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大學生 校園創業大賽“秀”精美發簪
引導語:傳承傳統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心怡一直在做,不曾后悔。希望更多同學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參與到這個隊伍中。
“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古代成年女子用發簪綰青絲,吸引心上人的注目;男子用發簪作為信物以傳遞愛慕之情,有緣便結成夫妻。小小發簪,承載了歷史,蘊含著文化。
在揚州大學校園創業大賽上有一位“冷門創業”的女生,這位端正秀麗、更有一雙巧手的女生,在創業大賽中展示、出售自己做的手工簪,一下子吸引了老師同學的眼球。
這位女生來自揚州大學商學院,讀大二,名叫王心怡,文雅古典,清新脫俗。她在創業大賽的場地中,仔細地擺放自己親手制作的手工發簪。小小的桌子并不起眼,但桌上精致異常的發簪,以及王心怡與眾不同的氣質,讓她和她的發簪成為“焦點”。
從小喜歡發簪,讀大學后開始手工簪制作
王心怡告訴記者,自己兒時便對古典的事物感興趣。從影視劇作品中看到那些漂亮的簪子后,便一下子喜歡上了。上了大學,時間充裕起來,了解到發簪可以自己制作,便買了材料,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看著教程一步步摸索。
自學的過程并不輕松,剛接觸發簪制作,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用銅絲綁定花片的時候,因為對鉗子使用得不熟練,總是不小心就將銅絲扯斷了。亦或綁得很亂,只能再穿上一兩個花片,目的是為了能遮蓋銅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佩戴的時候不會把頭發勾住。
守得云開見月明,遇到困難,卻不曾放棄,心怡在一次次失敗中尋找經驗,終于做出了一個個令人稱贊的手工簪。在這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中,她慢慢加深了對發簪、乃至對漢文化的了解。隨著對傳統發簪了解的深入和制作技法的嫻熟,她得到了更多的靈感,也用自己的獨到心思和一雙巧手制作出一只只愈發精美的發簪。
敬老院奶奶的“發簪故事”觸動她,同學也支持她的“小事業”
小小的發簪,除了美觀可盤發,還也可以做更多的事。熱心公益的王心怡,一次去敬老院幫忙的時候,隨意的帶了幾個簪子,卻不想被一位深愛傳統文化的奶奶看到,拉著她的手告訴她,自己結婚時,母親為她梳妝,用一根銀發簪輕輕地盤起她的長發,并牽著自己的手將自己送至門口。那天是母親最后一次幫她盤發,也是她第一天離開家,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老奶奶的故事,讓王心怡很受觸動。她感慨地告訴記者,《宋書》中就有記載,宋代元嘉年間民間婦女結發,頭上有花插簪梳等飾。發簪雖然只是一件小物品,卻是一個朝代文化風貌的體現,發簪文化傳承至今,實屬不易,“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親手制作,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道我們國家的文化是多么吸引人。”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發簪、了解發簪的佩戴方法,也為了自己的手工制作得到資金支持,王心怡為同樣愛好漢文化的朋友們定制了很多發簪,這讓她有了更多資金去購買材料,將自己新奇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簪子。在這個過程中,周圍的朋友漸漸知道了這位執著的女孩,紛紛支持她的“小事業”。這次校園創業大賽,對她來說就是一次“試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心怡也從手工簪慢慢接觸到了漢服,并且加入了學校的漢服社,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討。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她制作的發簪,感受到了古代制簪技法的巧妙,也借這些小小發簪,暢想千百年前的風情。
采訪中,揚州大學商學院團委書記廖善光為王心怡豎起了大拇指,他表示,發簪是古代普遍使用的飾品,也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傳承傳統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心怡一直在做,不曾后悔。希望更多同學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參與到這個隊伍中。
【女大學生 校園創業大賽“秀”精美發簪】相關文章:
女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火熱進行02-21
“創業導師”助力女大學生創業03-15
女大學生的創業煩惱02-27
女大學生創業小果凍03-07
女大學生陳云的創業故事11-14
女大學生創業聯盟成立03-15
女大學生創業最好的項目03-26
女大學生創業賣豆漿03-20
女大學生如何創業?11-10
女大學生的大棚創業故事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