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村青年養殖創業故事

        時間:2022-12-10 13:30:34 創業案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青年養殖創業故事

          養鵝只為鵝毛 一月竟賺千萬

        農村青年養殖創業故事

          每年春天,內蒙古奈曼旗的養鵝基地都會孵化出上百萬只雛鵝,這些小鵝一部分會留下來在基地飼養,另一部分賣給農民去飼養。這樣算下來陳榮的鵝場一年就會產100多萬只鵝?墒蔷退闶怯100多萬只鵝,依然不能滿足這個鵝場的老板陳榮的使用量。

          其實在這些鵝身上,陳榮最想要的不是鵝肉,而是鵝毛。小鵝出殼后3個月就可以取毛了。

          記者:“像這樣的鵝毛什么地方是最好的呀質量?”

          員工:“這片最好,這是一個鵝身上的最漂亮的。”

          記者:“這種毛價錢怎么樣?”

          員工:“這種毛在市場上要500多元一公斤。一根,這一根就2角多。一只鵝有14根,基本上就已經達到3元多了,這就是附加價值。”

          按照這樣的價錢來算,一只鵝身上的毛就可以賣到20多元錢?墒羌词故沁@樣高的價錢,陳榮依然不能收到足夠的鵝毛,整個國際市場對鵝毛也是一直處于緊缺的狀態。

          陳榮:“假如我們廠里能夠達到一天提出一噸絨的話,那以現在的市價30多萬元將近40萬元一天。假如一天能夠一噸絨的話一天就是40萬元,一個月就1200萬營業額。”

          記者:“營業額是吧?”

          陳榮:“像這樣的鵝毛如果我每天能加工3噸,那我一個月的營業額就將近有1000萬了。”

          每天加工3噸鵝毛是陳榮在心里為自己定的短期目標,為了達到心里的目標,他付出了近10年的努力。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陳榮和一起來大陸做生意的臺灣商人都選擇了南方沿海的城市投資,可是沒過兩年陳榮卻相中了遼寧。

          陳榮:“當時我本來在南方的羽絨廠,基本上貨源都從中國各地過來,包括四川安徽各地的羽絨都有。我發覺到從東北過去的羽絨質量,不管彈性 它的絨朵大小,遠遠的超過南方地帶的羽絨,只要你有現金你可以買到很好的貨源。羽絨,原毛或是絨朵。”

          起初陳榮就是在東北一帶收購鵝毛,然后運到南方去加工,后來卻發現在工廠里加工的鵝毛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東北。這時候的陳榮認為,東北是大陸鵝絨產量比較高的地方。同時也讓他萌生了要去東北建羽絨加工廠的想法。

          陳榮:“所以我就到東北考察,考察到黑龍江省吉林省一直到沈陽,然后我發覺貨源這么充裕。我每次從這邊進貨,不管汽運或火車運到南方,在那邊加工,這邊運費成本無形就提高了。我干脆在北方這地方設一個廠。”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陳榮開始琢磨著建廠的地點。沈陽工業比較發達,城市規模也大,物流比較方便,陳覺得沈陽是一個很合適的地點。

          帶著要到東北來淘金的激情,陳榮花了1300多萬組裝機器設備,在沈陽開始建廠。

          陳榮:“當時投入包括這些設備,最主要的是工程師。當時這些設備還師臺灣工程師過來組裝的,當時這些設備是合人民幣一千三四百萬吧。那時候就是信心滿滿的,想肯定能大干一場。”

          陳榮的這些機器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羽絨加工設備,每天能加工羽絨24噸。按照這樣的加工量算的話,廠里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設備剛剛安裝好,陳榮就馬上和臺灣的客戶簽訂了一筆大額訂單。可是接下來的事情讓這個臺灣商人傻了眼。

          陳榮:“有家屠宰場跟我合作,他幾乎把他所有每天屠宰的鵝毛都賣給了我。結果我發覺到,攢了10天的屠宰的毛,到我這邊加工,不到兩天就完事了。工人都出去收鵝毛,大概得出去七八十公里,四五十人能收,一星期能收六七萬只鵝,還不夠三天的,兩天多就又生產完了。”

          工廠員工:“我們都出去收鵝毛,我們全廠工人收一個禮拜的量,大約是兩三噸吧,還不夠我們這廠里加工兩天的。”

          貨源的緊缺弄的陳榮措手不及,眼看交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可是陳榮卻無貨可交。這個時候的陳榮通過多方打聽才知道,自己過去在東北進的那些原料是很多大的羽絨廠在改制期間多年積壓的存貨,而實際上東北的貨源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樣子。

          陳榮:“當時金錢的損失折合人民幣幾十萬吧,但是最痛心的不是金錢的損失,是我在羽絨界的信譽度。我歷來從來沒發生過這種情況。”

          投資了千萬元的設備,卻沒有了貨源,繼續做下去原料始終成問題,撤資不做了,前期的投入就泡了湯。一天陳榮為了尋找貨源來到了一家養鵝場,看到鵝場里的鵝,陳榮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陳榮:“我就想我們臺灣有那種品種挺好的鵝,然后我就嘗試著把它引進來。”

          因為原料不足陳榮的羽絨廠每年只能生產3個多月,這時陳榮決定自己養鵝,用自己的鵝來供應自己的羽絨廠,但是他卻不想養殖本地鵝。長榮鵝是臺灣的品種,體形比普通家鵝要大,更重要的是這種鵝的產絨率高。但是這種南方品種的鵝適不適合在北方生長呢?

          陳榮:“我第一次就帶了15個種蛋過來,結果在這邊孵化出7只鵝雛。”

          小鵝孵出來以后陳榮并沒有精心的照顧它們,而是把他們放在農民家里像當地的鵝一樣在院子里放養,為的就是看這種長榮能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經過兩個月的飼養這些長榮鵝完全長大了,而且對北方寒冷的環境很適應。

          養殖戶:“再說他那鵝也好,多老大呀。這大鵝蛋這稀罕人,頂咱們這倆,真頂咱這倆。你瞅這鵝蛋吧再看我這個,就像大鴨蛋似的。本地鵝正常應該是8斤左右,像這種大鵝,大公鵝有時候長到30斤。”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陳榮開始在廠里飼養長榮鵝,養殖規模也一天比一天大了起來。到2003年陳榮的場里已經有了1萬多只種鵝,但是如果想滿足廠里的鵝毛需求量,眼下的養殖規模還是在是太小了。如何擴大養殖規模成了陳榮眼下亟待解決的事情。

          陳榮:“沈陽市周遭要找這么1000多畝地也不容易,價錢更不用談了根本不是企業能接受的價錢。”

          土地的費用問題阻礙陳榮事業發展。正在陳榮想辦法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內蒙古奈曼旗的政府正在招商引資。他決定和廠里主管業務的孔祥云經理一起到內蒙看看。

          公司總經理孔祥云:“剛開始來吧我就覺得到這來看看也無可厚非的,過來考察一下,結果到這來以后呢他就挺堅定的,我就要在這建場。我也挺生氣的,一再阻攔就是攔不住,那沒辦法了就是選在這了,就在這建場。當時他們去內蒙建場的時候我跟他們一起去過,當時一去一片大沙漠,非;臎瞿堑胤,我覺得那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人去生存。”

          員工:“他當時去內蒙考察的時候我跟著去了,看那個地方真是不怎么樣,條件特別差。”

          朋友們的好意陳榮心里明白,但他清楚的知道這一次他跑去內蒙建長榮鵝養殖場并不是一時沖動,內蒙土地面積遼闊,發展起來空間更大,而且農副產品豐富,鵝的飼料問題也在無形中解決了,最最讓他看好的還是奈曼旗的地理位置,這里雖屬內蒙古管轄,但是卻離遼寧省很近,這樣一來方便了商品的運輸。他不但要在內蒙建廠而且還要讓周圍的農民和他一起養殖長榮鵝,以此來擴大養殖規模。

          辦理還相關的手續后,陳榮來到了內蒙古奈曼旗,開始建養殖基地。

          陳榮:“原來基本上荒漠就是這個樣子,因為當時是一個水庫的邊緣區,自然的風沙很大,我們用推土機一寸一寸的把它平整了。”

          在內蒙的一片戈壁上,新建的基地比過去的養殖場大幾倍,養殖鵝的數量也比過去增加了。這時候陳榮想到要實現他的第二個想法,讓當地的農民幫他一起飼養長榮鵝。他認為長榮鵝品種好,他又可以回收,當地農民一定愿意養殖,沒想到情況卻恰恰相反。

          養殖戶:“賣的價錢比我們當地就算高一倍吧。鵝雛,自己家產的5元錢可以買到,這個鵝雛是10元錢。”

          記者:“你當時心里面怎么想的?”

          養殖戶:“心里好像就是啥吧,外地人來到這能長久了啊?是不長久的呀。能不能是賣完一批再走了咋整?反正就是心里有點不平衡,就是買他那鵝雛的時候。”

          養殖戶:“他是從臺灣來的,我們對他也不知根知底的,他說那鵝養完之后回收,那么貴買的雛,誰知道他最后收不收啊。”

          但是怎么樣能讓當地農民相信自己呢?在內蒙建場已經快一年了,可是除了自己的飼養量增加之外,當地的農民并沒有被他帶動起來。2005年春天,讓陳榮既驚又喜的是,他的鵝雛忽然比以往好賣了很多。原來是一件事情幫了他的忙。

          陳榮:“像我們家的鵝雛不好的,我就不能給農民,因為造成效益不良,但有的時候可能是農民不理解。要是質量不行我寧愿留起來自己養。”

          2005年春天,因為電力不穩,場里孵化出的小鵝質量很不好,可是陳榮已經收了一位叫孟繁秋的農民的定金,答應出的第一批鵝雛就賣給她的。但是為了信譽,陳榮決定,這批鵝雛一只都不賣?墒敲戏鼻飬s著急了。

          孟繁秋:“給他打電話他就說鵝子,你再晚兩天吧,晚兩天,對不起啊。老說對不起讓我等兩天,再等一個禮拜,再等7天再等5天,都拖到4月幾號了,他還是讓我等。”

          孟繁秋是想趕在春播之前把小鵝養的大一些,可是遲遲拿不到鵝雛,她的心里起了顧慮。

          孟繁秋:“我想他是不是騙我呀,是不是把鵝賣給別人了。”

          情急之中的孟繁秋沒有再打陳榮的手機,而是撥通了場里的電話。

          孟繁秋:“后來我就給這打電話來了,一打電話沒說陳總這事,也沒跟他們說我是誰,我就問他們家場子出鵝雛沒,他說出了,我說賣沒,他說不賣,別說你們這沒定的了,就是我們這用戶圍場的定了,我們都沒給,質量不好等下一批吧。我說下批得幾天,他說大概得一個禮拜左右。這樣我才知道陳總是為我們著想,質量不好的不賣給。”

          隨后陳榮把孵化出來的第二批質量好的小鵝給了孟繁秋。這事很快在孟繁秋所在的村子里傳開了,村民們看到孟繁秋家的鵝長得快,而且陳榮又守信譽,都紛紛到場里賣陳榮的鵝雛。

          陳榮:“她也憋不住了,她今天才告訴她特意打電話到場部去問人家。是不是真的有這回事?所以現在經過這件事證實以后,她完全信賴我們公司。這有的時候農民的一句話抵過你做上百萬條廣告。他口傳這家鵝雛不行,一下子就沒人買了。”

          附近的農民購買鵝雛的量越來越多,陳榮也從剛開始不受人信任的臺灣老板變成了這些村民的好朋友,F在陳榮自己的場里養鵝40萬只,農戶養殖60萬只,加在一起,陳榮每年就能收購活鵝100多萬只。

          這些鵝的鵝毛已經大大緩解了他在沈陽羽絨廠的貨源問題,雖然離他為自己定的每天加工3噸鵝毛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但是他覺得這樣發展下去,貨源總有一天會解決,F在在陳榮的場里,那些去了毛的鵝肉也都采用分割銷售的辦法賣到了全國各地。

          陳榮:“鵝、鵝肝、鵝、鵝舌,現在這個貨基本上,遼寧省他們做熟食的有鵝肝,鵝心這些也有銷售,基本上大致都是南方。”

         

         

          小鵪鶉做成大產業

          如今,河南省輝縣市鵪鶉養殖業在畜牧養殖中小有名氣,小小鵪鶉成了一些農民招財進寶的“金鳳凰”,20多戶農民靠著這些“金鳳凰”過上了名副其實的小康生活。那么這些乖巧可愛的鵪鶉是如何“飛”到這里,進而成為給農民產“金蛋”、“銀蛋”的“金鳳凰”的呢?懷著好奇,我們走訪了輝縣市高莊鄉賈溝村的豐源鵪鶉養殖基地。

          索靜霞,輝縣市第一個“吃螃蟹”、跟鵪鶉有不解之緣的人,輝縣市豐源鵪鶉養殖公司經理,目前的她已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鵪鶉養殖專家和致富能手。

          索靜霞今年42歲,高中畢業后就出來打工,期間,她干過攝影、開過飯店、做過煤炭生意等。她到安陽某地聯系煤炭生意時,偶爾經過一家鵪鶉養殖戶,與生俱來的好奇感使她忍不住參觀了起來:面積不大的鵪鶉舍里,嘈嘈雜雜養殖了近一萬羽鵪鶉,俯那蛋欄里早已是密密麻麻堆疊了數不清楚的鵪鶉蛋。“據說,鵪鶉蛋可補氣益血、強身健腦;鵪鶉肉也是許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父母年事已高,如果能養些鵪鶉,豈不是更好?”索靜霞默默地想著。經再三掂量過后,她毅然買了7000羽鵪鶉雛兒回家了。誰知,這股子孝心竟為她以后的創業路帶來了新的機遇,那年,她家養的鵪鶉竟為她盈利上萬元。“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飛來”的財富讓索靜霞為之一振:“鵪鶉蛋市場價遠遠要比雞蛋價格高,而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市場前景肯定非常廣闊……”索靜霞準備在鵪鶉養殖事業上大干一場了。

          2005年,索靜霞到外地去考察鵪鶉養殖,逐一走訪養殖農戶,詢問專家,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隨著養殖經驗的不斷豐富,索靜霞的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從剛剛引進的7000羽迅速增長到l萬羽、15000羽,小小的養殖場里竟然再也撐不住這龐大的鵪鶉“軍團”,這使她在心中開始醞釀著更大的打算。

          看著索靜霞的鵪鶉養殖事業一天天紅火起來,周圍的鄉里鄉親紛紛慕名趕來,也請求搞鵪鶉養殖。索靜霞這下子犯了愁:“生意總是害怕競爭的,如果養殖戶多了起來,市場份額也會被擠掉,那我豈不是弄了個人財兩空?”可她迅即又轉變了想法:“市場份額被占滿的說法現在來說很不現實,如果能擴大周邊省市的市場,別說我現在的養殖規模達不到市場的需求,就算再有幾十個同等規模的養殖場也滿足不了這龐大的市場啊!如果我能帶領農戶一起養殖,統一回收,統一銷入市場,還能引導大伙一起致富,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嘛!”想到這里,索靜霞便欣然答應了鄉親們的請求。此時,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已經在她腦海里初步形成了。

          2006年,為擴大自家鵪鶉的養殖規模,同時也為農戶提供一個良好的鵪鶉示范養殖場,她決定在稍微偏僻點的地方再建一座養殖場,而原養殖場專門搞鵪鶉撫育。2006年秋天,她選定的高莊鄉賈溝村養殖基地終于開工建設。期間,索靜霞吃住在工地,推土,挖地,買磚,蓋房,找水,架電……這些又苦又累又繁瑣的事兒都離不開她的指揮和安排。2006年底,新的養殖場終于開始派上用場,索靜霞馬上就引進了l萬羽鵪鶉雛兒?珊阎粒g鶉雛兒必須要在40℃的情況下才能存活,這下子可讓她犯難了:“這寒冬臘月,養殖場又在偏遠的農村,沒有采暖設備怎么辦?”可善于思考的她馬上想道:“平時我們過冬家家總要生起炭爐,這鵪鶉要的就是一個溫度,如果能在這里生個大炭爐,溫度不就升上去了么?”她立刻去找技術人員尋求意見,確定可行后,就開始了“保暖”計劃。可眼瞅著鵪鶉雛兒進了撫育室,又一個問題接踵而至:“溫度是提上去了,沒有先進的恒溫控制,怎么才能保證室內40℃不變呢?”沒有機器控制,只能自己控制了。這樣,索靜霞干脆就住在了鵪鶉窩里,天天守著那個溫度計,就這樣,索靜霞忍了1個多月。看著鵪鶉雛兒一天天長大,索靜霞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天道酬勤。在索靜霞的悉心經營下,她的鵪鶉養殖事業一天比一天紅火。2007年,索靜霞的鵪鶉養殖場正式掛牌,鵪鶉由最初的l萬羽增長到10萬羽。與此同時,從被動地帶領農戶養殖到主動地尋找合適的農戶進行培訓,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正式開始運行。常村鎮的王村鋪、高莊鄉的北新莊、百泉鎮的小官莊等農民養殖戶紛至沓來,公司+農戶的規模慢慢壯大起來。截至目前,豐源養殖公司所帶農戶已經達到25家左右。

         

         

          一個“鴨司令”的艱難創業史

          今年39歲的吉志遠,是丹棱縣丹棱鎮青龍村有名的養鴨能手。從2000年投資幾百元建起的簡易小棚發展到今天面積大約3000平方米的標準大棚;從最初的1000只鴨子擴大到年存欄10萬只的養殖規模;從小打小鬧發展到如今自繁自養科學養殖,吉志遠成了當地有名的“鴨司令”。

          創業路上摸索前行創業初期最為艱難。1999年,在決定興建養鴨場前,吉志遠四處考察學習。他不顧路途遙遠,到處走訪請教養殖專業戶。通過學習,他了解了不少養殖技術。2000年,經過充分考察和準備工作過后,而立之年的吉志遠正式走上了規模養鴨的道路。

          在他看來,引進優質的鴨苗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為此,吉志遠第一批便引進了1000只優質鴨苗。盡管他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養殖技術,可沒有實踐經驗,養殖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技術問題,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還是吃了不懂技術的虧,而且實踐經驗實在是太缺乏了。”通過冷靜地反思,吉志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此后,吉志遠主動參加各種青年農民科技培訓班,并到四川農大進行系統地學習。通過努力學習,他漸漸掌握了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產蛋率以及雛鴨防疫、成鴨防病等實用技術。同時,他買回許多關于養殖實用技術的書籍,邊學習邊實踐,遇到難題他便跑到畜牧站向家禽專家請教。勤快心細、精明能干的他很快掌握了養殖的實用技術。

          在后來的養殖過程中,吉志遠嚴格按照所學的養鴨技術喂養,定期為雛鴨進行疾病防疫。他每天跟隨鴨群,查看鴨糞的顏色、稠稀、氣味等,分析鴨子發病的原因,及時用藥調治。從長期的觀察實踐中,吉志遠摸索出了一套根據麻鴨糞便診斷病情的防疫方法,及時對鴨群進行病害防治,保證了幼鴨的正常生長。

          隨著幼鴨的長大,食量增加,吉志遠采取科學配方飼料喂養的方法,進行粗細青飼料搭配混合喂養,喂養高蛋白玉米粉配以皮、豆餅和青飼料、添加劑、驅蟲保健劑等,促進成鴨快速育肥。為節省飼料,他還把自然放養與飼料喂養相結合,在室外養殖,有利于鴨子攝入自然中的微量元素,積累營養,促進鴨子生長。

          天道酬勤,吉志遠養鴨的道路越走越順,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在吉志遠的精心飼養下,目前存欄種鴨達到1000只,年出欄商品鴨10多萬只。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吉志遠還通過改進飼料配方,逐漸減少養殖過程中的用藥量,從而達到了無公害產品的要求,鴨子銷售一路走俏。同時通過科學飼養,減少了鴨病的傳播,他養的鴨成活率都在95%以上。

          帶領鄉親一同致富在吉志遠的帶動下,許多村民加入了養鴨的行列。

          “我養鴨子都是跟著吉志遠學的。只要我有什么問題就會去請教他,他都會很爽快地給我們提供一些技術方面的指導。”村民嚴平清說,“沒有他的幫助,我養鴨子也不會這么順利。”

          采訪中,許多附近的村民向記者表示,如今走上致富道路的吉志遠,總是積極幫助想要養鴨致富的村民。只要有想學習技術的村民上門找他,他總是熱心地傳授,并帶動他們一起養、一起賣。在他的幫助下,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種植養殖全面發展

          “要想養鴨掙錢,還得規模養殖,同時銷路也十分關鍵。”接下來,吉志遠將繼續擴大養鴨規模。為了保證收益,目前他正與一些鴨業公司接觸,希望通過與鴨業公司的合作,保證鴨子的銷路,從而降低風險。

          在大力發展養殖業的同時,吉志遠還不忘了發展水果種植,目前他種植的臍橙已達到15畝。

          “我的臍橙可是純天然的綠色水果。”據吉志遠介紹,他家果樹施肥所用的肥料全是鴨子的糞便,沒有采用其他任何化肥。不僅節約了成本,同時也解決了由養殖場糞便引起的污染問題。

        【農村青年養殖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農村養殖創業項目06-11

        南方農村創業項目養殖08-18

        湖南農村養殖創業項目05-12

        適合農村的小本創業養殖項目01-31

        農村青年創業項目01-19

        當代青年創業故事06-10

        農村創業項目推薦:刺猬養殖08-02

        關于農村青年創業好項目08-20

        農村創業項目:刺猬養殖前景和養殖效益分析08-09

        青年CEO創業的經典故事10-2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