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基層鍛煉,一方面解決了“三農”發展所面臨的人才緊缺難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緩解日益嚴峻的大學就業形勢,不失為破解“雙困僵局”的創新舉措。然而,在一線實踐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好政策難以落地生根,大學生村官接“地氣”不足現象時有發生。
大學生村官接“地氣”不足主要有如下幾點原因:一是有的大學生村官主觀上“不愿接地氣”。不少大學畢業生存以天之驕子情懷,有居廟堂之高的問題視角,認為村官生涯是“鍍金”的過程,不愿腳跟沾泥。二是有的村居利益團體排擠“不讓接地氣”。無可否認,各村居都有自己的發展思路和既得利益團體,一些村居干部認為大學生村官到村居工作,會搶了他們的“權”,奪了他們的“勢”,自然不會輕易允許外來的高知識分子融入。三是部分基層政府機關抽調使用“不給接地氣”。歷史原因和現實問題的疊加,導致部分基層政府機關普遍缺乏會做事的年輕人,在這種情況下,抽調使用大學生村官自然成為首選,這也客觀上導致了大學生村官遠離村居。
找準頑疴,就要對癥下藥。筆者認為,強化引導與理順管理機制雙輪驅動,才能破解大學生村官難接“地氣”的頑疾。強化教育引導是前提。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形成多維度、階梯式的教育引導機制,幫助大學生村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明確人的社會價值之核心是奉獻,引導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磨練意志、增長才干,爭當黨和政府政策的實踐者和宣傳員,擔當基層群眾的代言人,為群眾謀利,在農村大舞臺實現人生價值。理順大學生村官使用管理機制是核心。黨政部門要確保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有條件,奮發進步有渠道,制度化完善村官選拔、使用、管理和推薦的各個流程,破解村居“共榮利益狹隘化”困局,為村官能夠和諧融入村居干部隊伍群體創造條件,保證服務期滿的村官在考研讀博、公務員考試、企事業單位競聘等方面的“優先進入權”,確保大學生村“吃苦吃香,有為有位,實干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