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讓小孩子長知識的成語歷史典故

        時間:2020-11-11 19:01:57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讓小孩子長知識的成語歷史典故

          1、聞雞起舞(祖逖)

        讓小孩子長知識的成語歷史典故

          [釋義]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語出] 宋•松洲《念奴嬌•題鐘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辨形] 雞;不能寫作“機”。 [近義]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 茍且偷安自暴自棄

          [例句] 岳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苦練武藝;終于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2、初出茅廬(諸葛亮)

          [釋義]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語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辨形] 茅廬;不能寫作“毛蘆”。

          [近義] 初露頭角乳臭未干初露鋒芒

          [反義] 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用法] 可用來比喻人剛參加工作;沒有經驗。也可用作謙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例句] 他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可以說還是個~的小伙子。

          [英譯]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并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愿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后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趙云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后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3、完璧歸趙(藺相如)

          [釋義] 讓完好無損的璧回歸趙國。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完:完整無損;璧:寶玉;趙:趙國。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于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辨形] 璧;不能寫作“壁”。 [近義] 物歸原主 [反義] 支離破碎

          [用法]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一般作謂語、賓語。

          [辨析] ~和“物歸原主”都有把東西還給原主的意思。“物歸原主”口語性強;~則突出“完整無缺”地原物奉還;書面語言。

          [例句] (1)這些書我看過之后一定會~;請你放心。

          (2)我知道這本書是你珍愛的東西;我一定注意保護;不出一個月;我一定~。

          [英譯] return the jade intact to the State of Zhao

          [成語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4、退避三舍(重耳)

          [釋義] 后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沖突;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

          [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正音] 舍;不能讀作“shě”。[辨形] 避;不能寫作“蔽”。

          [近義] 委曲求全 [反義] 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用法] 用作貶義;形容個人或集團變壞。一般作謂語、定語。

          [例句] (1)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重耳命令晉軍~。

          (2)可見二位仁兄的學問;不但本校眾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當~哩!

          [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涍^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5、樂不思蜀(劉禪)

          [釋義] 蜀:指三國時蜀國。蜀后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國。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語出] 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于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正音] 樂;不能讀作“yuè”。

          [辨形] 蜀;不能寫作“屬”。

          [近義] 樂不可支樂而忘返

          [反義] 葉落歸根戀戀不舍

          [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到了好的環境中而忘了本。含貶義;多用在書面語里。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緊縮式。

          [辨析] ~與“樂而忘返”有別:“樂而忘返”無“忘本”的意思;~則有“忘本”之意。

          [例句] 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啊!

          [英譯] too happy to think of home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6、舉一反三(孔子)

          [釋義] 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比喻善于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語出]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辨形] 反;不能寫作“返”。

          [近義] 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 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用法] 用作褒義。常跟“觸類旁通”連用。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觸類旁通”;都比喻只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類推懂得同類的其他事物;有時可連用。但~偏重在“反三”;指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其他;這里的其他不限于同類;“觸類旁通”偏重在“旁通”;指能對同類事物融會貫通。

          [例句] 現代漢語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們就能~;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來。

          [英譯] From one sample you may judge of the whole。

          [成語故事]

          有一天,“至圣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墻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墻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后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7、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釋義] 蕭何定下的政策規章制度;曹參全盤繼承。借指后人沿襲前人遺制。蕭:蕭何;西漢初年丞相;規:規矩;規章;曹:曹參;蕭何死后;繼任丞相;隨:跟隨;沿襲。

          [語出] 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X。”

          [正音] 隨;不能讀作“shuí”。

          [辨形] 隨;不能寫作“誰”。

          [近義] 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一如既往

          [反義] 興利除弊破舊立新

          [用法] 比喻后人完全比照前代的成規辦理事務。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1)~固然省事;另辟蹊徑卻另有一番樂趣。

          (2)社會的發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種~的態度是不可能推動社會前進的。

          [成語故事]

          剛即位的漢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似的;莸鄹械胶芗{悶,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以為是曹相國嫌他太年輕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盡心盡力來輔佐他;莸圩笙胗蚁肟偢械叫睦餂]底,有些著急。

          有一天,惠帝就對在朝廷擔任中大夫的曹窯(曹參的兒子)說:“你休假回家時,碰到機會就順便試著問問你父親,你就說:‘高祖剛死不久,現在的皇上又年輕,還沒有治理朝政的經驗,正要丞相多加輔佐,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可是現在您身為丞相,卻整天與人喝酒閑聊,一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政務;二不過問朝廷大事,要是這樣長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你問完后,看你父親怎么回答,回來后你告訴我一聲。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曹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個機會,一邊侍候他父親,一邊按照漢惠帝的旨意跟他父親閑談,并規勸了曹參一番。曹參聽了他兒子的話后,大發脾氣,大罵曹窯說:“你小子懂什么朝政,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呢?還是該你管的呢?你還不趕快給我回宮去侍候皇上。”一邊罵一邊拿起板子把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

          曹窯遭了父親的打罵后,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并向漢惠帝大訴委曲。惠帝聽了后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不知道曹參為什么會發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漢惠帝把曹參留下,責備他說:“你為什么要責打曹窯呢?他說的那些話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讓他去規勸你的。”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漢惠帝叫他起來后,又說:“你有什么想法,請照直說吧!”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請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么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后,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愿,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并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后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后,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后,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8、八斗之才(曹植)

          [釋義]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語出] 清•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二四》:“乃歸來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懷八斗之才;飲萬斛之恨。”

          [正音] 斗;不能讀作“dòu”。

          [辨形] 才;不能寫作“財”。

          [近義] 才高八斗文江學海

          [反義] 胸無點墨繡花枕頭

          [用法] 贊頌文人富有才學的用語。一般作定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李白雖有~;在唐王朝也很難一展抱負。

          [英譯] full of literary talent

          9、陸海潘江(陸機、潘岳)

          [釋義] 比喻文才很大。

          [語出] 南朝•梁•鐘嶸《詩品》上卷:“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有文才的人

          10、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釋義]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語出] 《后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正音] 舉;不能讀作“jù”。 [辨形] 案;不能寫作“安”。

          [近義] 心心相印相敬如賓夫唱婦隨 [反義] 琴瑟不調

          [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這一對儷可以說是志同道合;~;相敬如賓。

          [成語故事]

          東漢人梁鴻,字伯鸞,原籍平陵(今陜西咸陽市西北),年輕時家里很窮,由于刻苦好學,后來很有學問。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勞動,過著儉樸而愉快的生活。

          梁鴻的妻子,是和他同縣孟家的女兒,名叫孟光,生得皮膚黝黑,體態粗壯,喜愛勞動,沒有小姐的習氣。據說,孟家當初為這個女兒選對象,很費了一些周折。三十歲了還沒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爺嫌她模樣兒不夠嬌,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爺的一副嬌模樣。她自己提出要嫁個象梁鴻那樣的男子。她父母沒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鴻說親。梁鴻也聽說過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剛嫁到梁鴻家里的時候,作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鴻一連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發髻,拔去首飾,換上布衣布裙,開始勤勞操作。梁鴻大喜,說道:“好啊,這才是我梁鴻的妻子呢!”

          據《后漢書•梁鴻傳》載,梁鴻和孟光婚后,隱居在灞陵(今陜西長安縣東)的深山里。后來,遷居吳地(今江蘇蘇州)。兩人共同勞動,互助互愛,彼此又極有禮貌,真所謂相敬如賓。據說,梁鴻每天勞動完畢,回到家里,孟光總是把飯和菜都準備好了,擺在托盤里,雙手捧著,舉得齊自己的眉毛那樣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鴻面前去,梁鴻也就高高興興地接過來,于是兩人就愉快地吃起來。

        【讓小孩子長知識的成語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3篇12-18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15篇10-26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12-24

        噤若寒蟬的成語典故12-25

        投筆從戎成語典故12-19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

        成語高山流水的典故12-18

        望梅止渴的成語典故12-18

        帶有歷史典故的歇后語08-28

        歷史典故:衷情母女巧對聯12-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