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村官”助理的工作,現在已經在我國各地全面鋪開。利遠遠多于弊!以下是YJBYS小編提供的村官時評,分享給大家!
對于大學生所作的這一選擇,筆者曾經寫過一篇《可喜的“上山下鄉”》的短文,以為此舉有諸多好處,如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有效改變了農村村級自治組織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可以讓大學生積累經驗、磨礪自己。歸結這些好處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大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發揮優勢的場所,這股新生力量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但近日筆者到一個山區鄉看到,新到位的大學生,辦公的場所卻不是安在村里,所從事的工作,也與最初的意愿相悖,所謂的“助理”,其實是在鄉鎮打雜。一些鄉鎮干部認為,大學生的助理身份,其實只是找到了一份職業,然后借助這個平臺,在今后謀求到一個新的去處。因此,對他們的要求,也只能基于這樣的考慮來安排,換言之,大學生作為“助理”的存在,可有可無。
但是,筆者與許多剛剛踏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對話,聽到的卻是另一種聲音,許多大學生表示,到農村的歷練,是他們步入社會后的第一步,既然有這個崗位設定,他們總希望借助這個職場來一試身手,讓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顯然,讓大學生當“村官助理”,一些鄉鎮干部和大學生之間,還存有分歧。
實事求是說,確實有一些大學生,是在無奈的情形下選擇目前的位置,且抱有在不遠的將來能夠脫離的心態。因為農村工作對于他們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讓他們在短時間里擔當起“助理”責任,幾乎無從下手,特別是邊遠山區,大學生學不對路,初涉其中更加茫然無著。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很多大學生在當前就業難的情形下,已經逐漸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到農村去擔當助理,他們不僅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且躊躇滿志,很多人正試圖利用這個崗位,來證明自己。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設過程,大學生有著自己的明顯優勢,如年富力強、學識廣博、善于和勇于創新等等,只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盡快了解農村和適應農村,并發揮出專長,學有所用,那么,他們的后勁,將會成為新農村的生力軍,F在的問題,是基層干部要重視和正視他們的存在的意義,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大學生走到農村,走到百姓的家中,而不是想當然地將這個群體作主觀歸類,最終造成了人才的浪費。
農村是廣闊天地,為大學生成長、成熟提供了舞臺,要讓他們成為今后的“名角”,就要在今天給他們必要的實踐,即使是跑龍套的失敗實踐,這樣的培育,除了對大學生本身是個鍛煉,且對于優化農村的組織結構,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