙業等企業一度因污染問題而被迫停產。一些地方熱衷上項目,重生產、輕銷售、更輕服務,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銷售市場沒有保證。同時,農產品加工業在宏觀管理方面存在著“婆婆過多”的現象,更缺乏部門間的必要協調,導致信息不暢,生產、加工、銷售脫節,不僅造成了重復引進與建設,還形成了加工企業優質原料缺乏,而一般性農產品原料卻大量積壓,外銷不暢,內銷不旺,影響了農業持續發展。

          三、對策

          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區開發機遇,圍繞農業結構調整主線,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為著眼點,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實現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轉變、傳統作坊式加工向現代高新技術轉變、資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轉變,農產品加工業原料生產基地化和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優質化、安全化、產加銷一體化,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第一,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設。繼續做大做強烤煙、蠶桑、“神臍”、辣椒、茶葉、優質瓜果蔬菜、優質稻等七大無公害生產基地。同時借我縣申報“廣木”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之機,大力發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應基地,逐步形成“一鄉一品”、“幾鄉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提高農業生產的商品化、集約化水平。二是要發展和壯大龍頭企業。堅持“做優、做大、做強”的原則,大力扶持賢勝油業、恒達紙業、金裕竹業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龍頭企業,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使之既能帶動基地發展,又能拉長產業鏈條,并在開拓市場、加工增值、打響品牌、技術創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優勢,以輻射和帶動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整體發展。三是要努力發展服務體系。根據基地、農戶的需要,加強技術、信息、流通設施建設,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服務,幫助農民增加收益和分擔風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工貿一體化。進一步發展和壯大運銷服務等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溝通生產與市場的聯系,降低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風險。

          第二,積極培育市場體系,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一是繼續擴大大中城市市場。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2

          我市目前有各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0多家,但普通存在小而散加工能力差,產品檔次低,產品加工極大部分處于簡單加工,很多龍頭企業說是有了一定的種養殖規模,但也僅僅是幾個人合伙接的企業,對周邊的群眾帶動力不強,像和合蔬菜公司等一些企業雖然對農民帶動性較強,但因沒有自己的加工廠及銷售市場,所生產的蔬菜也只能出售原材料給外地客商,并受到外商的生產能力下收購,多了不要,農民得不到生產高效,加上運輸等諸多因素(蔬菜受損),農民經紀人隊伍的不斷壯大,雖說能為農產品的出路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但也只能是隨行就市,把農民生產的一些零售農產品推銷出去,形成不了規模種植,更談上不訂單產銷。

          項目農業,實際上就現代化農業,就是改變過去的傳統種植方式,從田地基礎設施建設,品種更新、集約化種植等一系列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但農村目前普遍存在農民文化水平低,對新事物、新觀念難于接受,而現有的農技干部人員少,經費緊張等原因,有的處于鞭長英及的狀態。政府對于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對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實施,尚缺乏一定的組織引導,特別是對農產加工的`龍頭企業,沒有經過象20世紀80年代那時辦鄉鎮企業政府扶持的一段過程,因而造成龍頭企業靠一些個體私營業主的發展一時難于做大的歷史原因。

          農業招商缺乏專業人才,沒有像工業招商一樣,配備專業人時,提供專門經費,處于守株待兔的狀態。

          如何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幾點設想。

          一、圍繞主導產業,突出發展重點,做大強做優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肩負著振興一方經濟,帶動一條產業、致富一批農民的重任,只有自身不斷發展壯大,才能增強生存能力,增強帶動能力,要引導重點龍頭企業在以下幾面有所突破。

          1、以規劃為先導,理清發展思路,應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培育和扶持高品質棉花,無公害蔬菜、優技瘦肉型豬、奶業,速生場,蘆薈,特種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每個產業選擇2-3家龍頭企業認真規劃,重點扶持。

          2、以投入為活動,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依靠不斷地投入來支撐。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強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貼。省、市對重點龍頭企業每年都有一定的資金補貼,我市也應考慮制訂一些獎勵及補貼政策。

          3、以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快龍頭企業發展速度。必須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有新的突破,新增的龍頭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制度。龍頭企業要尋求跨躍式的發展機制,初中證明,依靠自身積累的發展模式是一個漫長、很難做大的模式。龍頭企業要依靠現有的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整合社會上對自己發展有用資源,做到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兼并一些無發展前途企業,實現優勢互補?衫脟椰F有的融渠道和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4、以強化企業基礎管理為手段,提高企業競爭力,龍頭企業大都脫于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相對來講,起點較低,基礎較差,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龍頭企業必須加強各項基礎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要加強龍頭企業標準化工作,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質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加快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步伐,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新的品種、生產工藝,努力提升產品檔次。真正做到高步高效、豐產豐收。龍頭企業要加強對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使企業有不斷發展的啟勁。

          二、鞏固和完善利益連接機制,增強帶動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根本目的是要實現農業增長,農民增收龍頭企業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要通過多種形式,更好地發揮對農民的幅射帶動作用。要引導龍頭企業多為農民著想,實行一次分配(保護價收購),二次分配(超額利潤返還)、三次分配(八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民得到實惠,以達到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的。

          三、制訂、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為龍頭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龍頭企業由于具有輻射帶動基地,致富農民的特殊作用,因此,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培育成為新暑期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抓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在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已成為從上到下的共識。國家、省里有關部門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兌現。政府涉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關部門,要在創新服務思路,營造良好環境方面開展工作:

          1、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目前主要是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在稅收、用地、用水和財政專項資金方面有一些扶持政策,政府有關部門應對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題調查,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市政府在財務許可的情況下,盡量組織資金,用于加大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考核獎勵力度。此外,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市政府要求,配合做好財政、科技、農林、資源開發、水產等部門聯動工作,在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爭取各條線上的優惠政策向重點龍頭傾斜。

          2、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宣傳力度。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強服務:一是組織參加每年一度的全省龍頭企業產品展銷會;二是聯合市電視臺開展重點龍頭企業系列報道活動;三是通過聯絡大型商場、超市及企業學校等,廣泛宣傳、推介龍頭企業產品。

          3、幫助龍頭企業招商引資。一是建立重點龍頭企業招商項目庫。二是創造更多的機會,使龍頭企業走出國門,廣交朋友。三是積極開展網上招商。四是積極開展專業招商、職業招商和代理招商。

          4、組織重點龍頭企業培訓。除了組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負責人參加省里培訓外,市里應每年安排1-2次有較層次和深度的培訓班,做好龍頭企業負責人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

          5、優化考核獎勵辦法。從發展速度、帶動能力、投稿力度、質量認證、出口創匯等方面對龍頭企業進行全面評價,加大考核力度,市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對優秀企業進行獎勵。每年考核結果作為我市市級龍頭企業調整、申請南通市級、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的重要依據,也將是安排下一年度各級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已經逐步從原來的數量型轉向質量型,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這四大要素構成了農產品消費時尚,綠色、有機食品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綠色消費已成為國際性的消費潮流。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正是符合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的消費趨勢,適應新階段和入世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因此,充分發揮我市獨特的生態優勢,調整種植結構,轉變管理方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著力于提高農產品質量,著眼于綠色化消費,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不僅有助于應對國際市場農產品技術壁壘,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有助于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

          一、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目標

          綠色有機農業是一定歷史條件的必然產物,是對以前所有農業模式的總結和提高,體現了人類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統一,體現了消費者利益和生產者利益的統一。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目標是“三個確保、一個提高”:一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有機農業必須以科技為支撐,合理控制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和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生產的全程控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二是確保生態安全。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和物質循環通常情況下總是平衡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稱為生態環境平衡,通常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綠色有機農業通過優化農業環境、強調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間的能量自然轉移,確保生態安全。生態安全既是綠色有機農業的追求目標,也是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重要因子,生態安全一旦破壞,其危害是長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三是確保資源安全。農業的資源安全主要是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的安全問題。綠色有機農業發展要滿足人類需要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產品,就必然需要確保相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水資源等生產要素,維護好氣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條件的經營管理水平。四是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盡管目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隨著經濟發展在逐漸降低,但由于農業連接的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農民,而且農業擔負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食物的生產,因此,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提高對于國家安全、社會發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綠色有機農業能夠提高農產品加工和國際流通水平,進而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

          二、我市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優勢

         。ㄒ唬﹥炘降淖匀画h境。地處半島中北端,瀕臨渤、黃二海,總面積11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9.8公里,人口45萬。氣候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1.7℃,平均地溫15℃,歷年平均降水量634.6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時,無霜期平均206天,相對濕度65%,年均風速5.2米/秒。土壤類型主要有棕壤、潮土和褐土,土質以輕壤、中壤為主,透性良好。土壤養分平均含量:有機質1.05%,全氮0.062%,速效氮9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鉀115mg/kg。氣候環境條件適宜于蘋果、葡萄、梨、大櫻桃、桃等多種北方品系果樹的生長發育,蘋果、葡萄馳名中外。尤其是葡萄,無論是栽培技術、種植管理技術還是葡萄酒的營銷管理,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已經是一枝獨秀。而蘋果的栽培面積在全市種植業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是目前我市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束懷瑞教授提出了“模式”的概念,他認為:蘋果產業的高投入、高技術、高畝產、高質量、高價格、高效益,是蘋果中最突出的亮點。

         。ǘ┬酆竦漠a業基礎。通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的農產品加工業越來越發達,種養基地標準化水平越來越高,產業化生產體系也日趨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蘋果、葡萄與葡萄酒、畜牧、水產為主的四大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笆晃濉逼陂g,先后榮獲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先進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市)、中國食品工業強市、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單位和省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市、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先進集體、省首屆“十大(農業)產業集群”、“省縣域經濟十大高效農業聚集園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全市現有蘋果栽培面積30萬畝,年產各類蘋果80多萬噸,其中,優質紅富士蘋果面積26萬畝,年產量65萬噸。年出口蘋果15萬噸,創匯1.2億美元。葡萄種植面積15.2萬畝,年產葡萄20多萬噸,國內最著名的葡萄酒三大巨頭中糧長城、天津王朝、張裕均在建有葡萄酒廠或葡萄種植基地。是國家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擁有完備的動物疫病控制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動物疫情監測體系、動物防疫屏障體系,全市形成了以肉食雞生產為支柱,以豬、牛、羊、蛋雞生產為基礎,以兔、貂、鹿生產為輔助的良好畜牧業格局。特別是肉食雞產業成為畜牧業的“拳頭”產業,已達到年出欄肉食雞6000萬只的規模,年出口創匯超過1500萬美元。的海岸線長59.8公里,刺參、鮑魚自然分布面積2萬多畝,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養殖基地。全市擁有以京魯漁業為龍頭的水產冷藏加工企業30多家,年加工水產品30多萬噸,漁業總產值達到58億元。

         。ㄈ藴驶、規;'基地優勢。以葡萄酒、果品、畜牧、水產四大農業主導產業為重點,積極發展“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基地”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基地建設路子。在基地建設過程中,不僅注重速度,更加強調質量,要求新建基地全部達到“十有”標準,即有生產規程、有生產檔案、有產品品牌、有檢測設備、有包裝標識、有龍頭依托、有管理責任人、有技術負責人、有質量安全追溯、有微機聯網。在標準化基地生產過程中,大力推廣“五統一”管理制度: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和統一收獲時間。早在2002年,就被認定為全國葡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省蘋果標準化示范區;2004年,被農業部授予國家第二批無公害農產品(果品)生產示范基地縣;2008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到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積達到45萬畝,其中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果品)基地30萬畝,國家綠色食品原料(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15萬畝,省級蘋果標準化種植示范區16萬畝。健全、完善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管理制度,為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ㄋ模┙M織化的生產優勢。自2000年開始,就從理論和實踐上開始探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的路子,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興辦了供應、加工、銷售、服務等多種類型的合作組織,努力使農民分享到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利益,真正結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均沾、聯心聯利、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構筑了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到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經濟組織72個,擁有社員2.4萬戶,資產總額505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808萬元,入股資金720萬元。合作社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帶動基地12萬畝,帶動農戶7萬戶。按照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路,通過合資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現已形成了一個以骨干企業為支撐、以名牌產品為依托的加工產業體系,具有很強的集群化加工優勢。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業187家,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和骨干企業發展到50家,農產品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加工產品涵蓋了果品、葡萄酒、速凍保鮮蔬菜、肉奶制品、水產制品、調理食品等。全市建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形成了蘋果產業有園藝場、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有長城、畜牧產業有民和牧業、水產品養殖加工產業有京魯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四大龍頭很好地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引領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制約因素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不健全,管理體系建設還不夠健全和完善。農業的生產標準、質量監測、監督管理、示范推廣等體系化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鞏固。檢測監管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建成市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大部分市場只對蔬菜進行快速檢測,檢測水平低、檢測比例少,檢測裝備和檢測設置點難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安全需求。二是農業的整體科技含量仍不高。從種養環節看,應用先進技術的標準化種養還不普及;從加工環節看,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還不多。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檔次還不夠高,輻射面不大、市場占有率不高。三是影響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質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放心農資營銷體系建設不規范,無證經營現象泛濫。一些分散生產經營的農戶和攤主,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按制度、規范、標準進行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不按“施藥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采收農產品,產品質量存在隱患;有的企業違反規定在農產品產地及河道流域排放污染物,使農業生產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傳統的高殘留高毒素農藥仍將持續影響土壤環境。四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市60%的蘋果園出現果園密閉、樹齡老化等現象,為實現高產而不斷增加的化肥用量也導致果品質量、個頭及口感下降。五是高質量產品市場認可度不高。由于認識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場上的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還沒有成為暢銷產品。盡管消費者渴望吃到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但怕受騙上當花“冤枉錢”。市場上有的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只能按普通產品價格標準,走普通產品銷售渠道,影響了企業供應優質產品的積極性。

          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措施和建議

         。ㄒ唬┘訌娊M織領導。要適應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要求,提升綠色有機農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層次,把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綠色農業所涉及的農業、環保、科技、工商、食品衛生、外貿等部門應協作配合,及時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支持綠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的合力,推動綠色農產品這一新興事業健康成長和迅速壯大。同時,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市、鎮、村三級聯動、上下貫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公室,牽頭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同時履行市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鎮街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人員,負責轄區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全市崗位目標管理考核,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制度和政策規章。

         。ǘ┱{整農業發展思路。我市農業種植業中蘋果面積最大,而且是目前我市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甚至可以說是養家糊口的根本。2010年,省出臺了《省果業振興規劃》,今年,市又出臺了《市水果產業振興規劃》,這為我市實現蘋果產業升級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全力爭取并充分利用上級的優惠政策,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在鞏固葡萄標準化管理優勢的同時,將打造綠色有機農業的另一個支撐點放在蘋果產業上,做到一手抓葡萄、一手抓蘋果。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大力推行蘋果栽培新模式—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技術,加大密植園改造力度,完成我市蘋果產業的升級改造,減少勞動力的投入。篩選有經濟實力的果品生產加工企業,選擇地力條件好、管理技術高的基地,按照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生產一批高質量的蘋果,在果面貼上綠色農業協會徽標和“綠色”字樣,打造高檔蘋果。制作蘋果生產和管理宣傳影像資料,組織企業到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較有影響力的大市場和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超市進行“蘋果—產區品牌推介會”,進行高端市場的蘋果促銷活動。

         。ㄈ┘哟蟊O管力度。一是完善監測體系,整合檢測資源,完善配套必要的儀器設備,搞好檢驗檢測人員培訓,強化檢驗檢測手段,擴大農產品檢測面,提高農產品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為社會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進一步加大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監管力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參與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二是把農產品產地環境控制和生產管理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產地環境監測與評價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飼料及添加劑使用、農藥使用、肥料使用、獸藥使用、漁藥使用和產品包裝等方面的農業投入品使用準則體系。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議在大型超市和市、市(縣)兩級批發市場逐步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三是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工作,積極推行農業投入品連鎖經營等相對封閉的農資配送體系,凈化投入品市場,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四)強化對綠色有機農業的宣傳力度。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活動,普及綠色有機農業知識,提高全社會對綠色有機農業的認知水平,暢通綠色農產品的消費渠道。認真組織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鼓勵各類企業創立名牌,增大綠色有機農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密切跟蹤綠色有機農產品國際標準的變化,加強國際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工作,針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建立預警機制,以便及時應對。發揮比較優勢,根據當地實際,建立諸如勞動密集型和勞動技術密集型的綠色農業的創匯基地,以質優價廉物美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

          (五)加大對優質有機肥料的推廣力度。沼液沼渣作為優質有機肥,作為提高食品質量的重要原料,其利用將是大勢所趨,其價值將不斷提高。充分發揮我市獨有的戶用沼氣項目和工程沼氣項目資源,一方面在政策上對沼液沼渣的生產和利用給予扶持,扶持的對象范圍從生產沼液沼渣產品的養殖戶和企業,擴大到使用沼液沼渣的種植戶。另一方面在技術上加以引導,結合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縣項目,加大對沼液沼渣的推廣力度,尤其是民和大型沼氣發電工程所產生的沼渣、沼液,其生產過程固定,營養成分含量穩定,可作為重點項目加以宣傳推廣,進一步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

         。┘涌焱七M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盡快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爭取早日實現對農村地區土壤、大氣、水、聲環境、輻射環境質量,以及固體廢棄物、工業污染物等生態環境要素的全方位監測和管理。加強平暢河、戰山河、黃水河等重點生態區的生態建設,修復植被,治理污染和水土流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提高生態質量。加強農田防護林網、鎮村綠化美化綜合治理工程,發揮好林業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繼續開展植樹造林,有計劃調整林種、樹種結構,維護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穩定并不斷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

         。ㄆ撸┘哟筚Y金扶持力度。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提供綠色產品,是一項任務艱巨、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增加投入是綠色農業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機制,加大對上級資金、政策爭取力度,積極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綠色有機農業建設的資金需求。市財政在穩定增加對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規定和建設規劃,設立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一是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扶持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建設,鼓勵引導綠色農業協會、合作社、生產企業、經銷商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二是檢驗檢測配套資金,作為農業投入品抽測和農產品例行監測的化驗經費。三是綠色農業宣傳經費,用于加強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宣傳,印制明白紙和宣傳手冊。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4

          白泡子鄉有著優越的環境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是少有的綠色食品生產區。近年來,我鄉依托生態資源不斷改善生態條件,努力構建生態經濟,取得了較的效果。

          白泡子鄉有69個村民小組,67個自然屯,擁有耕地面積150277畝,其中水田面積15513畝。2022年,全鄉落實綠色水稻15445畝,綠色白瓜10084畝,綠色大豆20221畝,烤煙綠色面積5180畝。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1、在工作上突出連續性。

          生態的恢復與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干秋的事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白泡子鄉的領導班子,堅持不懈、常抓不放、一任連著一任、一代接著一代干,最終才能實現綠水青山。白泡子鄉歷屆領導班子都始終把生態建設擺上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水庫周邊綠化、河道綠化工作。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近幾年,每年都組織大規模的綠化造林活動,大搞山水林田路的綜合治理。

          2、在措施上突出協調性

          一是規劃與實施齊頭并進。一方面制訂了還林總體規劃;另一方面,全力做生態環境的恢復與保護工作。配合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在地方林是實行了封山育林,大力開展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濕工作。

          二是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全面發展。發展綠色食品面積4.5萬畝,占播種面積30%,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得天獨奪厚的興凱湖自然景觀,加之有無數神秘傳說的蜂蜜山,為我們構成了山水相依、山青水秀、人杰地靈、魚米飄香的美麗畫卷,每年都吸收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到此觀光度假。全面啟動以張德財、馮玉忠、王忠臣、王善海等為代表的典型農家旅游服務,并向周邊逐步延伸,使之規;,產業化。

          3、在抓法上突出超前性

          抓生態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但要持之以恒,還要超前運作。一是資源保護超前,既要保護蜂蜜山的自然風景區花草樹木、又要保護興凱湖自然保護區植被不被任何破壞。二是污染預防超前,就是在招商引資、引進項目中、把環境保護、治理污染擺在首位。

          二、以退耕還林為重點,進一步營造鄉村綠色生態環境。良的生態環境是發展之基、立鄉之本,我們把營造鄉村綠色生態環境工作抓實、抓出成效。

          2022年全鄉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849畝,防護林面積160.2畝,全部通過了國家的檢查驗收。2022年任務1800畝,實際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459.2畝,超額完成659.2畝。完成防護林549.7畝。上述目標的實現,主要是做以下幾方面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典型引路、政策宣傳、算帳對比等有效措施,大力營造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輿論氛圍。

          2、搞規劃設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統籌規劃,做到重點突出,布局合理。遵循自然規律、科學確定林種結構,合理配置樹種。

          3、管護措施到位。白泡子鄉地處中俄邊境,95.5%的有林地和造林地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林,全鄉林業用地面積40320畝,其中有36405畝得到了重點管護,共劃分13個管護責任區,安排了10名護林員,做到每個山頭有人看,每條道路的綠化樹木有人管。2022━2022年基本杜絕了濫砍盜伐現象的發生。

          4、林、牧業關系處理,協調發展。退耕還林是我市近三年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發展畜牧業又是打造全市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實現農業結構優化和調整的重要舉措,本著既要兼顧造林戶的利益,又要解決養殖戶的利益,根據去年雨水過大,今年春天嚴重干旱,飼草、飼料嚴重不足的實際情況,召集全鄉養殖戶召

          開專題會議,提倡和鼓勵舍室圈養。對養殖大戶飼草不足的、確有困難的、由林業部門安排定點、定區放牧、簽訂林木管護放養協議書,基本上拒絕了牛羊破壞退耕還林地現象,促進了全鄉畜牧業快速發展。

          三、以開發特色綠色食品為重點,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白泡子鄉依蜂蜜山自然環境,興凱湖無污染的水資源、大力發展綠色食品農業、特別是我鄉綠色水稻生產主要靠引進興凱湖水灌溉、水資源無污染溝渠配套,現有綠色水稻15445畝,綠色白瓜10084畝,綠色大豆20221畝。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觀念轉變,狠抓計劃落實。年初以來,我們從抓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入手,采取綠色食品科技示戶的現身說法和政府引導相結合的辦法,使政府的指導變為農民的自覺行動。主要采取三種途徑。第一宣傳教育。利用生產科普之冬、科普大集、集中培訓和印刷小冊子等形式大講特講發展綠色食品對于調整產業結構的必要性。第二、對比教育。利用鄉農技推廣站的`科技試驗田對比種植綠色食品作物,用事實教育農民。第三、外出參觀考察。

          二是抓科技培訓促計劃落實。去冬今春以來,我們開展了以普及綠色食品知識,提高綠色食品種養技術為重點的科普之冬活動,先后請市農委農業專家,市科委有關人員、市農技推廣站農藝師多

          次到村、到組巡回講授綠色食品知識,使農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綠色食品知識,激發了發展綠色食品生產的積極性。

          三是抓市場開拓,確保計劃落實。我鄉為了開拓市場,認真解決銷售問題,除繼續鞏固與勃湖油脂有限公司、白泡子糧庫的供求關系外,還與上海、大連、廣州等地利用新老客戶關系開辟銷售點,擴大銷售渠道,抓市場建設。

          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以資源為依托仍然是白泡子鄉農業發展的出路、如何改造湖濱澇區,完善“三江”老區水利工程配套問題嚴重制約了我鄉水田生產。近兩年,長林子村修排水壕12條33040米,土方31.4萬立方,永久闡門1處,共投資126萬元,臨湖村修排水壕2條3000米、土方3萬立方,投資10萬元。經省農業開辦發辦批準立項,在長林子村建設密山市優質高油大豆生產基地,技術依托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建設優質高油大豆生產基地3萬畝,其中建設種子基地3000畝,開發疏浚溝渠40公里,修建涵洞20座,購置農機具57臺套。項目總投資292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財政投資200萬元。項目建設后,畝增產30.5公斤,年增產大豆91.5萬公斤,年增加收入178萬元。通過開發治理,改善生產條件,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五、在開展生態農業建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發展畜牧是打造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但畜牧養殖戶多年形成的放養習慣不是短時間能改正的,畜牧養殖需要翻蓋、新蓋很多圈舍,也需大量資金,農戶自己無法解決,很多農戶不愿意用自己的承包田種植牲畜草,鄉村兩級又無法解決飼草、飼料用地。

          2、保護生態環境、加大退耕還草、退耕還濕力度,但有很多在還草、還濕圍內的耕地是農戶承包田,土地政策是30年不變,土地的調整、更換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3、農業生產基礎建設不配套。稅費改革后村級可支配資金短缺,基本上沒有能力搞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去年冬雪來的早,農民收入不高,今春旱情持續近一個半月,農業生產形勢不容樂觀,依靠農民“一事一議”搞水利設施建設困難也很大。

        農業調查報告范文15

          內容摘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而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攀枝花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和全縣農業增收情況,可以看出特色農業對農民增收有一定推動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資金、設施、自然災害、科技、資源,只要解決好這些問題,米易縣的農業發展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鍵詞:農民增收,特色農業,作用分析

          一、米易縣農民增收現狀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東北部,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區。介于北緯26°42′至27°10′,東經101°44′至102°15′,二灘電站座落其間。全縣幅員面積2104.32千平方米,轄8鎮,20鄉(含9個民族鄉)。總人口21.56萬人,居住著漢、彝、傈憟、回、白等24個民族。憑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米易農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米易縣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產品產銷兩旺。在新農村建設中,米易縣以晃橋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基地、優質水果基地、良種畜牧基地和基層文化、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業總產值11.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 179元,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民總收入達13.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471.6元,總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農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特色種植農戶和普通農戶,種植特色農產品的農戶,他們一年收入最多達10幾萬元,但是普通農戶一年就1萬元左右。所以,要建設好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縮小農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特色農業

          就米易縣來說,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的很多,比如說水果種植、蔬菜種植、牲畜養殖、烤煙等等,而且規模大,收入高,他們有的是看到了市場前景和資源條件,有的是政府組織,然后開始特色種養農產品,規模也就不斷擴大,給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農戶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種養技術,比如說防病防蟲,經營管理,施肥技術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給予了他們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1.1 蔬菜種植

          米易縣的特色蔬菜主要種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黃瓜、山藥、西紅柿、絲瓜、豇豆等。農戶都采用大棚種植,小河村蓋大棚達145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74.54%,雷窩村蓋大棚達145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56.37%,青皮村蓋大棚150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33.21%,移民新村蓋大棚40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66.7%,種植大棚青椒、苦瓜、黃瓜,一畝大約能收入2.4萬元,大棚四季豆一畝大約能收入2萬元,山藥一畝大約能收入2.5萬元,隨著種種規;姆N植,蔬菜越來越多、價格也很令人滿意、大多是銷往外地,比如說成都、重慶、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縣早市蔬菜種植面積4.66萬畝,產量15.40萬噸,總產值3.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新增的30%依賴早春蔬菜產業,是省內單位面積效益最高的區域。

          1.2 水果種植

          特色水果重點發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亞熱帶水果。重點發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產量14.01萬噸,同比增長23.9%。面積和產量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其中芒果13.5萬畝,增加1.45萬畝,產量3.3萬噸,增加0.8萬噸;枇杷5.36萬畝,產量0.45萬噸,增加0.04萬噸;石榴1.3萬畝,產量0.7萬噸,增加0.1萬噸。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種植在獨樹村。品種有紫芒、香芒、向陽芒、凱特等等,農戶都是成片種植,多的有約15畝,收入約達15萬元。該村土地面積6397畝,果園種植面積1200畝,占18.76%,是該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銷往外地,而且價格高,達到5——6元/斤,而且果子較大,大的可以賣到十元一個,收益可觀,農民增收明顯。

          1.3 養殖

          近年來,米易縣嚴格按照我市“大力發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結合退耕還林(草)等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加大種草養畜力度,改變傳統養殖方式,推行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科學養殖方式,多渠道加快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及推廣,在做大存欄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出欄率,確保生產穩步發展,草食牲畜、水產養殖高速增長。

          1.3.1 牛養殖

          米易縣草場鄉建了一個奶牛養殖示范場,養殖場占地2500平方米,現在梅花鹿9頭,奶牛、肉牛27頭,擁有各類資產折價約50萬元。主要從事奶牛、肉牛、雜交選育實驗以推廣和梅花鹿的繁育、養殖、鹿茸等鹿副產品的加工,現有存欄鹿9只。XX年-XX年計劃發展到存欄100頭規模。該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改良奶牛269頭,黃牛391頭,水牛100頭,已產下雜交一代肉牛485頭,出欄350頭,飼養18月齡出欄,平均售價4000元/頭計算,則可創收350×4000=140萬元元,按同等條件下飼養管理出欄1頭雜交肉牛比本地黃牛增加純利潤1200元計算,共計增加純收入為42萬元,所以該項目的經濟效益顯著。

          1.3.2 豬養殖

          米易新山鄉萬民生態豬產業化示范養殖場是一個養豬示范基地,占地面積640畝,采用“公司 基地 專合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topigs優質豬良繁體系,在公司的芒果園擴建topigs祖代豬場,在米易縣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發展存欄100頭父母代topigs種豬的標準化養豬小區10個,將帶動攀枝花市2464示范戶進行生豬適度規模養殖,實現生豬養殖全過程標準。該養殖場已投入資金300多萬,架電2.8千米,建大型生豬養殖場4000多平方米,建沼氣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飲水管4000余米,預計今年出欄生豬5000頭,明年出欄10000頭,收益明顯。

          1.3.3 水產養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奠定了水產養殖發展的良好基礎,水產業的發展為該縣立體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縣擁有標準網箱2400口,養殖水面2.8萬畝(含二灘),有水產苗種繁殖戶17戶,年生產各類水產苗種7億尾。由于苗種繁殖時間較其它縣市早30至50天,已經成為川西南重要的水產苗種早繁基地。大大帶動了產業化發展,促進了弄明增收。

          1.4 烤煙

          米易縣政府圍繞打造攀枝花百萬擔國家級現代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晃橋村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范點項目,抓以煙水、煙路、烤房、農業機械、收購站點及新農村建設等十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投資3 805.77萬元,在普威、白坡等7個鄉鎮實施煙水配套項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萬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萬立方米、溝渠65條116.88千米、管網7片116.28千米、機耕道12條40.1千米,整治興發水庫,新增蓄水量61.8萬立方米。建成現代煙草農業示范煙田767萬平方米,常年輪作區基本煙田333萬平方米。全縣有11個鄉鎮、78個村、468個村民小組、7 697戶農戶種植烤煙,烤煙大田移栽4 851萬平方米,烤煙產量7 250噸,,煙葉總產值11 537.94萬元,,實現煙葉稅2 002.64萬元。僅烤煙一項煙農戶均收入13 570元/戶,人均增收2 541元,給農戶帶來了可觀收益。

          三、非特色農業經營戶

          在米易縣,非特色種植農戶大約有24716人,占總人口的11%,他們的年收入總值達1.4億,人均收入達5664元,數據顯示:他們的務農收入占總收入的26.42%,經商收入占12.53%,務工收入占61.79,資產性收入占0.61%。他們大多是沒有土地、或是沒有相關特色種植技術,務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們有開車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勞動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沒勞動力的人,在家里種點農作物,比如玉米、小麥、稻谷等,能自給自足,還能有一定結余,但是主要收入還是外出務工所得,另外,外出務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種植農戶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們認為在家務農更累,沒有外出務工自由、輕松,所以就決定長期在外務工。在外務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術、年輕,都是工作比較穩定、工資待遇也比較好,有一個好的工作崗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有很大一部分結余,生活相對也比較寬松,他們就習慣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種地。

          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對比分析

          4.1 資金問題

          要讓農戶增收,當然會有投資,但在投資方面就有問題了,農戶的流動資金不多,資金問題就嚴重影響農民的增收,對于少部分的普通農戶,資金基本上能周轉,因為他們的資金挪動小,只是少部分的種子錢,肥料錢,基本沒有科技投入,而且規模校對于經特色種植的農戶,他們的資金流動就大了,他們的規模大,技術要求高,對于米易縣的.特色種植農戶,41.0%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困難,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生產資料,他們的增收就出現了困難,他們嘗試著向銀行貸款,但手續麻煩、缺少抵押品、缺少擔保人這些因素讓他們貸款難,甚至貸不到款,特色種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農戶增收總值,資金成了農戶收入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只要農戶有資金來源,生產資料就能供應,規模就有了保證,當然就為農民增收加了一個籌碼。

          4.2 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從事種植還是養殖。比如說水利基礎設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風等基礎設施。就米易縣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礎設施,蔬菜防凍,對于特色種植農戶(水果種植、烤煙種植、蔬菜種植)而言,這是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旦缺水,水果品質低、產量少;一旦霜凍,蔬菜大規模死苗,損失極大。在蔬菜種植 過程中采取了應對措施的占62.2%,其政府幫助的占46.0%;在水果種植過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農戶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從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發展,對于水果,相對的基礎應對災害的設施基本沒有,所以水果產量和質量達不到最佳狀態,所以對水果種植而言,水利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農戶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農戶收入,必須解決水利設施,這樣才能種出品質好,產量高的特色水果。

          4.3 資源問題(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生長環境,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這個特殊的城市,根據海拔的不同,發展了不同的農產品。金沙江干熱河谷層(海拔1500m以下)。以發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圓、荔枝、柑橘、鮮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鮮食玉米為主。低中山溫濕層(海拔在1500~2300m間)。主要發展堅果、畜牧、水產、烤煙、蠶桑、雪梨、桃、蘋果、櫻桃和釀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溫層(海拔2300m以上)。以發展干果、生物藥業、畜牧業為主,在這些地段的農戶大多都發展起了特色農業,其中土地資源的88.47%發展為了特色農業,在大規模種植下,收入可觀。對于部分農戶來說,土地少成了最大問題,一些農戶眼看著鄰居逐漸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終不多,就是因為土地資源少,規模小,收入相對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勻,貧富差距就會漸漸縮小,就有助于大規模的發展特色種植,促進農民增收。

          4.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氣候及自然災害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戶的增收,就米易縣而言,干旱、大風、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阻礙著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55.0%的農戶自己采取措施抗災;10.7%的農戶在政府的幫助下實施抗災保收。自然災害后,政府給予了一定補助。由此看出,在應對災害時,大部分農戶束手無策,政府在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對較少,導致農戶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讓農戶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決氣候及自然災害給農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采取應對災害的相應措施,這樣才能保證米易縣的農業朝著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才能促進農戶增收。

          4.5 科技問題

          科學技術在農業的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數據顯示,特色種植農戶中93.1%的農戶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說種植、防蟲、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術,但是其中只有33.3%的農戶得到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培訓,由此可以看出,農戶對科技的需求遠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務,農戶迫切希望得到相關技術指導,特別是大規模種植的農戶,個別的甚至自己花錢去學習,然后應用到種植當中。有了相關技術,種植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農戶收入也相對較高,多的達10萬元/年,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約著農民的增收,只有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動農業的發展,才能促進農民增收。

          五、解決對策

          5.1 資金問題

          針對農戶資金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辦法解決,一是創新農戶擔保體系;拓寬業務范圍,積極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銀、企、農三結合,發放“企業擔保”貸款,組建農戶貸款擔保機構,完善農戶貸款擔保體系,延伸便農優惠政策,降低收費標準,同時,各地農戶也可以自愿成立相應的農戶貸款擔保協會等組織,設立基金為協會成員貸款提供擔保。另外,可以推廣農戶信貸保證保險來解決農民貸款難; 農戶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是針對農村小額貸款借款人還款提供保障的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投保人是申請貸款的農民個人或小型農村合作組織,在保險期內,如果個人或小型組織產生還款風險,銀行將按協議追討,對仍不足以清償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險公司將負責賠付。投保保證保險將使得符合條件的投保人在獲得保險機構的支持之后,在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情況下,也能夠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以上模式的共同點在于建立了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三方合作機制,由政府帶頭,保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銀行在此基礎上貸款給農民,三方相互合作,為農民小額貸款各盡其責,共同為農業再生產和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5.2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就米易縣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蔬菜防凍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要讓農戶有意識建設基礎設施,政府就得起到帶動作用,大力協助并組織農戶修建水庫,修筑后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獎勵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推動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的缺水問題。針對蔬菜防凍,就只能增蓋大棚,在這方面,只有充分帶動群眾的積極性,一方面鼓勵群眾增蓋大棚,發虎先鋒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給予支持和鼓勵,給蓋大棚農戶給予一定獎勵或補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全面帶動農戶大規模大棚種植,所以,在設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資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戶實現增收。

          5.3資源問題

          在米易縣,資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問題,根據土地法的分配條例:土地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每隔三至五年,經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應該規定村民委員根據農民家庭人口的變化可以對土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另一方面,可對零散土地進行整合,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另類現象阻礙了土地科學流轉的工作,一是村干部無作為現象的阻礙,二是少數不能服從多數的阻礙。由此可見,要想做好土地科學流轉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為民服務熱情和因地制宜認真負責的心態,二是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要是為大多數農戶謀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學流轉工作,就要勇挑重擔認真負責。三是要建立健全鄉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范土地流轉,實現規;N植,促進農戶增收。

          5.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就米易縣而言,干旱是影響農戶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過人為補救的,而且旱災影響也最為廣泛(水果、蔬菜等等)。對于霜凍,也可以通過蓋大棚解決,而對于少數大風、冰雹基本上沒有應對措施,對此,就把問題規劃到設施上了,只要政府帶動農戶修建水利設施,增蓋大棚,就能解決自然因素對農戶造成的損失。

          5.5 科技問題

          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中最關鍵的群體。要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應用能力為核心,以領軍和骨干人才為重點,圍繞農業產業急需的生物育種創新、動植物疫病防控等領域,打造創新團隊,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為抓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積極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能夠有效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用人才隊伍。農業部現已確定,20xx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要達到1300萬,20xx年要達到1800萬,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年。重點是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村生產型人才、農村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的培養。這樣一來,農村的科技問題能得到實質上的解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六 總結

          就米易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對農戶增收的作用來看,農戶通過特色種植,達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農戶特色是種植過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筆者通過對種植中的資金、設施、資源利用、氣候影響、科技等問題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望米易縣政府和農戶一起實施,讓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的發展提升到另一個新高,把米易縣農戶的增收數額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農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調查報告03-06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01-19

        鄉鎮農業狀況調查報告08-02

        關于農業的調查報告(通用12篇)10-22

        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07-28

        關于鐵嶺市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的調查報告07-23

        農業諺語精選07-20

        農業的諺語06-28

        農業的諺語06-13

        與農業有關的諺語11-2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