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三人合開親子館年入40萬
奶爸上演現實版“中國合伙人”
三人合干親子館年入40萬
主人公:李文輝
年齡:32歲
創業領域:兒童早教
我出一份苦力,你出一份仗義,他出一份餿主意。李文輝與張苛、王健的創業經歷堪稱現實版“中國合伙人”
李文輝,生于天津,創業前一直在某酒廠做銷售經理;張苛,農村長大,家境貧寒,憑借自身努力扎根大城市,大學畢業后曾在1年內換過4份工作;王健,非典型“富二代”,主張“不靠家庭,自創人生”,高中畢業便赴加拿大留學,后回津淪為海歸,以翻譯著作為主要生計來源。三個人,結緣高中,因同生于1981年,故自起別號“81黨”。5年前,這三個陽光大男孩先后結婚生子,榮升奶爸。家庭的增員,開銷的驟升,令他們時常覺得資金緊張?紤]到未來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還需龐大的經濟做后盾,如此一來“創業”二字便逐漸由虛幻的念頭轉為周密的計劃。
最先提出創業單干的人是李文輝。憶及當時的情境,他至今仍覺得很富戲劇色彩。“2008年冬天,我和單位領導因誤會鬧得非常不愉快,一氣之下辭了職。沒有和同事們道別,甚至連辦公桌都沒收拾,就氣沖沖地離開了公司。整個下午,我都在海河邊踱步,整理思緒。說來很巧,那天中午,張苛也辭職了,原因是他所在的公司受金融危機影響訂單銳減,暫時無力支付員工工資。原本懷揣‘晉升夢’的張苛因此失落惆悵,坐在河邊喝酒解憂。我們倆就這樣不期而遇。兩個情緒低落的人,相互安慰,直至深夜。第二天一早,我瞞著妻子假裝上班,實則約了張苛和不坐班的王健,商量接下來的計劃。既然不缺頭腦、不缺人脈、不缺知識,為何偏要每天朝八晚五賺著有限的月薪,而不能合伙創業?當我將想法提出后,兩個兄弟異口同聲‘可以,但做什么?’。為了找到疑問句背后的答案,我們整整花了6個月時間,才鎖定兒童早教市場的商機。
三個大男人為何偏偏選擇早教商機?李文輝的解釋很全面。他首先閱讀了大量資料,據一份城市兒童早教消費的'調查數據顯示: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費額為552元;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費額為1165元。如果每個孩子月消費額的30%用于教育消費,最低的消費則為每月150元。以此推算,國內城市早教機構培訓市場有200多億元的規模。同時,若從1998年北京第一家早教機構紅黃藍成立算起,早教行業也不過10幾年光景。收益方面,中國青少年教育培訓研究院曾在培訓行業發達的某省會城市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0至18歲的各類教育培訓行業中,平均課時費最高的為早教行業,達153元。行業毛利率高達60%,凈利率也達30%。如此豐厚的行業利潤吸引了風險資本的介入。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目前該領域獲得的風險投資已達幾十億元。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李文輝、張苛、王健還分別帶著各自的寶寶,以客戶身份潛入同類早教中心,進行詳細市場調研,包括規模、選址、經營主項、人員配備,以及裝修、課程設置、親子活動具體內容等事事俱細。
當想法步步落實至行動后,李文輝又結合三人的各自優勢進行了更細化的安排。譬如他自己利用曾經做銷售積累下的人脈主攻市場拓展;張苛因學金融出身,主要負責內部事務及錢財配置;而王健則憑借海外留學經歷,在課程及活動設置、店面區域劃分、裝修風格等方面全力以赴,同時還負責兒童英語能力開發。
就這樣,2009年10月一家300平米的閑置底商在一番精心裝修下,搖身變為親子館。三個人各出資10萬元,正式合伙。李文輝根據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設置了近百種課程,采用小班教學模式,由家長陪同。創業過程雖充滿艱辛,但三個死黨也從中找尋到不少樂趣。
一個好漢三個幫,創業再曲折,只要有兄弟一路陪伴彼此扶持,就是幸福。時至今日,李文輝的親子館早已度過初創期的艱難,實現著每年40萬的凈盈利。雖分配到每個人的收入并不多,但他們相信未來的年盈利會隨著時間成倍增長。
【80后三人合開親子館年入40萬】相關文章:
6.80后創業事跡
7.80后怎么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