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經典的成語故事匯集
●.芒刺在背
漢武帝手下有個大將,名叫霍光,他是西漢中期有名的重臣。漢武帝死后,霍光遵照遺囑,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執政,掌握著西漢的軍政大權;艄怆m然對漢皇室忠心耿耿,處理政事也很勤懇,但是,他對反對自己的人卻一點兒都容不下。
漢昭帝執政的時候,燕王劉旦造反,霍光帶兵把他誅殺了。在這次平亂中,被牽連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許多人都很害怕霍光。漢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后來因為劉賀荒淫無道,胡作非為,就把他廢了,并且將給劉賀出主意的二百多人全部殺害了,接著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號稱宣帝。漢宣帝知道霍光勢力龐大,自己的生死存亡完全取決于他,因此心里非常懼怕。
舉行即位儀式的那一天,在漢宣帝乘車前往高廟向祖宗牌位拜祭的路上,霍光牽著馬,跟在他身邊護駕。因為霍光的神情十分威嚴,漢宣帝感到非?謶趾筒话,就好像是芒刺扎在脊背上一樣難以忍受。后來,只好由另一位大將軍代替霍光,才勉強行完了大禮。
后來,人們用“芒刺在背”比喻人們內心害怕,非;炭,或用來形容人有什么心事坐立不安的樣子。芒刺,指植物莖葉、果殼上的小刺。
●.莫須有
宋代的岳飛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他幼年時期就胸懷大志,后來成為宋朝有名的大將。宋高宗時期,金兀術入侵,岳飛用少數兵力,擊敗了金兵之后,決定渡過黃河繼續向前追擊,他慷慨激昂地對將士們說:“直搗黃龍府,與大家喝個痛快!”
金兀術看到形勢對金國相當不利,就秘密寫信給宋朝的奸臣秦 檜(huì),要他設法害死岳飛。于是,秦檜就利用宰相的'職權,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撤兵回朝。岳飛沒有辦法,只好放棄收復失地的計劃,回到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秦檜為了達到殺害岳飛的目的,竟然無中生有地誣陷岳飛陰謀造反,把岳飛和他的兒子岳云關進了監獄。
這時,大將韓世忠心里很不平,跑去當面質問秦檜:“你說岳飛父子造反,有什么證據嗎?”秦檜拿不出任何證據來,只好無恥地回答:“這件事莫須有吧。”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恐怕有、也許有的意思。韓世忠指著他的鼻子十分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個字怎么能讓天下人服氣呢!”
在秦檜的誣陷之下,岳飛被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而遭到殺害,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九歲。
后來人們用“莫須有”作為成語,指無中生有,形容故意捏造罪名來陷害他人。
●.墨守成規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國,命人叫魯班設計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楚國的都城。他對楚王說:“你如果攻打宋國,是不會得到勝利的。”楚王十分驕傲地說:“魯班是天下手藝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經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國攻下來。”墨子說:“那么我就去幫宋國守城,你叫魯班來攻,看他能不能取得勝利。”于是,兩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魯班進攻,墨子守城,連攻了九次,墨子都贏了。
但是魯班并不認輸,他說:“我已經知道對付你的辦法了,只是我不想說出來。”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會用什么方法來對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說罷了。”楚王故作不解地問墨子:“先生理解魯班的意思嗎?”墨子正氣凜然地說:“我當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殺掉!他以為這樣做宋國就沒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國。不過,我早已經叫我的三百多個學生運載著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國去了,他們正等著你們呢!你就是把我殺了,也挽救不了你們的失敗。”接著,墨子又嚴肅而高聲地說:“你們到底打算怎么辦?”楚王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好吧,我們取消攻打宋國的計劃。”這時墨子才帶著勝利的微笑,告別楚王而去。
人們把墨子守城的規則稱為“墨守成規”,后來表示思想保守,堅持按老規矩辦事,不肯改變。
●.南轅北轍
戰國時期,各國諸侯互相攻殺兼并,都想爭當諸侯的霸主。有一次,魏國國君準備去進攻趙國的國都邯鄲,魏王的大臣季梁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馬上停止旅行,匆匆趕了回去。他來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皺痕,也來不及擦掉頭上的灰塵,就去勸說魏王。他說:“我這次回來,在路上遇到一個人,他駕著車子駛向北方,說他要到楚國去。我聽了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到楚國為什么要朝著北方走呢?’他說:‘我的馬跑得很快。’我說:‘你的馬雖然跑得快,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多。’我告訴他:‘路費多,方向不對,也不能去楚國啊。’他說:‘我的車夫駕車的技術很高明。’唉,您看,方向錯了,馬跑得越快,路費越多,那樣走下去,離楚國不是也越來越遠了嗎?”
季梁講完這個故事后,對楚王說:“現在大王要想成為一方霸主,一舉一動都應該讓人信服。如果仗著自己國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鄲,借以擴充土地,樹立威望,那就離您想做諸侯領袖的理想越來越遠了,這就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國人卻駕著車子往北走一樣,那是多么荒唐的事啊!”魏王聽了這番話后,覺得很有道理,就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后來,人們用“南轅北轍”來比喻背道而馳,目的同實際行動相反。轅,車杠;轍,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
●.盤根錯節
東漢時期平武這個地方有個人名叫虞詡,他十二歲就精通《尚書》,朝廷認為他是一個奇男子,就想讓他做官。虞詡因為有九十歲的祖母在家無人照顧,所以就沒有去。祖母去世后,虞詡才到太尉李修那里出任郎中一職。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幾乎同時從西方和北方入侵東漢王朝。東漢大將軍鄧騭在討論如何對付入侵者的時候,提出放棄西面,集中力量專對北方的作戰方針。對此,大多數大臣表示同意,而職位較低的虞詡則反對,并且把自己的意見告訴給李修。李修認為虞詡的意見可行,便按照他的主張做,保住了涼州。自以為是的鄧騭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對他,很是惱火,準備找機會報復虞詡。
不久,有個地方發生了戰亂,人民造反,殺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鬧越大。鄧騭就故意派虞詡去那里做官。虞詡的朋友看出了鄧騭的用心,很為他擔憂,并告訴他:“到那里做官,兇多吉少啊。”虞詡笑了笑說:“一個人的志向不應該隨便改變,做事情就不應該懼怕困難。去那里任職也是我的職責。不遇到樹根盤屈、枝節交錯的樹木,又怎么能辨別出斧頭的鋒利呢?(原文是:‘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他到任之后很快就平息了動亂,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獎。
后來,“盤根錯節”就成為一句成語,比喻事情復雜,頭緒很多,難以辦理,不容易解決。
●.拋磚引玉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名叫趙嘏(ɡǔ)。他的詩寫得很有特色,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也十分欣賞。因為趙嘏曾在一首詩中寫出“長笛一聲人倚樓”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稱為“趙倚樓”。
當時,在吳地有一個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歡寫詩,對趙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到蘇州來玩,便很想乘機得到趙嘏的詩句。他估計趙嘏一定要到當地的名勝靈巖寺去游覽,就預先在靈巖寺的墻壁上題了兩句詩,希望以此引出趙嘏的詩句來。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趙嘏到蘇州不久,便來到了靈巖寺。當他看到寺壁上題的兩句有頭無尾的詩時,一時興起,提起筆來,添上兩句,湊成一首完整的詩。這樣,常建的愿望就實現了。由于常建的前兩句詩不如趙嘏的后兩句詩好,所以人們便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做“拋磚引玉”,意思是拋出一塊磚頭,引出一塊寶玉。
后來,“拋磚引玉”逐漸成了人們熟知的成語,比喻用粗劣的東西換取珍貴的東西。現在人們常常用“拋磚引玉”來表示謙虛,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淺,希望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
【中國最經典的成語故事匯集】相關文章: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12-23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12-03
經典搞笑的句子匯集09-23
經典好聽的勵志歌曲匯集09-13
幾米的經典語錄匯集08-24
張愛玲的經典愛情語錄匯集11-29
幾米經典語錄匯集08-22
泰戈爾經典語錄匯集11-10
經典笑話段子匯集09-29
佛家經典禪語匯集09-16