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茅侃侃:張狂與不羈中的再出發
這是一個無論媒體還是社會都在鼓勵創業的時代,馬佳佳、余佳文等90后創業明星幾乎被投資人、媒體捧上了神壇,看客和網友對此更是喜聞樂見,殊不知如今他們獲得的一切,在茅侃侃看來猶如昨日重現。
當電子競技聯賽WCA剛剛度過一周歲之際,WCA官方新聞發言人茅侃侃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了采訪,已過而立之年的他依舊染著粉色的頭發,略顯嘻哈的裝扮并沒能遮住他隨性的紋身,曾經自稱“表面內斂”的他,現在已經不會刻意去掩飾,自己內心一直以來的“張狂”。
“張狂”的釋放
茅侃侃在上學時就習慣自己支配時間,他每天睡4小時,或者兩天連著一塊兒睡8小時。早上5點半起床,騎車10分鐘去學校就先把當天的功課全部處理完。上課的時候就琢磨自己晚上的事兒。5點半放學回家后,自己就一個人悶在房間里坐在電腦前,一直到12點。
初一時,茅侃侃申請了一個程序論壇的版主,周末組織線下活動,把論壇的人招呼到一塊兒聊天。那時候他帶著校隊橫掃北京市的計算機比賽,與此同時,內心的“張狂”逐漸開始釋放,讀完初中后,茅侃侃選擇了放棄繼續讀書,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000 年,他連考了微軟和思科的計算機認證,在一家網站謀了個月薪3600塊的職位。接下來三年里,足足換了有一打工作,直到2004年,茅侃侃遇到了一個曾經合作過的國有企業老板,他把自己當時將網絡游戲搬到線下、模仿其后臺數據運行,但用實景、由玩家實際扮演的想法,與這位老板進行了溝通,兩人兩人一拍即合,Majoy項目也于同年11月開始運營。
Majoy早期的成功運營,將線上游戲搬到線下的新穎模式,為茅侃侃這個人帶來了轟動效應,加上茅侃侃初中便放棄學業開始創業的經歷,讓他與高燃(當時是視頻網站MySee的創始人,2015年創立風云天使基金)、李想(當時是泡泡網的創始人,后創立汽車之家并成功上市)共同作為80后的創業明星,登上了央視《對話》欄目,一時成為有為青年的典范。
當時,他把80后的創業特點歸總為“說好聽了叫勇氣,說難聽了叫做事不計后果”,對于自己和其他年輕人相比的優勢,他認為是“思想力、行動力”。不過這種勇氣以及不計后果,終究讓他在自己的創業路上付出了代價。
“張狂”后的反思
后來事實證明茅侃侃“張狂”的想法,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同。Majoy項目以2010年茅侃侃辭職而告終。當初80后創業明星的光環也逐漸褪去。
茅侃侃指出,當時這些光環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幫助。“與高燃、李想各自創辦的垂直網站不同,我的創業方向是將互聯網游戲搬到線下,完全與各個行業逐步互聯網化的思路相悖”,茅侃侃稱,高燃和李想因為成為“創業明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但他收獲的只是名片效應,讓他結識了更多圈子里的人。
不過,茅侃侃直言自己并不是很擅長社交,他并沒有利用這些人脈產生直接的經濟效應,“反正對生意沒帶來任何直接的幫助,主要我不太愿意跟特別熟的人去聊生意,撐死聊一些大家都不花錢的合作,從來沒過過錢”。
在Majoy之后,茅侃侃似乎在公眾視線中消失了4年。據茅侃侃所述,在這4年的時間里,他也在創業并先后做了移動醫療領域的APP以及提供實時路況信息APP“哪兒堵”,不過最終結果并不理想。
回憶自己做過的這些產品,茅侃侃認為,其實自己的想法在思路上沒有問題,只是有些超前,忽略了當時像運營商、智能設備等等問題。“現在醫療、出行都是時下比較熱的風口,這樣看來,我當初的思路還是沒有問題的”。
茅侃侃說,這些因未得天時而走過的彎路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他還會堅持自己那些超前的想法。這可能并不是一種固執,而是他內心“張狂”一面的釋放。
不愛玩游戲的電競從業者
幾次創業的失敗,茅侃侃似乎想收一收他那“張狂”的內心,“真的是吊兒郎當,一度打算去大互聯網公司打工算了”。恰好在這時他遇到了現在鳴鶴鳴和的CEO寧毅(鳴鶴鳴和是一家國內垂直類電視媒體,旗下擁有GTV電子競技頻道),寧毅見識到了侃侃玩CF(Cross Fire,FPS射擊游戲)的功力,誤以為他的風格必然是游戲玩家,讓他誤打誤撞進了電競這一行。
“其實我會玩的游戲就兩個,一個CS一個CF”,茅侃侃稱自己并不是游戲達人,“就這兩個游戲,我能看的懂,玩得明白,其他游戲都不行也不玩,現在有了手游也是純消遣、打發時間,有時候連續幾天都會瘋狂的玩兒某一款游戲,會在游戲里充值深入體驗,但不會沉迷”。
茅侃侃稱,對電競行業談不上有把握,“你要讓我做與電影相關、社交相關的事,我有把握能勝任,因為興趣在這”,不過,手游的發展讓侃侃這樣的碎片時間“玩家”敏銳的嗅覺到游戲產業大有可為,在而立之年他做了個重要決定——進軍電競行業。
隨后經過幾次和電競從業者的交流,觀察各項電競賽事的發展狀況,茅侃侃覺得電競行業是一個能夠賺錢的朝陽產業,即使自己沒有太高的把握,出于職業的角度,對于當時的他也值得一試。
當茅侃侃真正的進入這個行業,他發現電市場并不好做。但那個曾經張狂的茅侃侃還是顯得沖勁十足。“天下太平也就失去了機會。”他說,在混亂的市場上,他需要做的就是整合身邊的資源,推出自己差異化的電競服務。
令他遺憾的是,盡管WCG在去年年初即宣布停辦,但中國國內除WCA外,仍然沒有一家第三方平臺來牽頭舉辦電競賽事。“孤軍奮戰的感覺特別不好,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他說道。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現在僅國內的電競市場容量就能支撐3-4個WCA”,茅侃侃表示,這個行業的空間還很大,如果想高速的發展,一些良性的競爭是必要的,“可能別人的想法比我更適合這個市場,但對于電競來說,想抄都沒有地方抄”。
茅侃侃認為,只有多家平臺的共同推進,才能催生一個真正的體育行業,希望通過外部的力量來促使內部本身的變化,從而增加外延的商業模式。穩定繁榮的商業模式將反作用于電競從業者,為這幫90后、95后的電競選手建立群眾基礎,提升自我品牌價值。
后來者有他的影子
從茅侃侃現在做電競的思路上看,已經和他20歲時發生了變化,他會更多的去考慮整個市場對他這一單獨個體的影響,也會更多的去考慮自己應該怎樣去做來適應市場的變化。
茅侃侃將這一變化歸結為歲月的沉淀,當被問及如何看待現在的90后明星創業者時,他直言現在90后所表現出的特質,有他當年的影子:經常做事做一半就換,但偶爾也能達到一定目的。“及時的改變也不是壞事,不要非一條道走到黑嘛,這就是一個年齡層的特點”。
“90 后這一代很聰明,知道該結交什么樣人,該結交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做社交,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點在輿論、媒體上造勢”,茅侃侃認為每個年齡段都有他不可替代的時代優勢,所以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框架去限制他們的發展,“那個歲數就該那樣,我在那個歲數的時候你跟我說1萬個道理我也聽不進去,我就覺得我該有性格”,茅侃侃認為,多大年齡就應該辦多大年齡的事。
“那會兒有好多人跟我說,你不能老去夜店喝酒還發到社交媒體上,當時我認為我聚會怎么了,我又沒花公家的錢、也沒開公家的發票”,這就是茅侃侃當初的想法,但他現在會留意這些問題,盡量不給人留下話柄,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從萬人矚目的青年才俊,到多次創業碰壁,再到今天踏入一個對他而言全新的電競行業,茅侃侃的銳氣沒減,但言語中已經透露出成熟。也許在電競市場上,茅侃侃能夠獲得一份真正事業上的成功。
【茅侃侃:張狂與不羈中的再出發】相關文章:
80后茅侃侃的精彩創業之路12-23
利潤再投資退稅問題03-04
寧波就業創業政策再升級04-01
創業融資:再擔保是未來方向12-24
中小微企業再迎發展良機02-23
那些是創業再艱苦也別碰的底線02-19
李開復:先參與創業后再主導創業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