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國留學人員如何成為創業生力軍
上海青年“白領”意識強、“首領”意識弱,這一現象在今年上半年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熱議。聚焦創業文化,來自于上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之心:加快經濟轉型,必須加大服務經濟的比重,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必須扶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上海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已經成為各方共識。但究竟怎樣營造?也許首先該問問創業企業:你們最需要什么?在對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600多家歸國留學人員企業進行調研后,浦東新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和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近日完成了一份61頁的調查報告。這份題為《一支充滿生機的自主創新創業生力軍———張江歸國留學人員創業案例分析》的報告認為,當前高科技企業普遍面臨的三大創業障礙分別是:融資困難,市場開拓困難,政策環境還不夠完善。
創業三惑,聽起來似老調重彈,但細細深究,這些困難跟我們傳統的認識卻不盡相同。
融資渠道:升級階段比草創時期更困難
融資困難,仍是目前在張江創業的中小高科技企業反映最普遍的難題。
與傳統看法不同的是,高科技企業“最缺錢”的時期,并非發生在創業初始。因為那時資金需求金額不高,一般在幾十萬元到百萬元人民幣規模,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融資:一是創業團隊自籌資金;二是政府各種資助基金;三是風險投資的資金注入,幾項相加,很容易就能把公司開起來。相比之下,企業在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后,“升級”到大規模產業化時,企業需要大量金錢支持,但此時融資難就成了企業最頭疼的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政府部門有各種不同層次的創新基金和政府資助基金,這些經費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起步階段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存在著“撒胡椒面”的問題,錦上添花的意義大過雪中送炭。以“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為例,2007年度上海發放1.24億元,涉及210家企業,平均下來每家企業不過50多萬元。
高科技企業在規;a之前,多會遭遇資金瓶頸,像鼎芯通訊,正致力于中國第三代(3G)移動通訊TD-SCDMA手機射頻芯片的開發,要步入產業化階段,開辟國內外市場,光是投入生產、購置設備等就至少需要兩三千萬元人民幣的支持。如果鼎芯尋求傳統的銀行融資,基本不可能,因為它們最大的財產———知識產權,是無法進行抵押貸款的。跟鼎芯遭遇類似融資困難的臣邦藥業,是一家新藥研發企業,產品從生產到配送都是由合作伙伴代工,連廠房也沒有,若想到銀行貸款追加投資,結果可想而知。
其次,得到民間投資也沒有想像的那么容易。“現在中國市場上只有PE(股權投資),沒有VC(風險投資),錢給你,基本上都是考慮馬上能上市套利的,這就要求企業起碼有一兩千萬元的年利潤,而且要具備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但做到這一步之前企業怎么辦?”凱路微電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兼明說。目前雖然也有些政府控股的風險投資面向中小高科技企業,但由于政府背景,此類風投趨于保守,強調基金的價值增長,而大部分還處于種子期、成長風險較高的企業,很難得到他們的眷顧。
“目前國內還沒有像國外那樣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是光靠市場能解決的,迫切需要政府相關機制引導。”王兼明說,凱路微下一步的融資目標為2000萬美元,光靠自己和戰略伙伴肯定是難以解決的。
市場開拓:了解需求比核心技術更重要
盡管歸國留學人員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多是國內領先,但如何適應國內市場的需求和盡快實現產業化卻是創業企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根據此次調查,凡是創業成功的歸國留學人員,不僅掌握國際先進的技術,擁有一支強大的技術團隊,而且項目選擇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對市場缺乏了解,只以技術第一,而不顧及市場的需求,創業很容易碰壁。
調查還發現,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初期多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有些是公司自身的原因,如核心人員清一色是技術出身,不了解國內市場的操作模式,也沒有國內市場推廣經驗。此外,國內競爭和合作環境不完善,在競爭過程中很多業內公司采用非常規的無序競爭方式,也影響了創業企業的健康成長。對每個創業者來說,了解中國市場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企業對市場需求的不了解,主要表現為兩方面:
一是對供求關系的不了解。例如華浪環保技術應用有限公司創始人、留德博士王澎很看好自己從德國帶回的化學冷卻水水處理技術,這項技術能為工業生產循環使用冷卻水,大量節約水資源,本來有很廣闊市場前景,誰知國內的工業用水相比國外,成本幾乎可忽略不計,許多化工企業沒有改進設備和循環利用廢水的積極性,使這項技術無用武之地。
二是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不了解。美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新藥研發型高科技企業,專門追蹤國際制藥技術前沿,開發出填補國內新藥研發領域空白的新藥,但企業在尋求合作伙伴時發現,國內制藥企業大多數熱衷于仿制藥生產,工藝落后,美聯開發的新藥很難找到合適的制藥企業代工生產。
“海歸”創業者回國初期,常常苦惱于找不到權威的信息渠道。若能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對國內及本市本行業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動態、技術情報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可以在創業上少走彎路。有關專家建議,高科技公司應在創業團隊中,增加有國內市場經驗的專業人士,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可充分調動具有專業知識和市場經驗的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為中小高科技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政府支持:有效執行比制定政策更緊迫
一方面,很多歸國留學人員認為,創業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我們在資金、人才和服務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扶助”;“創業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深刻理解和掌握國家政策,特別在浦東進行創業要借助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從稅收優惠到租金緩期交付,一系列政策扶持都促成了公司能走到今天的輝煌”……
另一方面,企業也反映了一系列問題:園區成立之初,相關領導常走訪歸國留學人員的創業企業,還經常坐在辦事大廳督查工作人員做好服務工作,如今園區工作走上正軌,領導來辦事大廳少了,服務質量就有下降;一些公共服務平臺由于運營機制問題,雖然硬件設施很好,但服務質量卻適應不了創業企業需求;雖然政府對中小企業支持措施較多,但程序較繁瑣,專利申請和創新基金申請過程中,有些評估不盡合理等。
一家軟件企業的老總向記者講述了一件自己親歷的事情。按照政策規定,高新軟件出口可以享受退稅優惠。去年8月,這家企業在開增值稅發票時,由于會計疏忽,軟件的名字和注冊時不同,影響了退稅。企業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只要糾正錯誤、重新填表,就能補辦退稅。企業按程序照做了,送到有關部門,專管員卻一直沒有辦,也不講理由,找到相關負責人,負責人回答說下面沒交上來沒辦法。這家企業又委托了一家財務公司去辦,但拖了快一年了,還是沒辦成。
近年來,上海市政府對高科技企業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優惠政策和措施也不斷出臺。“這次調查中,很多歸國留學人員都反映了子女入學難的問題,其實幾年前張江的一些幼兒園、中小學就開始接受歸國創業的留學人員子女入學,且可以享受市民待遇。但宣傳不到位,很多人都不知道。”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程東說,政府對創業企業的政策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要做好宣傳對接工作。
在采訪中,企業也頭疼于政府政策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免稅政策是稅務局管的,科技基金申請在科委這條線,一些針對優秀人才的補貼又在人事部門,每個地方都要上門問,填一疊表格,內容大同小異,為什么不能一次完成呢?”一家剛剛成立的IT企業的首席財務官對記者說。
企業需要實事求是的服務
——訪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程東
記者:您認為高科技企業創業成敗的關鍵,是自身還是環境?
程東:80%到90%在于企業本身,管理者的素質、團隊、技術……這些是根本的原因,打個比方,是創業的“種子”,你是西瓜就種出西瓜,是芝麻就種出芝麻。政府的態度或者社會的氛圍,只占10%到20%的作用,但你不能忽視這10%。對創業企業來說,這是土壤,土壤不好,再好的種子種下去也發不了芽,開不了花。
記者:對創業者來說,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最重要的是什么?
程東:公平、公正的市場機制。目前,從銀行貸款到政府采購,各項資源普遍是傾向于大企業的。我們承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民營高科技企業創造的GDP可能算不上什么,比如展訊,一年的銷售收入不過幾億元,沒辦法和那些具有市場壟斷地位的傳統國有企業比,但這家公司為中國自己的TD-SCDMA標準研發了首顆雙模多頻手機核心芯片,這樣的企業是今后中國企業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縮短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占領世界先進技術高地的希望所在,也是城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動力之源,他們理應獲得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
記者:對高科技企業,政府也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您認為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程東:其實現在一些政策挺不錯,比如房租減免、創新基金扶持等,這是高科技企業能夠創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政策好不好,關鍵在于兩點:內容是否以企業需求為出發,實行起來有沒有責任體系、配套措施。我們希望政府能出臺更多的好政策,更希望好政策在落實中別走樣。最后斗膽提個建議,政府窗口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否常去那些還不太成功的中小企業走走,真心實意聽聽他們的喜怒哀樂,企業最需要的,是實事求是的服務。尤莼潔
【出國留學人員如何成為創業生力軍】相關文章:
如何成為優秀的創業者03-01
留學人員創業政策03-23
創業寶典:做餐飲如何成為贏家之要點03-28
廣州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政策03-23
濟南留學人員創業園政策03-14
80后李想是如何創業成為億萬富翁?11-20
太原留學人員創業優惠政策03-04
海外留學人員歸來創業政策法規11-19
個人創意成為創業時髦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