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個清華畢業生的創業故事分享
人生是一種體驗,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三年前,三個創業的年輕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賣,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滿意的外賣信息,他們靈機一動:為什么我們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個靈機一動變成了現在的外賣庫,一個搜羅外賣信息的網站,最近還推出了外賣庫APP。到目前為止,外賣庫收錄了北京外賣近8000家,提供了外賣菜單、電話、地址等詳細信息,讓想吃外賣的人隨時隨地都能下單。
這三個年輕人就是外賣庫的創始團隊:孟超、趙玨映和羅晟,現在分別擔任外賣庫的CEO兼總裁、市場副總裁和產品副總裁。
一起做點什么
外賣庫的創始團隊頗為惹眼,他們三個都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孟超是2006清華土木工程系的碩士畢業生,趙玨映是2006年生物系的本科畢業生,羅晟則是2009年機械系的碩士畢業生。
三個不同年齡、來自不同院系的年輕人結緣于清華大學對外交流協會(簡稱ASIC),孟超正是ASIC的創始人及首任會長,而趙玨映是ASIC的首批會員及第二任會長,羅晟也曾在ASIC擔任部長。
作為創始人的孟超,將這個學生團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建立起來。在他的帶領下,ASIC進行過外事接待(比如丹麥首相及惠普總裁)、組織過境外交流訪問。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與趙玨映、羅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既然大家做事這么合拍,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起做點什么?孟超這樣提議。
于是,一起做點什么的想法為他們后來的創業埋下了種子,這個種子在2009年開始生根發芽。
到底做什么項目,一開始目標并不明晰。當時他們三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香港,雖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周還是會抽出時間開兩次電話會議,我們列了好多種可以做的事情,逐個討論分析。這樣討論了半年之后,他們辭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并開始進行嘗試,他們做過管理咨詢、做過旅游項目、做過設計、貿易。直到2010年那個想吃外賣的夜晚。
創業過程是一種收獲
孟超2006年畢業后直接留在了清華大學基建部工作。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份又穩定又體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并不是特別開心。讀書的時候比較活躍,在事業單位的體系里不太習慣。孟超回憶說,于是他下定決心,到09年三年合同期滿,他便辭職創業。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對。我父母認為,你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你還要什么呢?我的觀點剛好相反,我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我還怕什么呢?為了說服父母,孟超做了將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趙玨映則原先在寶潔香港區客戶生意發展部任大客戶經理,羅晟曾在IBM做大客戶銷售,為了創業,都辭掉了高薪的工作。
對于創業,孟超說:創業當然有風險,但是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創業失敗、公司關門、資產賠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人生是一種體驗,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創業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我還年輕,安穩的時間有的是,而創業,錯過了這個時機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三個清華畢業生的創業故事分享】相關文章:
三個毛頭小伙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分享03-01
草根創業故事分享02-28
分享霍英東的創業故事03-23
義烏創業故事分享02-28
女性創業故事分享2則03-03
她們分享不同的創業故事02-26
分享一則創業故事03-27
90后創業故事分享01-16
三個創業故事的啟發03-21
一個清華退學生的創業故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