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龍文瓊:小女人干出大事業
龍文瓊,女,1967年出生,綏寧縣寨市人,金水灣生態休閑農莊、哆來咪酒店董事長,綏寧縣政協第八屆委員。她個子不高,正道經營,經過20多年的艱苦打拼,成為擁有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的董事長。看上去她個子不大,卻干出了硬漢子的大事業。
艱苦創業,書寫全新人生
23年前,龍文瓊從縣委招待所下崗。成了下崗工人,飯還必須得吃,怎么辦?
自己干!
她開始在農貿市場擺攤賣筍子。因為她的筍子太干凈,沒有一點泥土和沙子,她的秤也總是高高的,從不短斤少兩。 遇到熟人,拿去吃就是了,不要錢,結果,她人生的第一個買賣前后只有四天就夭折了。
接著龍文瓊又承包了招待所門市部。門市部原來承包費一年一千八,她承包時,漲到三千六。為了完成任務,她早開門、晚關門,延長營業時間。她直接到外地進貨,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利潤。別人賣煙論包賣,她把煙拆開,一根一根買。這樣,她一干就是三年。
接著龍文瓊承包綠洲酒家。這次,招待所要她安排6個人員工。那6個人都是領導家屬,權衡再三,龍文瓊答應發那6個人的工資,不要她們上班。這樣,酒店的負擔重了。加上這樣那樣的原因,這次她又虧慘了。要挽回這幾年的損失,她要苦干六年!
1994年,招待所邊上有一排房子,80塊錢一個門面都沒人租。走投無路的龍文瓊一下租了六個。打掃衛生時,光垃圾就拉走了32拖拉機。裝修費是別人墊的、煙酒是老板賒的,2萬元的起動資金是銀行貸的。這樣,龍文瓊的哆來咪酒家開業了。這回龍文瓊穩打穩扎,酒家生意漸漸紅火。
2000年,縣城的酒店一下子多起來,有關系的酒店也不少。硬扛硬的龍文瓊知道,自己一無背景、二無關系,如果不想辦法,她是無論如何也競爭不贏的。于是,她毅然決定把酒店搬到那時候的銀河商場。那里場地寬敞,是辦酒宴的好地方。
2009年,龍文瓊又投資3000多萬,創辦金水灣生態休閑農莊……
20多年,龍文瓊由一個下崗青年女工,鍛造成一個成功女企業家。她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流不盡的汗水,書寫出了一個嶄新的人生。
注重品質 打造生態樂園
龍文瓊開酒店,越開心里越不安。雖說綏寧森林茂密,空氣好,但顧客吃到的食材并不環保,也不綠色,更不有機。要有真正的有機產品,讓顧客吃得放心,必須有自己的基地,產、供、銷一條龍。
龍文瓊立即改變經營策略,于2009年投資3000多萬元,獨資創辦金水灣生態休閑農莊,為顧客提供生產、加工、銷售、示范、培訓、觀光、體驗、住宿、餐飲、會議、休閑、娛樂等一系列服務。她在寨市東門建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在寨市馬田建立了黑糯米生產基地,還有自己的蔬菜基地、養殖基地等。基地生產一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喂養牲畜一律不用飼料。稻田里采用侗族特有的喂養方式:養禾花魚。插秧后,放鯽魚苗進去,曬田的時候再撈上來。魚吃了禾抽穗時的花,味道特別好、特別香甜細膩。雖然畝產稻谷才幾百斤,但非常環保,而且口感、營養極好。
現在,農莊擁有有機生產基地1000余畝,種植優質大米、有機蔬菜、精品水果,自己養殖東山花豬、雞鴨魚。目前,金水灣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0萬人次,年銷售農副產品及種苗金額達500萬元,并榮獲“湖南省五星級休閑農莊”稱號、“湖南省五星旅游服務區(點)”稱號。
珍惜環境 力推環保酵素
讓顧客吃到了綠色有機飯菜,龍文瓊又有了新的煩惱:開酒店,每天的廚余太多,不好處理,污染環境。
2010年5月,龍文瓊到廣東考察,聽了泰國樂素昆普潘翁博士關于環保酵素的講座。第一次聽到“環保酵素”這個詞,讓她眼界大開。
2011年10月,龍文瓊又到長沙聽了“環保酵素制作技術”講座。她了解到,水果和蔬菜,吃剩的水果皮、不用的老菜葉、菜頭菜尾等廚余,都可拿來做酵素。制作環保酵素所得的臭氧有殺菌功能,能夠幫助空氣中增加氧的含量,減少空氣中的廢氣和毒氣,還能分解人工化學污染物,溝渠內的油膏。利用環保酵素能代替家中化學清潔用品,流到下水道還可以凈化河流與海洋。溫秀枝醫師建議她把果皮蔬菜廚余做成垃圾酵素, 既可以減少山莊環境污染,又可以節省廚房、客房、餐廳等節點的服務性開支。
從長沙回來后,龍文瓊一遍遍觀看講座光碟,學習制作技術,利用廚房廢棄的果皮、菜根等進行試驗。為了驗證其環保功效,她獨自進行對比試驗幾百次,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2012年5月,一位工友被火湯傷,龍文瓊將酵素液涂抹其傷口,不到兩天,傷口結疤脫落,很快痊愈。龍文瓊又把酵素渣作花卉肥料,結果花卉長勢蓬勃,顏色鮮艷,花期也長。她又將酵素放入山莊排污口,油漬立即散去,污水變清。而后,她在東山租了600畝果林,全部用酵素作肥料,所產葡萄、梨子、柑桔等水果特別脆甜。在巖腳田租用400畝水田種植雜交水稻,用環保酵素做肥料,稻米口感特別松軟,有一股特別的香甜。
環保酵素這么好,一定要把它推廣出去。
龍文瓊親自擔任授課教師,先在山莊推廣,很快,130多位員工在自己家里自行制做環保酵素。隨即,她花費3萬元,印刷《環保酵素制作及應用簡明手冊》50000冊,免費發給顧客;她還多次面向社會舉辦環保酵素推廣會,現場傳授制作技術。目前,全縣已有4000家庭在制作、應用酵素,并廣泛應用在水稻、蔬菜、肉類生產上,2萬多農民已走環保型發家致富路。
熱心公益 用愛溫暖社會
龍文瓊是個典型的侗家女人,天生善良,又信奉佛教,看見誰有困難,總要伸手相助。
有一年冬天,龍文瓊聯系業務回來,看見路邊一個幾歲的小孩吊著鼻涕哭,一句話也說不出,他的手弄傷了,到醫院縫針以后就沒再去治療。原來他是一個啞巴,他的父母在外打工,爺爺沒有錢,龍文瓊把隨身攜帶的環保酵素送給他,并教他使用方法。一星期后再去看望小孩,他的手痊愈了。
2001年“6·19”洪災后,綏寧有幾十個孤兒需要領養。龍文瓊知道消息后,決定為社會分憂,領養孤兒。那天大雨未停,災害還沒過去,她租了一輛面的車,冒著生命危險一路顛簸去鄉里聯系那些不幸的.孩子。途中幾次遇到垮方、泥石流,回到家時身上到處青一塊紫一塊,傷痕累累。后來幾經周折,她領養了王姓姐弟倆。那時候,她自己有一個孩子,還帶著兩個親侄子(侄子父親被蛇咬病故,母親改嫁),一共5個孩子,兩個大人,7個人住在60平米的房子里,不懂事的孩子天天為爭廁所、洗臉、吃菜、坐凳子吵架。 她不僅要平息爭吵,還要培養他們讀書,F在,他領養的兒子已是上海交大的博士,而且已經結婚成家,做了父親。
龍文瓊很會體貼人、尊重人。她覺得,幫助一個人直接給人家錢是不尊重人家,她喜歡通過合作的方式,“把他們的產品帶出去是最好的扶貧。”
茶葉是廟灣不少人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谷雨后,那里的茶葉就賣不出去了,當地茶廠有收購,但頂多3塊錢一斤。其實廟灣海拔1000多米,谷雨的茶葉還是好茶葉,但外面的客商不知道。因為從商多年,龍文瓊與長沙等地都有聯系,尤其一些高檔茶館、會所的人有眼光、識貨。龍文瓊把他們的茶葉6塊錢一斤收回來后自己加工,然后買到長沙等地去,實現了雙贏。
現在,金水灣生態農莊自己開發的土特產品有茶葉、茶油、蜂蜜、紅薯粉、剁辣椒、柴火臘肉……這些都是到農戶家里收購上來原材料,自己加工而成,產品環保、生態、正宗。
有的農戶實在太貧困,不管做什么都沒有頭本。龍文瓊就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讓那些貧困戶幫她公司喂豬。她了解到,綏寧有一種東山花豬肉質細嫩,頗受歡迎。于是,她走村串戶,摸底貧困戶名單,然后簽訂協議:她負責提供仔豬,農戶負責喂養。要求只能喂熟食,必須喂10個月以上。她負責回收,保底價每斤10元。這樣,一頭豬農戶能凈賺1000元以上。 現在,她已與農戶簽訂協議100多份,地點遍布東山及其周邊幾個鄉,明年可出欄3000頭。
重視文化 夯實發展基礎
企業發展壯大了,但龍文瓊總覺得缺少的什么。慢慢她明白了:企業文化氛圍不夠濃、基礎不夠好。“一個企業沒有文化,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龍文瓊說。企業發展要有后勁,必須得有文化做基礎。
企業注重什么樣的文化?根據地方特點和自己侗族的身份,龍文瓊確定農莊定位為農業、農耕文化和少數民族特色文化。
走進金水灣你會發現,他的建筑和室內格局、擺設,無不體現出地方民族特色。2013年以來,龍文瓊重金聘請了一批當地在民族文化上頗有專長的民間藝人,包括雕花茶、民間剪紙、苗繡、琵琶制作與演奏師傅等。這些師傅定期不定期地為客人免費表演,與客人互動。同時,龍文瓊還與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取得聯系,免費舉辦學生培訓班,讓這些師傅把他們的手藝傳承給下一代。
目前,金水灣生態農莊“湘西南少數民族農耕文化展示館”正在積極籌建當中。到時候,展示館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旅游觀光、體驗休閑。
【湖南龍文瓊:小女人干出大事業】相關文章:
2.小女人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