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90后創業小鮮肉扎堆冒出
兩年前,熊斌是一個30多歲的上班族。眼看著青春過了一大半,創業之心依然涌動,尋思趁著這波全民創業大潮做最后一搏。自此,各種大大小小的創業交流活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斷向投資人“兜售”自己的創業項目。
“不同于年輕人的創業,我身上其實也有包袱。我現在30多歲了,幸運的是我剛好趕上了這股創業大潮,我要緊緊抓住,要比別人更努力。”多次接觸中,熊斌曾如是解釋為何如此拼命創業的原因。
熊斌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從青年到中年,全民創業似乎成為眼下的一種經濟新常態。就連地產大佬潘石屹前段時間也笑言公司最近離職了7名員工,有6名去互聯網創業了。
在全民創業生機蓬勃的同時,有些人看到了它的“泡沫”。金德爾伯格為《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寫“泡沫(Bubble)”詞條時這么描述:“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開始的價格上升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過買賣謀取利潤,而對這些資產本身的使用和產生盈利的能力不感興趣。”當資產價格偏離價值時,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泡沫。
草根天使會創會會長陳維偉向筆者講了一個互聯網投機與泡沫并生的故事——“我昨天看到一個做互聯網眾籌的項目,創始人一個人花了幾千元成本做了個網站,包裝了幾個不是專職的合伙人,然后去別的平臺眾籌。出讓10%的股權,結果很容易就眾籌到了100萬元,F在很多創業者,自己的產品和團隊還沒搭建好,就拿去融資,結果還真的很容易找到人投資。”而互聯網創業者投機背后,離不開投資人從種子到A輪、B輪接力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利潤空間,這也無形中助推了項目高估值的大行情。
15年前,互聯網危機爆發,結束了一個狂熱和非理性的時代,以至隨后的兩年危機一直波及產業鏈上下游的電信制造業和運營業,整個信息通信產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之中,人們也為其狂熱和幼稚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到現在,15年已經過去。而對于現在這一代創業者來說,互聯網泡沫似乎有些遙遠,遠得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李立新曾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提到,現在股票賺錢了,大家都往一級市場投。新三板也賺錢了,大家往早期投。早期也賺錢了,越來越多的人要去創業。VCHELLO創始人俞文輝也提到,現在仿佛所有人都被裹挾進來創業了,過度興奮。“‘亂戰’的時代到來了。”
中國過去的20年,一批草根起家的創業者篳路藍縷,他們在冬天風雪的荒野上,在夏日狂風飛沙中辛苦開墾,帶著對激情和狂飆的癡迷迅速崛起。如今,新一輪的互聯網創業涌現。這一批創業者或疾行,或躑躅,或彷徨。在深厚的時空幕景上,他們將為新一輪的經濟形態轉型之路書寫怎樣的一個歷史坐標?如何做一個不被泡沫拋棄的創業者?
【90后創業小鮮肉扎堆冒出】相關文章:
推薦90后小縣城創業項目11-23
90后創業訪談11-22
90后網絡創業夢03-28
90后女孩返鄉創業02-25
90后如何創業秘籍11-15
90后男生創業故事03-19
90后在農村如何創業?03-04
現在90后如何創業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