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納溪區豐樂鎮任職已經5年了。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我完成了從大學生村官到村黨支部副書記的角色轉變,對人生有了全新認識,對工作有了更多感悟,特別是在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上。
有一次,我和村主任楊世華一同去五里村8隊舒大爺家,動員他參加新農合和醫療保險。去的路上,我以為這種惠民的好事兩三分鐘就可“搞定”。然而,當我們來到舒大爺家,剛表明來意,舒大爺就激動地扯起嗓門大吼:“你們又來騙我交錢,好去完成考核兌現獎金,這種事兒,我不干!”無論我怎么解釋他都不聽,還險些被他“轟”出家門。
一片沉寂,我進退兩難。經驗豐富的楊主任當即給我遞來一個眼色,隨后摸出“葉子煙”,遞了一支給舒大爺。“老舒,鄉里鄉親的,心里有啥窩火話,坐下來慢慢‘擺’嘛。”
剎那間,我明白了:我的方法有問題,太急于求成,而缺少了“迂回”。于是,我換了策略,停止宣傳,讓舒大爺講,讓他把自己的理由及所有的不滿情緒都發泄出來。10分鐘過了,30分鐘過去了……我倆靜靜地傾聽舒大爺的滿腹“牢騷”,楊主任的一包“葉子煙”都快沒了,舒大爺也不再那么激動,開始和我們交心聊家常了。
隨后,我圍繞新農合和醫保有關政策,平和地講述一些身邊的典型事例。雖然起初他仍有點抵觸,但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心換心,站在他的立場上分析得失,舒大爺終于心平氣和地同意“入保”,主動拿出存折遞給我請我幫忙,還撥通在外務工兒子和周邊鄰居的電話,動員他們都支持我們的工作……
那天,當我踏上歸程時,心里格外舒暢。其實,動員舒大爺“入保”,只是我們基層工作中極平常的一個縮影。打那以后,我學會了新的一招:遇到村民的過激言行時,善于“迂回”比直截了當更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