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到朱觀莊村工作,是我人生舞臺拉開的大幕。因為農民是最樸實的,也是最重感情的,所以我服務農村的大戲今生永不會謝幕。”梁園區水池鋪鄉朱觀莊村大學生村支書趙杰對筆者說。近年來,水池鋪鄉領導班子引導大學生村干部艱苦創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服務熱情周到。該鄉領導班子成員每人結對幫扶一名大學生村干部,“五好”村黨支部書記每人幫帶一名大學生村干部。該鄉組建了由農業專家、鄉村科技拔尖人才加入的大學生村干部農業科技服務團,幫助和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成長。鄉政府為開挖大學生村干部潛力,在積極培訓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使大學生村干部在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理論知識也不放松。
創新載體重實效。該鄉大學生村干部領導小組在十八大精神的引導下,開展了以“學法律、 精技術、學政策,比能力、看奉獻、爭做群眾滿意的大學生村干部”為內容的活動。大學生村干部在基層任職,到位后他們采取親民、惠民的辦法,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想辦法上項目。有的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辦起了養雞場、養豬場,有的則利用自身的特長引進了較好的項目。
“大學生村干部年齡不大本事可不小,大學生村干部就是不一樣。”沈樓村村民看到大學生村干部祈亞麗駐村后村里幾年發生的變化,這樣對筆者說。
該鄉水池鋪村大學生駐村干部王果說:“給了舞臺,我就要唱好服務農村這臺戲。在農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為農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農民心中就會裝著你、擁護你。今后,我甘愿做一片綠葉,回報根的養育,也為自己撐開一方晴空。”
該鄉通過大學生村干部的駐村實踐,干部與群眾的心貼近了,黨群干群關系越來越和諧了,既豐富了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內容,又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篇二
趙亞夫,一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農業專家、一名副廳級的領導干部,一名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的全國先進人物,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放棄了城市生活,放棄了頤養天年,放棄了個人名利,一心把富裕和發展帶給農民。
趙老說過,“我往上升就找不到根了,我的根在農村。”“我是農民的兒子,這輩子一定要為農民實實在在做些事”。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53年來,趙老從未離開過農村,每年都有200多天工作在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他40歲學日語、50歲學營銷、60歲學電腦、70歲學種有機蔬菜,先后幫助了句容、丹徒、武進百萬農民脫了貧、致了富,實現了他的承諾;通過引進推廣種植應時果品180萬畝次,給農民帶來收益25.5億元。建立了江蘇首家葡萄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民解決了的銷售渠道,領頭創造“戴莊模式”,實現人均收入由3000元左右到16600元的華麗轉身;累計培訓農民30萬人次,赴日本24次,引進消化再創新100多項技術,推廣科研成果30多項,親手培養出全國、省、市勞模10余名。
53載的堅守,既長且短。終其一生,盡己所能。忘我追求,燭照世人。“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我想這應該是鎮江人民對趙老的最高禮贊。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這也是趙老在做群眾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好辦法,背后透出強烈的實干氣息。
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7年的大學生村官,在組織的培養下,我從一名黨員大學生村官成長為一名村主要負責人。更應該學真、學深、學透“亞夫精神”,將其傳承發揚下去。
我們要拜群眾為師,拜實踐為師。為農民服務,為百姓服務。到基層歷練,到一線歷練。凡事不坐而論道,勇于實踐,做到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堅持學與思、知與行的統一。
情感上,要視人民群眾為自己的“親人”,時刻把農民群眾掛在心上,做到與農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工作上,要時刻踐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方法上,要自覺與群眾打成一片,先當“村民”后當村官,學會用群眾語言和方式宣傳群眾、動員群眾和組織群眾。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做到困難面前不后退,挫折面前不氣餒,壓力面前不動搖;要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準備,不要心浮氣躁,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要做長遠打算,以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在為人民群眾的真誠奉獻中有所作為,自覺學習和踐行“亞夫精神”。
“做人做事憨一點、癡一點、專注一點,更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這是趙亞夫的人生體驗。他之所以能贏得領導和群眾的高度肯定,主要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患得患失、左顧右盼,不眼紅官位,不惦記收入,一心想著怎么實現小康、怎么實現農業現代化、怎么帶領農民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了光輝的人生價值。
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村官崗位是個接受鍛煉的平臺,我們要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懷抱求索之心,付出實干之為,雖然這可能會很難,但是我會繼續堅持下去,始終踐行自己入黨時的諾言,“我要為農民服務一輩子”。鎮江新區大路鎮大路村黨總支副書記(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