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由上海“城市女”與江西“農村男”引發的事件持續吸引各方的觀點,成為了春節期間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雖然真相依然撲朔迷離,甚至有媒體發文稱此次事件只是一次網絡營銷、網絡炒作,但由此折射出的城市與農村的問題還是引人深思,下面yjbys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不可否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鄉在資源、環境、保障制度等方面確實存在的許多不平衡,甚至產生了城鄉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有的人說現在農村人想進城,希望擁有同城里人一樣的保障待遇;反之,城里人卻想去農村,希望擁有農村的青山綠水,好環境。這種看法可能有失偏頗,但也確實說明了在城市有城市之殤,農村有農村之痛。
對農村而言,從過去的農村包圍城市,到后來的城市支持農村、城鄉統籌發展,農村的發展確實相對緩慢,教育、醫療、社保等都與城市相差甚遠。因病返貧、因學返貧的事例時有發生,生活質量相對較低,貧困依然是困擾很多農村人的最主要難題。而對城市而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雖然國家始終強調要保護生態環境,但環境污染的現實不可避免成為了“城市病”的重要體現。尤其是近年來霧霾頻發,讓普通大眾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有了切身的體會。城市人希望到農村去,其實也是希望能避開“城市病”,體現的是對美好環境的熱切期盼,也是對城市急需轉型發展的期待。
在轉型發展期,城市和農村都面臨挑戰和發展難題,但我們也欣喜的看到,一切都在朝著希望的方向前進。
一方面國家大力落實精準扶貧。通過貧困建檔立卡精確摸清貧困人口的現狀,扶真貧、真扶貧,特別是結合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和互聯網+的熱潮,引導農村產業改革發展,引導農民致富,這給億萬農民帶來了福音。
另一方面逐步推進資源合理配置,醫療、教育等政策逐步向農村傾斜,完善農民的保障。以醫保為例,當前,新農合已經給億萬農民帶來了一定保障,繼續積極推進新農合全覆蓋工程,逐步提高報銷比例也將切實給農民增加保障。
此外,面對城市發展的難題,轉型發展的步伐逐漸加快。新環保法已經出臺,針對“城市病”國家、地方政府已出臺了治理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北京為例,解決好霧霾問題、交通擁堵問題、人口調控壓力都在穩步推進,都在朝著明確的方向前進。
解決城鄉發展的矛盾,國家在砥礪前行,我們每個人也應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