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時間:2023-04-16 14:16:39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1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農村教育影響廣泛,關系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同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展密不可分。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廣大地區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村普及就能義務教育,關系到廣大農村中小學健康成長的基礎,關系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整個農業,農村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就我省淮南市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7月18日,我們調查組一行順利到達下鄉調查的村,淮南市架河二中校長帶領我們參觀了該中學。一棟破爛不堪的教學樓和幾間瓦房互相對峙。這就是架河二中給我們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據了解,在架河地區比這更破舊更貧困的學校還有很多。

          我們假期實踐的第一站——淮南市架河二中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通過我們的走訪調查以及在學校旁聽當地小孩上課,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眼睛里滿懷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期盼。聽到的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當地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很多,這些問題存在的同時,也決定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學生的信息熱情很高,但普遍不滿意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

          通過對調查表的數據匯總,我們發現有90%的學生對在校學習感興趣。并有94%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很有必要,其中52%的人認為應該加大英語的學習力度。

          農村學生普遍表現出了對學習的熱情,但與之相對的,更多的人不滿意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認為目前農村教學質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設備不齊全,課程資源難以開發。

          這樣的教學條件導致老師上課僅僅只能照本宣科,拓寬不了教育視野、擴展不了教學內容、豐富不了課堂教學。

         。ǘ⿴熧Y力量薄弱,教師待遇差,教育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一方面由于農村老師的工資普遍比較低,因此一般大學畢業生都不愿意到農村去教書,所以農村中小學的教師整體素質比較低,但是同時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嚴重制約著師資力量的調整。據了解,農村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師大量流失,盡量往城里調,骨干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在農村很多學校,沒有體音美教師,老師往往是全才全職,什么課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學質量。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86%的學生對學校的師資條件不滿意,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體罰學生等。

         。ㄈ┺r民負擔的教育費用仍較重

          出臺的“一費制”受到了農民的愛戴,但是根據調查反映,農民仍然覺得教育費用是一個比較重的負擔!耙毁M制”雖然使他們少繳了很多學費,但是現在的費用對年收入只有幾千塊的農民來說,仍然是難以支付的。除了開始教學費外,在學校期間還要交校服費、建校費等非議哦那個,他們用于子女教育的指出仍比較重。。這對于貧苦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因而,我得調查重有60%的家長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者比較重,有7.4%的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費;茨夏嗪佣械恼讨魅蜗蛭覀兘榻B到,每學期收取消費都很困難,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把學費收齊。有些學生家庭實在是過于困難的,她自己掏腰包也會墊付該生的學費?蛇@畢竟是杯水車薪。

          (四)學校經費緊缺,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都跟不上

          學校經費緊缺,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都跟不上由于經費短缺,鄉村學校的教育設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學校環境得不到改造。在調查中,有90%的學生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在我們調查的學校中,沒有一所是擁有標準操場的,更不用說足球場了。雖然這就幾年建起了很多棟樓解決了教師的居住問題,但是仍有不少的教師還得住在陰暗得瓦房。

         。ㄎ澹⿲W生壓力大

          有76%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54%的學生認為課本難度大,只有2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課余時間參加課外活動。農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的來自環境的各種緊張的刺激,如考試的壓力,作業的壓力,家長期望壓力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比城市學生更大。

         。┹z學現象在減少,但仍不容忽視

          農村輟學率如此嚴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一部分學生因厭學而輟學。有厭學心理的主要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讀書學習非常吃力,無心念書,寧愿在家里做工。農村學生因為家里寧愿在家干農活。據了解,在輟學學生中,具有厭學心理的占20%左右。教育系統自身也存在問題,農村教育方向出現偏差,并嚴重脫離實際。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考試制度下,基本上沒有跳出向高一級高校輸送新生為目標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書生型”畢業生。如果準備不上大學的話,很多學生就覺得沒有必要上高中,如果不想上高中,那么也就不打算上初三,這樣一來初二便成了一個輟學高峰,初中教學的內容只與升學有關系,脫離實際生活的內容,不會因為多上一年學而給自己的生計帶來好處。

          解決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加大省、市一級對欠發達縣(市、區)義務教育的責任

          目前社會各界對收入分配差異過大、貧富分化懸殊的.危險性已經有了比較共同的認識,但對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上的"貧富分化懸殊"問題認識不足。而教育的不平等,最終將危害社會的安定、危害民族素質的提高、危害國家的發展。加大國家投入,保證國辦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一是增加的財政投入,二是擴大對社會稅費征收,反哺教育。而目前中小學校辦學經費短缺基本在一半左右。制定統一的教師收入標準,為改變薄弱校提供基本條件。目前改變差校的辦法大都從硬件上入手,但是,薄弱校的根本困難在于學校的創收能力弱,校長和教師的待遇與好校存在相當差距,只有制定和執行教師統一收入標準,才能保持薄弱校教師隊伍的穩定,保證優秀校長和教師向薄弱校的流動,從而實現迅速改變薄弱校的既定目標。

         。2)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盡量縮小與城市教師的差距。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也應自覺地進行專業發展,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學校要鼓勵廣大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的求學欲望。

         。3)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應從壓力情境、壓力體驗、壓力反應入手。而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師生關系緊張、以考為本的僵化的學校管理體制,枯燥乏味的學校生活,已經成為學生過重學習壓力的更為深層的原因了。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是減輕作業負擔,課業負擔,考試負擔,而必須是在探明學生學習壓力的來源、類型、現狀、差異程度的基礎上,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上,以學為本,改變陳舊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學校生活。

         。4)為農村學生的后續教育創造條件

          要有步驟地增加一批農業高中和其它職業學校,農村各類職業學校要以教學為主,對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都要認真教好,還要講授農村經濟政策和科學管理知識。要把教學、生產勞動與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活動密切結合起來。要重視對沒有升學的高中、初中和小學的畢業生的職業技術教育,通過舉辦農民技術學校、短期培訓、專題講座等,使他們獲得一技之長。

          希望我們的能一如繼往地重視教育,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支持力度。為教育說話,更要為教育辦事。象抓經濟建設一樣抓好教育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為教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進一步加強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和教研部門隊伍建設,為教育的可持續穩步地發展奠定良好的領導基礎;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穩定教師隊伍,為義務教育的發展奠定堅實的隊伍基礎。

          參考資料:

          1.《中國教育綠皮書》教育出版社

          2.《當代教育變革淺析》武漢大學出版社

          3.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范例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2

          1998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縣揚名全國。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學代課教師找回失學孩子的故事,令千萬人潸然淚下。十年彈指一揮間,赤城縣貧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個都沒有少”?剛放暑假,我就奔赴該縣就農村義務教育問題進行調查。七月酷暑,輾轉跋涉于黃土溝壑,國家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帶來的變化,讓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窮孩子圓了讀書夢

          雕鶚鎮上虎村村長回憶道:“2010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門口,到處撒著紅紅的炮屑。今年,孩兒們的炮放得熱鬧。為啥?上學不花錢!”XX年年,共和國莊嚴承諾:農村孩子讀書不再收學雜費、書本費,困難學生給予生活補貼。改革開放30年,九年制義務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讀書不花錢,家庭困難有補貼!幸福從天而降,一位叫閆曉旭的15歲女孩滿臉喜悅地告訴記者:“沒補貼,我三年前就該輟學回家了!”她父親閻萬富原本開車往返于內蒙古、張家口販羊,可四年前父親不慎摔成癱瘓,治病花了4萬多元,不僅負債累累,家里還斷了生活來源。為籌集兩個孩子的學費、書費,閻家甚至停用自來水,改喝井水,可錢還是不夠。幸虧三年前縣財政加大農村義務教育補貼,對寄宿的貧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補助,這才保住了曉旭的學業。在村里人眼里,閻家是“讀書改變命運”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業大學。閻曉旭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在鎮中心學校排全年級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嶇。我深一腳、淺一腳摸黑走進鎮寧堡初一學生郭興樂家。院里,木架上堆著玉米棒子;屋里,鍋里煮著土豆——郭興樂說,這是一家的口糧。父親因腰椎病喪失勞動力,母親是啞巴。這個家有多難?最值錢的家當是一頭驢和50元買來的舊黑白電視。

          按照“兩免一補”政策,學校把郭興樂列為特困生,每年補助1000元生活費,上小學三年級的妹妹郭興妹每年補助300生活費。郭興樂身體結實,憨厚靦腆,學習成績中等,但體育很好。學校舉辦運動會,獲3000米長跑第三名。提起2010年奧運會,郭興樂說想到北京看奧運。長大后代表中國參加奧運!他告訴記者,鎮寧堡離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寫著。還沒去過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興樂父親拉著記者的手,激動地說:“村里沒讓一個孩子失學,感謝政府!孩兒,記住恩德,好好念書!”

          XX年秋天,國家實行“兩免一補”,中央財政劃撥給赤城縣26萬元補貼資金,省補貼13.5萬元,赤城縣超出省定標準,配套27萬元資金,全部用于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當時,全縣經濟經過五年停滯徘徊,因鐵礦石開發稍有好轉,財政收入出現攀升。治貧先治愚,赤城縣教育撥款開始隨著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長。XX年至XX年,全縣累計投資8000萬元,新建擴建學校項目46個。XX年年教育投入高達3000多萬元。新建和維修學校項目21個,總投資1036萬元。從發放公教人員工資都困難,到稍有余錢大力增加教育投入,變化從何而來?改革,源于一場危機……

          用行動詮釋“再窮不能窮教育”

          赤城縣28萬人,是張家口市面積最大的縣,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當年的北平市委就是從這里的大海陀山走進北京。如今,這里依舊是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全縣農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為標語,此話已寫遍貧困地區的墻頭。做起來有多難?赤城縣財政局長孟建軍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XX年赤城縣農村義務教育警報頻傳,長期拖欠工資迫使教師大量出走。以全縣最好的縣一中為例,優秀骨干老師紛紛去了北京,當年秋季開學,教師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為當地教師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開出的工資是3000多元,外加解決全家北京戶口。

          赤城縣文教局卜明方局長告訴記者,全縣沒一個學生考上重點大學,領導和機關干部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張家口讀書。赤城縣教育遭遇“雙重邊緣化”:教育被經濟發展邊緣化;農村教育又被城市教育嚴重地邊緣化。在財政局當副局長九年之久的孟建軍說了一句肺腑之言:“教育重要誰都清楚,貧困地區發工資都困難,沒錢,拿什么投入?”

          解決城鄉教育差距不能說空話。根治貧困,消除地區差異造成的落差,財政必須拿出真金白銀投入教育。危機促使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農村教育。教師出身的赤城縣委書記趙占華在全縣大會直言:“改變一個地方,使這個地方有所發展,領導干部應做到兩條:一是深刻了解當地實際情況;二是要有強烈治理欲望。赤城發展要有后勁,就要很抓教育。否則,愧對人民!”

          這一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彼悸窙Q定出路,縣政府痛下決心增加投入。孟建軍對記者報出一組數字:XX年,縣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是5772萬元,XX年8398萬元,去年達到10161萬元。小投入、小發展;大投入,大發展;不投入,沒發展!財政傾斜教育源于切膚之痛。“窮啥不能窮教育”,口號轉變成實際,必須用投入體現。

          轉變觀念才能增加投入

          國家實行“兩免一補”和地方經濟好轉,兩個條件促使赤城迅速扭轉教育被動落后的局面。XX年縣里專門成立了縣長負責,各相關局長任委員的“兩免一補”工作領導小組。一是宣傳到位,國家家喻戶曉;二是措施和配套資金到位。XX年,享受免雜費和書費的學生8392人。

          XX年年國家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赤城縣橫下一條心:除了落實中央相關政策,在生均公用經費上,縣級財政投入169萬元,生均補助水平按最高標準執行。小學生每人每年75元;初中生115元,分別高出河北省定標準15元、25元。

          與此同時,文教局和財政局共同制定了特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農村初中生年均1000元,小學生800元,并免收住宿費。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為:農村初中年生均500元,小學念生均300元。去年,全縣財政投入生活補貼資金50萬元,補助特困生239人次,貧困生1678人次。民生為本,雪中送炭,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貧困生千家萬戶。

          XX年年10月,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班子,就全縣教育問題深入調查,規模和力度前所未有。縣一中校長秦占軍告訴記者,“XX年,縣里以優惠政策,為教師修建了住宿樓。XX年年,多年來拖欠教師的100多萬元補貼和課時費一次性全部解決!碑斈辏h財政安排特別預算,在全縣公開、公正、公平招考錄用70位教師,農村義務教育師資問題有效緩解。XX年年,赤城縣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高于全縣gdp增幅4.55個百分點,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家有三斗糧如今愿做“孩子王”

          生活貧困必然教育貧瘠,打破這個規則很難。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拍攝地鎮寧堡鄉水泉村,攝制組為感謝當地村民支持,臨別時捐資6萬元修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學”。一堵圍墻,兩間紅磚瓦房,XX年以前,這是赤城縣校舍最好的山村小學。1998年拍攝電影時,水泉村小學有28個學生,現在只剩6位。三年級以上學生被集中到鎮中心學校寄宿。

          “財力充實固然重要,觀念轉變更重要。兩者合二為一,才能水到渠成!泵辖ㄜ姼嬖V記者,縣財政為此做了兩件事:一是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總投入;二是狠抓整合教育資源布局。

          XX年,縣里對農村中、小學進行全面調整。簡單地說,把偏遠地區的孩子向中心城鎮集中,實行寄宿制,縣里按生員多少增大對學校和貧困學生的補貼。水泉村四年級以上的學生,被集中到30里外的鎮寧堡中心學校念書。

          水泉希望小學校長李向平是學校現在唯一的老師,18歲高中畢業就在這里代課,至今已30年教齡,見證了農村義務教育全部歷程。1978年李向平當代課老師時,每月收入5元;1983年土地承包后每月30元;1994年增加到100元;XX年轉為公辦老師,月收入600元。XX年漲到了1570元。

          “過去的說法是‘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當農村教師沒吃沒喝收入低,我們學校5年換了6位老師。我如今算是趕上了好時候。”李向平說,這份收入他做夢都沒想到。如今,他在本村收入最高,受人尊敬羨慕!國家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支持,讓李向平唏噓不已:“為了這6個孩兒,水泉學校沒撤。政府重教,體惜貧困地區!”眾所周知,集中辦學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師負擔,專職教學,節省開支,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路途遙遠,無法寄宿,水泉小學因此得以保留。這里還是“一個都不能少”的學校。

          村長告訴記者,“村里現在有43戶,85口人。一些出去打工不回來。這幾年人減得厲害。沒有副業,封山種草,不讓養羊。就種一點土豆、玉米,沒錢!彼迦ツ贽r民人均收入620元,村債有3萬元,過去“普九”教育欠下。如何還?現在沒有說法。提起教育欠債,文教局卜明方局長介紹說,“一個是‘普九’欠債;一個是學校教育欠債。當年縣財政處于極其困難時期,全縣共欠外債960萬元,近幾年財政多方爭取資金,目前為止已償還債務350萬元。還剩600萬。教師工資已納入縣財政統籌,工資直接發放到教師賬戶。XX年以來從未發生拖欠。去年開始,學生上學不交一分錢,亂收費現象徹底杜絕。

          脫貧從教育做起

          XX年年,赤城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4.25億元,增幅達65.5%,增長幅度創歷史最高水平。經濟發展加速全縣城鎮化進程,總投資近8000萬元的湯泉河綜合治理等重點城建工程相繼竣工,極大提升了縣城形象。農民進城購房和讀書的孩子多了。孟建軍介紹說,財政形勢雖有所好轉,仍是典型的“吃飯財政”。解決全縣2.4萬貧困人口溫飽、2.9萬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艱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貧困地區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貧是關鍵?h長王利民介紹說:“‘教促富’、‘富促教’,由此才能良性循環。縣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進教育創新,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到2010年,包括民辦學校在內,全縣小學調整為33所,初中調整為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普高調整為1所,職業高中1所!

          和諧社會,民生為本。財政如何切好這個蛋糕?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3

          一、 引 言

          毋庸直言,新世紀的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非常重要的時期。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溫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為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大批安心在農村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應當承認,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作出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勞動者, 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教育作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標,忽視回鄉參加生產勞動的大批中小學畢業生對生產知識和技術的需要,結果少數升了學的學生再也不回本地了;而回鄉參加生產勞動的中小學畢業生,又在思想、心理、技術、勞動技能上缺乏準備。于是,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投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較低(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流失生或畢業生),農村吸收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較弱,貧困地區尤其突出。在農村教育管理體制上,長期是教育部門一家管教育,對農村的需要考慮較少,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造成教育在育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廣大農民參與辦學和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平膛d國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基礎是教育。任何一個取消絕對平均主義政策的社會,人口素質的差異都將直接導致效率的差異,進而導致收入結果的差異。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式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于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于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但是我們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有價值的談話記錄下來。本次調查我們采用訪談法,正式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縣義務教育現狀。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教育主體中心,采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我們分別和家長、學生、教師進行了訪談。

          三、被調查者對教育費用的負擔能力及評價

         、 關于家庭在20xx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項目。7.37%的被調查者反映是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性支出,25.70%的被調查者反映是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51.39%的被調查者反映的是教育支出,9.76%的被調查者反映是住房及醫療支出,5.78%的被調查者反映是其它支出(可填空)。可以看出,教育支出的在大多數被調查者的家庭支出中排在首位,農民的教育費用負擔比較大,遠遠高于農業

          生產、吃穿用、和住房與醫療費用等支出項目。在其它項目中多為大比非農產業投資,如購買汽車、機器等。如表所示:

          家庭在20xx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項目 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性支出 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 教育支出 住房及醫療支出 其它支出

          人數 37 129 258 49 29

          比例 7.37% 25.70% 51.39% 9.76% 5.78%

          ⒉ 關于目前義務教育收費的合理性評價。23.90%的被調查者認為小學合理,初中過高,13.75%的被調查者認為小學過高,初中合理,45.22%的被調查者認為都過高,17.13的被調查者認為都比較合理。綜合比較,認為收費都過高的被調查者的比例高于認為都比較合理地方被調查者,認為小學收費合理的被調查者占41.03%,認為初中收費合理的被調查者占30.88%,認為小學收費過高的占58.97%,認為初中收費過高的占71.12%?梢钥闯,總體上還是認為過高,義務教育收費還是被調查者意見比較大、比較多的問題。如表所示:

          目前義務教育收費的合理性評價 小學合理, 初中過高 小學過高,初中合理 都過高 都比較合理

          人 數 120 69 227 86

          比 例 23.90% 13.75% 45.22% 17.13%

         、 關于家庭中義務教育費用不能及時繳納時的采取的辦法。57.76%的被調查者的家庭向親友求助借貸,8.37%的被調查者的家庭請求學校批準緩交,4.18%的被調查者的家庭請求政府幫助,3.59%的被調查者的家庭選擇讓受教育者輟學,15.34%的被調查者的家庭想其它辦法,10.76%的被調查者的家庭不借貸或沒有這項支出。這表明89.24%的被調查者的家庭中存在繳費困難,并且大多積極爭取解決,或以自己借貸的方式解決,或找學校、政府幫助。只有3.59%的被調查者的家庭是在繳費困難時采取消極態度,選擇讓受教育者輟學。

          家庭中義務教育 費用不能及時繳 納時 向親友求助借貸 請求學校批準緩交 請求政府幫助 讓受教育者輟學 想其它辦法 不借貸或沒有這項支出

          人數 290 42 21 18 77 54

          比例 57.76% 8.37% 4.18% 3.59% 15.34% 10.76%

          四、關于鄉村學校學生失學的問題

         、 鄉村學校教師對所代班學生失學現象的反映

         、 關于失學學生數量

          的問題。32.02%的老師反映每年沒有失學的現象,46.49%的老師反映每年有5名以下的學生失學,14.91%的老師反映每年有5-10名學生失學,6.58%的老師反映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學生失學.67.98%的反映有現象,這表明失學現象比較嚴重,很普遍。詳見下表:

          教師對學生失學現象的反映 沒有失 學現象 每年有5名以下的學生失學 每年有5-10名學生失學 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學生

          人數 73 106 34 15

          比例 32.02% 46.49% 14.91% 6.58%

          ⒉ 關于女生在失學學生中所占比例問題。在185位老師里面,56位老師反映女生的比例在30%以下,39位老師反映女生的比例在30-50%,41位老師反映女生的比例在50-70%,19還有位老師反映生比例在70%以上.失學學生中女生比例在50%以下的情況占61.29%,在50%以上的情況占38.71%,顯示出目前女生的失學情況并不比男生嚴重,人們在關于子女輟學上對于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有所改變。詳見下表:

          女生在失學學生中所占比例 30%以下 30-50% 50-70% 70%以上

          人 數 56 39 41 19

          比 例 36.13% 25.16 26.45% 12.26%

         、 學生失學現象的趨勢上。9.65%的老師反映是逐年上升,27.63%的老師反映是逐年下降,32.46%的老師反映是基本持平,26.75%的老師反映是偶爾發生,3.51%的老師不清楚.這一問題上,只有9.65%的被調查老師反映逐年上升,32.46%的老師反映基本平衡,排除不清楚的老師的比例,其余59.21的老師反映失學趨勢朝好的方面走。如下表所示:

          對失學現象的趨勢 逐年上升 基本持平 逐年下降 偶爾發生 不清楚

          人 數 22 63 64 61 8

          比 例 9.65% 27.63% 32.46% 26.75% 3.51%

         、 對于學生的失學原因(多選)。49.12%的老師認為是學生自己對學習缺乏興趣或學業不理想所致,56.14%的老師認為是因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導致的,24.56%的老師認為是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導致的,4.82%的老師認為是因為學校無法滿足學生需要所致,3.07%的老師認為是其他原因所致.在老師門眼中,學生失學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客觀經濟原因,家庭條件不好,其次就是學生自己原因,對繼續學習缺乏興趣,家長方面的因素處于第三位,后面就是學校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等和其它因素。如下表所示:

          對失學原因的分析 學生自己對學習缺乏興趣或學業不理想所致 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導致 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導致 學校無法滿足學生需要所致 其他原因

          人數 112 128 56 11 7

          比例 49.12% 56.14% 24.56% 4.82% 3.07%

         、 對于學生提出退學老師采取的對策(多選)。48.25%的老師自己深入了情況,弄清原因,并予以幫助,21.49%的老師馬上向學校反映,請求學校領導解決,52.63%的老師與學生家長聯系,一同商討解決,1.75%的老師選擇向社會求助,3.70%的老師選擇通過法律手段解決,0.44%的老師選擇其他辦法.在處理學生主動退學方面,老師首選的辦法是與學生家長聯系一起解決,老師們第二個優先的辦法就是自己了解情況,爭取自己解決,第三位的就是請求學校解決,老師們的第四個選擇就是尋求法律手段解決,而請求社會幫助的只占較小比例。詳見下表:

          有學生提出退學時,老師 自己深入了解情況,弄清原因,并予以幫助 馬上向學校反映,請求學校領導解決 與學生家長聯系,一同商討解決 選擇向社會求助 選擇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選擇其他辦法

          人數 110 49 120 4 7 1

          比例 48.25% 21.49% 52.63% 1.76% 3.08% 0.44%

          (二)鄉村學校學生失學現象的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失學是普遍存在的,從絕對數量看,還比較多,這說明失學問題在目前還是比較嚴重.從年級上看,據老師反映以畢業班為最多,特別是初中三年級 ,往往有有大面積地輟學,這說明需要穩定學生的求學心理.從性別上看,男生失學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生,與以往女生失學為主不同,表明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有很大改觀,人們對子女上學更趨現在,理性.從失學趨勢上,是基本持平,并逐年下降,趨勢是好的,需要進一步改進.

          五、關于鄉村中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相關問題

         。ㄒ唬┙處煵糠

         、 對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39.04%的老師知道并很清楚,56.14%的老師有所了解,2.63%的老師聽說過,沒有老師是第一次聽說。詳見下表:

          對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

          的了解程度 很清楚 有所了解 聽說過 第一次聽說

          人 數 89 133 6 0

          比 例 39.04% 58.33% 2.63% 0.00%

          ⒉ 對于學校是否對義務教育法制化管理采取措施。26.32%的老師認為沒有,73.68%的老師認為有。詳見下表:

          學校是否對義務教育法制化管理采取措施 沒 有 有

          人 數 60 168

          比 例 26.32% 73.68%

         、 學生和家長關于教育的法制觀念。5.70%的老師認為學生和家長根本就沒有,90.79%的老師認為學生和家長有一定的意識,但普遍不強,2.63%的老師認為學生和家長有很強的法制觀念,0.88%的老師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詳見下表:

          在老師眼中,學生和家長關于教育的法制觀念 根本就沒有 有一定的意識,但普遍不強 有很強的法制觀念 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人數 13 207 6 2

          比例 5.70% 90.79% 2.63% 0.88%

          對于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95.18%的老師了解或很清楚,這說明老師們的教育法制意識很強.但是從學校對義務教育采取法制化措施看26.26%的老師認為沒有,說明了義務教育法在學校里需要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法律制度、法制行為.而在老師眼中,學生及其家長絕大部分有一定義務教育法制觀念和意識。這說明義務教育法律法規在農村有一定的影響。政府對義務教育法宣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根據老師們的建議看,家長和老師對義務教育法的理解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指導。特別是那些需要澄清的模糊性認識,那些與現實條件不相適應的部分。

          (二)學生及家長等于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方式

         、标P于對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14.34%的被調查者的回答是很清楚,61.95%的被調查者的回答是知道一點,23.71%的被調查者回答不知道。這表明多數被調查者對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有所了解,但非常有限,還有部分被調查者根本不知道。詳見下表:

          受訪者對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 很清楚 知道一點 不知道

          人 數 72 311 119

          比 例 14.34% 61.95% 23.71%

         、 關于對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了解渠道。

          在483位被調查者中,37.25%的被調查者反映是通過電視等媒體宣傳報道了解的,23.90%的被調查者反映是通過報刊雜志了解的,13.15%的被調查者反映是通過政府以其它形式宣傳了解的,16.14%的被調查者反映是通過學校宣傳了解的,9.56%的被調查者反映是通過其它方式了解到的。在知道國家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被調查者中,最主要的了解渠道是電視等媒體的宣傳報道,其次是報刊雜志,通過政府(這里主要是指基層政府組織)其它方式的宣傳了解的被調查者并不多,只占13.15%,學校在這里作用也不是特別地突出。詳見下表:

          了解方式 電視等媒體宣傳報道 報刊雜志 政府以其它形式宣傳 學校宣傳 其它方式

          人 數 132 92 50 62 37

          比 例 37.25% 23.90% 13.15% 16.14% 9.56%

          六、被調查者對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编l村教師對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的認識和建議

          對完善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有何建議(開放式)?有120多位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綜合來看,有40多位認為應該加強義務教育法律觀念,有38位老師認為國家應加大義務教育投入,有26位老師提到應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有19位老師認為必須加深農村義務教育的宣傳 ,有16位老師認為應該實行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有12位老師認為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有10為位老師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內部管理,改善工作作風.還有部分老師分別提到增強農村學校教材的適應性,與就業相聯系,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地位實際和收入,改變學生及其家長的陳舊的思想觀念等.

         、矊W生及家長等對目前農村義務教育實施的情況的評價及對改善狀況的建議

          ①關于對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評價,3.19%的被調查者認為很好,15.74%的被調查者認為較好,40.64%的被調查者認為一般,30.67%的被調查者認為較差,5.98%的被調查者認為很差,3.78%的被調查者回答不清楚。

          受訪者對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評價 很 好 較 好 一 般 較 差 很 差 不清 楚

          人數 16 79 204 154 30 19

          比例 3.19% 15.74% 40.64% 30.67% 5.98% 3.78%

         、陉P于對改善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著力點(多選),25.9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于推進農村經濟建設,49.0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于減輕農民負擔,26.89%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于國家擴大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改進教學設施、設備,21.94%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于提高中小學教師水平,13.55%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于增強農民的教育意識,1.20%的被調查者有其它見解。

          受訪者認為改善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著力點 推進農村經濟建設 減輕農民負擔 國家擴大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改進教學設施、設備 提高教師水平 增強農民的教育意識 其 它

          人數 130 246 135 110 68 6

          比例 25.90% 49.00% 26.89% 21.94% 13.55% 1.20%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4

          本報告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霍橋學校的調查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采取對個別學生和老師交談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共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霍橋學校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來分析當地義務教育現狀成因;第三部分是我們的思考與想法。

          關鍵詞:義務教育;農村

          農村義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穩定社會,發展經濟,強盛國家。農村義務教育是“三農”問題的焦點,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當今社會特別需要和諧,而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更需要和諧。無論是對個人發展還是對民族經濟振興,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特別是義務教育更是一個國家文明延續的保證,它作為每個人進入生活的“通行證”,既為個人的一生奠基,又關系到國計民生,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1、霍橋學校的基本情況

          位于揚州市南郊沙頭鎮的霍橋學校創建于1958年原名邗江縣霍橋鄉農業學校.1959年和1960年曾先后更名為邗江公社五聯農業中學和霍橋人民公社農業中學1969年8月更名為邗江縣霍橋中學,并招收了首屆高中班。

          1980年九月學校停招高中班,改招幼師職業班。1981年7月國務院和省幼托領導小組曾專門發文介紹我校辦幼師職業班的經驗我校幼師專業是江蘇省幼教培訓網絡中心成員之一。1986年經省政府批準為職業中專命名為邗江幼兒師范職業學校。

          1996年底,學校開始進行“三教統籌”模式試點,將全鎮成人教育中心校、邗江縣中等專業學;魳蚍植(即:邗江幼兒師范職業學校)、霍橋鎮中心中學三部分合而為一,1997年初正式成立“霍橋鎮中等教育中心20xx年七月學校更名為“揚州市邗江區霍橋鎮中等教育中心”。

          20xx年10月28日,揚州市邗江區霍橋鎮中等教育中心與原霍橋中心小學合并,成立了全區首家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更名為邗江區霍橋學校.

          霍橋學校目前占地面積約102畝(67932.7平方米) 生均約26.13平米建筑面積約18135平米。我校是全區首家農村一貫制學校是省三教統籌”試點學校下轄小學部初中部成職教部。學校在全省農村首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先河。學,F有全日制小學初中和職業中專班級50多個,學生約2600人,教職工160人專任教師116人。如今的霍橋學校已形成。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職業技術教育在職成人大專教育為一體的富有特色的綜合性農村學校.這在邗江區,揚州市乃至江蘇省都是極其少有的。

          2、當地義務教育現狀及相關原因

          根據問卷調查發現,該鎮義務教育情況良好:

          (1) 在最近的三年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機會上學,沒有一個學生有留級、輟學的現象。

         。2) 學生上學所需的費用近幾年來已大大減少,目前僅需繳納幾十元的書本費即可,如果是相當貧困的`家庭還可以申請補助,且補助的人數限額也在逐步的增加,旨在保障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利。

          (3) 師資力量還欠深厚,全校的老師平均年齡為38歲,年輕的教師每年輸入量較少,同時退休教師數量正逐年增加,與城里的師資相比,該校老師水平較低,且會出現同一個老師同時教授不同科目的現象。

         。4) 轉學現象嚴重,尤其是小升初時,很多學生轉入城里的學校,尋求更好的教育。

         。5) 老師轉校現象也有發生,即水平較高的老師會被調入較好的學校。

         。6) 本地學生比率正在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子女進入學校。

         。7) 教學設施欠缺,沒有很好的教學設備,圖書館、電腦室等的建設不是非常完善,且部分住宿樓或教學樓年久失修,非常危險。

          主要原因如下:

         。1) 目前,該鎮每個家庭對小孩的教育都極為的重視,并且當孩子為適齡兒童時,鎮政府有關部門也會采取有關措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上學的機會。

         。2) 揚州市教育局規定: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取消社會實踐活動費、體檢費等服務性收費。所有費用由區、市財政承擔。

         。3)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除借讀費、擇校費。農民工子女需到公辦中小學就讀的,只需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教育行政部門相對就近安排就讀學校,并按照學籍管理規定辦理入學手續。公辦中小學在確保本施教區適齡兒童全部入學的前提下,對外來人員子女入學要敞開校門,不歧視、不冷落、不推諉,主動承擔起對他們施教的責任。

         。4) 對家庭經濟確有困難的學生,我市通過各種方式鼓勵企業和社會團體給予捐助。各地積極創造條件,多方籌措資金,資助家庭困難的子女就學,通過設立助學金、減免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子女就學。

          (5) 義務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國家和社會是義務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國家應承擔教育投入的大頭。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經費也大幅度縮減,所以學校的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6) 現在該鎮的經濟有所發展,家家戶戶也邁入了小康,所以每個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極為關注,所以相當多的家庭選擇又遠又貴的城里學校,為了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從而該校生源正逐步減少;另一個方面,許多的外來人員在我鎮打工,孩子無法照應,所以很多都上了我校,其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使得本地學生數的比率越來越小,生源的質量也在下降。

          3、個人的想法與思考

          我覺得,已經到了20xx年了,對于我們鎮來說,義務教育已經全面展開,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得起學了。但是所謂的義務教育并不應該僅僅是指所有孩子都能上學,而是指所有孩子都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做到城鄉教育無差距。顯然,就目前而言,我們只能做到量的保證,而質的保證還沒有或者說還不可能得到實現。所以義務教育的質就是新階段里,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

          對于政府來說,政府應對義務教育承擔全部責任。如果借口發展民辦教育,削弱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貽害后代。民辦教育并非不能發展,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義務教育階段不應實行營利性的民辦教育,政府必須對義務教育承擔全部責任,這是我國法律的規定,也是執政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只有政府真正承擔起責任,建立一個民主監督體制,義務教育的生存與發展才有保障。

          對于目前存在教育資源的不均,在霍橋學校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圖書館的形式開放(由于規模很小,并沒有發揮它的實際作用,里面的書也都是一些十分陳舊的書);電腦室的非規范運用(由于電腦室較少且設備陳舊,學生使用時間只能是短短的幾十分鐘的上課時間,且由于缺乏該專業的老師,學生上該課只是為了游戲,違背了電腦室建設的初衷);塵土飛揚的操場(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學校的操場只是塵土,學生體育時的安全難以保證);優秀學生和老師的流失(由于教學資源的缺乏,學校依然是粉筆黑板的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更不可能,所以很多優秀老師被挖走,優秀學生去了更好的學校)面對這么多城鄉、區域資源不均、 待遇不均的交織,我們要守住自己的靈魂,既要努力使資源做到平均化,也要在平均化還不能實現的前提下,盡最大的能力,給最好的教育給孩子們。義務教育不能喪失靈魂,扭轉教育不均是良心道德工程。展望未來,守住靈魂,才能保證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的深化,才能激活教育全面走向和諧發展。

          對于教師的問題,個人認為教師的編制、流動、待遇需要合理化。農村學校應以學校為單位核定教師編制,核定教師編制要多維考慮。對農村優秀教師的流失應出臺相應的措施予以防范。農村教師被別的學校無償引走或拉走,應有補償辦法,使流入地對流出地有所補償,流出地用補償金再聘其他合適教師,或者為在崗教師提供進修機會,這樣才有利于保護農村教育。對教師的待遇應統籌化,在一個地方內應基本平衡,要保證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的福利待遇不虧。只有分配合理才能使社會和諧。

          校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農村中小學校長在義務教育陣地里承擔著重要角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義務教育階段里,選用好校長意義深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所好的學校不在于是否擁有漂亮的校舍和現代化的設施,而應首先在于是否擁有一位具有教育思想、敢于負責、德能兼備的校長,這就需要有一套選拔任用校長的制度原則和指導思想,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開闊視野,擴大選才范圍,應在蘊藏人才資源的教師隊伍沃土中提煉發掘精良。要真正從事業出發,從公心出發,堅持原則,排除私情和霸權的干擾。對校長的任期、流動、培訓與歸途以及相應的待遇也應明確規定或要求。校長自身也應有正確的任職動機和人生價值觀,隨時準備吃苦與犧牲,同時,要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業務水平,不斷超越自我。校長隊伍建設好了,義務教育的和諧構建就會更加扎實。

          最后我覺得義務教育是平凡而神圣的事業,平凡要求我們實實在在,神圣要求我們高尚完美,這就需要制度和倫理的高度統一與和諧,也需要制度倫理與義務教育本質及環境的高度統一與和諧,使義務教育的管理機制達到恰到好處的最高境界。這樣義務教育的陽光春風就會永駐大地。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5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經濟和歷史等原因,我縣教育基礎差、底子薄,制約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問題較多。為加快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們小組三名委員與教委調查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場等12個鄉鎮,就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義務教育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學377所(含社會力量辦學),其中全日制小學340所,全日制中學37所。特殊教育(聾啞)學校1所。全縣共有小學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聾啞學生55人。全縣共有公辦教職工4709人,專任教師4284人(其中小學2619人,初中1359人,職業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學校8人),有小學代課教師673人。

          (一)“兩基”攻堅工作成效顯著。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根據市政府統一規劃,堅持以“兩基”工作為重點,舉全縣之力,本著“硬件從實,軟件從嚴,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導下,掀起了“兩基”攻堅熱潮,新建了教學及輔助用房26萬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萬平方米,添置課桌凳、實驗儀器、教學設備等217328件,為148所中小學安裝遠程教育網絡設備,培訓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1500人次。辦學條件的改善,極大地解決了農村中小學生“無教室”的困難和矛盾,全縣在校學生從1997年的8萬余人增加到現在的近11萬人。20xx年我縣“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市政府驗收。

          (二)科研興教戰略初見成效。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我縣在強力實施“兩基”攻堅,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的同時,確立了科研興教、質量強校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和目標教學改革,邀請了市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秀舉辦學術講座6次,舉辦新課程改革和目標教學業務培訓40余場次,共計培訓中小學校長、教師80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市級教研課題10個,縣級教研課題19個,其中“中小學目標教學推廣實驗”獲縣科技進步一等獎、市基礎教育改革三等獎。20xx年10月,我縣教研機構建設率先通過市政府評估驗收,成為三峽庫區第一個獲優良等次的縣級教研室。xxxx年以來,全縣共為各類普通高校輸送合格新生3420人。

          (三)扶困濟貧措施深得民心。近年來,我縣采取了多項措施,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少年兒童完成義務教育。一是落實中央、市“兩免一補”救助資金。二是切實落實貧困生雜費減免。三是通過大力開展勤工儉學、增收節支,從勤工儉學創收中列支部分專項資金用于救助貧困生。據統計,1998年以來,我縣共爭取中央、市級專項資金580萬元,通過各種渠道自籌700萬元,共計1280萬元救助資金,資助貧困中小學生11萬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貧困家庭和下崗職工子女就學難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

          二、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取得令人矚目成績的同時,我縣農村義務教育也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教育的現狀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農村學校債務沉重,經費緊張,學校運轉困難;城區學校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村小教師住房十分緊張;師資力量不足,代課教師問題突出,教師隊伍不穩定;民辦教育尚需加強管理;農民教育負擔重;農村學生輟學情況嚴重。

          問題一:“兩基”債務巨大

          “兩基”巨額欠債,已成為我縣近幾年教育的沉重包袱。20xx年至20xx年,我縣強力實施“兩基”攻堅,共投入資金1.58億元,在全縣250所中小學啟動“兩基”工程304個,新建教學及輔助用房26萬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萬平方米截止20xx年,全縣多方籌資,奮力消債,目前尚欠7386萬元。由于全縣“兩基”工程均由施工方全額墊資修建,按照協議,所有債務應于20xx年底前還清,否則,施工老板紛紛上門索債,并鎖校門,將嚴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甚至危及社會穩定。

          問題二:村小教師住房十分緊缺

          近年來,我縣農村學校面貌和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觀,基本解決了農村學生無教室上課和在危房里讀書的困難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師無住房問題十分突出。據調查統計,全縣有833名村校教師無住房,這些教師居住在邊遠地區,他們大部分屬于4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距學校較遠,有不少教師屬于外鄉(鎮)籍教師,他們居無定所,生活不便,嚴重影響和制約學校正常教學工作。長期以來,農村小學教師的住房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老教師難以穩定,新教師難以聘用,成為目前農村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鄉村教師的住房條件,使他們安居樂教,成為當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三:專任教師量少質弱

          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但目前我縣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隊伍整體素質較差。按照編制標準,我縣應配中小學教師5461人,目前實有4724人,缺編737人,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全縣還聘有代課教師673名。如峨溶鎮應配174人,現有教師125人,全鎮代課教師就高達46人。在我縣的代課教師中,具有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53.1%.蘭橋鎮中心校校長無奈地告訴我們,聘請初中畢業生代課僅僅是為了充數,是不得已而為之。

          問題四:城區教育資源匱乏

          隨著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長,現有城區學校在辦學條件、學校布局等方面都無法適應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據調查,目前,城區中小學校建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大班額現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現有78個教學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個,占60%;70人一班的有15個,占19%;生均占地面積與市上規定標準相距甚遠,必需的理化生實驗設備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民族中學占地面積僅37.8畝,最大班額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標準,學校最多可容納1054人,而現在在校生2570人,兩所學校都不具備發展空間。作為縣級重點小學的東小占地面積24.5畝,在校學生2830人,最大班額67人一班,按市級示范小學標準,該校最多可容納1021名學生。中和鎮中心!按蟀囝~”現象更為嚴重,該,F有在校生1361人,教學班21個,平均班額超過60人,最大班額超過81人,而該校占地面積僅為4.8畝,按規定,只能容納學生200余人。中和鎮迎鳳小學、鎮一小等城區小學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問題。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到20xx年,城區將新增人口5萬,義務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凈增1萬人,屆時,城區教育資源匱乏形勢將更為嚴峻。

          問題五:民辦教育問題突出

          20xx年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縣有民辦中小學校59所,其中初級中學10所,小學49所。民辦中小學,F有學生5676人,其中小學生3913人,初中學生1763人。近年來,我縣大多數民辦學校,在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分擔著教學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各類人才。但因受經濟、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多數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差、水平低。據調查,全縣的民辦學校中,僅有29.5%的學校擁有自己的校舍和簡單的教學設備,許多民辦學校是租借民房為校舍,校舍極不規范。這些學校且不說教育質量如何,單是學生的在校安全就難以保障。民辦學校師資薄弱,聘請的教師主體為離退休人員、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業人員,學歷不合格,無從教資格證的普編存在,如宋農鄉的騎駱民辦小學還有小學畢業生教小學的現象。民辦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

          問題六:初中輟學情況仍十分突出

          據統計,20xx年—20xx年學年春期,我縣大部分中學均超過了國家“初中輟學率控制在3%”的規定,全縣小學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為0.31%;初中學生非正常因素失學20xx人,流失率達到了8.5%,個別學校甚至超過了10%.據調查,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生厭學。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一般農戶只能勉強送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幾乎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子女就讀初中所需的費用,這是導致我縣農村初中輟學率在“兩基”達標后又嚴重反彈的重要原因。

          問題七:農民教育負擔沉重

          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縣農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負擔已經成為農民的最大負擔。以巴家鄉雙河村巴家組為例,該組共有58戶農戶,其中有一個子女上學的家庭21戶,占36.21%,有兩個子女上學的家庭12戶,占20.67%,有三個子女上學的家庭12戶,占20.67%,沒有子女上學的家庭13戶,占22.41%.該組農戶黃昌發,家有5口人,全年現金收入4300元,家里有兩個小學生和一個初中生每年需花費學習費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農戶江可強,家有5口人,全年現金收入8200元,家里兩個初中生和一個小學生每年需學習費用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鎮邑中村村民吳朋告訴我們,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現金收入有萬余元。一個子女在梅江中學念初三,另一個子女在秀一中讀初一,每年兩個學生的學習費用需2500元,生活費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議及對策

          (一)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加大“兩基”債務償還力度!皟苫鼻穫,歸根到底是政府欠債,逐步償還“兩基”債務,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義務教育輕裝前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縣政府應進一步貫徹落實“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在依法確!叭齻增長”,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的同時,擬定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償還“兩基”欠債?h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大與市教委銜接,積極爭取市上扶持,早日還清“兩基”債務。

          (二)啟動實施村校教師安居工程?h教委通過調查摸底,根據我縣村校教師分布情況,已擬訂村校教師安居工程計劃。按規定,全縣需修建村校教師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資金608萬元。建議縣級以上政府將村校教師住房問題納入議事日程,安排專項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啟動和實施安居工程規劃,逐年解決村校教師住房問題,為廣大邊遠農村教師安居樂教解除后顧之憂。

          (三)充實教師隊伍力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振興經濟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建議縣、鄉鎮政府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農村學校代課教師待遇,縮小代課教師與公辦教師的差距。人事編制部門應逐年增加教師編制,多渠道充實教師隊伍以逐步取代代課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教師管理,大力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逐步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協調發展。

          (四)啟動秀山高級中學,整合城區教育資源。以新建秀山高級中學為龍頭的“一帶五”城區教育調整規劃已經納入縣委縣政府《關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秀山高級中學建設,既關系到我縣高中教育的發展,也關系到我縣城區義務教育資源整合,促進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高級中學,可以起到“一脈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級中學建設已完成立項、可研報告等前期準備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實,歷時近兩年仍無實際性進展。建議縣政府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推進,早日建成秀山高級中學,以切實解決城區中小學大班額、生均用地嚴重不足,配套設施緊缺等問題。

          (五)發揮民辦學校職能,加強民辦學校管理。近年來,民辦學校為我縣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發揮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民辦學校的管理,針對民辦教育存在的問題,縣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原國家教委《關于規范當前義教階段辦學行為若干原則意見》,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同時,建委、環保、安監等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民辦學校校舍及周邊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推進民辦學校健康發展。

          (六)加大“兩免一補”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一費制”,是黨中央、國務院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又一重大舉措。我縣自20xx年試行“一費制”以來,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042萬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減輕農民負擔,應多管齊下,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將各項農民增產增收的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加強《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強化政府控輟保學責任。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實施“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第三,加大教育亂收費治理力度,積極開展“手拉手,一幫一”等幫扶活動,幫助貧困農民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第四,財政要依法確保“三個增長”,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確保學校工作正常運轉。

          由于我縣地處渝東南門戶,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如何,將直接影響直轄市的門戶和窗口形象。盡管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全縣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礎仍顯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臺優惠政策,發展高中教育,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現狀,才能推進我縣“建設渝鄂湘黔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高地”目標的實現。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余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余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余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調查報告《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xx)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xx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于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于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ㄒ唬┦〖売嘘P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準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xx)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準:從20xx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準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準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里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準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準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ǘ┺r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余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占17.3%,余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占37.6%,余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余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余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余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準,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準。

        【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義務教育調研報告04-30

        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04-15

        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04-25

        農村的調查報告01-16

        對當前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現狀的思考的論文05-02

        農村學前教育應納入義務教育03-25

        九年義務教育調查報告07-22

        農村調查報告01-12

        農村初中調查報告12-3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