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學生村官應該如何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呢?應該如何走近群眾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相關的村官時評吧!
村官時評:大學生村官要努力唱好“村”字歌
大學生村官處在“三農”工作的第一線,直接與農民群眾打交道,其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最終體現于群眾的評價之中。要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建立好與群眾的感情,得到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就需要努力唱好“村”字歌,在聯系服務群眾、推動農村發展中建功立業。
唱好“村”字歌,就要懂“村情”。
剛剛走上村官崗位,不要急于發表自己的“高見”,不要把自己在書上、網上、電視上甚至道聽途說的致富方法拋給農民朋友,不要向農民朋友提這個建議、那個設想。因為,你提出的致富方法可能農民朋友以前已經嘗試過,但最終沒有成功;你提的建議有可能根本不切實際,純粹是理想化的“烏托邦”。因此,要先當調查員,多走、多看、多問,多與廣大農民群眾交朋友,把當地的文化風俗搞清楚,水土氣候搞明白,發展生產的歷史脈絡搞清晰,經濟、人才、自然資源等家底搞透徹,在此基礎上反復琢磨,認真思考,使自己的工作規劃與計劃服“水土”、適“村情”。
唱好“村”字歌,就要講“村話”。
大學生村官由于剛離開校園,過去接觸農村和農民不多,往往在處理問題、協調工作、傳達上級精神時說一些書面語言,或者一字不差地照本宣科,或者使用年輕人比較新潮的網絡語言,造成有的群眾聽不懂、不理解,甚至誤解。如何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給農民群眾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大學生村官要善于講“村話”,多用“土話”、“家鄉話”與群眾交流溝通,有時甚至還要學學當地的方言、厘語和習慣語,否則,你講話農民群眾聽不明白,農民群眾講話你也搞不懂。同時,還要善于將有關政策、上級精神等書面語言翻譯成“口語”、“大白話”,多用算賬、舉例子、打比方等形式消除語言障礙、打通“語言通道”,在增加親切感的同時,進一步減少溝通阻力,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唱好“村”字歌,就要著“村衣”。
大學生村官穿著比較時尚、前衛、隨意,這是年輕人個性彰顯的表現,無可厚非。但是,在農村工作應該在穿著上適合農民朋友的欣賞習慣以及農村工作的實際環境,如果穿著過于隨意,或者女大學生村官穿著過于曝露,農村群眾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農民朋友可能就看不慣;如果西裝革履或者打扮得花枝招展入村工作,群眾就會把你與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聯系起來,把你當成“花瓶干部”,就會從內心產生反感而遠離你。為此,大學生村官的衣著要與農村工作環境相協調,要善于著“村衣”,既便于在農村放開手腳做事,也適合農民朋友對穿著的欣賞習慣,不要因為衣著不當而讓農民群眾與你產生距離感。
唱好“村”字歌,就要當“村人”。
只有把自己當成農民朋友中的一員,才能懂得農民朋友的困難、情感、愿望、訴求,才會設身處地思考如何為服務農村發展獻計出力。為此,大學生村官必須把農村當作自己的家,把“村官”這個職務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的寬闊舞臺,多走家串戶了解村情,多拉拉群眾的粗糙之手聽取意見,多坐坐群眾的灰板凳溝通思想,多參加群眾的生產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以主人的身份在農村當好“駐讀生”,不要以客人的身份當“走讀生”。要經常吃吃農家飯,品品農家茶,喝喝農家酒,真正使自己融入農村,既把自己當村人,也使農村朋友把你當自己人,如此,工作起來必定會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