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一支有知識、敢創新、能干事的新型農村干部隊伍,為農村轉型跨越發展奠定堅實人才基礎,近年來,清城區積極探索基層干部培訓新模式,首創村官大專班,首辦村支書、理事會長培訓班,大規模對全區村官進行“充電”。筆者獲悉,經過3年的錘煉,最近首屆“村官”大專班62名學員順利畢業。對此筆者認為,這是一招非常具有前瞻性戰略布局的妙棋。
之前,由于歷史的原因,清城村官隊伍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年齡結構老化,老村官多,青年村官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高的少;不少村官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啟用的村干部,能帶領村民致富發展的不多。
目前,伴隨著全區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給村干部開展工作帶來不少困擾,以至于出現“老辦法不適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管用”的現象。這就需要廣大村官有新型的工作方式、扎實的知識能力和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來應對和處理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面對深化農村改革后的新形勢,如果村干部的綜合素質不高,特別是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知識能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話,那么農村工作就很難創新,更談不上打開新局面。因此,在全區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之際,更需要各地農村根據自身條件進行自我發展,更迫切需要提高村干部的整體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清城上下形成了快發展、大發展的良好態勢。在工作實踐過程中大家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優化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的重要性。農村工作錯綜復雜,做得不好甚至會影響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的推進,像廣清城軌、燕湖新城、長隆項目等這些關乎當地未來發展后勁的大項目,如果沒有當地村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實施起來談何容易?這對于當地村官而言,不僅是難得的機遇,更是一種寶貴的歷練。因此,大規模對全區村官進行培訓“充電”,讓村“兩委”班子知識底子厚實起來,這種嘗試不僅對改善優化全區村級班子的整體結構意義深遠,還能夠讓人們對未來城鄉差距的縮小,以及改善農村地區基層民主環境有更多的期許。
培訓那些在基層一線摸爬滾打的村官,使之適應新時期需要并集體轉型,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廣闊農村的舞臺上勇挑大梁,從而為全區新農村建設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